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大都為土木結構,屋脊是由木材上覆蓋瓦片構成的。簷角最前端的瓦片因處於最前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條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個「推力」;同時,如毫無保護措施也易被大風吹落。因此,人們用瓦釘來固定住簷角最前端的瓦片,在對釘帽的美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種動物形象,這就是脊獸。
太和殿
從垂脊獸上還看出建築的等級。垂脊獸,又稱作仙人走獸,走獸,戧(qiāng)脊獸等,位宮殿建築廡(wǔ)殿頂的垂脊上。脊獸由瓦製成,分為琉璃瓦和黑活瓦(磚雕瓦)兩種,古代律法森嚴,琉璃瓦多數為皇家使用,老百姓家只能用黑活瓦。垂脊獸越多,建築物的等級也就越高,最多的為故宮太和殿,有10個垂脊獸,乾清宮為9個垂脊獸,象徵著皇權的至高無上。除皇宮建築外,山東曲阜的大成殿,因是祭祀先師孔子的建築,也為9個垂脊獸,其它建築物多為3、5、7個走獸。
故宮太和殿 10個垂脊獸
故宮乾清宮 9個垂脊獸
這些垂脊獸都是什麼呢?以最多的太和殿垂脊獸為例,從前往後依次為:騎鳳仙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等級越低,數量越少。減少的垂脊獸是從後向前少。乾清宮、大成殿為9個,去掉行什。坤寧宮為7個,去掉獬豸、鬥牛、行什,以此類推。 這些小獸各有寓意,並均賦予了神奇的本領,有的能鎮水避火,有的能降魔除障,有的能帶來吉祥好運。
垂脊獸介紹 脊獸類別分為仙人、跑獸、垂獸及鴟吻,合稱「脊獸」。 跑獸就是跟在「仙人」後面的那一排動物,主要起裝飾作用。 垂獸,又稱角獸,是中國古建築上垂脊上的獸件,是獸頭形狀,位於蹲獸之後,內有鐵釘,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加固屋脊相交位置的結合部。
垂獸
太和殿的脊獸,依次是仙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押魚、狻猊、獬豸、鬥牛、行什、垂獸 脊獸介紹
1、騎鳳仙人:也叫做「仙人騎雞」,其主要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的第一塊瓦塊。相傳戰國時期齊國國君齊緡王敗北後被追兵緊逼,逃到江邊,眼看就要走投無路了。突然,一隻大鳥飛到眼前,國君急忙騎上大鳥,化險為夷。因此人們把他放在建築脊端,寓意著逢兇化吉。
另外還有一種傳說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的關係往上爬。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但深知他才能有限,因此對他說:「你的官已升到頂了,如果再往上爬就會摔下來。」古代的建築師們根據這個傳說,把他放在了簷角的最前端,如果再往上爬一步就會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2、「龍」。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奇動物,角似鹿、鱗似魚、爪似鷹,能興雲作雨。在古代龍是皇帝的象徵,皇帝稱自己為「真龍天子」。
3、鳳是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為鳳,雌稱凰,通稱為鳳凰,是祥瑞的象徵,在舊時還比喻有聖德的人。
4、獅子:獅子作吼,群獸懾服,乃鎮山之王,寓意勇猛威嚴,在寺院中又有護法意,寓示佛法威力無窮。唐虞世南《獅子賦》描繪其:「筋骨纖維,殊恣異制,闊臆修尾,勁豪柔毛。釵爪鋸牙,藏鋒蓄銳,彌耳宛足,伺間借勢……遂感德以仁。」在這裡,獅子是「猛」、「仁」兼具的瑞獸。
5、天馬:天馬意為神馬,古代神話中吉祥的化身,漢朝時,對西域的良馬稱為天馬,天馬又是尊貴的象徵。「天馬行空,獨往獨來」,將其形象用於殿脊之上,有種傲視群雄,開拓疆土的氣勢。
6、海馬:海馬亦稱落龍子,古代神話中吉祥的化身,象徵忠勇吉祥,智慧與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
7、押魚:是海中的異獸,說它能噴出水柱,寓其興風作雨,滅火防火。
8、狻猊(音「酸泥」):狻猊在古籍記載中是接近獅子的猛獸,能食虎豹,有率從百獸之意。另說它是龍之九子之一,性好焰火,故香爐上面的龍首形裝飾為狻猊,有護佑平安的意思。
9、獬豸(音「謝志」):有神羊之稱,為獨角,又稱一角羊。字典上的解釋是:古代的一種異獸,能用角頂理虧的人。《神異經》云:「東北荒中有獸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見人鬥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因善於辨別是非曲直,力大無比,古時的法官曾戴獬豸冠,以示善斷邪正。將它用在殿脊上裝飾,象徵公正無私,又有壓邪之意。
10、鬥牛:鬥牛為傳說中的虯龍,無角,與押魚作用相同,一說其為鎮水獸,古時曾在發生水患之地。多以牛鎮之。《宸垣識略》中說:「西內海子中有鬥牛,即虯螭之類,遇陰雨作雲霧,常蜿蜒道旁及金鰲玉蝀坊之上。」故它是祥瑞的動物。立於殿脊之上意有鎮邪、護宅之功用。
11、行什(音「杭十」):一種帶翅膀猴面孔的壓尾獸,背生雙翼,手持金剛寶杵,傳說寶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頗像傳說中的雷公,大概是防雷的象徵。古代建築上的脊獸,可見的行什僅一處,就是在太和殿上。
古有不塗釉面的瓦件,稱「黑活」。雍和宮的配殿即是,無論琉璃還是黑活做法小獸設置一般多為單數,其大小、數目是根據柱高、等級、角脊長短諸多因素而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