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蘇州市的中心城區,
姑蘇區是文明蘇州、
美麗蘇州的重要窗口。
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建設過程中,
除了切實解決一大批
居民生活中的點滴小事,
提升市民的文化素養,
也是姑蘇區努力的一大方向。
閱讀是提升自我素養、積累知識以及休閒放鬆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省委宣傳部委託省社情民意中心進行電話調查後公布的2019年閱讀指數中,姑蘇區閱讀指數76.49,在十個板塊中位列第二。今年,姑蘇區推出了一批各有特色的姑蘇夜書房,以此來營造全民閱讀風尚,彰顯古城文化品位,同時豐富市民和遊客的夜間精神文化生活,帶動閱讀消費,邁向更加文明的小康生活。
下面就帶你走進
位於平江路南石子街8號的
「探花書房」,
品一品這座300年老宅裡的
「書式」新生活。
初冬的夜晚,沿著幽靜的平江路南石子街一路而行,「探花書房」亮起溫暖的燈光,伴隨著陣陣詩歌的誦讀聲,讓行走在夜色中的人們放慢了腳步。
「我們10月起開展『探花夜讀』項目,在每周三晚上推出『脫口讀詩,致敬陌生人』夜間閱讀活動,希望用優美的詩歌、溫情的互動方式,消除城市黑夜裡的陌生感和孤獨感,溫暖越來越多的閱讀者。」閱讀推廣人邢強介紹。
90後讀者小歐說:「夜色中,在這樣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老宅中,與一群完全不認識的閱讀者在一起讀詩,分享閱讀心情,感覺非常放鬆。」
今年4月,
「探花書房」開始試營業。
在近千平方米的空間內,
有可以隨意翻閱的書籍、
有輕鬆愜意的閱讀方式。
書房著力打磨五大功能:
「蘇·著」「蘇·藝」
「蘇·工」「蘇·禮」
「蘇·會」
▼
★「蘇·著」聚焦於蘇州作家、蘇州題材的細分領域,藏書1萬餘冊;
★「蘇·藝」是在古代文人四藝的基礎上,發展為咖啡、天然香、花藝沙龍等;
★「蘇·工」主要展示蘇式傳統古建修復工程,體驗非遺精品,弘揚工匠精神;
★「蘇·禮」為蘇州本土特色的宋錦、刺繡、茶等非遺伴手禮;
★「蘇·會」則是為企事業單位提供一站式高端社交服務。
自開業以來,
「探花書房」關注閱讀方式,
推薦每日一書,
舉辦了不少文化活動。
開業不到一年,「探花書房」先後舉辦了十餘場大型讀書分享會、小型文化沙龍,以及一些多樣化的「閱讀」活動,包括經典電影分享、菖蒲特展等。「探花書房」以其「蘇式+書式」的魅力,快速聚攏了蘇城的「悅讀者」。
『探花書房』不僅僅是一家書店,更是一處文化社交空間。每個喜愛閱讀的人,都可以在這裡享受一種快樂和輕鬆的生活方式。
店長林祥元說,經常可以看到家長捧著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邊喝咖啡邊認真閱讀,孩子則在院落廳堂的書架前隨意翻看。「這是一個非常溫馨、非常美好的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
「探花書房」的選址很特別,
它位於古城核心平江片區,
是潘祖蔭故居修復後的三期工程。
「貴潘」>>>
潘家是蘇州望族,被稱為「貴潘」。潘祖蔭是清代書法家、藏書家,是清鹹豐年間的探花,「探花書房」正是因此得名,他的爺爺潘世恩則是清乾隆年間的狀元。潘祖蔭故居有300多年的歷史,因藏有西周青銅器大盂鼎、大克鼎而聞名海內,於2003年被列為蘇州市控制保護建築。
把這座古宅設計成一處既能體現傳統文脈傳承,又倡導現代閱讀生活方式的綜合性文化複合空間,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了。據了解,「探花書房 」將努力把這個極具文化內涵的歷史遺存地標,打造成「平江路的人文心臟」。
除了推出姑蘇夜書房,姑蘇區還將開展城市閱讀空間(公益書房)招募徵集和「我與姑蘇書店的故事」徵文活動,推廣以文化閱讀為主題的慢生活方式,展現城市的人文情懷,倡導更多市民在當今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就近開展閱讀活動。
從潘祖蔭故居到「探花書房」,
這樣的蛻變,
是姑蘇區活化利用古宅的
一個範例。
姑蘇區古宅眾多,
修復後如何利用、
讓古宅「活」起來,
姑蘇區一直在努力探索。
過雲樓
嘉壽堂陸宅
位於學士街天官坊肅封裡2號的嘉壽堂陸宅是市級文保單位,目前用於磚雕展示。自承租以來,房屋使用人收集了上百座磚雕門樓資料,從門樓的廢墟中收集了幾百塊具有文化價值的雕刻作品。其收藏的蘇派磚雕作品多出自明清時期蘇州雕刻名家之手,磚雕造型典雅、工藝精湛、雕刻手法獨特,讓更多的人了解磚雕文化,愛上蘇州的歷史文化遺產。
許乃釗舊居
許乃釗是清道光十五年進士,曾任江蘇巡撫,在蘇松一帶命令減輕稅收,設立難民局安置難民,並創設以捐代賦方法,增加國庫收入,得到百姓的擁護。許乃釗舊居位於東北街142號,是市級文保單位。在修繕後,承租單位從事玉石雕刻、設計和展覽,定期邀請學術界、藝術界、玉雕界的專家、學者、大師,交流玉石文化。
期待將來有更多古建
在姑蘇煥發新的生機
為我們留住這座城市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