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為什麼不殺張良?

2021-01-20 小高先生的愛

呂雉不敢殺張良,也沒有必要殺張良,為什麼這麼說,聽我細細道來。

劉邦奪得天下的「指南針」—張良。

劉邦是什麼樣的人,史書記載的很清楚,一個四十來歲整日遊手好閒的低級公務員,這樣的人會成為開國之君,有幾個人會相信。但是劉邦就是成功了。而成功的秘訣就是善於識人用人。

劉邦自己也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可見在劉邦的心目中,張良地位有多高,而張良在隨同劉邦奪取天下的過程中,也確實發揮了「指南針」的作用。

劉邦先於項羽進去鹹陽時,劉邦自以為奪取了天下,沾沾自喜,是張良等人建議召集諸縣父老豪傑,與之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並通告四方:「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安諸如故。凡吾所以來,非有所侵暴,勿恐。至此劉邦深得關中百姓民心。

項羽知道劉邦奪取鹹陽後,非常生氣,決定設下鴻門宴,誘殺劉邦,又是張良夜訪項伯,使其倒向劉邦,最終成功脫險。

劉邦彭城大敗逃至下邑,已經是灰心喪氣,這是又是張良站出來,苦口婆心勸導劉邦,並為劉邦分析局勢,利用九江王英布、彭越、韓信合力抵抗項羽,天下必得。而事實這證明了張良的「下邑之謀」的深謀遠慮,最終在垓下打敗項羽正是依靠這三人的力量。

在張良的輔佐下,劉邦最終奪取天下,張良也是深得劉邦器重,委以重任。在西漢初立時,也是位居高位。

而呂雉並不是濫殺之人,她所殺的人都是對她有威脅,或者痛恨的人,像張良這樣位高權重的開國元勳,在沒有過錯時,呂后絕對不敢下手。

呂雉感恩於張良。

漢高祖十年,劉邦的寵妃戚夫人一再建議改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而且劉邦也喜歡劉如意,認為劉如意性格非常像自己,心裡產生動搖。

呂雉知道後,非常擔心自己兒子的太子之位不保,於是向張良尋求良策。

張良遂對呂后說道:口舌難保太子,「商山四皓」皆八十餘,節義清高,不就漢朝爵位,匿亡山林,皇上敦聘不至,但仍然高義「四皓」。太子若卑辭固請「四皓」出山,出入宮廷以「四皓」相隨,皇上必問而知之,知之則太子位可固。

果然,劉邦見到自己都請不來的四位隱士卻在太子身邊,認為太子才能卓著,也就再也沒有提過改立太子之事。

呂雉從此以後對張良非常敬重,再後來張良辭官歸隱,專心修道養精,靜居行氣,欲輕身成仙。呂后得知後還勸他「毋自苦」。

辭官歸隱,不問朝政。

張良輔佐劉邦奪取天下,但隨著劉邦皇位的穩固,張良便逐漸退出權利鬥爭中心,以保護自己。

漢初,劉邦封賞有功之臣,依照張良的功績,本來要給張良三萬戶的待遇,但張良卻推脫不接受,謙請封始與劉邦相遇的留地。

又目睹彭越、韓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慘結局,聯想範蠡、文種興越後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於是張良急流勇退,向劉邦辭行,歸隱山林,尋仙問道。

直到漢高后二年,張良病逝。

總結:

張良一生功績卓越,幫助劉邦奪取天下,被稱為「漢初三傑」之一,而之後又急流勇退,歸隱山林,避免捲入政治鬥爭。

其在朝中必定有著極大的勢力,以及人脈關係,選擇退出也是為了明哲保身。但凡呂后不是太笨就絕對不會對張良下手。

況且,我也說了,呂后能有之後的成就,一定意義還要感謝張良。

因此,不管是考慮張良的政治影響力,還是從個人關係出發。呂后都不會為難張良,甚至殺了他。

相關焦點

  • 劉邦明知呂雉會專權把持朝政,為何生前不提前除掉呂雉?
    那麼劉邦和呂雉患難夫妻數十年,呂雉的野心和手段劉邦豈會不知道,他死後呂雉會怎樣把控朝政和羞辱戚夫人,自然開國高祖式人物的劉邦也是完全可以預見到的,那麼劉邦為什麼不在看到事情苗頭的時候提前將隱患熄滅,直接殺了呂后呢?首先,呂后是劉邦知恩圖報作為仁德的最初招牌。
  • 《史記》中,為什麼蕭何、張良可以入世家,而韓信只能入列傳?
    本紀、世家和列傳記載的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就拿漢初三傑來說,蕭何和張良記入了世家,而韓信記入列傳。按道理說,這三人都是漢朝的開國大臣,都立下了不世之功,為什麼在史書中的地位卻各有不同?《史記》是太史公司馬遷寫的,為什麼將韓信記入列傳,不記入世家,他最有發言權。
  • 劉邦為何不殺掉呂后為戚夫人保駕護航?不忍殺、不能殺、不敢殺
    在劉邦活著的時候,已經有這種苗頭了,劉邦也看出來,那麼為什麼劉邦不殺掉呂后為戚夫人和劉如意保駕護航、解除後顧之憂呢?劉邦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劉邦心裡有虧欠;第二、呂后並無過錯,沒有理由;第三呂后勢力大。
  • 賢惠的呂雉,為何會做出人彘事件和冤殺韓信,權力嗎?
    雉派建成侯呂釋之攔住留侯張良為她謀劃,張良推辭稱高祖「以愛欲易太子」、旁人無計可施;呂釋之堅持,張良於是出主意讓建成侯和太子懇請高帝求而不得的商山四皓輔佐,以為太子助力。當時呂后令其兄建成侯呂澤找張良,張良對呂澤說:「陛下在戰爭困難的時候確實能夠聽我的意見,但是,如今是因為愛而要廢長立幼,這已經不是靠說能了結的事。
  • 漢朝心狠手辣皇后呂雉:誣陷韓信謀反,用一句話殺死彭越九族
    公元前205年,楚漢戰爭中彭城之戰,老公劉邦敗北,老婆呂雉與太公被俘。她被項羽架到兩軍陣前,以烹殺她威脅她的老公。可是無奈,老公還是沒能改變自己無賴的本性,居然笑嘻嘻地說,你愛殺就殺,悉聽尊便。當時,我想呂雉心裡一定是心寒如冰,透骨冰涼。
  • 呂雉狠毒殺韓信,為了劉邦死前不殺了她,不是沒有原因!
    那不說題外話,開始我們今天的分享,大家對知道歷史上最殘暴的太后要數呂后呂雉了。很多人都在想既然劉邦知道呂后那麼殘暴,為什麼不在死之前就處決了她!當年劉邦還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因為一次無意間參加了呂家的宴會,呂雉的父親看重了劉邦的野心和能力,才不管身份地位將女兒呂雉嫁給劉邦。
  • 劉邦為什麼不殺張良?有智慧的人才是無疆行者
    張良輔佐劉邦也算是緣分,兩個人素無交集,但相見恨晚。劉邦本就是一粗人,張嘴罵娘,掏出東西就往儒生帽子裡撒尿。但是,劉邦對張良出奇的尊敬,出來不直呼其名,而是親切的喚作「子房」。功夫不負有心人,張良終於結識了一位能將120斤大鐵錘掄的像根鵝毛的大力士,然後花重金每天只讓其做一件事情——苦練砸車技術。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巡遊天下。張良同大力士於博浪沙設伏,準備給嬴政來個「一錘定音」。結果,浩浩蕩蕩的車隊讓大力士瞧著眼花,連秦始皇坐那輛車也搞不清楚。最終大力士瞅著最像的一輛下了狠手,然而一錘子下去,秦始皇有驚無險,張良亡命天涯。
  • 表面縱容,背後妻子呂雉下殺手
    今天也不能不來給老哥捧場」!韓信看完二話不說,孤身入了長樂宮。然後就讓呂雉的武士擒殺,滅了韓氏三族。而後,淮陰侯謀反的消息,就傳遍了長安城。韓信謀反?韓信地位不比藍玉高?如果韓信真的造反,能不牽連一個武將?沒有一幫武將黨羽,那韓信還反什麼,難不成要一百家丁封鎖函谷關?既然韓信沒造反,呂雉又為何一定要殺了「兵仙」,樊噲的下跪是個導火索。
  • 呂雉心狠手辣,為什麼卻放過了薄姬
    劉邦死後,呂雉把那些嬪妃全部都給囚禁了起來,直到死都沒有放出她們。而且,對於呂雉的心狠手辣,我們從她對戚夫人所做的事情上也能夠看出。當時,呂雉的兒子劉盈被劉邦封為了太子,大家對呂雉的為人很是清楚,所以其他的嬪妃也不敢有爭奪儲君的意思。可是戚夫人卻動了這個念頭,當時劉邦非常寵愛戚夫人,因為她比呂雉要年輕多了,而且也是個有名的美人,自然是更得寵一些。
  • 韓信多次要挾劉邦,為什麼劉邦不殺他,韓信的政治水平有多厲害
    劉邦氣的想殺韓信,但是被張良、陳平攔下來,劉邦想殺韓信但是又不能殺他。 鴻溝議和後,劉邦追擊項羽,命令韓信一起去,韓信又看準時機不去,換的劉邦答應許諾滅亡項羽後,讓韓信接收楚地的利益。 韓信這麼囂張多次要挾劉邦,其實就是看準劉邦不能殺他,最多只能奪他兵權。
  • 呂雉誅殺了眾多劉姓宗室,劉肥實力強悍,呂雉為什麼會放過他?
    而其他兒子都是庶出,皇位跟他們都是沒有關係的,尤其是劉肥,雖然他是劉邦的長子,但他只是個私生子,連庶子都算不上。本來劉邦死了之後,皇位就是劉盈的,其他皇子對劉盈的地位根本造不成什麼威脅。可是偏偏在劉邦活著的時候,他非常寵幸戚夫人以及她的兒子劉如意。並且劉邦還萌生了立劉如意為太子的想法,只不過各方勢力都擁護劉盈為儲君,所以劉邦不得不放棄立劉如意為太子的想法。
  • 呂雉殺了劉邦多個兒子,為什麼放過了最有實力的劉肥?
    但是為什麼呂后弄死了劉邦四個兒子,卻沒有弄死其中最有實力的劉肥呢?多年的感情造就了沒必要劉肥是劉邦擔任泗水亭長時,跟情婦曹氏所生的兒子。曹氏是一個寡婦,在當時那個年代,與寡婦通姦是相當上不了臺面的行為,但是劉邦依然偷偷地做了,可見劉邦的無恥程度。曹寡婦懷孕,劉邦明白懷的是自己的兒子,但就是不把曹氏娶回家。
  • 跡象表明田言的原型就是呂雉!網友:她為何會看上「廢材」劉季?
    【1】大家為何說田言就是以呂雉為原型?田言真的很強,在整個《秦時明月》裡,武力值能夠超越她的女性角色不超過五個,哪怕是與衛莊交手也怡然不懼。 二、夠狠 田言狠嗎?田言真的夠狠,這個女人對手下狠,典慶這種強力的部下說殺就殺;這個女人對自己也狠,當著眾人的面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把手掌給刺穿了。
  • 歷史胡辣湯34:狠毒皇后呂雉:都說我霹靂手段,誰知我黃連苦心
    其實呂雉一生在政治上頗有建樹,殺功臣,誅皇族都是她保全江山維護皇權的心計和手段,當時的環境還有別的選擇嗎?呂雉,是中國歷史上繞不過去的女人。身為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她聞名於世的不是美貌和賢德,而是她的狠辣無情。
  • 呂雉為何非要用慘絕人寰的方式來報復戚夫人
    她與呂雉的衝突,一方面是後宮的爭風吃醋,一方面是子嗣的爭權奪利,特別是後者本質上還是雷聲大雨點小,並沒給呂雉造成實質性的傷害。所以,呂雉後來掌權不應該那麼殘忍地對待她,殺她母子消除政治隱患就足夠了。那麼,這背後究竟有什麼奧秘呢?呂雉為什麼非要這麼殘忍?
  • 劉邦一上位就論功行賞,晚年想將功臣都殺了,只有一個人他不想殺
    導讀:劉邦一上位就論功行賞,晚年想將功臣都殺了,只有一個人他不想殺說起漢朝的建立,劉邦要感謝很多人,因為他本身只是一個普通百姓,根本沒有權勢也沒有財富,如果不是結交了很多朋友,他是不可能成為皇帝的。而當他開始有這樣的想法後,那自然就開始實施,畢竟他年紀已經大了,等不了太長的時間,所以先後幾個大將被處置,一時間所有人都有些驚慌。而蕭何也有了危機感,他知道劉邦是什麼樣的人,雖然他找了很好的理由,但蕭何是一個謀士,所以他很清楚劉邦的目的,因此他就開始想辦法逃離被殺的結局。
  • 劉邦為什麼不殺呂后?是不敢動,還是動不了?其實是因為不能動
    曹氏當然不可能上山,因為她有個非常有名氣的兒子。父親是皇帝,兒子想不出什麼辦法可以發財。曹氏生的兒子叫劉肥,劉邦「趕走」齊王韓信,將劉肥頭上戴的桂冠戴上。西漢初年,齊國是最富庶的諸侯國,共擁城池七十三座,因此推測曹氏應在其子之年安享晚年。
  • 呂雉早年賢惠,為何後來卻變得蛇蠍心腸?主要是因為劉邦
    劉邦在沛縣之外的地方南徵北戰,一步一步坐到了漢王的位置,但是他的髮妻呂雉卻仍在老家沛縣守著田地、子女過日子。 呂雉本以為現在時局未定,劉邦不帶著自己是為了保護自己。但是命運和呂雉開了一個大玩笑,她和兒子在戰亂中分離了。她與公公,也就是劉邦的父親最終一起被項羽俘虜了。 原來,劉邦趁項羽攻打齊王不備,從後方偷襲項羽大本營彭城。
  • 呂雉為什麼要把戚夫人弄成人彘?多大的仇和恨?才下手這麼重
    成了可以讓自己無憂無慮,一旦不成,她會受到死亡的威脅,因為呂雉本身就憤恨她,將呂雉的孩子推下去,將自己的孩子扶上太子位,豈不是讓呂雉心中的怒火又再一次燃燒?事實證明,戚夫人打的算盤失敗了,她給自己挖了一個巨大的坑,最終自己跳了進去。雖然劉邦有想更換太子的想法,但是沒能執行,因為呂雉和群臣都不同意。
  • 呂后殺了韓信,為何會放過張良呢?
    儘管說呂后殺了很多人,但是,她並不是「殺人狂魔」。 呂后殺得每一個人,都是該死的都是損害到了她的利益的。 就好比她殺韓信,韓信為何該死呀? 要知道韓信都不把劉邦這個老闆放在眼裡,若是劉邦不在了,呂后和她的兒子能鎮得住韓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