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燒柴和城市燒氣,哪個對環境危害大?

2021-01-12 科學獵奇

作為一個從小燒柴長的農村孩子,我覺得有必要科普一下這個問題。農村燒柴與城市燒氣,哪個對地球環境的損害最小?我認為兩種方式對地球的損害是一樣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對於農村燒柴專家的說法

很多專家將大氣汙染和溫室效應的矛頭指向了農村燒柴做飯。這到底科學不科學呢?我們分開來解析一下,大氣汙染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霧霾,而溫室效應的罪歸禍首就是過量的二氧化碳。

01 霧霾是農村燒柴造成的?

霧霾的等級是由大氣中懸浮的顆粒物多少來劃分的,也就是PM2.5。簡單來說,PM2.5就是可吸入顆粒物,這些顆粒物的直徑都小於2.5微米。那麼,這些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是怎麼來的呢?

PM2.5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自然來源;一個是人為來源。

自然來源簡單來說,就是即使沒有人類存在,依然會產生的,比如風吹地面而起的揚塵、森林的大火(非人為)、火山噴發等等。

而人為來源就比較的複雜了,其中有兩項佔比重較大的因素,一個是工業的廢氣排放,一個是汽車尾氣的排放。

從上面霧霾的成因看,無論是燒氣(天然氣)還是燒柴對霧霾的形成都沒有決定性的因素。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都燒柴,沒有霧霾,反而燒柴的少了,霧霾卻增加了。而且即使在城市中霧霾頻發的今天,農村依然很少會有霧霾天氣。

02 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是當下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你有沒有發現,今年的冬天不太冷。不僅如此,近些年的冬天都不太冷,而且雪也成為了一種「奢侈品」。除此之外,就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非洲和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迎來了史上最熱的夏天,部分地區的溫度甚至高於往年夏天最高溫度超過10℃,而且兩極冰川的融化也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二氧化碳。農村燒柴確實會產生二氧化碳,但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並不只有農村燒柴,因為人呼吸會呼出二氧化碳、石油煤炭等資源的燃燒更是會產生比燒柴還要多的二氧化碳。而且農村燒柴也不是一天不停的在燒,只是做飯時燒一下,但是像汽油和煤炭的燃燒在世界範圍內幾乎就沒停止過,因為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總有汽車行駛在路上,也總有企業在生產。

因此,將溫室效應推到農民的頭上,確實很不像話。只是一味地讓農民不燒柴、不燒煤,是解決不了環境汙染的根本問題的。

燒氣和燒柴的區別

說起燒柴,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烏煙瘴氣。但是,燒過柴的小夥伴都知道,燒柴只是在剛點燃時會有白煙,在燃燒起來後,很少會有煙了。從科學的角度看,木柴中有一半左右的纖維素,纖維素的組成部分是碳、氫、氧的化合物。

而燒氣實際上就是燒天然氣,天然氣其實就是一種氣態的碳氫化合物,它燃燒後依然會出現二氧化碳。這與燒柴其實本質區別並不大。

總結

其實燒柴和燒氣嚴格意義上說都對環境有影響,但是,這兩種方式都不是大氣汙染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治理環境,從汽車尾氣、工業排放入手要比限制農民燒柴來得更明顯一些。

你說呢?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專家建議禁止農村燒柴煮飯,還說汙染環境?看看農民怎麼說
    做飯的時候,燒的也就是農民們每年剩下來的秸稈或者是小麥杆,這些都是農民不需要花錢買的,自己都多的燒不完。而且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在城市裡,人們通常用天然氣做飯,而不是柴火。但在農村,傳統的燒柴爐灶最常用於做飯,天然氣近兩年才開始進入全國一小部分地區。即使在連接了天然氣的農村地區,農民仍然保留和使用爐灶。
  • 不許燒柴做飯的環保禁令讓人啼笑皆非
    當地大槐樹鎮南營村的村幹部被曝以保護環境為由,挨家挨戶把村民家中的爐灶用水泥封住,不許燒柴火做飯,以免汙染空氣。村民們還說,冬天,村裡也不讓他們燒煤取暖,要改用天然氣或空調取暖。(12月23日中國之聲)  根據報導來看,該地區為了推進環保工作,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劃出了「禁煤區」和「禁燃區」,「禁燃區」不許燒柴做飯,但是可以使用清潔煤;而「禁煤區」則連使用清潔煤都不允許,只能使用天然氣和電。雖然,當地很久以來便開始了煤改氣、煤改電工作,但是老百姓對比改前和改後的支出比例,改後的支出遠遠高出改前的一倍至兩倍,所以不少老百姓堅持傳統的生活方式。
  • 懷念大陝西冬天裡的取暖神器,在這個禁止農村燒柴做飯的時代!
    天氣忽然就冷了,在這個禁止燒柴做飯的時代,大陝西那些冬天裡的取暖神器也許將會流傳於歷史。熱乎乎的炕才是陝西農村一帶必備取暖神器在沒有暖氣的陝西農村(尤其關中一帶),冬天,有一個燒的熱乎乎的炕是很有必要的。外面天寒地凍,走進屋裡,主人家第一句話是:孩(鞋)脫了趕緊坐炕上來。
  • 農村「燒煤,燒柴」現象,該不該禁止?老農說的有道理嗎?
    「燒煤,燒柴」現象,該不該禁止?  文/二狗  對於現在好多地區為了治理大氣汙染,有一個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的好環境,在不斷地挖掘一切可以影響大氣汙染的源頭,儘量減少大氣汙染源,這使得一些地方開始把禁止大氣汙染的治理的方向或是目標轉移到了農村冬天取暖的方面。
  • 農村燒「柴火灶」現象,該不該被禁止?農村取暖做飯如何解決?
    近年來,國家也在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和建設,建設「新農村」已成為我國的奮鬥目標,目的是讓農村居民過上更好的生活,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 你會發現許多農村地區在生活條件和其他方面都不比城市差。即使現在,許多城市人開始在農村定居,在農村蓋房子。對於城裡人來說,房子一直是他們最頭疼的事。許多人花費大量精力和金錢在城市裡買房子。
  • 日本柴燒——備前燒
    ,先後經歷了鎌倉時代、室町時代、桃山時代、江戶時代、大正時代,以及現代等發展時期,其中有些備前燒家族從十五世紀一直傳承至今。備前燒所採用的登窯是半地下式的穴窯,是一種效率較為低下的窯。沿山的斜面挖溝,用黏土搭建頂棚和側壁,在備前燒的發展過程中,為了更有效地實現高溫燒成,不斷加大地面的傾斜度、地面面積以及更寬廣的頂棚。在燃料充足的情況下,燒制過程中產生不同斑紋,這種斑紋的生成被稱為「窯變」,是備前燒的生命之所在,也成為現代柴燒主要的藝術表現。
  • 風聲雨聲燒柴聲,聲聲入耳又助眠
    近日,黑龍江省五常市一位72歲的農村奶奶在淘寶直播平臺上,直播燒柴火給網友聽,很多人紛紛表示「好舒服的聲音啊」、「很解壓」、「腦子裡不僅有畫面,甚至還有溫暖味道」......
  • 柴燒作品是時間燒的越長越好嗎?
    最近和柴燒壺友交流的時候,他們提到這樣一個問題,柴燒作品是不是時間燒得越久越好,時間燒得越長越貴?柴燒壺友們在選購柴燒壺的時候,時常遇見這樣的一個現象,柴燒商家在銷售自己柴燒作品的時候,總會提到一點,說自己的柴燒作品燒制時間十來天之久,有些商家說燒制的時間更長,長達一個月之久。
  • 柴窯和柴燒都以泥與窯火交融創造的器物,但各自的追求不同
    在氣、電窯出現以前,柴一直以來都是瓷器燒制的主要燃料,上千年的傳承使柴窯有了一套相對嚴謹的製作流程和執行標準。宋代五大名窯(汝、定、鈞、哥、官)的產品各具特色,共同之處在於對瓷色和釉質的追求,燒制工藝根據不同控溫要求而有所差異。柴燒則強調個性化、多樣性、偶然性,所以在燒制上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從而產生了後來的蘇打燒和鹽燒等豐富作品藝術效果的方法。
  • 農村當柴燒的花,原來可以當盆景,給一千塊也不賣!
    周末去逛花市,感覺今年最火爆的就是各種紅果果了,本來買了一把帶回家,誰知道老媽一見就說,這不是之前在山上砍來當柴燒的嗎?頓時把花花的熱情都澆滅了!所以今天咱們就盤點一下,這樣的花有哪些!當柴燒的火棘,好幾十一盆!
  • 柴燒窯變的一萬種可能
    在柴燒窯變的基礎上進行作畫,是一種頗為新穎的嘗試。傳統柴燒止步於落灰和火焰的自然審美意象,柴房所倡導的「新柴燒」摒棄了傳統柴燒的厚拙氣息,使得器物更趨向於宋瓷的審美形態,典雅精緻,極大地拓展了柴燒器的聯想和想像空間。
  • 明文禁止燒煤、燒柴,偏遠地區該如何生火做飯?馭龍電焰灶來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是我國廣大農村人民的生活常態,而對於生火做飯這種家常事情,自然是離不開柴火,畢竟在農村有著大量的柴火資源,每年都在交替更新。而隨著全球對環保的意識越來越重的時候,國內部分偏遠地區已經有明文規定,禁止燒煤、燒柴,不是口頭上的禁止,還會查封土灶臺。
  • 農村這種樹,過去被當柴燒,殊不知全身是寶,樹皮可以治牛皮蘚
    現在的孩子和以前不同,除了學習之外,家長很少會讓他們做家務。而在以前,農村孩子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是燒柴火做飯,所以孩子們就要去野外砍柴,農村到處都是野生植物,因此孩子們不用花太長時間就能砍回來一大捆柴火。
  • 現在有些地方的農村不能燒煤燒柴,那冬天農民該如何取暖呢?
    可是在農村沒有暖氣,天氣一天比一天冷,農民怎樣取暖過冬呢? 每個地區的條件不同,我老家這邊的農村並沒有不讓燒煤燒柴,總體來說,取暖的方式還是有很多種的,這就看個人是怎麼選擇的了。 1. 採用燒煤取暖。 從我小時候記事起,老家當地的取暖方式就是通過點煤爐子來取暖,這是最通用普遍的方式了。
  • 為什麼茶人圈和玩瓷圈都在追捧景德鎮上10000元的柴燒杯子?
    現在市場上一隻景德鎮的柴燒瓷器杯子,價格是普通杯子的3倍以上,一隻品相上乘的柴燒杯售價10000萬元也是屬正常。如此昂貴,茶人和玩瓷人對柴燒杯仍是趨之若鶩,激情滿滿的來景德鎮海淘各種工藝、堂口的杯子。運氣好的話,淘到一隻稱心的,那如視珍寶!
  • 被大家叫做「鐵包金」,有很高的觀賞效果,過去拿來當柴燒
    農村地區的野生植物眾多,而常年生活在鄉下的當地村民,可謂是最會利用野生植物資源的人群之一了,不管是山裡的野果野菜,還是看似沒有什麼作用的普通樹木,農民朋友們都能找到它們的優點,最大程度地利用起來,今天跟各位朋友分享的一種植物,就生長在大山深處,一望無際的林木之中,被大家冠以非常通俗易懂的稱呼
  • 農村冬天都流行「暖床」,不燒柴不用電,暖和又省錢!
    現在很多農村都不再利用燒柴火來取暖了,而且很多都是安裝熱炕頭,這種熱炕頭在農村非常流行,不燒柴火不用電,省錢又環保,是一種非常不錯的取暖設備!一:農村冬天都流行水暖炕相信大家都聽過水暖炕吧,很多聰明人在裝暖氣片或者地暖的時候,直接在土炕上也裝上暖氣,不僅是農村,城市樓房的榻榻米如今大部分都是這麼裝的。春夏秋季天氣很溫暖,也用不著暖氣,就跟普通的床一樣,到了冬季供暖的時候,連榻榻米也熱了,不用費勁再用柴火燒炕了,燒柴火不僅汙染空氣,還浪費燃料。
  • 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的解析
    二,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啥意思?「三月茵陳」就是指茵陳蒿在早春二、三月的幼苗和嫩葉可以藥用,中藥名「茵陳」,主要含有綠原酸、咖啡酸、香豆精等物質,是治療肝膽疾病的主要中藥;具有祛風溼和寒熱、驅邪氣熱結、治療黃疸等作用。
  •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是何意?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關於野菜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這個觀關於茵陳的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茵陳越長越不值錢呢?說到茵陳相信在農村生活或長大的人對此都不陌生,每年的2月末3月初便是茵陳萌芽的時候,剛出來的茵陳小小的,灰白色的葉子捲曲在一起,綿軟如絨,採摘一些茵陳拿回家,既可以和麵粉攪拌上鍋做成粉蒸茵陳,還能將茵陳焯水後涼拌,還可以用茵陳做成湯,不管是用哪種方法製作,都別有一番滋味。
  • 新柴燒|陶瓷江湖的獨孤九劍
    色彩張揚,個性恣意沉渾有力而又能揮灑自如柴燒工藝繁複,如鍛造繡春刀一般反覆錘鍊然而柴燒器以樸拙見長相較於華麗的更像少林寺的伏虎拳沉穩厚重,剛柔並濟07暮雪如銀室內,燭光如鬥三寶的空氣清冽寒峭「新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