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 |《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麥婉華
雪松控股全力保障畢節各扶貧建設項目順利完工。截至目前,雪松控股在畢節捐建的羊城中學、畢節·廣州人力資源開發基地等教育基礎設施項目均已落成並投入使用,「雪松班」等獎助學項目持續推進,助力當地穩定長效脫貧。
伴隨著琅琅的讀書聲,記者近日走進了由廣州民企雪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雪松控股」或「雪松」)在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捐建的羊城中學。羊城,本是廣州的別稱,一所在距離廣州1100公裡外的學校,被命名為羊城中學,這背後有怎樣的故事?又見證著廣州和畢節兩地怎樣的情緣?
雪松控股在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捐建的羊城中學
去年5月,當雪松獲知織金縣貧困子女易地搬遷就近讀書遇到大難題後,便決定在當地捐建一所學校。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特別是在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對工程建設造成的不利影響後,羊城中學在今年秋季開學前順利完工,並正式向織金縣移交投入使用。作為廣州和畢節兩地情誼的見證,雪松提議將這所學校命名為「羊城中學」。
近年來,雪松控股加大力度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將助力畢節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公益事業的重中之重,並進一步落實中央精神,以教育扶貧為主線,以「扶志扶智」為思路,在畢節無償捐建教育基礎設施,開展各類教育扶持項目。
記者了解到,不僅羊城中學已投入使用,雪松在畢節捐建的畢節·廣州人力資源開發基地項目也已於去年底落成並在正常運營。此外,雪松與畢節多所高校合作設立的「雪松班」等獎助學項目正穩步推進。這些舉措都將助力畢節繼續提升教育水平、改善人力資源結構、穩定長效脫貧。
捐建「羊城中學」 連接兩地情誼
畢節市織金縣有多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平遠新城。因配套學校沒建好,貧困家庭子女只能到周邊中小學插班就讀,導致「大班」現象突出,一個教室容納七八十甚至上百人,嚴重影響教學質量,並會直接影響到織金縣2019年脫貧摘帽。
得知相關情況後,雪松決定為當地捐資建設一所「羊城中學」,以解決脫貧安置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羊城中學佔地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共有24間教室,可同時容納1200名學生。羊城中學項目不僅建設有教學樓、精品錄播教室、4間實驗室、藏書3.6萬冊的圖書館,還建設有食堂、臨時庫房等。
「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學校的全套運營設備,雪松全包了。」雪松畢節項目相關負責人說,每間教室均安裝了智慧黑板、互動顯示器、攝像頭、音響、話筒、展臺壁掛等設備。
「羊城中學的硬體配置是全縣最好的。」織金縣教育科技局負責人表示,羊城中學的建成投用,極大改善了織金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教育基礎設施,有效解決了安置點初中學生的就學問題。
捐建實訓基地 提升職教水平
2017年10月,國家發改委在畢節市職業技術學院啟動規劃建設市級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項目(同時命名為「畢節·廣州人力資源開發基地」),雪松控股向該項目無償捐資。目前,基地工程建設已全部完成並投入運營,未來可同時滿足3000人職業技能實訓需要,開展3大類28個技能工種培訓和鑑定。
記者獲悉,該項目將打造成為畢節示範區建設的人才儲備庫。基地與畢節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將在旅遊服務、汽車工程、信息技術服務等方向和領域重點發展,提供實習實訓、創業創新、技能鑑定一體化服務,為畢節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範區持續培養適用型技能人才。
「畢節·廣州人力資源開發基地」還將打造成為廣州企業開發人力資源、助力畢節示範區建設的重要平臺。雪松將協同南方人才市場、廣汽、廣州港(601228,股吧)等一批廣州企業進駐,充分發揮廣州龍頭企業的集群優勢,向基地實訓人員提供崗前實習、實崗鍛鍊、掛職輪崗等機會,不斷提升勞動力素質技能。
除上述兩個定位,該項目還將打造成全國最大的貧困人口就業培訓基地之一。基地將面向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高校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退役士兵、易地扶貧搬遷戶等開展規範化技能培訓,幫助貧困人口實現進城就業、轉移就業、自主創業。
教育扶貧影響更加深遠
目前,雪松已與畢節職業技術學院、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畢節財貿學校等四所高校籤訂合作辦學協議,圍繞急需緊缺工種開設了化學工程與技術、建築工程等21個「雪松班」,共計招收700餘名學生,其中貧困生約佔一半。
雪松還專門為「雪松班」設立獎助學金,並將連續資助多年。畢節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安琴方說:「雪松的獎助學金對貧困學生幫助很大,他們享受國家的補助,基本解決了學費、生活費等問題。雪松的獎助學金就可以幫他們提高學習條件,比如購買筆記本電腦等。還有的學生把獎助學金用於學習技能,如考駕照等。甚至有個別家境特別不好的學生,他們通過努力學習,獲得更高的獎助學金,然後節約一部分供家裡的弟妹讀書。」
此外,雪松還在畢節市教育局的支持和協助下,在當地投入數百萬元專門設立「珠江職教獎學金」「名師優課獎教金」「雪松物管班學生生活補助」「雪松班學生實習補助」等獎助學項目,覆蓋當地幾百名優秀高校學生。
廣東省第一扶貧協作工作組畢節組綜合部部長左志鵬表示:廣州對口幫扶畢節的形式有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勞務扶貧、健康扶貧等。教育扶貧豐富了廣州對口幫扶畢節的扶貧形式和內容。廣州市各區政府財政在畢節援建的學校有好幾座,而像雪松這樣援建教育設施的民營企業為數不多。雪松在畢節的教育扶貧力度很大。「各種扶貧形式並重,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的效果更快,而教育扶貧的影響更加深遠,教育是阻斷代際貧困傳遞的根本之策,如果一個家庭成員得到良好的教育,可能影響整個家庭,甚至改變三代。」
自參與國家脫貧攻堅戰以來,雪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幫助和肯定,並先後獲評2019年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2019年度廣東扶貧濟困紅棉杯金杯、2019年度廣州最具影響力慈善企業等重要獎項。
編輯/餘弘陽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0年12月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