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璇要求赳赳收拾玩具,獲萬人點讚:孩子獨立意識在小事中培養

2020-12-22 凝媽悟語

文|凝媽

自從有了孩子,家裡就開始變得亂糟糟起來。不管是普通人的蝸居,還是明星們的千萬豪宅,都難逃厄運。

看過凱叔講故事的一篇「人類幼崽拆家圖鑑」的文章,簡直把孩子們的各種「作」描繪得淋漓盡致。

孩子們可以說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好手,稍不留神,就會讓你不忍直視,欲哭無淚,收拾半天。

客廳裡的玩具扔的滿地都是,衣櫥裡的衣服一件一件扒拉到地上。

圖片來源:他只是個孩子啊

各種液體隨處倒,晚上睡覺都可以進行牛奶浴。有水管的地方就有孩子,一不留神就是一片汪洋。

圖片來源:他只是個孩子啊

廚房裡的盤子碗,一旦被孩子鎖定目標,都難逃被扔出來的風險。麵粉、花生油、雞蛋扔一地可就慘不忍睹了。

圖片來源:嘟嘟寶貝

這些事情毫不誇張,真可謂是人間真實啊!太多太多相似之處,2000多人訴說著各種苦惱:

赤裸裸的現實,不說了,我還要去收拾廚房倒了一地的米。這是什麼人間真實,我女兒四歲,我現在都得把化妝品藏起來,放的高了都不行,直接搬凳子給你拿下來......家裡的勺子、筷子,遙控器,凡事能拿到手裡的東西統統扔馬桶。娃兩歲,把沙子和水倒床上,美其名曰,我要做建築師。

二寶也是這樣,經常把書從書架上扔到地上,拉開放襪子內衣的抽屜一個個扔出來,不管東西多貴重想摔就摔。

一邊幹壞事一邊嚷嚷著,「這是我的傑作媽媽就喜歡這一套」,真是無奈又悲催呀!

明星們的生活也好不到哪裡去!

霍思燕經常曬出嗯哼的日常生活,充斥的背景都是各種堆滿玩具和繪本的場景。

應採兒家的客廳裡有孩子丟的玩具,衛生間裡也有孩子的各種玩具。

劉璇抱著二寶坐在墊子上,周圍也是一圈積木零件。

孩子喜歡扔東西本性難移

孩子喜歡扔東西真的是本性使然,他起初並不知道自己在搞破壞,只是能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好奇心和動手能力增強,在別的地方施展不開手腳,只好用扔東西代替。

美國威廉士學院的高級講師Susan Engel博士,2006年,帶著學生訪問了幼兒園和五年級教室,觀察孩子們的活動。結果發現,幼兒園的孩子每兩個小時裡,會有2到5次好奇事件,但五年級的孩子,在同樣時間裡發生的好奇事件平均不到1次。

越小的孩子好奇心越強,因為對他來說未知的事情太多。物品掉落到地上會有響聲嗎?都會跑到什麼地方去?一遍遍的扔東西,是在感知物品的不同觸感。

觀察二寶的行為,是有這樣的感覺。一袋花生米,他會敞開口讓他落地上,看著他們滾到什麼地方去。一次碰壞了踢腳線,喊著「快拿螺絲刀修一修」,很固執的認為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螺絲刀修好。

孩子喜歡模仿,看到大人炒菜的樣子,他就學著動作有模有樣的炒菜。看過大人洗衣服,他會找一個容器洗衣服,不管是馬桶還是別的什麼盆子,只要能存水能放下衣服就好。

孩子會因為大人的尖叫或者大笑,獲得鼓勵,從而變本加厲的搞破壞。他不知道大人的尖叫有多麼心疼,也不知道大人的笑是多麼苦澀,反倒覺得大人的這些行為讓他有價值感和存在感。

孩子在扔東西的年齡,如果一味阻止,照顧得過於無微不至,孩子都沒有搞過破壞,可能會導致敏感期延遲,到了上學的年齡會還回來的。有個媽媽就說了這樣的經歷,也是苦不堪言啊!

怎樣正確面對孩子扔東西?劉璇的做法獲萬人點讚,值得學習

看到孩子弄得家裡亂成一團,家長理所當然的認為全部都要由自己收拾,怕孩子拆家,除了感官不舒服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擔心自己受累收拾。

其實,我們總是替孩子收拾,解放了孩子,累了自己,卻慣壞了孩子。孩子不知道拆家會給家長造成多大的麻煩,會反覆不停地破壞,培養不起責任感。

看到劉璇的做法,有1萬多人點讚,認同者甚眾。

劉璇提到,赳赳小的時候,玩完玩具就扔一地,長輩們認為大人收拾更乾淨。但是劉璇諮詢了很多專家,發現,從科學來講,讓孩子從頭到尾獨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會產生家庭參與感,還能培養獨立意識。

開始赳赳笨手笨腳、丟三落四,長大些不需要家人提醒和要求,每次玩完自己自覺放好,獨立意識在小事中培養起來了。

總結來說,劉璇的做法有兩個重點。

1、花時間訓練孩子

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專門提到,花時間訓練孩子的技能,應該成為家庭生活的一個常規內容。

如果不花時間訓練孩子,就需要花更多時間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糾正往往是批評,批評會讓孩子感到沮喪和憤怒,孩子可能就決定不再學習了,反而會因為想到的特別關注,而變本加厲

孩子自己弄亂,就該自己收拾,讓他知道這是自己份內的工作,而不是大人必須要替自己做的工作。

孩子在收拾的過程中,也會發現,收拾也會讓人感到辛苦,慢慢體會大人的感受,養成整齊的好習慣。

其實孩子小時候,特別聽話,也願意自己收拾,是我們沒有給他機會而已。二寶2歲的時候,就把花生米撒了一地,讓他一個個撿起來,他很耐心、很認真地去做。

平時看完的小冊子,要排列整齊,放在一個小紙袋裡,他也做得很仔細。

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的時候,養成這些好習慣,想破壞都難。

2、有固定的玩樂區域

有孩子的家裡都會亂一些,畢竟東西太多,但是也要讓孩子感到亂中有序,允許孩子鍛鍊能力,但是又要有規矩。

給孩子圈定一個固定的玩具區、繪畫區、閱讀區等等,孩子做什麼事就在固定區域做,讓孩子更有秩序感。

孩子在固定的區域活動,容易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長大之後不至於丟三落四。

劉璇兒子就有專門的玩樂區,彩色的防護欄、柔軟舒適的墊子,整齊的玩具收納盒,孩子在這裡會玩得安全又舒服,養成在固定位置活動的習慣。

要教會孩子一些規則

孩子扔書、扔玩具、扔衣服,這些事都在可接受範圍之內,沒有什麼破壞性,但是孩子撕牆皮、雞蛋、倒油、倒麵粉、往地上倒水,這些就有破壞性和傷害自己的風險,要注意盯緊孩子,並教會孩子一些規則,不該碰的不能碰。

危險的事情不能做:可以藉助繪本和實際操作的形式,告訴孩子哪些是危險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孩子會通過故事理解一些道理,不用擔心孩子不懂。

給二寶看過一本小圖畫上,上面就介紹了在電梯裡不能按下所有的數字、不能亂跳,有危險。廚房裡的熱水壺不能動,會燙傷。二寶也有過在電梯裡跳的毛病,看過之後就改正了。熱水的事,他記得很牢固,見了都會躲著走。

糧食不能浪費: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發布公告稱,全球範圍內將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的糧食短缺風險,甚至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糧食是一種稀缺資源,從小就要給孩子灌輸珍惜糧食的理念,而不能當作玩具隨意拋灑。

孩子扔東西是正常現象,但是也要有度,並且正是讓孩子長本領的好時機,好方法用起來了!

我是@凝媽悟語,兩個孩子的媽媽,致力於培養陽光積極的孩子,歡迎關注我,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相關焦點

  • 孩子亂丟玩具不是小事,父母需要培養孩子善於整理的習慣
    父母也罵過孩子,可孩子依舊我行我素,把玩具、書本扔得到處都是。這雖然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也有可能給將來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不小的影響。孩子之所以缺乏物歸原處的意識,主要有以下這幾點原因:第一,孩子自身意識薄弱低齡的孩子還沒有將用品物歸原處,好方便自己和他人使用的這個意識。
  • 收拾2小時,扔亂5分鐘?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訓練孩子主動收拾玩具
    當家長的衣服、鞋帽、家用物品都擺放無序、不齊時,也很難培養不出一個懂得自覺收拾玩具的孩子。另一方面觀察玩具的存儲、收納、取放,是否合理。之前我把一整面牆的書櫃下面四層,都用來擺放孩子的玩具。按照我的邏輯理解,一層是各種汽車、一層是可以變形的玩具、一層是可以拼裝組合的玩具、一層是各種動畫角色和恐龍、小動物模型。
  • 劉璇鐵血式教育惹爭議,這竟是四歲寶寶的日常
    其實,孩子有同盟,是爸爸王弢。他與媽媽想法不同,覺得孩子可以慢慢適應吃百家飯了。所以他總會想辦法誘惑孩子,希望赳赳能吃一吃之前未曾嘗試過的東西,或是找老朋友如張紹剛當說客,希望劉璇能放鬆一些,不要過於照本宣科。但每一次,遇到「同盟」的誘惑,赳赳都會搖頭拒絕,不接受「糖衣炮彈」。
  • 「熊孩子」玩具亂扔?別急著幫他收拾,可以趁機培養孩子動手能力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長們出於益智或陪伴的目的會給孩子買各種玩具,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經常弄得到處都是,有些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不會整理,總是親自去幫忙收拾「爛攤子」。這樣不僅鼓勵和激發孩子的勞動積極性,還可以灌輸多勞多得的思想,又可以讓他在勞動中思考如何能快速高效地完成,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 孩子的玩具,媽媽的災難,怎樣才能把家裡收拾好
    相信有過寶寶的媽媽都能夠了解得到,小的時候寶寶會玩一些玩具,但是他們不會去收拾,經常擺在家裡面,無論是他們自己的房間還是客廳書房裡面全部都是,後來寶寶們長大之後,他們的玩具更是千奇百怪,他們自己非但不收拾,而且你一收拾他們就大發脾氣。
  • 剛收拾好的玩具秒變一鍋粥?學會這4招,讓孩子成為整理小達人
    二、教會孩子整理,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意識教孩子學會整理東西,除了能讓家裡整潔之外,也有利於幫助孩子成長,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很多成功人士的家庭都會培養孩子從小做事,比如美國前勞工部部長、現交通部長趙小蘭,父母要求她們姐妹從小做家務,甚至連家門前的柏油路這樣重體力的活,都是她們親自鋪的。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建設,孩子才能更有責任感,和價值感。
  • 孩子亂扔玩具,提醒也沒用?4個妙招培養整理習慣,父母告別催促
    收拾整理的行為反映了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利於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預防拖拉、丟三落四的壞習慣。1、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會,於是很多事情都幫孩子做了,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 李玫瑾:獨立意識父母要早培養,get狐狸法則,提高孩子獨立能力
    這就是「狐狸法則」:愛孩子,就要讓他獨立!在很多人看來,狐狸媽媽的方式太過殘忍,但是她知道,自己沒有辦法一直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一直保護著孩子,只會害了孩子,讓它無法在大自然中生存。02 重視獨立能力的培養,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 食物精確到克,杜絕孩子吃鹽和零食,劉璇「鐵血育兒」真有必要?
    但到了劉璇這裡卻反了過來,劉璇對兒子雄赳赳的要求,那可不是一般的嚴格,讓兒子對她冠以「母老虎」的稱號。 幾十年的運動生涯,讓劉璇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也讓她成為母親以後,把自己的成長方式,作為了養育孩子的模板。 在綜藝節目《新生日記2》中,劉璇對兒子雄赳赳的養育,讓人看到了在當媽這事上她有多「鐵血」。
  • 孩子玩具總是亂扔?簡單幾步教你培養孩子自主收納能力
    這樣的練習有利於讓孩子記住我們的玩具櫃是如何分類的,不同玩具的「家」在哪裡,這樣,下次再玩的時候孩子就知道該把玩具放到哪裡了。第四,告訴孩子不自己收納玩具的後果。在理想狀態下,孩子才是特別聽話的小天使,而實際上很多時候孩子會把我們的要求當成耳旁風,這個時候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收納玩具的後果。
  • 奧運冠軍劉璇教子有方!媽媽不在家兒子不動筷,稱:要等母親大人
    6月24日下午,知名體操奧運冠軍劉璇在某社交平臺上更新一條動態,表示大兒子赳赳在吃飯時一本正經地表示:"什麼時候都要等母親大人",這也讓劉璇大為感動。劉璇還曬出了大兒子的近照,赳赳身穿著一件白色的上衣,留著一頭十分乖巧的髮型正在拿著勺子吃飯,已經五歲的小朋友看起來長大了不少,臉上肉嘟嘟的非常可愛,低頭間可以看見他的睫毛纖長茂密,整個人很是白淨。不少網友也都紛紛在評論區留言,表示小朋友的做法真的非常暖心,也有網友表示,這是母親劉璇教子有方。
  • 孩子抱著玩具哭鬧不撒手,奶奶高情商的做法,讓網友紛紛點讚
    有了孩子便交給自己的父母照看,在老人教育孩子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爺爺奶奶對於孫子女的教養都偏向溺愛,但是這位奶奶並不然,她的這個做法,引發了很多路人點讚。孩子抱著玩具哭鬧不撒手,奶奶高情商的做法,讓網友紛紛點讚!
  • 當你想讓孩子收拾玩具時,你對他說有魔力的話了嗎?引領很重要
    作為父母,當我們比較忙碌時,看到客廳或者臥室都躺著孩子的玩具時,有些父母就會不由自主地大聲喊叫自己的孩子,讓他來收拾玩具。現在我們試著回想一下在我們小時候,當你一個人正在沉思或者沉浸在看電視中時,此時父母呼喚你,你的反應是什麼呢?是不是剛開始也和孩子一樣無反應(或者父母或者呼喊你的人不耐煩呢)。或者除非有人走到我們面前或者觸摸我們的身體,才會喚醒我們的意識。不管是小時候還是現在我們結果都一樣。所以說當一個人正沉浸在某種狀態下時,其實外界的聲音對我們來說是很弱的。
  • 孩子總是亂丟玩具不收拾怎麼辦?這兩招讓孩子愛上整理玩具
    孩子玩起來就沒有了規矩,喜歡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可以說經歷過的媽媽都知道,寶寶亂丟玩具之後,整個家裡的場面是非常混亂的。笑笑也經常面對這樣的情況,尤其是兩個寶貝在一起玩的時候,家裡的客廳經常到處都是玩具。有時候下笑笑會非常憤怒,斥責寶寶,讓孩子把玩具全部都收好但是兩個孩子絲毫不在意。
  • 被忽視的生活教育:教孩子學整理,從收拾玩具到獨立管理自己
    這本書就教我們如何引導孩子整理自己的物品,培養他們自我管理的能力。這裡有拿起來就用的法則,還有讓孩子喜歡的遊戲整理法。本書的作者螞小蟻是親子規劃整理師,還是一個媽媽,書中的經驗都是她親身驗證有效的,所以父母們可以放心地學習使用。
  • 孩子玩具從來不收拾?你可以這麼做!
    認為是件很麻煩的事 孩子玩玩具的過程是快樂、輕鬆的,哪怕在玩中需要動腦筋,也不會覺得累,而隨著玩耍的結束,需要和快樂滿足了,這個過程就劃上句號了。此時,如果孩子被要求收拾玩具,他們就會認為是很麻煩、很累人的事。
  • 「體操公主」劉璇鐵血育兒引爭議
    最先引發關注的,是她的一組孕肚倒立照:懷孕的劉璇倒立,兒子雄赳赳(右)親吻她的孕肚。懷孕的劉璇還能倒立做一字馬。有網友贊她不愧是「超人媽媽」,但也有網友質疑她這樣做太危險,最後產科醫生不得不站出來提醒大家「不要效仿,有可能導致胎死腹中」。
  • 3~7歲孩子「能力的培養」 超詳細,值得收藏!
    (1)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3歲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3歲以後至6歲入學之前,對於孩子獨立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下一步就面臨著正式走進校門,開始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多了一個身份—小學生。如果時時處處還在依賴父母,自已不獨立,就不能很好地適應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這才是教育的真諦。兒童的成長過程,就是從一個無助的生物體成長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的過程。孩子需要獨立,包括獨立的意識和獨立的能力。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怎麼把握這個度,應該怎樣有效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呢?
  • 玩過的玩具,孩子總是亂扔?家有不愛收拾的孩子,家長需要這3招
    我家孩子就是一個不愛收拾屋子的典型,他每次玩過的玩具總是扔在地上。家裡的角落裡經常會出現孩子的玩具,甚至有時候不注意還會被孩子的玩具擱到腳。平時孩子爸看到孩子亂扔玩具,就跟在孩子背後收拾東西,最後讓孩子養成了一個不愛收拾的毛病。
  • 無規矩不方圓,「規則」意識的培養別忽視,愛孩子也要掌控好尺度
    今日問題: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俗話說,無規律不成方圓,很多家長都願意給孩子制定很多的"家規",尤其是在外面的時候,經常經常聽見有的家長說:"我家規矩就這樣,我從來不讓他……"。也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就是被愛教育出來的,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並且只要孩子一哭鬧,馬上繳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