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晟傑,中南大學湘雅藥學院藥學1603班學生。2018-2019學年加權成績與綜測成績均為專業第1名。連任藥學1603班班長四年,曾擔任軍訓負責人、湘雅藥學院學生會文藝部幹事。現已保研至中山大學藥學院(深圳)藥劑學方向。
「心懷熱愛,篤定前行」
早在中學時期,孫晟傑就對生物與化學充滿了興趣,也正是懷揣著這樣的熱愛,在選擇本科專業的時候,第一志願便填寫了藥學。剛入校時,他的學業成績並不突出,進入專業相關課程學習後,他更加感受到藥學的神奇魅力,享受著、熱愛著,成績直線上升。
他說: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作為新時代大學生,需要明白自己為何而學習,而不是單純機械地學習。就藥學而言,我學習的動力不完全來源於學科知識及實驗的吸引與沉迷,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身上肩負的責任,同樣堅定了我在這個學科領域繼續探索的信念。」
對於如何學習,孫晟傑同樣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課前整體感知,課中細細領悟,課後慢慢理解。」課前的預習往往能讓自己對於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大致的了解,課中主要是汲取老師們經長久積澱得來的珍貴經驗,而課後的整理與複習,則是思考之前學習的內容,將知識內化的最有效階段。
當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困難時,孫晟傑往往會選擇與同學交流心得,進行討論,達成共識。「眾人拾柴火焰高」,儘管在闡述觀點時,可能會因分歧爭得面紅耳赤,但也正因如此,學到了很多東西。除去學習上的疑惑,有時在心理上,或因為學習任務的繁重,或因為班級事務的急迫,難免會產生壓力。這個時候,他往往選擇與朋友或老師進行溝通,從而緩解消除焦慮。
問及是否有什麼學習心得可以給學弟學妹們分享的時候,孫晟傑這樣說: 「沒有什麼事情從一開始就很輕鬆,貴在堅持。」 他大一時也曾因不能突破學習上的瓶頸而有過短暫的苦惱,但又想畢竟還有時間證明自己,所以沒有放棄,而是重拾信心,繼續前行。 「學習,而非為了考試而學習,所獲會更多」 ,如果能夠以正確的心態去享受學習過程,再結合大學豐富的館藏資源,就能更好地培養真正的專業能力,完善專業知識體系。
畢業前,他依然腳踏實地,認真對待實習任務,畢業論文獲評學院「優秀論文」,並推薦為學校優秀論文集彙編作品。目前,他仍在廣泛閱讀文獻,關注專業最新成果與發展趨勢,儲備知識,拓寬視野,為研究生階段做準備,以滿足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
「競勇爭先,無問西東」
藥學不僅僅是一門研究理論的學科,孫晟傑深知,課本上林林總總的知識,需要結合實踐去體會,才能理解透徹。因此,在大二還未正式進入專業課程學習的時候,他便作為項目負責人申請了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芳基咪唑類AMPK激活劑的設計、合成與初步活性研究》。那個時候的他,缺少科學研究的相關經驗,尤其是面對專業領域的課題,從文本材料的撰寫、實驗流程的規劃與推進、到實驗中各種偏離預期結果的分析,幾乎每一步都是從零開始。他克服畏難情緒,積極解決問題,在發現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同項目團隊成員交流討論,廣泛查閱資料,在一次次嘗試與探索中不斷思考與總結,不斷提升自身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進展順利並已結題,榮獲「優秀論文獎」和「我最喜愛的現場展示項目獎」等。對他而言,因這段經歷而提升的科研思維、養成的良好科研習慣、鍛鍊的各種能力,比項目本身的成果,更為重要。
他回首參與大創的整個過程,曾經懵懵懂懂,遇到許多現在看來有些幼稚的問題,與他人討論,共同解決,體味著合作的樂趣,付出著,也收穫著,遇到問題再不懼怕。他說「這就是成長的過程」。
藥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孫晟傑十分看重實驗操作能力的鍛鍊。他認真對待每一次實驗課前的預習,熟知每步實驗操作的目的與細節;每一次實驗,都抱著嚴謹的態度,規範操作,儘量做到極致;撰寫實驗報告時,注重總結,對於偏離預期的實驗結果認真反思。就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他的實驗技能逐步提高。
他在化學實驗技能競賽、徵文比賽中均有獲獎。當問到為何要參與這些看似與專業關聯不大的比賽時,他說:「任何學科都是相通的,參與並非真正的目的,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比賽,找到差距,鞭策、提升自己。」
潛心鑽研,領略學術魅力的同時,他胸懷責任,用熱情服務同學。從大一的軍訓負責人,到連任四年的班長,孫晟傑體驗著做事充分顧及他人感受、寬嚴有度的辛苦,體驗著兼顧工作、學習與生活的不易。曾不止一次想過放棄,卻在挫敗中學會堅強、完善自己,帶領班級獲得「優秀班集體標兵」稱號。如今回想,他非常感謝這段經歷使他統籌管理、組織協調、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得到鍛鍊提升,感謝這個平臺讓他服務著、奉獻著,雖然付出了汗水與時間,但無悔!即使重新來過、仍會選擇堅持。
面對繁雜的事務,孫晟傑系統規劃、合理分配時間,本著先公後私、先主後次的原則,告別拖延、講求效率,少些休息、犧牲娛樂。有時甚至會預判將要發生的事情提前做好準備,防止因突如其來的通知亂了陣腳,處理起來更加從容淡定。
談到如何看待自己獲得的諸多榮譽時,他謙虛地說道:「並沒有諸多榮譽,在優秀者面前甚顯遜色。」他沒有將獲得榮譽作為奮鬥的目標,只把它們看做是一個階段收穫的證明、對過去的些許肯定。他表示不能躺在榮譽簿上止步不前,而要戒驕戒躁,寵辱不驚,讓晨鐘暮鼓常響耳畔。
學習、工作之餘,孫晟傑還有許多愛好:沉潛繪畫與手工製作讓他擺脫心浮氣躁。因為它們,在煩惱時他獲得了心靈上的平靜,在學習時他擁有了持久專注的品質。體育運動則給予他強健的體魄。他始終將愛好當做自己的朋友,讓自己在與這些朋友的交流中穩定情緒、緩解壓力。
「自覺有為,真誠奉獻」
專業學習、各類競賽,成績優異;科研實踐、班級管理,能力突出。此般「大神」一樣的存在,在公益方面也堪稱典範。從2012年至今,孫晟傑一直參與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齊沙漠恩格貝段的公益植樹活動,治沙公益之路,從未停下腳步,堅毅向前,令人動容。
八年前,孫晟傑前往庫布齊沙漠的治沙基地恩格貝,十四歲的他看到無邊無際黃沙上,各國志願者頂著烈日風沙,默默付出,了解到「治沙之父」遠山正瑛的事跡,被他們普世之心的大愛、對環境保護的先知先覺、對人類未來責任的擔當打動著、震撼著,燃起了為家鄉環境保護事業盡一份力的熱情,一顆公益的種子在他心中萌芽滋長,毅然參與到沙漠植樹這一公益活動中。
他告訴我們:植樹大多在春夏季,預約植樹時間、購買樹苗後,從家出發,過黃河、進沙漠,驅車兩個多小時到達恩格貝,扛著自費買的大大小小的樹苗,穿過雜草叢,來到預約種樹點,按治沙駐地管理者的示範,根據樹種挖不同直徑的深坑。把樹苗植入坑中、扶正、培土、踩實、提水澆灌……一坑一坑地挖,一株一株地栽。每次植樹後,還會到前幾年植樹點查看樹的生長情況。看到每年親手栽下的樹上掛著自己的名牌,內心充滿參與改造沙漠的喜悅。 歷經八載,孫晟傑成為了庫布齊沙漠恩格貝段環境改善的陪伴者和見證者。
每當他回想起綠牆功勳碑上的碑文:「恩格貝綠化事業奉獻者……用真誠在沙漠中凝結成這片綠洲,當人類面對自然,面對我們這個星球的時候,才更容易找到良知和責任,才能觸摸到生命的本質,才能使生命變得更加精彩……」,眼前就浮現出一隊隊迎著漫天黃沙、荷鍬背苗,向著沙漠深處走去,艱難播種綠色的身影,備受鼓舞,堅定地與他們一路同行。
早些年,孫晟傑於茫茫沙海中,找到前一年植的樹,看著當時的辛苦只換得大約一半成活,看到瘦瘦樹苗上綻出的嫩葉,黯然神傷的同時,也看到了希望,更堅定了堅持下去的信念,而這一份希望未被落空、堅持未被辜負。數據顯示,恩格貝通過治理,森林覆蓋率從零提高到41%,植被覆蓋率達到78%,孫晟傑想到這一望無際的綠色原本是寸草不生、延綿不絕的沙漠,就會被震撼,心中盈滿參與其中的自豪和驕傲。
每每談到沙漠植樹的艱辛,孫晟傑說得最多的就是:「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打心裡覺得,與世界各地不遠萬裡來植樹的志願者們相比,自己遇到的問題根本算不上困難。
責任與擔當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品質,更是一種時代精神,這也是孫晟傑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要求。他認為,身為學生,學習是第一要務,但也不是生活的全部,校園外也可以體現自身價值;自覺有為,用真誠奉獻他人,勇擔社會責任;即便是微弱的力量,堅持下去,亦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應該是我們每個人永遠的追求。
來源:中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