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別塔是現代的人工智慧?語言產生之後,我們一直在奇異點中

2020-12-15 喱頭哥

今天我們承接上期狼孩的內容繼續和大家聊。

關於語言誕生,是科學界的一個很大的謎團。但是在神學界,似乎已經有了答案。聖經一上來就說了語言是什麼,《新約聖經》《約翰·福音》中,有一個章節這了這麼一段話:「一開始就已經有了語言,語言與神同在,語言就是神」。其實我覺得,他想說的就是語言就是智慧本身。

由於人類會使用語言,所以就能夠進行交流和學習,來了解這個世界。而且利用語言的一種表現,就是用文字,可以把我們的知識傳承下去,所以才會有人類社會的發展。那麼這樣看來,語言對於我們人類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語言,我們就沒有傳承。

雖然動物之間也有溝通,但它們的溝通和人的溝通是不一樣。什麼叫語言?按照現在的定義來說,就是用聲音或者文字組成的,這種傳達思想、表示感情、傳達信息的一種符號體系。動物使用的是什麼呢?是符號,就是信號,而我們人類使用的是符號體系。

正是利用這種複雜的符號體系,我們人類,才能夠把抽象的思想表達出來,把一些複雜的想法表達出來。所以我們才說,人和動物最大區別就是這個。也正因為語言如此重要,所以人出生之後,就要學習語言。

咱們的母語都不是在學校裡學的,出生之後就已經開始自學了。其實人在那個時間,並不知道為什麼要去學語言,這相當的詭異,所有動物都不這樣,只有人類是這樣。而且這不是由你的意識控制的,不是你想學就學,想不學就不學的,你就看著看著、聽著聽著就會了。也就是說,人類掌握語言的同時,必然是因為人類基因中,有這麼一段代碼,告訴我們一出生就要先學習語言。並且語言的學習,並不是一直能學習的,5歲之後就很難再學會語言了。當然也有古人說「貴人語話遲」,也有七八歲才開始說話的,但其實,他們的學習過程,也是一出生就開始了,只是比較遲鈍而已。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個系統存在,我們不知道,這個是一種進化,但是,絕對不是因為基因突變而產生的。因為需要學習才能掌握,所以他不是先天的,也就是它不是自然產生的。如果是先天的,應該生下來就會說話,我們生下來只是有這個能力,但是這個數據並不在我們的DNA裡,我們需要通過周圍環境來學習。

那麼這個語言,究竟是什麼時間誕生的呢?按照現在的進化論,還有一些主流學派的說法,人類的語言,大概是7萬年前突然產生的。為什麼產生的,不知道,因為不存在這樣的環境。如果有這樣的環境,其他的動物也應該會說。而與此同時,人類的DNA中就產生了一段代碼,就是生下來就要學習語言。那麼,如果7萬年前的這個說法是對的,那麼我們人類,其實在這個地球上只生活7萬年,在那之前,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並不算是人類。

好,我們回到《聖經》當中來,《聖經》中關於語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故事,就是「巴別塔」。說的是全世界人們原先都使用同樣的語言,人們也都生活在差不多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美索不達米亞。

人為什麼建「巴別塔」的呢?隨著人類的發展,技術越來越進步,人們開始會製造磚頭和瀝青了。於是,就用磚頭取代了原先的石頭,用瀝青取代了石膏。那也就說,人製造的東西,已經開始取代神造的東西了。石頭和石膏是自然產物,是神造的。而磚頭和瀝青是人造的。

當人們不再使用神造的東西,而開始使用人造物,就覺得自己很牛,跟神是一樣的了。於是就要建一個高塔直通天庭,可能就是要跟神一決高下了。神看到這個塔之後,對人的這種傲慢的舉動非常生氣,神也是有喜怒哀樂,也會生氣的。神並沒有將這個塔推倒了,而是混亂了人類的語言,讓人們相互之間,聽不懂對方說的話了。於是人們也就不再團結,建不成高塔了,而且人們也開始流落到世界各地去。

這個「巴別塔」的故事,表面上是講述為什麼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語言,但其實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當人類的技術觸犯了神的領域的時候,神就懲罰人類了。

在這個故事裡有幾個細節,我們稍微延伸一下。一個是在建造「巴別塔」的時候,這裡的人就像一個國家一樣,這個國家是有國王的,他就是諾亞的曾孫叫寧。這個寧碌,其實就是聖經中記載最早的人類統治者,就是他鼓動人們建造「巴別塔」與神抗衡的。所以寧就是反抗神的一個代表,他就相當於撒旦那種角色。而寧碌這個名字,在希伯來語裡面就是反抗。

那麼「巴別塔」中的「巴別」是什麼意思呢?「巴別」現在的說法不一。「巴別塔」在美索不達米亞,那個地方就是蘇美文明,他們原先使用的語言叫阿卡德語。這個阿卡德語裡面的「巴別塔」是「神之門」的意思。但是現在聖經研究者認為,「巴別塔」並不是來自於阿卡德語,而是來自於希伯來語裡面的一個詞,叫做「balal」,是混亂的意思。

那麼「巴別塔」這事,是不是一個故事呢?考古學家們,至今也沒有發現,真的巴別塔。那麼,有沒有可能這個故事,是個預言呢?在語言形成的這7萬年中,有沒有可能,人類的技術的本身就是「巴別塔」呢?當人類的技術高度,達到神的領域的時候,神就會懲罰人類。那麼什麼時候到達神的領域呢?按照「巴別塔」的故事,就是當人類,不再使用神造物的時候。

目前看起來,當人類創造的計算機,能夠取代人腦的時候,也就是人造物取代了神造物,就有可能就是「巴別塔」的塔尖。如果這個塔尖出現,接下來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其實人類的「奇異點」,是在7萬年前語言的產生時候,也就是智慧的產生時候。而我們人類,其實一直就在這個奇異點之中,而它的終結,將會在AI取代人類的時候。機器人取代我們,將是人類起點的終結、和AI起點的開始。

相關焦點

  • 現代的巴別塔——科學的危機
    聖經說在遠古時期世界上的人使用同樣的語言,全世界的人計劃共同建設一個叫巴別塔的高塔。巴別塔直插雲霄,修成以後人類可以通過它直接到達天堂。這個計劃被上帝知道後,他把人類發配到各地,並且讓他們用不同的語言,最後巴別塔爛尾了。如果要問現在人類還能靠什麼才能揭開上帝的面紗,我想只有科學無疑了。
  • 巴別塔倒了,但人類創造語言的樂趣一直存在丨夜問
    答案:劇照從上到下分別是《權力的遊戲》裡的多斯拉克人卓戈·卡奧和即將成為他妻子的丹尼莉絲·坦格利安,《指環王2》裡的精靈王子,《阿凡達》裡外形是納威人的男女主角,《哆啦A夢:大雄與奇蹟之島》中貝爾加蒙德島上的角色們
  • 杜鋼建:大湘西古漢字語言是巴別塔之前世界統一語言
    寧錄建造巴別城和巴別塔的事跡散見於《舊約》、《古蘭經》、《塔木德》、《兩個巴比倫》等歷史古籍中。阿拉伯歷史學家馬蘇第等人的著作都有論及。寧錄建造巴別塔的事件在宗教領域和世俗領域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作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
  • 巴別塔:在油畫和電影中被重新解讀的巴比倫「神跡」
    巴別塔的最初由來要對這個神跡尋根溯源,我們可以先翻開《聖經·舊約·創世記》第11章,其中記載中有這樣的一段:大洪水過後,天下人都講一樣的語言,都有一樣的口音。諾亞的子孫越來越多,於是他們開始向東遷移。在示拿地(古巴比倫附近),他們遇見了一片肥沃的平原,於是定居了下來。
  • 人類文明的下個技術奇異點一定是人工智慧嗎?
    之所以被稱為奇異點,就是好比物理學上引力接近無窮大時產生的黑洞的物理屬性一樣,已經超出一般正常模型所能預測的範圍之內。假設下一個奇點的到來一定是人工智慧嗎?2005年,瑞·庫茨維爾發表了500多頁的巨著《接近奇異點》,再次系統地介紹了這個概念的數學模型、基因工程的發展、納米技術的展望和超越光速的可能性,該書成為美國網絡書店亞馬遜公司|亞馬遜上2005年科普十大暢銷書之一,同時成為網上博客熱談的一個話題之一。
  • 洞見未來用戶需求 百度人工智慧試圖創造現實中的「巴別塔」?
    谷歌ALLO中內置語音功能,微軟的BotFramework提供cognitive microservices(認知微服務),能理解自然語言或對圖片進行分析;蘋果也姍姍來遲的放出語音接口。全球範圍內,網際網路巨頭們正在掀起一場搶佔語音高地的「世界科技大戰」。相比其他世界巨頭們,不論是谷歌、微軟還是蘋果,百度的語音技術顯得姿態更高。之所以這麼說,並不是單純的逼格,而是在語音上的技術實力。
  • 奇異點,你聽過嗎?
    哈嘍大家好,第一期的「無限思考」,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科學奇異點」,接下來跟著小思一起進入本期文章吧。奇異點,也稱為奇點。好比說我們耳熟能詳的宇宙大爆炸,大約138億年期,宇宙還是一個點,「BOOM」的爆炸後,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見所聞的宇宙,那個點就可以叫做奇異點。
  • 巴別塔病毒
    大家都聽過巴別塔的故事,通常的說法是通天塔,叫巴別塔顯得洋氣一些。故事說的是諾亞以方舟拯救生命之後,他的子孫們在古巴比倫的平原上定居下來。人們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避免洪水滅世的慘劇再次發生,商量的結果是:夯泥燒磚,建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
  • 崩裂的巴別塔——陳立德近期超越語言走向思想的漆藝術釀造
    崩裂的巴別塔——陳立德近期超越語言走向思想的漆藝術釀造 一陳立德在漆藝術語言的多元探索與豐富主題的表達上,已經是當代舉足輕重的創作者了。[1]「湖北國際漆藝三年展」的策展,一向以明晰、嚴肅的學術定位為世所重。2013年第二屆三年展正廳大門左側整牆展示了陳立德應邀參展的九件漆畫作品,引人矚目。
  • 聖經中的巴別塔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眾說紛紜
    巴別塔又稱通天塔,據《聖經》記載,遠古人類聯合起來興建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聖經中所說的巴別塔,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 預言2045年的「奇異點」:25年後地球會發生異變,人類還存在嗎?
    而除了電腦的誕生歷史上還有其他的奇異點,而幾乎每一個奇異點的出現都大幅度改變了人類的進程,最大的其一點就是地球的誕生,然後就是最初生命的誕生,對於現在的人來講,地球和生命是生下來就存在著的東西。至於為什麼會存在沒有人能夠解釋這地上的沙子、泥土怎麼就突然產生了生命?怎麼就突然產生了人類?
  • 「巴別塔」事件是一個少有人知的人類光輝歷史
    在全人類建造巴別塔的時候,那時候人類的語言是通用的,沒有漢語,英語之說,那時的文明何其強盛,人們為了讓後人記住自己,就一起商議要建造一個塔頂通天的建築,名叫「巴別塔」他們就做磚,拿磚當石頭,拿石漆當灰泥,開始了。
  • 我們是否在建造「巴別塔」?
    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有人說挪亞在五百歲生兒育女之後,就開始做起方舟的總工程師;六百歲時變成方舟遊輪的船長;約601歲時,挪亞全家離開方舟,他轉行作農夫,而且做得很好,不僅栽了一個葡萄園,而且還能用葡萄釀酒。可能太興奮了,他一下喝太多,醉了。
  • 人工智慧之自然語言處理初探
    編輯導讀:自然語言處理是人工智慧的一個細分領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的工程。本文將從自然語言處理的簡介、句法分析、發展現狀、話語分割、知識體系、指代消解六個方面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 巴別塔的油畫為何是鎮館之寶,它代表著三種「罪」,還有借鑑意義
    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中,曾珍藏著一幅世界名畫,它就是《巴別塔》。作為該博物館內的鎮館之寶,《巴別塔》不僅藝術氣息十分濃厚,而且還存在著三種寓意。至於這些寓意究竟是什麼?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座偉大的藝術史博物館中,有一幅畫作十分出名,它便是《巴別塔》。巴別塔又名巴比倫塔,是傳說中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主持修建的一座高塔,在希伯來語言中,「巴別」意味著「變亂」,而巴別塔也是人類欲望膨脹至極限的代指。《巴別塔》油畫的作者,是著名的畫家勃魯蓋爾,他於38歲時創作了這一幅油畫,映射現實世界與理想世界之間的紛爭。
  • 三百多年前有歐洲人提出:中文是人類最早、全世界通用的語言!
    那時候人們認為,歐洲各國語言不同,就是在修建巴別塔時受上帝詛咒的結果,所以對人類最早的「原初語言」,只能到歐洲以外的古老國家或地區去尋找。 託馬斯·布朗爵士也在一篇文章中說:「居住在地球邊緣的中國人……大概能說明一種非常古老的語言。」「他們的歷史記敘可以一直追溯到盤古王,而盤古正是諾亞。」
  • 《巴別塔》失去母親的聾啞日本女孩千惠子和父親的親代隔閡
    提到這個導演如此之長的名字,我們中國觀眾可能還不太熟悉,大家應該立刻會腦袋一閃。多個主人公的個體獨立故事線展開,然後互相產生交織,碰撞,完成整體故事的主體融合。而在電影的剪輯上又是非線性敘事,簡單來說,即不是按照明確的順敘講故事,同時運用插敘,倒敘,平敘,整個故事時間被打亂重塑。這便是導演鮮明的個人風格,也與之後其指導的《鳥人》的全片長鏡頭有著極端不同的風格特點。
  • 明日方舟:巴別塔戰地指揮官?網友:以前的博士也太強了
    巴別塔原型是一座宗教故事中高塔的名字,出自《聖經·舊約·創世記》第11章。根據篇章記載,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
  • 「世界語」的世界——巴別塔,亦或是烏託邦?
    巴別塔在西方神話裡還有一個建築比空中花園更有名,那就是巴別塔。相傳《聖經》記載,大洪水過去之後,巴比倫想要建造一座高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上帝對此不滿,但他沒有直接摧毀巴比倫通天塔,仿佛簡單的暴力手段不足以顯示上帝的偉大,而是變亂人們的口音,使得人們的語言不再相通,於是建造者陷入自身的混亂,巴別塔未能建成,人們也分散到了各地,開始有了不同的語言。
  • 解析動漫中的「日式視覺語言」:人工智慧如何讀懂二次元?
    現在已經有人開始利用人工智慧研究動漫裡萌萌噠的視覺語言了。| 什麼是「視覺語言」?人類使用口頭或書面語言來交流,同時也會使用視覺圖像,例如繪畫。但運用視覺進行交流有其特殊性。首要的一個問題是,我們說口語,那麼我們畫()?當代的語言與認知理論給出的答案正是「視覺語言。」實證也表明,人們在處理視覺信息時,大腦的神經反應與處理口語句子相似。和口語一樣,視覺語言也分為多個語種,這與各地區的文化差異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