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回答|在國際學術會議做一小時英文報告是什麼體驗?

2020-12-17 龍升尺木

小編按:在國際學術會議做一小時英文Tutorial報告是種什麼樣的體驗?需要付出什麼、又會收穫什麼?一起看看我們的同學怎麼說~

2019年11月14日,我作為Tutorial報告者參加了一個學術會議。

這個會議是數據挖掘方面的國際頂級會議,我在會議上做了一個小時的全英文Tutorial報告(備註:許多學術會議都設有Tutorial環節,會針對某個研究方向做一些基礎性的介紹和綜述,講授一些參會者感興趣的內容)。

這次Tutorial算是我的好幾個「第一次」:這是我第一次在學術會議上做Tutorial報告,以前我在學術會議上都是報告論文,時間也沒有這麼長;這也是我第一次用英文在很多人面前講這麼長時間的報告。因此,我特此把這一次難得的經歷記錄下來,以使記憶更加深刻。

一、講演準備

做這個Tutorial的起因是,我們公司是這次會議的贊助商之一,加之我所在部門的領導是數據挖掘領域比較資深的教授,經常組織、參與這類會議,從而他負責了此次會議三個Tutorial中的一個。他讓我們部門的幾個研究員每人分擔tutorial的一部分,加起來四個小時。我負責其中的一個小時,講解一個子問題,包括講解部分和中間的提問。

其實,一開始領導分配Tutorial任務的時候,我是不想做這個Tutorial的。因為準備這個Tutorial會花費我不少的時間去準備,影響我自己的工作進度。此外,我的英語口語雖然能大差不差的聽、說,但遠遠不是真正隨心所欲的流利,所以這個任務對我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我很可能沒法完成的太好。

但是想到我們的學問是以修身為本,要抓住一切機會鍛鍊自己,通過工作、生活的各種事情提升自己,特別是想到這可能是一個難得的鍛鍊講演能力的機會,我就把任務接了下來。

因為之前已經用中文講過相似的公開課,講稿和ppt的準備其實沒有花費很多時間,因此,我主要的準備工作是把中文翻譯成英文,調整一下結構,補充一些新的內容。

二、報告的經過

早上來到會議的會場,北京的國家會議中心。這個會議的參與者人數不算多,今年只接收了一百多篇論文,相比於現在人工智慧領域各大會議動輒上千篇的論文規模,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當然,規模的小的一個好處是每篇入選的論文都可以獲得至少十分鐘的報告機會,向參會者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會議的場地比較小,大約租了一層樓10個房間用作報告,我們的Tutorial就在其中一個房間。

下午一點半,我們負責的Tutorial開始,來參加的人並不算特別多,大約有二三十個人。首先,我們部門的領導做了開場報告,綜述這個Tutorial主題的來龍去脈,鋪墊一些宏觀的背景,簡要介紹了學術界、工業界在這個領域的發展歷史和現狀,提出了其中幾個子問題,然後再由我們幾個研究員分別講述其中一個子問題。領導講了一個小時後就輪到我上場了。

剛上場時,我的內心是微微緊張的,因為是在國際會議上面對許多學者做報告,這在學術界這個圈子裡算是一件很正式的事情了。我的開場部分因為之前反覆修改、提煉過,相對比較熟悉,因此講起來比較流利,節奏也控制得比較好,感覺確實是吸引了臺下一些聽眾的興趣。由此,在熟悉了這個「小環境」和講演節奏後,我略微放鬆了一些緊張的情緒,或者說忘了有緊張這個情緒在,只是順著這個節奏把我準備好的、自己知道的內容都統統倒出來。雖然事後回想起來,這並不能算是真正的放鬆。

真正的放鬆應該是遊刃有餘的,可以根據臨場環境和聽眾反應有針對性地調整講演的內容和節奏的,這才是人和環境真正「相和」的狀態吧。

報告挺順利的,中間每個小題結束後,我都會留給聽眾提問的時間。提問環節進行了三次,每次提問環節也有不少人舉手提問,每個環節大約回答了三到五個問題。有的問題我回答得並不是很好,如果讓我有時間寫下來可能回答得會更好。但是我挺高興的,因為這說明聽眾對我的講演有興趣,他們確實認真聽了、且聽懂或者部分聽懂了我的報告內容。這帶給我一種微微的成就感,感覺自己準備這個Tutorial並不是白白浪費時間,而是成功地把我知道的一些知識傳遞給了更多人,就好像種下一顆種子一樣,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啟發某個人的思想,結出更加燦爛的果實。雖然這個Tutorial嚴格來說並不算是一場教學,但從這次經歷我體會到了一點點「教」的價值和涵義,我想這可能是此次經歷最大的收穫了。

講個有意思的細節。我在結束報告準備下臺時,才意識到筆記本旁邊有一瓶礦泉水,是我開始報告之前領導放在臺上的。看到這瓶礦泉水,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其實是非常緊張的,緊張到忘了有這麼一瓶水。在報告的後邊部分,我的嘴已經越講越幹了,但還是想不起要喝水,這表明我的真實狀態是很緊張的。

我想,真正的專注是為了某個目標全身心地投入

那麼具體到做報告這件事情,喝水潤喉其實是為了更好地做報告。由此可見,在切身經歷某件事情後,可以調整自己的修身,補其不足,下次比這次做得更好,所謂集義也。我下次再做這麼長時間的報告,要提醒自己記得喝水了,哈哈。

三、事後總結

事後回想,其實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英文報告,英文水平並不是第一重要的能力,能達到基本的流利即可(當然,如果熟練會更好啦)。譬如這次會議的主席,英語就不是特別好,甚至聽起來有點「土」,但不影響他在晚宴的開場演講中把自己的意思和情緒精準地傳達給每一位聽眾。

我這次旁聽了不少報告,有的中國同學英語好,有的則欠佳,甚至有些結巴,但外國人也會認真傾聽,與其交流。將來大家如果有做英語報告的機會,不必對自己的英語不自信,日式口音、印度口音比我們更加難懂,也不妨礙他們與外國人交流。

在我看來,做英文報告最重要的還是表達的內容及相關的表達方式。首先內容是否能抓住聽眾的興趣。然後,是否能自信、放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臨場控制講演的節奏(念讀聲律啟蒙十分重要哦!),與聽眾展開各種溝通(對話,問答,眼神,手勢等等)。

其實,我從小就不太善於在大家面前表達,用父母的話說就是內向。不過我小時候的想法是,說那麼多有什麼用,最終還不是看你裡面咋樣,有沒有能力和乾貨才是最根本的。隨著長大,我才漸漸明白,表達也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我在高中、大學,主要是博士生生涯中,不斷做報告、講演,克服了一點這方面的弱點,但其實還是很不足。直到今天,如果是聽眾很多的正式場合,我做演講或者報告還是會緊張,不能自如地控制講話的節奏和內容。

我的博士老闆特別強調我們的表達能力。老闆說,你做了一項好的研究工作,得推銷出去才有人知道,會議的交流等等各種機會其實就是一個推銷的過程,你是一個推銷員,別人覺得你的工作好,才會跟隨你的工作,在你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向前探索。

以自然國學的角度來解析,每個人都是處在人與人組成的社會環境中的,因此人與人之間的主體間性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人,如果我們的主體與環境的溝通封閉,那麼會失去許多正常的主體間性。士人修身,清、朗二字缺一不可,所謂朗者,無一事不可見人。我會繼續努力調整自己的。

相關焦點

  • 第二屆「醫學中新技術與新裝備」國際學術會議 ——分會場學術報告
    第二屆「醫學中新技術與新裝備」國際學術會議 ——分會場學術報告 2020-11-23 2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克羅埃西亞奧帕提亞第36屆天然氣國際學術交流會議邀請
    中文譯文(供參考):克羅埃西亞天然氣行業信息諮詢中心有限公司發布有關克羅埃西亞奧帕提亞第36屆天然氣國際學術交流會議的邀請信息克羅埃西亞奧帕提亞第36屆天然氣國際學術交流會議會議概況:克羅埃西亞天然氣行業聯合會(HSUP)和克羅埃西亞天然氣行業信息諮詢中心(有限公司)誠邀天然氣以及能源行業學者、能源組織和機構以及能源公司負責人參加中歐和東南歐最大的國際天然氣行業國際會議和展覽
  • 「頂級學術」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䇹政項目模擬國際學術會議頒獎...
    12月12日,「頂級學術」——2020年䇹政項目模擬國際學術會議頒獎典禮在閔行校區舉行。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圖書館黨委書記董玉山,學生處副處長汪雨申,教務處副處長黃丹出席活動,䇹政學者導師代表,䇹政學者代表以及第七期、第八期䇹政立項學生出席本次會議。會議由第八期䇹政立項學生、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鄒幸玥主持。
  • 周冬雨知乎回題上熱門,被問平胸是啥體驗,她的回答很獨特
    周冬雨知乎回題上熱門,被問平胸是啥體驗,她的回答很獨特自從周冬雨前幾年參加了一個和餘文樂一起的綜藝節目之後就開始一路唄,觀眾喜歡了。之後又與馬思成演了一部電影之後就變成了金馬影后。又與金城武拍了一部電影,更是令周冬雨的發展越來越好高端,很有可能走向國際舞臺。
  • 第二屆「醫學中新技術與新裝備」國際學術會議 ——中醫與健康工程...
    第二屆「醫學中新技術與新裝備」國際學術會議 ——中醫與健康工程分會場學術報告 2020-12-03 15: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國際會議移動平臺正式上線運行
    並且,可以為每個會議同步生成手機WEB版網站,全方位展示會議信息。至此,CSP上的會議信息實現了電腦/平板/手機的全設備覆蓋。  CSP是在中科院國際合作局的指導下,由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承擔建設和服務的會議管理平臺,作為一站式會議創建及管理的雲平臺,主要致力為學術會議的主辦方提供會議信息化的完美解決方案。
  • 重慶郵電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DCN榮登「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20年12月17日,《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2020版)正式發布,重慶郵電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DCN)憑藉195.601的國際影響力指數CI值再次榮獲「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Top5%),這是自2018年起本刊連續第三年榮獲該稱號
  • 中國化學會第十三屆全國天然有機化學學術會議通知(第一輪)
    2020年9月27-29日河南新鄉會議介紹由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和河南師範大學聯合主辦,河南師範大學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天然有機化學學術會議將於
  • 中國力學學會學術期刊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紀要
    2020年7月12日,中國力學學會學術期刊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指導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本次會議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爆炸與衝擊》副主編趙劍衡研究員代表劉倉理主編做報告,介紹期刊工作是要為爆炸力學領域基礎科學問題研究、學術交流提供平臺,促進爆炸力學領域研究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養。將繼續採用責任主編組稿制度為刊物組織優質稿源,讓編委真正進入刊物的辦刊流程中。期刊還將繼續評選優秀審稿人、優秀稿件,開通綠色通道等方式,來吸引優秀稿源,提升刊物質量和影響力。
  • 疫情影響下學術會議紛紛延期 這將顛覆學術交流模式嗎
    然而,或許學術會議是時候該改變了,傳染病影響、氣候影響、籤證難辦、會議規模暴漲等等,諸多原因已經讓傳統的會議模式變得不再持續。那麼,在新的時代,學術交流應該有怎樣新的形式呢?在前幾天,南京大學計算機系的教師,程龔發微博表示由於疫情,今年在臺北召開的WWW會議將著手準備遠程報告的方式。
  • 知乎為什麼要做直播?
    同一時間,知乎則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晚上 7 點。知乎法律領域優秀回答者王瑞恩與《逐夢演藝圈》導演畢志飛開始了他們在知乎的第二場辯論式直播。辯論直播打得火熱的同時,也提升了知乎社區內容的活躍。在 3 月 5 日第一場直播結束後,由用戶發起的「如何評價王瑞恩與畢志飛的直播辯論?」
  • 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2020年度線上學術會議
    https://iabse.org/Events/Online-2020/Sponsors-and-Registration 會議共邀請了20個線上學術報告。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日本東京大學大久保將史教授做高端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9月18日,日本東京大學大久保將史(Masashi Okubo)教授應邀為我校師生作了題為《電容器和MXenes》的國際學術報告。會議採用線上方式進行,王憲芬副教授主持。報告從基礎的電化學儲能機理展開,由淺入深的講述了如何提升電容器的能量密度;然後大久保教授引入MXene材料,細緻介紹MXene新型二維納米材料作為高效儲能電極材料的應用。報告中,大久保將史教授詳盡的解答了MXene電化學機理問題,歸納了該類物質材料的設計優化策略;同時詳細介紹了一系列策略對於儲能器件的優化,包括鈉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和混合電容器。
  • 除了中國知網,還有什麼學術網站?
    那麼除了中國知網,還有哪些學術網站呢?小編整理了10個中外文獻學術網站,都已親測,均可打開,有付費的也有免費的,大家覺得哪個有用,就選擇去用吧!1、掌橋科研(一站式科研服務平臺)期刊文獻:擁有1.3億多篇文獻包含:中外期刊、中外會議、中外學位、外文OA文獻、科技報告等官網地址:zhangqiaokeyan.com/?
  • 美版知乎問道:最讓你驚訝的中餐菜單裡邊是什麼?老外回答是亮點
    在美版的知乎上面就有一位老外問道:最讓你驚訝的中餐菜單裡邊兒都是什麼呢?其實說到中餐菜單那就得說一下在國外那些將中猜菜名給直接翻譯成英文菜單的中餐廳就比如紅燒獅子頭,夫妻肺片等等會讓老外嚇一跳,當然這也不僅只是因為翻譯的不同才會讓老外這麼的驚訝,像我們所吃的,比如鴨舌在老外的眼裡邊,他們還以為是蝸牛呢,但當他們吃到這道菜時才發現這其實並不是蝸牛。美版知乎問道:最讓你驚訝的中餐菜單裡邊是什麼?
  • 1911年奉天國際鼠疫會議報告
    在這場疫情之後,清政府籌備召開了一次國際鼠疫會議,總結這次鼠疫的經驗和教訓。共有11個國家的數十名醫生參與這次會議。這次奉天國際鼠疫會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際科學會議。下文選摘的數篇材料,均來自《奉天國際鼠疫會議報告》,由中可對這場會議的情況以及當時的疫情狀況窺得一斑。
  • 聚焦「藍色動能」,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在...
    8月13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之一——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在青島舉行。年會根據山東和青島特色,設置了「海洋強國建設」板塊和世界海洋科技論壇,聚焦「藍色動能」,搭建海洋科技創新平臺。
  • 最近我們在知乎上回答了什麼問題?
    出品|人民電競作者|人民電競編輯部編輯|Kevin題圖|知乎在我們入駐知乎的時候,我們曾經發過一篇推送,介紹了我們參加知乎「中國電競青年圖鑑丨文化篇」的圓桌討論中回答的問題。最近我們又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些我們認為與當下時事結合較深的問題,以下是我們最近回答的四個問題:弟弟想放棄高中打電競,要支持嗎?所有的支持和不支持,都應該建立在事實依據上。此前電競領域的標杆人物之一PDD在《吐槽大會》上曾說,如果不是萬中無一的天才,他不太支持青少年成為電競選手。
  • 自然語言處理學術會議AACL線上召開 聚焦亞太地區NLP技術進展
    本屆AACL會議是其成立以來的首次學術會議,也是ACL為推進亞太區域NLP研究邁出的堅實一步。(百度CTO王海峰出任AACL創始主席)以語言和知識為研究對象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素有人工智慧皇冠上的明珠之稱。
  • 何璽玉在山東第14屆醫學遺傳與優生學學術會議上作精彩報告
    11月28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教授何璽玉應邀出席山大齊魯兒童醫院承辦的山東省第十四屆醫學遺傳與優生學學術會議暨遺傳病精準診療與iPS細胞技術研討會,並作題為《Prader-Willi症候群的診治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