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長坂橋之戰,張飛據水斷橋,數萬曹軍不敢向前?

2021-01-08 平楠說史

在《三國演義》當中,張飛是難得的一員悍將,尤其是演義中第四十一回的長坂坡之戰,更是把張飛的英勇展現得淋漓盡致。「據水斷橋」不管是演義還是三國志都有記載,想必是真實發生的。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帶領的10萬軍民在逃跑之時,被曹操圍困在長坂橋這一地段,被逼無奈之下,劉備只得拋棄妻女獨自逃走。在到達安全地段之後,有屬下向劉備報告,趙雲已經投入敵營,背叛主公。當然,對於這一消息,劉備並不相信,他認為,在危難之時依舊忠貞的趙雲,不可能背叛自己。不過,此時聽到這個消息的張飛,卻異常的憤怒,生性耿直的他怒氣衝天,想要去刺死這個叛徒。

在演義之中的劇情,是張飛帶領著20餘人直接殺回了長坂橋,而此時的趙雲則是憑藉救出的甘夫人和阿鬥才成功地從暴躁的張飛手下過關。此時張飛「據水斷橋」的一幕發生。在張飛帶領的20餘人與曹操大軍正面對峙時,敵方的軍隊始終踟躕不前,不敢應戰。

「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逃走。正是:黃口孺子,怎聞霹靂之聲;病體樵夫,難聽虎豹之吼。一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人如潮湧,馬似山崩,自相踐踏」。

當是時,只見張飛一人坐在馬上怒目圓睜,曹操見此情形,就想起了張飛於千軍萬馬之中,取上將首級的本領,頓時心生怯懦不敢上前。就這樣,曹操的九員大將就在此地與張飛一人形成了對峙的局面。

「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張飛在大喝三次之後,曹操對面的大將夏侯傑就肝膽俱裂、倒地身亡。曹操也因此驚慌不已,帶著自己的幾萬大軍匆忙逃跑,不敢逗留。在演義中,曹操的數萬大軍在逃跑之時,由於人數眾多,還發生了不少意外,人員傷亡慘重。

理論上來說,以20餘人對戰數萬人而取勝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事實也確實如此。

這段出現在《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是經過演義加工而成,歷史上雖有長坂坡之戰,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事件中,劉備帶領的軍民多達10萬,但曹軍追趕之時,所派遣出軍隊卻是僅有5000餘人,並沒有演義之中描述的數萬之多。

《三國演義》中,張飛在作戰中展現的英勇神武,是作者在原有的歷史事實上經過誇張演繹之後描寫出來的。在正史中,曹操南徵荊州之時,劉備正想率領軍民退守到江陵地區,只是曹操得此消息之後,擔心江陵地區就此成為心腹大患,於是他親自帶軍去追趕並阻止劉備,在經過一天一夜的追逐之後,曹操的軍隊追上了前往江陵地區的劉備大軍。

此時的劉備成為了甕中之鱉,萬般無奈之下,劉備做出了拋妻棄子、獨自逃跑的事情。而歷史上,兩軍相遇之地正是長坂橋。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曹操以江陵有軍實,恐劉備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備已過,操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及於當陽之長坂。備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操大獲其人眾輜重」。

在正史的記載之中,此時曹操的軍隊已然是疲憊不堪,經過一天一夜的趕路和一場大戰之後,曹操所帶領的5000騎兵已經耗盡了體能。儘管這5000騎兵是曹操軍隊中戰無不勝的精銳部隊,但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所以,此時帶領20餘人前來應戰拖延時間的張飛,擁有了取勝的機會。

與演義中誇張的描寫有所不同的是,在長坂坡之戰中,曹操對面的將領並沒有被張飛的三聲大喝嚇死。《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夏侯傑被嚇得肝膽俱裂而亡的情形,純屬杜撰,在正史之中並沒有出現相關記載。

當時的張飛,之所以敢向5000餘人的軍隊挑戰,除去抱有必死的決心和對劉備的忠心之外,優越的戰爭外部環境也是主要原因。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 ,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此所謂『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與此同時,長坂橋的主要通行路段是一座狹窄的橋梁,這就杜絕了曹操實施人海戰術的可能。

而張飛作為一員悍將,在單打獨鬥方面,並無多少人能與之抗衡。在軍隊疲憊不堪的情況下,即使是幾個人一起對戰張飛,也無法取得勝利。更何況,此時張飛的精力旺盛,而曹操的將領已是強弩之末,雙方一旦開戰,曹操就不可避免的要損失掉得力將領。

戰力的差距是曹操選擇退回的一大原因,當然,此時曹操對於張飛援軍的考慮也是讓曹軍退讓的另一因素。

曹操身邊將士並不多,在不清楚對方戰況的情形下,不可能輕易地讓自己的軍隊去冒險。曹軍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劉備帶領軍民佔領江陵地區,儘管此時被張飛等人阻斷去路,但其實他們的任務已然完成。所以在軍隊精疲力盡,且並不清楚敵方計謀的情形之下,選擇撤退才是最優的自保之法。正是出於對這層因素的考慮,曹操的軍隊才會在面臨張飛20餘人的情形之下,選擇撤退。

在長坂坡之戰中,張飛自己一人所撐起的強大氣勢,確實是導致曹軍撤退的一大要因。不過,單說張飛僅憑20餘人就嚇退曹軍數萬大軍,那未免有些太過駭人聽聞。畢竟在真實的歷史事件當中,能夠用一天一夜的時間行駛300裡地的,肯定不可能是上萬的軍隊。真正出現在張飛對面的只有數千人,而且這數千人還是趕路一天一夜,且在經歷一場大戰後,沒有得到休整的騎兵。張飛的英勇、忠心固然值得肯定,但擊退數萬敵軍的數據並不真實合理。

相關焦點

  • 長坂橋上張飛嚇退百萬曹軍,歷史上的真實情況又是什麼樣?
    張飛嚇退曹操大軍的記載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小說裡描繪長坂坡之戰,劉備被曹操擊敗家眷也與其走失。趙雲懷抱劉備的兒子阿鬥突出重圍與劉備相聚,在此期間張飛為了掩護趙雲撤退在長坡橋斷後成功嚇退了曹兵。小說裡記載,張飛當時只有二十餘騎。
  • 歷史上真實的長坂橋之戰,張飛是不是真的以20多騎擊退數萬曹軍?
    確切的紀錄倒是沒有,不過肯定多於20騎以上,個人研究估計在百騎和千騎之內,覺得不會只有20騎,長坂橋是《三國演義》裡面一段非常有名的故事,也是《三國演義》中赤壁大戰前的一段非常激烈的鋪墊戰役,此戰按書中展現
  • 長板橋張飛大叫三聲,許褚夏侯惇等數萬曹軍為什麼不敢上?
    張飛,世之虎將,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最為緊要的是,當雙方對戰的時候,張飛突然大喝一聲,宛如驚雷,當真會被嚇出毛病來。而在長坂坡一戰的時候,出了趙雲七進七出的英勇表現外,還有張飛據橋之功。在長坂橋上,張飛單人匹馬,對著數萬曹軍大喝三聲,不僅把夏侯傑給嚇跌下馬,還讓許褚等武將不敢與之交戰。那麼,佔據人數優勢的曹軍眾將,為何不敢撥馬上前和張飛交戰呢?一方面是地形因素。張飛當時所處的地方是在長坂橋上,而橋的寬度並不大,不適合多人多馬一齊衝鋒。而若是要將對將對戰,曹操卻不允許。而曹操之所以不允許,很大程度上就是張飛身後那沙塵滾滾的情況。
  • 長坂橋張飛大叫三聲,許褚夏侯惇等數萬曹軍為什麼不敢上?
    既然說到一嗓子殺死了夏侯傑,就要談談當時張飛在長坂橋大叫三聲的時候,為什麼曹操手下幾十員大將和數萬軍隊沒有一個衝上去和張飛對戰呢?難道僅僅是被張飛的喊聲嚇住了嗎?
  • 歷史上的長坂坡戰役,趙雲和張飛表現有多勇猛?無愧於猛將之名
    第二位就是張飛,面對緊追不捨的曹軍,張飛橫矛立馬於長坂橋前,並大吼三聲「吾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而他的這三聲大吼,嚇得曹將夏侯傑墜馬而死,嚇得曹操及其百萬人馬驚慌而逃。當然,這都是《三國演義》裡為了刻畫人物而作的描寫。那麼,歷史上的長坂坡之戰,趙雲和張飛的表現真的那麼勇猛嗎?
  • 長坂坡之戰中,張飛一聲怒吼,嚇死夏侯傑,可信度有多高?
    長坂坡之戰,趙雲在荒野中尋找失蹤的糜夫人,糜夫人將劉禪委託給趙雲,自己把井翻倒而死。 趙雲帶著劉禪在曹軍砍殺破陣,曹操對其勇武大為讚賞。 張飛率兵趕到,救了筋疲力盡的趙雲。 張飛在橋前喝酒,嚇得曹軍兵不敢靠近。 曹操看到橋後的塵土,害怕伏擊,他命令撤退。
  • 張飛長坂橋大叫三聲,為何許褚張遼夏侯惇這些一流武將不敢戰?
    在張飛守長坂橋之前,趙子龍七進七出救出劉禪已經讓曹軍大將聞風喪膽了。在趙雲體力不支的時候正好在長坂橋遇到張飛,立馬向張飛求救,趙雲成功脫險了。張飛為了擋住曹軍前進,為劉備後退爭取時間,率領幾十個騎兵作為疑兵,獨自立在橋頭上。
  • 《三國演義》張飛喝斷當陽橋,那歷史上,張飛是怎麼嚇退曹兵的?
    但是歷史上的張飛並不像《三國演義》中寫的那樣,是一個五大三粗的黑大漢。相反據專家考證,張飛的形象和人們印象中的「儒將」有些類似,張飛性格不僅勇猛,而且本人非常擅長繪畫和書法,張飛打敗曹魏大將張郃之後,在八蒙山留下了自己的書法真跡,可以說是非常的珍貴了。
  • 為什麼三國中的張飛不懼呂布,每次都敢去單挑,張飛不怕死嗎?
    一,張飛為何不懼呂布?這似乎是一個偽命題。誠然,呂布算是三國頂尖的名將了,民間有傳一典二呂三馬超的排序,這三人均排在包括張飛在內的五虎上將之上,但這個排名只是民間總結,並未有科學準確地依據,當然有人說,三英戰呂布,才打個平手,足可以說明呂布的實力的確在張飛之上,但唐郎一直對此持懷疑態度。打過架的人都知道,以一敵三,除非三的這一方遠遜於一的這一方,否則即使實力領先想全身而退幾乎都是奢望。
  • 張飛長坂坡一聲斷喝,把誰嚇死了?他獨退百萬曹軍有何訣竅
    張飛喝退曹軍發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長坂坡之戰。因為劉表之子劉琮即位後,面對曹軍不戰而降。劉備對此並不知情,更因此吃了大虧,不得已開始逃亡。而在趙雲趕到長坂坡時,身後還有曹魏的追兵。當趙雲見到張飛時,才鬆了一口氣,之後才順利的將阿鬥帶到了劉備身邊。
  • 演義裡的張飛vs歷史上的張飛
    勇猛,暴虐,萬人敵知名地50%有人說我是能文能武,歷史上的張飛真的是能文能武,還是美男子嗎?事件六:火燒博望坡張飛不服諸葛亮,博望坡大勝後對諸葛亮心悅誠服是劉備火燒博望坡,諸葛亮還沒出山事件七:長坂坡之戰張飛設疑兵騙過曹操,在橋上大吼一聲嚇死夏侯傑,曹操下令慎進
  • 曹操帳下許褚夏侯惇張遼等人,為何張飛喝斷當陽橋時無人出戰?
    張飛據水斷橋發生在長坂坡之戰,在《三國志·張飛傳》記載:「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曹操進兵荊州後,劉琮向曹操投降,劉備懼怕曹操的進攻,認為荊州難以守衛,於是帶著荊州的士卒百姓十萬餘人向江陵退去。
  • 長坂坡之戰的真相,張飛手下只有20名騎兵,為何能夠嚇退曹操大軍
    歷史上張飛確實在長坂坡嚇退了曹操大軍,不過張飛嚇退的曹軍並不是曹軍主力,也沒有數萬人這麼多。《三國演義》中張飛將手下的二十騎布置在樹林之中,偽裝成千軍萬馬的樣子。曹操的將領們張飛威風凜凜,又擔心張飛在樹林中設有伏兵,都站在長坂坡橋頭不敢上前。
  • 張飛長坂橋大叫三聲,為何夏侯惇許褚張遼這些一流武將不敢戰呢?
    事實上,張飛獨自一人守住當陽橋也是有其原因的,我們就按照原著裡的敘述來分析吧。長坂坡大鬧趙雲,抱著小主阿鬥七進七出,連斬曹軍大小將領五十餘人,「砍倒大旗二面,奪槍三支」,直入重圍。到達當陽橋時,已是人困馬乏,被張飛讓過,後面緊跟著新降的荊州舊將文聘。
  • 「三國」尋蹤:張飛橫矛當陽橋
    王先進今日當陽橋當陽橋位於當陽城北,有壩陵橋、長坂橋、官橋等多種稱謂。是長坂之戰「張飛拒水斷橋」的所在。如今,古橋早已不在,故址建有碑亭,上書"張翼德橫矛處"。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猝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曰:張翼德在此,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1972年10月,當陽橋建成通車《三中演義》和各種評書、戲曲及民間傳說,更是將這一史實描述為:曹操統帥50萬大軍殺氣騰騰追殲劉備,日行300裡,終在當陽長阪追上劉備。
  • 張飛雖猛,真能獨斷長坂橋?解密三國當陽長坂橋之戰
    曹操率大軍追殺劉備,追至長坂橋。張飛一人橫矛立馬獨當橋上,圓睜環眼,鋼須倒豎,連續爆喝三聲,雷霆之勢嚇得曹操大軍偃旗退卻,小將夏侯傑被嚇得肝膽俱裂,倒撞馬下……事實果真如此嗎?且不說曹操身邊有許褚、張遼、張郃、夏侯惇、夏侯淵、文聘這些足以與張飛匹敵的數員猛將,即便是以多欺少,曹操大手一揮,虎豹精騎的一次集團衝擊也足以把張飛連人帶馬踩成肉泥。
  • 張飛長坂坡一聲怒吼,直接嚇死對方一員猛將,這員曹軍大將是誰?
    在三國當中曾經有這樣一段記載,當時在長坂坡之戰中,張飛以大吼嚇退了對方的軍隊,而曹軍當中的一員大將甚至是直接被張飛的怒吼嚇死。曹操與夏侯傑的關係應該是不一般的,夏侯傑也很可能是曹操的遠房親戚,或者是夏侯淵與夏侯惇的親戚。據記載,夏侯淵一共七個兒子,但是卻沒有叫夏侯傑的。夏侯淳也有九個兒子,但是除了夏侯楙之外,其他的兒子也沒有詳細的記載,因此夏侯傑更多的可能是夏侯家的親戚。至於夏侯傑為什麼會被張飛吼聲嚇死,其實眾說紛紜,更多的說法是夏侯傑可能是被曹軍的馬匹給踩死了。
  • 回看——趙雲、張飛威震長坂坡
    當年八月,劉表病逝,次子劉琮即位後即不戰而降,卻不敢將此事告知給劉備,劉備對此事也並不知情。 劉備有所發覺後,遣人去問劉琮,劉琮令宋忠召劉備宣旨。而當時曹操軍已經到達宛城,劉備聽聞大驚,又恥殺宋忠,於是率眾逃亡。
  • 張飛又有大用處了!長坂怒吼出擊!
    率土之濱各位主公大家好!在1月30日的更新中將會推出全新典藏卡《當陽橋》,內容如下:《當陽橋》《當陽橋》【史】初,劉備數敗於袁術,投曹操以苟全。後生貳志,背曹公而依袁紹、劉表。曹操起軍入荊,追至當陽橋,張飛使二十騎拒後,拆橋以拒之。曹操謂張飛無謀,欲擊之,俄而飛橫茅大叱:「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曹軍心生懼意,眾軍皆退。
  • 歷史上的長坂坡之戰是什麼樣子的?
    很多人都知道《三國演義》並非歷史事實,那麼真正的長坂坡戰役到底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試著結合一些史料來為大家分析還原這段歷史。博望坡之戰與三顧茅廬要講長坂坡,就有必要將之前一些連帶事情講清楚。《三國演義》中,徐庶回馬薦諸葛向劉備引薦了諸葛亮,然後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出山,接著孔明先生指揮了博望坡之戰大敗曹軍,於是曹操才派遣大軍攻伐荊州。歷史上的博望之戰發生的時間要比演義早很多,起因是偷襲小能手劉表試圖趁曹操北上之時再度進行背後攻擊,劉備是受其委派出徵,一直打到了距離許都不遠的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