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燒煤,燒柴」現象,該不該禁止?老農說的有道理嗎?

2021-01-12 網易

2019-11-19 12:59:32 來源: 娛樂天亮

舉報

  提要:農村「燒煤,燒柴」現象,該不該禁止?如何解決農民取暖問題?

  文/二狗

  對於現在好多地區為了治理大氣汙染,有一個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的好環境,在不斷地挖掘一切可以影響大氣汙染的源頭,儘量減少大氣汙染源,這使得一些地方開始把禁止大氣汙染的治理的方向或是目標轉移到了農村冬天取暖的方面。其實農村取暖在冬季是非常必要的,特別對於那些偏遠的農村家庭而言,其收入比較低,又沒有足夠的資金來保障冬天的取暖費用,只能夠採用廉價的燒煤燒柴進行取暖。那麼農村「燒煤,燒柴」現象,該不該禁止?如何解決農民取暖問題?

  

  一些專家認為在農村冬季取暖,對大氣的汙染是非常嚴重的,畢竟農村在冬季取暖基本上是燒一些煤炭、柴火或者是農作物秸稈,這在某種程度上對大氣汙染是有一定的影響的。至少燃燒出來以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等進行排放,當然燃燒煤炭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硫等汙染環境也是有很影響。然而這不是一個根本的做法,因為大氣汙染的最終的來源,也就是說汙染最厲害的應該屬於重化工企業的尾氣排放以及眾多的汽車尾氣排放,這才是造成大氣汙染源的主要來源。

  大家都知道在農村祖祖輩輩甚至幾千年的農村冬季基本上使用燒柴火來取暖,或者是燒煤炭來取暖,這是原始傳統的取暖方式,也是最經濟的取暖方式,對大氣汙染也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只是近些年來一些地方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忽略了大氣汙染造成了目前的狀況,當然這也是一些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的標誌吧。所以專家應該從治理大氣汙染的主要來源進行查收,該取締的取締,該關停的關停,至少要有足夠的設備來減少這些問題的排放。

  

  對於城市邊緣的農村或者是天然氣經過的農村這些地方,可以享受到天然氣的優惠政策,我國可以像東北地區一樣補貼一部分取暖的費用,這樣減輕農民的冬天取暖的經濟負擔能夠達到減少大氣汙染的狀況。其實農民也不願意燒柴火燒煤來取暖,至少不安全且還非常麻煩,如果有城市裡的暖氣通上,那是非常好的。或者是經濟比較寬裕的安裝上空調或者是天然氣取暖爐等等都可以。

  對於偏遠的農村而言,而且又沒有足夠的經濟費用,只能夠燒廉價的煤炭或者是柴火,這樣才能夠度過寒冷的冬天,這也是祖祖輩輩過冬天的傳統的方式。在這些地區是無法禁止農民不能夠燃燒煤炭或者是柴火的。當然在我們這邊正在推廣的新能源節能爐燃燒的就是像過去的木炭一樣的東西,的確對於煙氣的排放有一定的效果,而且也乾淨清潔衛生。

  

  總之,好些地方為了治理環境汙染,尤其是大氣汙染,開始禁止農村燃燒煤炭或者燒柴火,甚至不能夠燒土灶。這種做法應該因地制宜,不應該一刀切的措施。因為各個地方的經濟收入不一樣,以及當地的資源不一樣,還有一些政策不一樣,也使得各個地方的農民的經濟負擔不一樣。對於有條條件的農村可以通上暖氣,對於那些沒有條件的農村只能夠儘量採取減少煙氣的排放,比如購買一些新型清潔的,節能環保的節能爐或者一些新型的能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農村燒柴火灶現象該不該被禁止?
    我個人認為,現在農村燒柴火灶的現象最好就別禁止了。現在農村燒柴火灶的都是老年人,隨著時間的推移,燒柴火灶的人越來越少,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少,再也不會增加了,也不會對環保造成多大影響。現在年輕人是不會燒柴火灶了,可以說是後繼無人了。
  • 農村燒「柴火灶」現象,該不該被禁止?農村取暖做飯如何解決?
    然而,農村地區的環境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繼禁止燒秸稈後,一些專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又建議禁止在農村用柴火取暖做飯。這又把農民弄糊塗了,非常不理解。說實話,這太不現實了。看來,在農村燒柴確實對大氣造成了一定的汙染,但現在農村燒柴的現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偏遠貧困的農村,以及一些農村老人勤儉節約的習慣。基本上,都是用木柴作為做飯和喝水的燃料。
  • 明文禁止燒煤、燒柴,偏遠地區該如何生火做飯?馭龍電焰灶來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是我國廣大農村人民的生活常態,而對於生火做飯這種家常事情,自然是離不開柴火,畢竟在農村有著大量的柴火資源,每年都在交替更新。而隨著全球對環保的意識越來越重的時候,國內部分偏遠地區已經有明文規定,禁止燒煤、燒柴,不是口頭上的禁止,還會查封土灶臺。
  • 農村被禁止燒煤取暖,農民用啥過冬?專家給出2種建議,可行嗎?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村被禁止燒煤取暖,農民用啥過冬?專家給出2種建議,可行嗎?
  • 現在有些地方的農村不能燒煤燒柴,那冬天農民該如何取暖呢?
    我們老家城裡早就已經供上暖了,屋裡溫度都在20多度,一點也不冷。可是在農村沒有暖氣,天氣一天比一天冷,農民怎樣取暖過冬呢? 每個地區的條件不同,我老家這邊的農村並沒有不讓燒煤燒柴,總體來說,取暖的方式還是有很多種的,這就看個人是怎麼選擇的了。 1. 採用燒煤取暖。
  • 懷念大陝西冬天裡的取暖神器,在這個禁止農村燒柴做飯的時代!
    相信總會有齊全的辦法,相信這些問題會慢慢得到解決。在這樣的環保高壓下,農村地區也開始搞環保治汙。天氣忽然就冷了,在這個禁止燒柴做飯的時代,大陝西那些冬天裡的取暖神器也許將會流傳於歷史。熱乎乎的炕才是陝西農村一帶必備取暖神器在沒有暖氣的陝西農村(尤其關中一帶),冬天,有一個燒的熱乎乎的炕是很有必要的。
  • 為什麼專家建議禁止農村燒柴煮飯,還說汙染環境?看看農民怎麼說
    做飯的時候,燒的也就是農民們每年剩下來的秸稈或者是小麥杆,這些都是農民不需要花錢買的,自己都多的燒不完。而且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在城市裡,人們通常用天然氣做飯,而不是柴火。但在農村,傳統的燒柴爐灶最常用於做飯,天然氣近兩年才開始進入全國一小部分地區。即使在連接了天然氣的農村地區,農民仍然保留和使用爐灶。
  • 不能燒煤取暖了,今年農村冬天怎麼過?有解決的辦法嗎?
    對於生活在城市的家庭來說,冬天的取暖方式主要還是暖氣,如北京15也將開始供暖了,過去在農村取暖方式用得最多的還是通過燒煤或者燒柴火取暖,記得筆者小時後村裡冬天都是人手一個「火桶」(我們那的土話,桶裡燒著木炭),而現如今未了不汙染環境,在農村地區也開始精緻燒煤了,大部分家庭也由傳統的燒煤,燒柴改為氣了。
  • 不許燒柴做飯的環保禁令讓人啼笑皆非
    當地大槐樹鎮南營村的村幹部被曝以保護環境為由,挨家挨戶把村民家中的爐灶用水泥封住,不許燒柴火做飯,以免汙染空氣。村民們還說,冬天,村裡也不讓他們燒煤取暖,要改用天然氣或空調取暖。  燒柴做飯是農村老百姓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柳影人家起炊煙,仿佛似、江南岸」,「炊煙逗屋,隔房人語,鐙前行李」等等古詩句勾勒出一幅幅村落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景象。沒有嫋嫋炊煙的農村就不叫農村,沒有砌柴成堆的農家就不叫農家,在大力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國家依然強調要留住「鄉愁」,農家、田野、炊煙、柴禾這些就是「鄉愁」不可或缺的要件。
  • 農村燒柴和城市燒氣,哪個對環境危害大?
    作為一個從小燒柴長的農村孩子,我覺得有必要科普一下這個問題。農村燒柴與城市燒氣,哪個對地球環境的損害最小?我認為兩種方式對地球的損害是一樣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從上面霧霾的成因看,無論是燒氣(天然氣)還是燒柴對霧霾的形成都沒有決定性的因素。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都燒柴,沒有霧霾,反而燒柴的少了,霧霾卻增加了。而且即使在城市中霧霾頻發的今天,農村依然很少會有霧霾天氣。02 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是當下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你有沒有發現,今年的冬天不太冷。
  • 冬季農村「煤氣中毒」頻發?煤球爐子該不該禁止?
    【村長曉佳一】用文字記錄農村生活,書寫三農問題,解讀社會焦點!敬請點擊關注! 這個冬天說冷也是不冷,但說不冷也得哆嗦。北方地區在冬天是幸福的,有暖氣。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供暖,除了出門之時穿上厚重的衣物,只要進到屋子裡,睡覺有時都得踢被子,太熱!而南方呢?
  • 不讓燒柴放鞭炮之後,又一樣東西被禁止了,你知道是啥嗎
    從一開始的禁止然後地鍋,再到後來的禁止使用無煙煤。生活中主要是能冒煙的活動,都成了環保的頭號公敵。我們在農村,經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宣傳標語,這其中有兩個主題,一個是如何奔小康致富,還有一個則是該怎麼保護環境。在這樣強大的宣傳攻勢之下,人們不管作什麼事情,首先要考慮的事情就是不是環保。因此很多回家創業的人,想做一點創新的生意的時候,考慮的也是這樣東西能不能過環保這一關。
  • 農村俗語:「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什麼意思?
    前些天回到農村,聽到幾個叔叔輩們說著一句話,「有錢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 我對這句話非常感興趣,也有些不理解,就問一個叔叔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要怎麼理解呢?這個叔叔就告訴我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 取消「柴火灶」,禁止明火取暖?這個冬天怎麼過?
    只是時代不停變換,許多農村的土灶臺變成了液化氣,電磁爐和天然氣灶,看似乾淨衛生了,但是做的飯卻沒有柴火燒的飯吃起來好吃,因此雖然一直推行天然氣之類的,還是有不少農村人使用柴火做飯。但是這幾年有許多地方規定,不可以再用以前的方式燒鍋做飯,給出兩個理由。
  • 青海黃河岸邊德吉村:燒柴燒煤邁向電氣化
    這個昔日燒柴燒煤的藏族村落,如今正告別煙燻火燎,通過「電能替代」邁向全清潔能源的電氣化時代。  「電能替代」是指以電能替代一次能源在終端的消費,其包含「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的能源消費新模式。  2016年8月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德吉村集中搬遷項目開工建設,讓農牧民從海拔2600米的乾旱山頭,到海拔1900多米的黃河岸畔。
  • 農村不讓燒煤,冬天取暖靠燃氣,靠得住嗎?
    但那僅僅局限於城市裡,北方大部分農村地區是沒辦法實現集中供暖的——地域遼闊,村落分散,集中供暖光是前期設施成本就高得讓人望而生畏。所以,農村地區(包括南北方)的取暖手段,就沒那麼高大上了,怎麼暖和怎麼來,其中最普遍的要屬燒煤。
  • 柴燒作品是時間燒的越長越好嗎?
    最近和柴燒壺友交流的時候,他們提到這樣一個問題,柴燒作品是不是時間燒得越久越好,時間燒得越長越貴?柴燒壺友們在選購柴燒壺的時候,時常遇見這樣的一個現象,柴燒商家在銷售自己柴燒作品的時候,總會提到一點,說自己的柴燒作品燒制時間十來天之久,有些商家說燒制的時間更長,長達一個月之久。
  • 農村是燒煤取暖好,還是燒天然氣取暖好?
    農村是燒煤取暖好,還是燒天然氣取暖好?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什麼討論的餘地,只因為無論是燒煤還是燒天然氣,農民選擇起來又不是完全可以隨性和自由決定的。無論是想選擇燒煤,還是想選擇燒天然氣,無一不是有其條件限制的。
  • 農村秸稈到底能不能燒?不燒的話那要怎麼處理?
    每次春耕的時候,大家就會頭痛秸稈的問題,這個東西一直困擾著我們,以前呢,大家就是就地在農田燒了,這種現象其實在很多農村地區還是比較普遍存在的,一來可以把這些秸稈灰作肥料,二來也是方便處理,不用花費人力物力運出去,但是現在不同了,國家已經出臺了新的政策和規定,禁止焚燒秸稈,這個胡亂的焚燒秸稈一旦被抓到是要面臨處罰的
  • 農村俗話「七不出,八不歸」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今年是大年初七了,按照法定節假日的話,今天正是上班的時候,相信不少人都已經踏上了返城的道理了吧。不過在農村就有一個說法,那就是七不出,八不歸,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農村俗話「七不出,八不歸」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