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棘魚一種本該在6000萬年前就已滅絕的物種,卻意外被海釣人釣獲

2021-01-07 hello海釣

腔棘魚一種本該在6000萬年前就已滅絕的物種,卻意外被海釣人釣獲

茫茫大海之中,生存著無數種動物,生物,植物,在充滿魔幻色彩的深海中還有更多的未知生命等待這人類去發現,也許這裡面就生存著年代久遠的活化石,也可能它們已經在此生存了幾億年甚至幾十億年了,就是在我們已知的動物生物之中就發現了很多幾億年前的古老活化石,比如說珊瑚礁這種海底植物,便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還有更為神奇的海洋動物活化石「鱟」,在4億年前的泥盆紀時代就已經有它們的身影了,然而一直到當今現代還是優雅的生存在大海之中,傳說它們的血是藍色的,這就猝不及防的打破了人類對以往世界的認知,但今天的主角並不是它,而是生活在海洋世界中與之齊名的活化石腔棘魚,然而此魚本該在6000萬年前就被眾多科學家們一致認為就此滅絕,沒想到時隔6000年之後卻意外被海釣人釣獲

腔棘魚作為生存在當今世界魚類中最古老的活化石,其根源可以追溯到4億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紀,在那時恐龍都還尚未出現,便有了它們,其近親扇鰭魚亞目便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而它自己屬腔棘目,是種硬骨魚類,一直從4四億年前生存到現在

腔棘魚不是太大,但是非常重,附有特殊的粘液,一般體型都在1.5米左右,長相非常奇葩,畢竟人家是活化石,長的特殊一點也能夠理解,從外表來看此魚的魚鰭很多,就是因鰭棘中空而得名腔棘魚,別看它古老,卻是海底兇猛的獵食者,且行動靈活敏捷,顏色鮮豔

腔棘魚一種本該在6000萬年前就已滅絕的物種:

可能大家有所不知,腔棘魚在數億年前的分布很廣,自從一億年前的開始縮小生存空間,慢慢的衰退,在7500萬年前就幾乎絕跡,只留下了化石

這種古老的魚種被20世紀眾多科學家們一致認為在6000萬年前就已經徹底滅絕了,這種魚類骨化程度較低,是早期從淡水中慢慢轉化為海洋魚種的生物,據說腔棘魚在離開自己認定的生活水域2小時後就會死亡(它認知之外的任何淡水,海水都會死亡)

由於腔棘魚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比較嚴格,在加上專家教授們多年的深度研究,這才一致認為腔棘魚已經不可能再存活在當今海域中,然事實恰恰相反,在1938年在非洲南部有漁民用漁網捕捉到一尾活體的腔棘魚,由於此魚的價值極高,可以打破科學界的認知,因此就把此魚挪離了當地海域,前往最高級別的野生保護動物基地,在此期間的十幾小時中這條獨一無二的腔棘魚並未死亡,到達目的地時依然是活蹦亂跳

這一消息傳出,頓時引熱議,也使得眾多專家「當場打臉」然而在此之後的1952年在葛摩又出水了第二尾腔棘魚,同地在1955年一下子發現了最少15條的腔棘魚,在隨後陸陸續續的幾十年中有很多腔棘魚被漁民和海釣人捕獲,這才解除了腔棘魚在60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的結論

腔棘魚意外被海釣人釣獲:

在這些被發現腔棘魚還存活著的事件中,當然少不了海釣人做出的貢獻,在1977年的印尼蘇拉威西島和1988年的印度尼西亞均有腔棘魚被海釣人釣獲的事件,這也更加的佐證了腔棘魚依然存活於世

還有近年來很多國內外的海釣發燒友在印尼,緬甸,安達曼等海域均有過與腔棘魚遭遇的經歷,雖說這種魚體型不小,肉質鮮美,價格也極高,但出於對稀有物種的保護,釣上腔棘魚的海釣人都把此魚重新放生回了大海,畢竟人家已經經歷過一次滅絕了,別再讓經歷第二次滅絕了吧

由於證實了這一物種還真實存在,所以針對於保護腔棘魚出臺了很多的相關法律規定,也被列為了《瀕危物種案——近危物種》

以上僅為作者個人觀點,歡迎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一種很古老魚類,曾以為在六千萬年已滅絕,卻在某地方被當食用魚
    在地球生物進程中,地球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過程,很多古老的物種在這階段消失滅絕,但也有很多頑強的物種適應了自然法則,成功躲避開了生物大滅絕,一直生存到現今,這次來認識一種很古老的魚類,一度以為在六千萬年已滅絕,卻在某些地方被當作食用魚——腔棘魚。
  • 已滅絕動物重現地球:這種魚和恐龍一起消失,現在重現人間
    物種滅絕,在我們看來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但是在地球生命進化的歷史上,滅絕的物種簡直數都數不清。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五次大的物種滅絕事件,每一次都有70%到95%的物種滅絕,堪稱是滅頂之災,但地球生命還是頑強生存進化到了今天。
  • 那些在地球上活了幾億年,挺過多次物種滅絕的生物
    我們都知道,至今地球上已發生過五次物種大滅絕了,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大滅絕、3.65億年前的泥盆紀物種大滅絕、2.5—2億年前的二疊紀物種大滅絕和三疊紀物種滅絕以及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的物種滅絕。
  • 20世紀最重要的動物學發現之一是發現了腔棘魚
    可是,在史密斯博士到達之前,這條魚已腐爛得臭不可聞,拉蒂默小姐不得已剝下了魚皮,把魚身扔掉,將頭骨和魚皮保存起來製成標本。當史密斯博士趕來看到魚皮標本後,他立即意識到呈現在他面前的是本世紀最偉大的動物學發現:這是一種被認為早在6000萬年前就已滅絕的魚類,屬於一個非常古老的魚類亞綱,是所有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的直接祖先。
  • 近14萬年前滅絕的物種,在地球上重新「復活」,原因至今未有定論
    一種已經被科學家認定滅絕了近14萬年的物種,居然在地球上重新「復活」了,而且原因至今未能有準確定論,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地球漫長的文明歲月中,曾經在不同的時期出現了眾多不同的主宰者,而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大部分物種走向滅絕,而被認定為滅絕的物種正是指在地球上已經完全不存在其生命痕跡
  • 深海驚現罕見"活化石"腔棘魚 曾是恐龍時代生物
    原標題:深海驚現罕見"活化石"腔棘魚 曾是恐龍時代生物 腔棘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魚類之一,被看作是一種活化石。曾經被認為在6500萬年前滅絕,但1938年被人再次發現蹤影,腔棘魚便被稱為「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 腔棘魚以前被認為滅絕,對於這個物種,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腔棘魚是一種「活化石」,以前被認為在恐龍時期滅絕,直到1938年第一次科學注意到的重新發現。這個神奇的標本被稱為「本世紀最重要的動物學發現」,該物種是一個已經存在超過3.6億年的古代血統的成員。鱗片狀的身體呈深藍色或棕色,帶有白色斑點,其紋理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並為洞穴壁提供了良好的偽裝。另一個獨特的特徵是頭部的頭部器官中的受體,其可以檢測電場並且可以用於定位獵物或監視其周圍環境。
  • 扛過了白堊紀,卻熬不過人類世,最後的南非腔棘魚生存受到威脅
    這種世界上最年長最瀕危最稀有的魚類,曾一度被認為已滅絕6000萬年。腔棘魚在三億年前曾經繁盛一時,當它在從海洋動物向陸地動物進化的過程中,不知什麼原因,已經生出四肢的它又回到了海洋中生活。因此,本世紀初發現的腔棘魚活體成為了魚類向兩棲類進化的重要證據,生物進化的活化石。目前,南非東海岸地區新的石油勘探行為使得人們對該地區僅存的30隻腔棘魚的生存環境產生了嚴重的擔憂。
  • 海釣如何釣離底?
    如何釣離底? 海釣篇。 金鼓魚,還有另外一種比較奇特的魚一一鯛類魚,既能釣底,也能通過釣離底十公分左右來釣獲它,其中尤以黃鰭鯛和黑鯛最有代表性。
  • 為什麼你看到的海釣玩家都能釣到金槍魚?難道金槍魚種類太多了!
    ,借著釣友的大型漁獲合張影,咱也炫耀一番這種故事情節在海釣圈中屢見不鮮,傳統陸釣釣友看到的大型金槍魚漁獲可能並非是海釣玩家本人釣上來的,而是同船海釣人借著難得的機會與百斤級金槍合張影但金槍魚種類繁多,對於小、中型金槍魚來說,海釣玩家們確實能在一趟海釣行程中或多或少的釣上來幾條,因為金槍魚在各國海域中都分布極廣,基數龐大,種族眾多金槍魚種類真的很多!
  • 第一個因人類而滅絕的物種
    他專門研究已滅絕動物的化石,還會用工作上的一部分時間來為渡渡鳥正名。他對一隻渡渡鳥骨骼標本進行3D數字重建,得出了完全不同的一種結論——更快、更矯健而且比流行文化中的形象要更加聰明。Hume說:「它根本就不是什麼又大又肥又臃腫,只會在地上跑的傻鳥。渡渡鳥非常適應模里西斯的環境。」而人類無止境的開發才是渡渡鳥滅絕的真兇。
  • 已滅絕多年的動物接連出現,難道物種在輪迴?
    2020年的魔幻開局註定了這一年將是不平凡的,山火 洪澇以及蝗蟲的泛濫不僅攪亂了我們人類的生活,還預示著地球似乎開始變得不一樣了,尤其是當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早已滅絕的生物又重現人間時,世人再次為地球的變化感到震驚。
  • 2019年已滅絕和2020將要滅絕的物種
    有一些物種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但在2019年之前就永遠地消失了。在新的2020年,仍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已經滅絕的物種2019年12月23日,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稱,長江又一特有物種「長江白鱘」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 有沒有這種可能,6500萬年前恐龍未全部滅絕,而是進化成新物種?
    有沒有這種可能,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全部滅絕,而是進化成新物種?在這段漫長的時光裡,除了生物的進化之外,還有一些生物在地球上消失不見,它們有的完全滅絕,有的進化成為了新的物種,距今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恐龍這種龐然大物在地球上消失不見,而有科學家認為其實恐龍也有後代倖存下來,並且進化成為了我們身邊非常熟悉的動物。
  • 地球上滅絕6500萬年的魚,又重現人間,生物學家們都沸騰了
    地球的食物鏈對於生態平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地球的食物鏈出現了某一環的缺失,那麼地球的生態系統就會處於崩潰的狀態,人類如今在地球上就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支配著地球的資源,但是在人類的破壞下,很多生物都出現了滅絕,地球的生態系統也面臨崩潰。
  • 活了6000萬年,逃過多次物種毀滅期
    當然,這種物種我們稱為活化石,這種在地球上屈指可數。畢竟經歷過幾次火山大爆發,一夜之間很多生物銷聲匿跡,造成大滅絕。所以很多滅絕的生物成為如今博物館展列的化石,這也是跟活化石的區別,它是已經沒有生命的物種。而公認世界最珍稀的「活化石」,是一種長相奇怪,背泛著青光的魚類,它就是腔棘魚。腔棘魚是硬骨魚,最早是在3.77億年的泥盆紀早期開始出現的。
  • 「兄弟遠洋號」深海海釣船回航 滿載近4000斤漁獲歸來
    這是疫情發生以來該船的首次遠航,並滿載著近4000斤的漁獲歸來。   上午9點,「兄弟遠洋號」深海海釣船駛入洞頭 ,將裡面滿滿的漁獲搬出來,一條條綁著編號的魚逐漸鋪滿船艙,而後根據編號將漁獲進行分裝,讓釣手們把「戰利品」帶回家。
  • 已滅絕的食物鏈最頂級物種,幸好它們被徹底清零了!
    想想你要是去到石炭紀,遇到這麼樣一個巨蟲該有多恐怖,當然,你要是鞋匠就另當別論了。上龍。生活在侏羅紀與白堊紀,是一種海生爬行動物,身體可長到15米長,呈流線型,行動快速而兇猛,當時的魚龍和蛇頸龍可能是它最喜愛的食物。霸王龍。這傢伙就不用說了,生活在白堊紀晚期,體長可達13米,臀部高4米,體重約8噸,具有肉食恐龍中最大的咬合力。
  • 人類正在製造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有物種在誕生;也有一些物種由於不能適應環境,群體的數量越來越小,最終走向了滅絕。自有生命以來,地球上已經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按照發生的先後順序這五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6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2億年前的三疊紀大滅絕,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大滅絕。
  • 3億年前的古老生物,科學家曾以為和恐龍一同滅絕,如今卻被捉到
    在3.77億年前,地球處於泥盆紀末期,腔棘魚和其他的一些魚類出現在地球上。雖然之後遭遇了火山噴發、地球變冷以及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但是腔棘魚都存活了下來。直到6000萬年前,地球白堊紀結束,當時的世界霸主恐龍連同地球上83%的物種遭到了物種滅絕,其中就包括了腔棘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