我們知道,以前大家都知道我國有一支名為二炮的部隊,但後來幾乎很少能聽到這樣的名字了,是因為保密需要,所以隱藏這支部隊的番號了嗎?我們知道,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的二炮部隊正式成立。後來錢學森在二炮講課時,當時有很多高級將領在課堂上聽課,錢學森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火箭軍」三個大字。錢學森當時對眾多將領們說,未來的戰爭模式一定是以飛彈為主的,擁有強大飛彈的國家,將握有未來世界更大的主動權。因此,錢學森建議解放軍一定要建立起一支屬於自己的飛彈部隊,執行戰略威懾和戰略打擊的各種任務。
這就是二炮最早的來源。當時國內外環境瞬息萬變,而且局勢複雜,我國需要一支強有力的飛彈部隊來穩定軍心,讓國人放心。當時在組建一支飛彈部隊,周總理親自為其提名為"第二炮兵",也就是我們以前常說起的二炮。從那之後,二炮就成了我國飛彈部隊神秘的代名詞。他們很多人都是常年埋沒於大山之中,隱姓埋名默默無聞的付出。直到1984年建國35周年大閱兵時,當時一排排巨型東風-3型中程彈道飛彈出現在大家的眼前時候,大家這才知道二炮這支飛彈部隊的真實存在。
這也是我國第一次告訴國外的那些有著非分之想的國家,中國的核力量絕不是鬧著玩的。二炮部隊以核飛彈為主,常規飛彈為輔。和現在的火箭軍相比,還是存在一些差距的,其實促進二炮快速成長為火箭軍還得要感謝「美國人」。因為發生在96年的臺海危機中,美軍雙航母編隊現身東海,氣勢咄咄逼人。當時美軍已經擺出了一副隨時要出動艦載機對我國沿海經濟特區空襲的架勢,當時我軍進入到全員備戰狀態。
當時我軍的轟-6轟炸機飛行員,都罕見的配發了54式手槍和壓滿實彈的三個彈匣,從上到下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關鍵時刻,二炮出動東風-15飛彈營,向海上的3處目標發射飛彈,全部命中。該消息被美軍得知,美軍囂張的氣焰瞬間消失,立即將航母掉頭撤回,危機得以化解。從那之後,二炮更加注重反艦飛彈和常規飛彈的裝備,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的東風-26飛彈和東風-21D飛彈在此背景下被研製成功。
如今這些飛彈已經成為時刻懸掛在美航母頭頂上的一把利劍。2016年,在全球的大背景下,二炮正式更名為火箭軍。從兵種升級為軍種,體現了國家對於飛彈部隊的重視程度。這也符合錢學森當初提出來的設想,未來火箭軍將實現定位更加精確,實力變得更加強大的新時代。不少網友表示,二炮更名為火箭軍之後,更能體現出中國飛彈部隊的主動以及實力展現,達到威懾力最大化的效果,禁止一切國家在我國周邊搞小動作,也禁止搞擦邊球,否則,火箭軍定果斷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