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改的《花木蘭》,讓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

2020-12-16 雨落電影周刊

《花木蘭》終於在美國播出了,但經過三天發酵,味道卻變了。

從剛開始,豆瓣開畫5.9分,到如今4.8分,口碑斷崖式的下滑,也反映出了影迷們的一些真正感受。

其中,無論是電影的內容,還是宣傳上,雨落都發現了一些問題。

這次就想借這部電影,和大家聊一聊。

《花木蘭2020》中的那些梗,在迪士尼的資本操作下有多麼噁心。

首先,《花木蘭》這個電影IP,很早就被迪士尼搬上了銀幕,那就是1998年的迪士尼動畫版《花木蘭》,它改編自中國的民間樂府詩《木蘭辭》。

講述的,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

它也算是很早的東西方合作的電影,其中,最亮眼的就是中國式的「水墨畫」。頗有一番國風,在兩種文化的交融中,不錯的作品。

影片還獲得了當年的安妮獎,包括最佳導演在內的10項獲獎1項提名。

如今豆瓣19萬人,打出了7.8的口碑,收穫票房3億美元。

無疑,這部電影是成功的。

但如今,再看《花木蘭2020版》,我們發現曾經每個小孩都羨慕的迪士尼變味了,一切都向錢看齊,已經不是曾經那個熱衷帶給人們歡笑的米老鼠。

憑什麼我這麼說?通過電影內外,一塊來品品。

電影宣發階段,資本下的炒作

《迪士尼》這部電影,剛開始最終中國的觀眾來說,是非常期待的。

我現在記得那天,第一支電影預告片剛剛公布的時候,真的是萬眾期待,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不僅是微博榜首,而且也是推特全球熱度榜。

它為什麼這樣備受矚目?

背後少不了話題炒作,因為它很好地契合了一個點,那就是原汁原味。「花木蘭」這個故事原本就是中國,找中國演員演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而且,看上去就顯得這次迪士尼要認真打造一部佳作。

為什麼說背後炒作話題?

因為,迪士尼正是迎合了國內首部好萊塢的電影。看似中國電影就要崛起了,其實,它正是憑藉眾人盲目,蹭了「花木蘭」這個IP的流量。

結果,也證實這又是一部迪士尼的「圈票房」作品。

除了炒作話題,它也採用了國內人氣很高的劉亦菲。因為,她一定是最適合觀眾的選擇。

有著「神仙姐姐」的稱號,華語圈辨識度最高的女演員,另外,還沒有什麼醜聞和歷史。都讓這部電影,看上去是一部精品。

看霸氣十足的海報,就能夠感覺到「真香」。

但是,真的如此嗎?

時間告訴了我們答案,這個疫情也讓我們看清了真相。迪士尼看似真心實意拍的中國「花木蘭」故事,其實是滿滿的西方味。

從始至終,都是蹭「花木蘭」這個IP的流量,沒有真正重視國內觀眾。

從影片定檔,就能夠看出。國內院線遲了一個星期上映,就足以看出它的重心,是西方的觀眾,即便它是一個東方的故事。

而且,很多人都覺得「中國演員」的電影,應該支持。

很顯然,都被蒙在了鼓裡。

電影從始至終,就只有「西方眼中」的花木蘭,沒有「東方眼中」的花木蘭。從鏡頭前的粉妝淡抹,這就是西方對於東方的印象。

也可以說,這是給西方人看的電影。

很可笑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對「中華文化」的尊重。只是覺得,無知的樣子真的很傻。

除了電影外,從電影來看看,為什麼是一部「西方眼中」的電影。

存在「偏見」的東方文化

《花木蘭2020》相比動畫版的《花木蘭》其中的西方味道,更加的濃厚。

首先,在人物的設定上,是最大可能的適應西方的文化。比如,動畫版裡面的木須龍,它不僅僅是一個搞笑擔當。

在東方,龍是一種很神聖的象徵,它象徵著一切風調雨順。

但是,在西方的文化裡,龍是罪惡的象徵,代表著邪惡,比如《權力的遊戲》中的惡龍。而隨之取代的「女巫」。

在東方,她代表著「不祥之兆」,但在西方,卻是一種固有的形象,頗受民眾的愛戴。

除了人物,在場景的細節搭配上,一種不起眼的土樓,首先,這是一種宋末元初時代的建築,而花木蘭是南北朝時期的故事。

另外,還有土樓中高高懸掛的紅燈籠,試問,誰會把燈籠掛在祠堂內。

還有,士兵們所穿戴的藍色,這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是一種很不吉祥的顏色,還有軍營外面的塑像等等。

從始至終,除了「花木蘭」是東方的故事,其他都沒有東方的味道。

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隨意的拍了這樣一部電影。

在演員的演技,造型上,也是妥妥的西方口味。首先,花木蘭那種濃妝淡抹的裝束,沒有一點古代女性的純真,更像西方世界中的女妓。

李連杰飾演的皇帝,和辱華的經典形象「傅滿洲」十分相似。

還有,花木蘭替身的問題,在劇中也是絲毫不遮攔,自認為有著99.9%的相似度,就可以以假亂真。

最後,從整個故事的節奏上,也是斷層十分嚴重。

她不是我們所熟悉的花木蘭,更像是一種嚼頭,捆綁著我們的價值觀。

總結

《花木蘭》這部電影,從第一部預告片開始,就真的很期待。但這是一種自我的幻想。

從它的種種表現,也可以看出,這是迪士尼賺票房的一種營銷方式。

從動畫版到真人版,《花木蘭》不是第一個,同樣也不是最後一個,在它的眼中,也沒有所謂的尊重「東方文化」。

所以,也不必要過於認真,什麼《花木蘭》是在好萊塢的第一部華語片,什麼在好萊塢的文化輸出。

試問,影片中中國籍的演員有幾個。

所以,對待這一切,要理性,要有屬於自己的審美,人家不過是拍了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反而更像是,西方對東方的文化滲透。

所以,要有屬於自己的思想。

相關焦點

  • 《花木蘭》一敗塗地,除了西方魔改的水土不服,還該關注這些點
    然而,在2020年版《花木蘭》中,花木蘭的勇敢與堅韌,被賦予了一個看起來很東方化的概念——氣。》比起來,真人版《花木蘭》的人物塑造完全不同。前者的花木蘭,給人以機智、活潑、勇敢的印象,而後者則強調花木蘭在柔弱的外表下,堅韌剛強的內心,這不僅是「女性當自強」的意思表達,也是片中對「氣」最直觀的體現。
  • 《花木蘭》的另一種打開方式,或許可以被理解?
    就拿電影《花木蘭》來說,明明是中國的女英雄,偏偏要加入魔法師與女巫的戲碼,讓國內觀眾看著這道「美味」卻無從下口。在各種宣傳片上,都足以看出迪士尼對這部作品的看重,但若想憑藉此片來贏得國內觀眾的認可,抱歉,看官表示水土不服。
  • 《花木蘭》吃相難看,魔改中國文化,醜化中國人,劣質鳳凰不如雞
    然而《花木蘭》打著弘揚中國文化的旗號,卻不考慮中國古代的實際情況,對其背景進行了魔改。且涅槃也不是中國影視劇中那種受到重創後突然重生,花木蘭脫掉父親傳下來的盔甲,就有了全片都在強調的不知所云的"氣"。當皇帝憨頭憨腦走到一片廢棄工地的時候,我覺得這是對中國皇帝的羞辱,他們專制靠的可是腦子好吧! 並且中國古代打仗的場面動輒成百上千人,耗資3個億的《花木蘭》打仗畫面就10餘人砍來砍去,真當中國觀眾沒見過世面?
  • 《花木蘭》口碑撲街,網友:迪士尼這次是欠我一張電影票
    從迪士尼接連邀請兩位華人圈的大咖導演來扛《花木蘭》這個大旗來看,迪士尼這次的《花木蘭》從一開始就是「誠意滿滿」,我們作為中國觀眾,看到美國頂級的影視娛樂公司為了迎合國內市場做出的努力更應該感到自豪。花木蘭作為迪士尼「公主系列」中的唯一一位來自中國的公主,這次的《花木蘭》真人版迪士尼從一開始可謂就是「煞費苦心」。
  • 豆瓣評分4.8的《花木蘭》果然好爛 但我看得挺歡樂耶
    Vari   原標題:豆瓣評分4.8的《花木蘭》果然好爛 但我看得挺歡樂耶     《花木蘭》堪稱年度最苦逼大片。   首先確定下評判參照,如果以歷史還原角度看,那《花木蘭》就是一坨屎,可以抓出一萬個漏洞,她一北朝人竟然住在福建土樓裡......   花木蘭在正史沒有任何記載,只出現在文學作品《木蘭辭》裡,好萊塢必然魔改,至於接不接受大家見仁見智。
  • 花木蘭替父從軍屬於什麼類型的故事 花木蘭幾種文學形象解析
    木蘭的幾種文學形象木蘭這個形象,在中國歷史文獻中曾經出現過許多次。從南北朝開始,「木蘭」這個名字就曾經出現在許多部中國的古籍之中。而在《新、舊唐書》裡,也都可能找到一些關於女中豪傑領兵作戰,並立下卓越戰功的類似記載。
  • 我給《花木蘭》打五分
    我給《花木蘭》打5分,不過滿分是100。9月7日,遠在大洋彼岸西雅圖的程式設計師好友給我發來一條信息。「剛看完《花木蘭》,感覺花了人生中最沙雕的三十刀。」坦白說,看到起初爛番茄上80%的新鮮度,我對這位中國古代的「迪士尼公主」仍抱有不小的期待。
  • 真人版《花木蘭》:文化誤解造成口碑崩塌
    《花木蘭》在內地上映三天票房超過1.57億元,首周成績便已躋身年度進口票房前三甲。但該片周日票房環比跌33%,僅收穫4000萬元。過去一年裡《花木蘭》每每發劇照、預告、海報,都能在社交網絡上引發一波關注和討論,有網友統計,影片自開拍以來已經上了170個微博熱搜,然而,這種吸引注意力的能力,終究沒能轉化為實質的對票房的拉動,該片的成績越來越體現出口碑決定票房的現實。
  • 國產動畫《木蘭:橫空出世》向迪士尼電影《花木蘭》亮劍,真自信
    電影《花木蘭》從9月11日《花木蘭》上映以來,由於製作方對花木蘭故事的肆意魔改,以及對於中國文化的理解偏差,《花木蘭》發起了挑戰。《木蘭:橫空出世》海報可能單單看故事梗概,並不能很好地理解這部動畫電影的獨特之處,為此片方還曝出了一段長度在一分半左右的正片片段
  • 「木蘭再花」,我也愛她!
    這個建築出現在預告開頭,不知是否是木蘭居住之地。但木蘭在傳統故事中,普遍認為其是北方人。突然出現建於明清時期的南方的建築,確實有些怪異。且這個建築在動畫版中也並未出現。「可以推測出,這版花木蘭並不會遵從相關花木蘭的歷史傳說而改編,完全變成了迪士尼的《花木蘭》。也就是說,真人版並不像是改編自動畫片,而是根據民間故事重新寫的全新故事。」電影市場專家蔣勇猜測。
  • 我是花木蘭,我會給家裡帶來榮耀《花木蘭》國語版來了
    評論共識寫得比較中肯:「《花木蘭》本可以更深入地講述經典故事,但真人版《花木蘭》是視覺上的奇蹟,是動畫版《花木蘭》的激動人心的升級。」  影片在Metacritic獲得69分,計入42個專業評價。  總體來說,《花木蘭》初始口碑和《信條》差不多。
  • 國內大銀幕何時才能看到《花木蘭》
    ■本報記者 鍾菡 簡工博 張熠一波三折的迪士尼新片《花木蘭》放映終於定檔。迪士尼日前宣布,真人版《花木蘭》電影將於9月4日上線迪士尼流媒體平臺「Disney+」,採取單片點播收費模式。一些觀眾表示:「雖然是迪士尼出品,但花木蘭是中國人的故事,希望能在中國的大銀幕上看到這部電影。」作為2020年迪士尼推出的重磅電影,《花木蘭》發行放映一路命途多舛。3月9日這部電影在美國舉行首映禮後,原定於3月26日起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映,但在3月12日英國首映數小時後,迪士尼就宣布,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花木蘭》「全球撤檔」。
  • 艾莎高貴、但我更喜歡花木蘭
    即使自己用於參加王子的禮服被後媽和姐妹破壞但她依然堅持住了,仙女看到如此堅強努力的女孩於是幫了她一把用魔法變出了漂亮的禮服,將南瓜和老鼠變成了馬車,仙蒂瑞拉才成功參加了王子舉辦的舞會。仙蒂瑞拉堅韌不拔的精神是我最佩服和地方。而樂觀向上的心態在所有公主中最強大。對此我非常喜歡仙蒂瑞拉。
  • 《花木蘭》定檔!9月這些大片真的絕!看到第一個我就激動了…
    大家等待許久的《花木蘭》 終於宣布內地定檔9月11日! 《花木蘭》由妮基·卡羅執導,劉亦菲、甄子丹、鞏俐、李連杰等人主演,講述的是中國觀眾都很熟悉的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不過稍有改編...
  • 劉亦菲攜《花木蘭》來襲,對鏡理花黃的妝容你準備好了嗎?
    《花木蘭》這次是真的來了,迪斯尼帶著他們魔改的《花木蘭》來了…本文涉及劇透,介意者慎點。看之前是百分百之二百的大寫的全身心想看。看完後是內牛滿面的想說導演你能不能對的起神仙姐姐不能??後來莫名其妙被木蘭感動替她當了擋箭牌死了。女巫莫不是欺騙了皇帝的感情?對他又沒實質性的危害,皇帝寧願舉一國之力勞民傷財也不能容下一個女巫而選擇開戰?。木蘭辭裡的可汗有這麼殘暴不仁嗎?甄子丹飾演的統帥,上一秒給木蘭哄出軍營,下一秒就因為身邊其他人的勸告,又把木蘭招回來了。哪家的軍令如此朝令夕改??還有南北朝哪來的福建的土樓??
  • 《花木蘭》打開潘多拉魔盒 它開啟的先河恐讓電影院萬劫不復
    當新冠疫情在美國出現反彈、影院重新開門的計劃被迫擱淺以後,迪士尼在本周三正式宣布,9月4日將通過網絡平臺「迪士尼+」首映真人電影《花木蘭》。儘管新任執行長鮑勃·查派克說這只是「一次性的做法」,但毫無疑問,迪士尼可能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
  • 看了這部迪士尼動畫改編的花木蘭,也不是網絡黑的那麼差
    昨天陪小朋友到電影院看了花木蘭,之前一直刷到這部電影的差評,也就沒做太多期待,只當陪小孩放鬆下。看完覺得還不錯,感覺電影整體還是值回了票價。這兩天漸漸刷到了一些對電影好評的評價了,覺得還是可以客觀的說一說自己看完的感受。其實原本就是動畫改編的一部勵志題材戰爭背景的電影,做到了劇情和畫面配合得節奏緊湊,看起來全程有代入感,完全沒有拖沓無聊感就足夠了。
  • 《木蘭辭》到《木蘭從軍》,為何我們如此喜歡花木蘭?
    在《木蘭從軍》故事之上,我們可以看到女性地位,女性獨立和女性社會身份等各方面的問題,甚至家國關係和君臣關係等也都包含在這短短幾十行的詩句之中。《花木蘭》就已經開拍。另一方面的不同在於,《木蘭辭》中的木蘭在整個從軍階段從未被人發現自己是女性,但是在動畫電影《木蘭》之中,木蘭是以女性的身份完成拯救世人的使命,獲救的滿朝文武都跪謝木蘭。
  • 劉亦菲版的《花木蘭》,可能是迪士尼最好的真人公主電影
    一方面新時代對於以女性為主體的電影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漫改真人電影又受限於還原原版動畫。真人版在改編的程度上就會陷入兩難的境地,但在最後為了市場的考慮這些真人版電影都選擇了後者。顯然,劉亦菲版的《花木蘭》並不存在以上的問題,哪怕是真人版電影1:1地照搬原版,它也會有可能成為迪士尼最好的公主電影。接下來就從以下三個角度,給大家一一分析。
  • 不被中國人接受的花木蘭
    那迪士尼旗下花木蘭動畫和電影為什麼就讓我們這些中國人看著有些不舒服呢?我們需要從1998年的花木蘭動畫說起。花木蘭的故事我們是從「木蘭辭」這首北朝民歌流傳下來的。而迪士尼創作的花木蘭也是根據這首民歌編纂出來,由於國內外的文化差異,迪士尼的創作者沒有考慮到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文化、政治、軍事等細節性的東西。基於迪士尼一貫的創作手法,重主線,避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