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臂痛都是肩周炎嗎?肩周炎要與以下疾病相區別。
(1)神經根型頸椎病 頸項部及肩、上肢疼痛或放射痛,肩部無明顯壓痛點,肩關節活動受限不明顯,椎間孔壓迫試驗、臂叢神經牽拉試驗可陽性,頸椎X線攝片多有陽性改變。
(2)風溼性關節炎 疼痛呈遊走性,可波及多個關節,肩關節活動多不受限,活動期血沉、抗「O」值偏高,用抗風溼藥物治療顯效。
(3)岡上肌腱炎 一般起病緩慢,常有輕微的外傷史或受涼史。肩部外側疼痛,有時在三角肌附著點附近亦感覺反射性疼痛。壓痛點在肱骨大結節岡上肌止點處。當患肩上臂外展到60°~120°範圍時,出現明顯疼痛。這就是岡上肌牴觸肩峰的極限,即所謂「疼痛弧」。當超越這個範圍而上臂又繼續向上外展時,不再發生疼痛;上臂從上舉漸漸放下,經過120°~60°時又會發生疼痛,小於60°時,疼痛消失。X線檢查偶見岡上肌腱鈣化物沉著,主要由肌腱纖維變性、缺血所引起。
(4)肩峰下滑囊炎 急性發病者,肩部廣泛疼痛,並逐漸加劇,夜間常痛醒,運動時加重,尤以上臂外展和旋外時為重,可向肩胛部和頸、手等處放射。肱骨大結節處壓痛明顯,當滑膜囊腫脹和積液時,亦可在肩關節區域三角肌範圍內出現壓痛。為減輕疼痛,患者常使肩關節處於內收、旋內位。有時因滑膜囊腫大而引起肩部輪廓擴大,並可能在三角肌前緣出現一圓形的隆起。慢性起病者,疼痛多不劇烈。疼痛部位常在三角肌止點,肩關節外展、旋外時疼痛加重,且夜間疼痛加重,可影響睡眠,檢查時壓痛常在肱骨大結節部位。X線攝片一般無異常表現。病情日久者,可見岡上肌的鈣化陰影。
(5)肩袖不完全破裂 多見於40歲以上的男性患者,如為青年人必有嚴重的外傷史。當肩袖破裂時,患者自覺有撕裂響聲,局部腫脹,有皮下出血。傷後局部疼痛多限於肩頂,時有向三角肌止點部放射痛。夜間疼痛加重,不能臥向患側。由於疼痛和肌肉緊張而影響肩關節活動。
①壓痛:岡上肌損傷時,壓痛在大結節頂部。岡下肌損傷時,壓痛在大結節頂部的外側,將臂輕度伸直,損傷裂口前移,觸痛在結節間溝處。肩胛下肌腱破裂時,壓痛在大結節的前下方。
②彈響:醫者將手掌按壓患部,患肩在上舉和旋轉上臂時可感到有響聲,被動活動時彈響較粗糙。慢性肩部滑膜囊炎時亦可發生類似彈響。
③肌萎縮:外傷以前即有肩袖部分損傷,早期外層因有豐滿的三角肌而不見明顯的肌萎縮。急性期2~3周後即可出現岡上肌、岡下肌萎縮,尤以岡下肌更為明顯。病程日久者小圓肌和斜方肌也可明顯萎縮,三角肌因萎縮而變扁平。
④裂隙:完全斷裂者,可以摸到斷裂的裂隙。
⑤關節活動異常:肩袖破裂較大時,患臂不能外展,而由聳肩來替代,由於肩袖破損,三角肌的收縮,肱骨沿其垂直軸向上,迫使肩胛骨在胸壁上滑動並旋轉,出現肩關節活動異常,同時抗阻力外展力量減弱。
⑥疼痛弧:肩關節外展60°~120°出現疼痛,小於60°或大於120°時疼痛不明顯。
⑦患肩墜落試驗:被動抬高患臂至上舉90°~120°,撤除支持,若患臂不能自主支撐而發生墜落即為陽性。
(6)肱二頭肌腱斷裂 患病以前,可有肩部疼痛和輕度強硬等現象,或見宿傷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當上臂偶然用力時,突然感到肩部尖銳疼痛,隨之發生腫脹,有時在三角肌下方發生皮下淤斑等。腫脹消散後,上臂部可見典型的凹陷,尤其當肘關節用力彎曲時,肱二頭肌肌腹外上方凹陷,同時肱二頭肌肌腹的位置比健側稍向下且向遠端凸起。按壓肌腹時有壓痛,不能主動屈肘,肌力減弱。慢性或陳舊性斷裂者,只有輕度酸痛,屈肘功能逐漸減弱,屈肘抗阻力旋後時疼痛,並放射至肩前內方。常規肩部平片,排除撕脫性骨折。
(7)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 通常累及肌腱上部,接近結節間溝區域,屈肘抗阻力試驗陽性。而肱二頭肌短頭肌腱捩傷表現在喙突處疼痛,以喙突外下方壓痛最明顯。肘關節伸直時,抗阻力內收上臂,引起喙突部劇痛。
(8)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急性斷裂 是因受暴力牽拉而引起,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斷裂部位並不在結節間溝中。肩部活動不受影響,但局部有明顯壓痛,用力收縮時肌腹向遠端膨隆。
(9)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滑脫 將患者上臂在水平位被動旋外,此時可在結節間溝區域觸及肌腱從溝中滑脫,同時患者覺肩關節前方劇痛。
(10)肱二頭肌短頭肌腱炎 多見於小兒或從事上肢劇烈活動的運動員。患兒往往不敢用患肢取物,不敢上舉,不讓任何人觸摸患肢,患肢雖因疼痛而拒絕使用,但仍然強而有力,肩部外形正常,喙突處壓痛明顯。而成人主要表現為疼痛和功能障礙,自覺肩部、上背部疼痛,嚴重者肩部肌肉抽痛,或持續性鈍痛,夜不能寐。肩關節處於內收、旋內位時,外展及後伸明顯受限。慢性損傷患者肩部僵硬,肩部多方位活動功能障礙。
(11)肩部扭挫傷 有明顯外傷史。肩部腫脹、疼痛逐漸加重,或皮下青紫,局部片狀鈍性壓痛,肩關節活動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