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具備更好機械與熱性能
新華社合肥11月14日消息,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 「定向變形組裝」 的新材料製造方法,該團隊採用上述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性能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塑料的替代品。
-
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研製出了一種仿生材料
打開APP 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研製出了一種仿生材料 學術頭條 發表於 2020-12-23 10:01:55 而現在,也許只需要一種幾釐米長的柔軟材料,你就能獲得一個「好動」的仿生軟體機器人。
-
我國學者研製出一種綜合性能強勁的「超級材料」:密度為鋼的六分之...
新華社合肥5月25日電(記者徐海濤)密度僅為鋼的六分之一,輕盈但強度、韌性超過傳統陶瓷與合金,可承受從零下120攝氏度到零上150攝氏度的極端溫度,且「吸能」耐撞,這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研製的一種綜合性能強勁的「超級材料」,在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應用前景,並有望替代工程塑料減少汙染
-
肥宅基因被發現;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近6成;許晨陽獲國際代數最高...
抑制後不愛糖油、運動加倍#遺傳最近,美國科學家就發現了一個這樣的肥宅基因Prkar2a。當研究者們抑制這個基因的表達,小鼠就變得對高脂食物和甜甜的糖水沒什麼興趣,反而愛上了運動,跑步量是正常小鼠的2-3倍!這項研究發表在JCI Insight上。
-
中國科大研製出無粘合劑全生物質仿生木材
央廣網合肥12月17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桂運安)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利用全新的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構築了一種可持續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此外,新型人造木材還顯示出優異的斷裂韌性、極限抗壓強度、硬度、抗衝擊性、尺寸穩定性以及優於天然木材的阻燃性、防水性。作為一種全生物基的環保材料,該新型人造木材不僅不含任何粘結劑,還具有遠超樹脂基材料和傳統塑料的力學性能,因此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外,這種由納米纖維構成的網絡也為製備木基納米複合材料提供了一種新途徑。
-
工業之美|這種比紙和塑料還輕的新材料,可以折出機器人
這一直是科學家們想要解決的問題。輕量級機器人又被稱為摺紙機器人,這類機器人對柔韌性要求較高,通常由紙、塑料或者橡膠製成。它們常被用作仿生手臂,或用於進行災區倒塌建築的搜救工作。為了讓輕量級機器人能夠執行特定任務,科學家們通常需要在其外部配備額外的傳感器或電子元件等,但這同時增加了機器人的重量,需要配備更多更重的電池來提供動力,造成一個惡性循環。2019年11月24日,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研究小組歷時兩年研發出了一款新型的金屬材料,可以幫助解決這一難題。
-
中國科研團隊研製出「超級材料」,密度為鋼的六分之一
中國人深知「落後就要挨打」,一些科學家為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作出了極大貢獻。如著名的「火箭之父」錢學森、「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地質力學理論創始人-李四光、中國「核計劃之父」鄧稼先,中國誕生了許多偉大的科學家,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儘管這些前輩們已經逝去,但他們的精神留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
中國科大研製各向同性全生物質仿生木材
木材一直是被廣泛使用的一種結構材料,但天然實木受制於大尺寸材料的稀有性和力學的各向異性,因此目前廣泛使用的工程木材料主要是人造板。人造板領域市場規模巨大,我國人造板年產量超過3.25億立方米,市場規模近萬億元。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無需粘合劑的高性能仿生木材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深入解析生物質微觀結構,利用天然結構的全新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構築出一種無需粘合劑的新型全生物質仿生木材。 科研人員介紹,在這種高性能仿生木材中,微米級的木屑顆粒上暴露著大量的納米纖維,這些纖維通過離子鍵、氫鍵、範德華力以及物理糾纏等作用,結合成一種互相纏繞的納米纖維網絡。
-
從材料開始,解密十大新材料替代現狀...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國盛證券的研究報告《國產替代揭開序幕,新材料行業春天將至》,揭秘在半導體行業穩步增長的大背景下,半導體材料和顯示材料的國產替代邏輯。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國產替代揭開序幕,新材料行業春天將至),可以在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回復關鍵詞「nc437」獲取。
-
從材料開始,解密十大新材料替代現狀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國盛證券的研究報告《國產替代揭開序幕,新材料行業春天將至》,揭秘在半導體行業穩步增長的大背景下,半導體材料和顯示材料的國產替代邏輯。新材料的引入以及相應的新材料技術與微納製造技術相結合共同推動著集成電路不斷發展。集成電路製造工藝用到元素已經從 12 種增加到 61 種。伴隨微納製造工藝不斷發展,對材料的純度,納米精度尺寸控制、材料的功能性等都提出了嚴苛的需求。
-
利賓來[Q-Cube智方體]創新包裝材料 環保塑料得以問世
剛剛結束的上海「中國包裝容器展」,利賓來塑膠工業有限公司研製的"Q-Cube智方體"獲得了年度「包裝材料創新銅獎」。這一消息帶出了我們對塑料是否環保新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塑料類用品因為價格低廉,使用方便以及製作簡單,被廣泛應用各個行業,但同時也因為它產生的白色汙染,對生活環境有著巨大的危害。我國禁塑多年,「少用塑膠袋」、「拒絕使用塑膠袋」等環保公益廣告,取得了明顯效果。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聚乳酸生物塑料 可盛裝沸騰液體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2月8日消息,據外媒報導,阿克倫大學的科學家們近日研發出了一種新型聚乳酸(PLA)塑料,這種塑料可用來盛裝沸騰的液體。據了解,雖然和傳統那些用原油和天然氣製造的塑料相比,生物塑料有很多環境效益,但後者往往也會在一些關鍵領域表現欠佳。
-
仿生機器人分為哪幾類_仿生機器人研究現狀
水下仿生機器人是指模仿魚類或者是其它水生生物的一些特性研製出的新型高速、低噪音、機動靈活的柔體潛水器,這些仿魚推進器的效率可以達到70%到90%。比如說機器魚、機器蟹等等。由於單個水下仿生機器人的活動範圍和能力有限,所以具有高機動性、高靈活性、高效率、高協作性的群體仿生水下機器人系統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空中仿生機器人是具有自主導航能力、無人駕駛的飛行器。
-
華安證券:未來10年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有望近千億!
再生塑料最大的優點是價格比新料和可降解塑料便宜,且可以根據不同的性能需要,只加工塑料的某方面屬性,並製造出對應的產品。在循環次數不太多的情況下,再生塑料能保持與傳統塑料相似的性能,或者可以通過再生料與新料混合的方式,維持穩定的性能。但在多次循環之後,再生塑料的性能下降很大,或到無法使用的程度。此外,再生塑料在保證經濟性的前提下較難保持良好的衛生性能。
-
NSR.中科大俞書宏院士團隊研製各向同性全生物質仿生木材
導讀木材一直是被廣泛使用的一種結構材料,但天然實木受制於大尺寸材料的稀有性和力學的各向異性,因此目前廣泛使用的工程木材料主要是人造板。人造板領域市場規模巨大,我國人造板年產量超過3.25億立方米,市場規模近萬億元。
-
俄羅斯科學家研究用聚合物替代航空合金材料
莫斯科大學的物理學家們最近合成出一種新型聚合物複合材料,強度遠超航空鋁鈦合金,為建造超輕型飛機和衛星提供可能。 目前,廣泛使用的聚合物複合材料耐受溫度範圍在150攝氏度以內,耐熱材料也不超過250攝氏度。
-
禁塑政策加碼,4股瓜分可降解塑料500 億元市場空間
多數科學家估計,每年有800 萬噸的塑料傾倒入海洋中,在未來不到 10 年的時間,科學家預測海洋中將會有2.5 億噸塑料,這會對海洋生物造成致命的打擊。 禁塑+補貼是動力,高成本是瓶頸 從西方到亞洲,限塑、禁塑政策逐步普及,我國可降解塑料行業發展始於 2004 年,隨著可再生能源法草案和固廢法(修訂)草案通過,國家開始鼓勵可降解塑料的推廣應用。 2018 年全球塑料需求量達到 3.59 億噸,可降解塑料在包裝材料等領域的替代市場空間巨大。
-
幾種名字奇葩的材料,你知道嗎?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些材料不僅是用途奇葩,就連名字也是別具一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一些名字奇葩的材料。一、自愈塑料自愈塑料,一種可「自愈」的仿生人工合成塑料,該塑料被劃傷時會像皮膚出血一樣流出紅色液體,但隨著光照、溫度或酸度變化,傷口能自動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