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電力運維人員在青海省黃南州尖扎縣德吉村開展安全用電檢查工作。郭毛 攝
德吉,藏語意為幸福。這個昔日燒柴燒煤的藏族村落,如今正告別煙燻火燎,通過「電能替代」邁向全清潔能源的電氣化時代。
「電能替代」是指以電能替代一次能源在終端的消費,其包含「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的能源消費新模式。
2016年8月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德吉村集中搬遷項目開工建設,讓農牧民從海拔2600米的乾旱山頭,到海拔1900多米的黃河岸畔。
圖為青海省黃南州尖扎縣德吉村村民家的電熱炕。郭毛 攝
2019年,中國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針對德吉村內普遍使用燃煤、柴薪作為主要生活能源,造成鄉村環境汙染的用能現狀開展調研排查。結合鄉村實際情況制定以電熱炕替代土炕、電炊具替代炊具為主的清潔「電能替代」措施。
「電熱炕溫暖又乾淨,和土炕相比,睡覺時一點都不乾燥。」德吉村村民夏吾東智說。
室外寒風肆虐,室內卻溫暖如春,德吉村251戶村民全部用上了電熱炕,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走進藏家。
在才讓農家樂中,茶香味撲面而來,廚房裡電灶、冰櫃、消毒櫃、抽油煙機一應俱全,「老闆」正忙著收拾碗筷。
「廚房進行改造後,特別方便,而且院子裡沒有燒煤的味道,提升了遊客的觀光體驗。」農家樂經營人員英措說。
易地搬遷之前,牧民達巴每個月1000餘元的收入便是全家人的唯一經濟來源,除了要撫養3個未成年的孩子外,還需要給患病的妻子治病。「現在我們全家每個月的收入超過了5000元錢。」
資料圖為青海省黃南州尖扎縣。張坤 攝
據了解,德吉村中像這樣的農家樂共有30家,在旅遊旺季,平均每天可接待4至5桌遊客,一個月賺上5000元左右(人民幣,下同)。
記者在德吉村所見,新村內整齊劃一地建設有一排排農牧民新居,在黃河岸邊建設有休閒廣場、碼頭、露天沙灘、小吃廣場等旅遊項目產業。隨著村子旅遊業日漸火熱,青海「小三亞」的美譽接踵而至。
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間德吉村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00萬元,其中村民直接增收超過250萬元。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