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正式成立,這支特殊的部隊始終由軍委直接掌握,是我國實施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被譽為「大國利劍」!
1984年,這支蟄伏了18年的特殊部隊,首次揭開自己神秘的面紗,出現了閱兵儀式上,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此次閱兵,第二炮兵部隊展示了我國自己設計製造的遠程、中程和洲際戰略飛彈,震驚了世界!
直到2015年12月31日,我國軍委舉行儀式,正式將第二炮兵部隊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部隊,並授予了軍旗。別小看了此次改名,從一個「兵」到「軍」,就彰顯出第二炮兵部隊從兵種到軍種的躍升。
第二炮兵部隊在改名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是由陸軍、海軍、空軍三個軍種和第二炮兵一個獨立兵種組成的。因此,第二炮兵部隊從一開始就是「大軍區」級別的,只是和海陸空三個獨立的軍種有所不同。
第二炮兵部隊是直屬軍委管轄的戰略部隊,除了制服和陸軍相同之外,和其他集團軍之間沒有任何關聯的,而且其地位高於普通的炮兵、裝甲兵、工程兵等。
當初之所以使用第二炮兵部隊這個稱號,也是考慮到保密等問題,畢竟我國對戰略飛彈的研究起步較晚。
第二炮兵部隊改名為火箭軍之後,最大的特點便是,從一個獨立的兵種上升到獨立軍種,成為了和海陸空三軍平行的新軍種。而火箭軍這一名字,基本上反映了這支部隊的裝備和性質。
其實火箭軍,也就是第二炮兵部隊從建立之初便是飛彈部隊,而我軍飛彈事業的研究起步較晚。最初是引進蘇聯的薩姆2地空飛彈開始起步的,至於為什麼要改成火箭軍,而不是飛彈軍或者其他名字也是有原因的。
彈道飛彈和火箭從技術上衡量,其實是一回事,以此從名稱上,外界人就能明白此部隊的本質。另外,改為火箭軍,也是體現了我國的特色。
比如俄羅斯的飛彈部隊就叫「戰略火箭軍」,這主要是因為俄羅斯掌握著全部陸基戰略核打擊力量,且俄羅斯的兩種戰術飛彈都是由陸軍在使用,而我國的火箭軍不同。
火箭軍的前身是第二炮兵部隊,不僅擁有原來的戰略飛彈部隊,而且還有眾多先進的戰術常規飛彈部隊。前者主要擔任國家戰略核威懾的功能,而後者則是我軍高技術局部戰爭的高精度「殺手鐧」武器,也擔負著首波打擊的突擊作用。
因此,我國不在火箭軍前加戰略二字,也是為了體現中國火箭軍的裝備特色。
其實早在1956年初,「中國火箭軍之父」錢學森就提出了建立「火箭軍」這一概念。據記載,當時錢老在給首長們講座時,便在黑板上寫下了「火箭軍」這三個字,並在一旁寫了飛彈二字,他說火箭軍就是飛彈部隊,是一支不同於海陸空的新型部隊,是現代化戰爭中極為重要的後起之秀。
「火箭軍」這一名字也就由此而來。
如今,第二炮兵部隊改名為火箭軍,已經從獨立的兵種變為獨立的軍種,正式被列入五大軍種之一,其司令員也基本都是上將軍銜。
值得一提的是,火箭軍的軍裝雖和陸軍相同,但其襯衣和夏常服上衣的卡其色,就是以飛彈點火騰飛時噴出的烈焰為基礎特別設計的,且火箭軍全體官兵都佩戴了專門的軍種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