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棘魚以前被認為滅絕,對於這個物種,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2021-01-07 小張說說歷史

腔棘魚是一種「活化石」,以前被認為在恐龍時期滅絕,直到1938年第一次科學注意到的重新發現。這個神奇的標本被稱為「本世紀最重要的動物學發現」,該物種是一個已經存在超過3.6億年的古代血統的成員。

腔棘魚與任何其他活體動物不同,頭骨中有一個鉸接關節,可以在餵食時抬起頭部前部。它們還有四肢狀,有裂片的胸鰭和腹鰭以及由三個不同的葉組成的獨特尾巴。令人興奮的是,關於腔棘魚或肺魚是否代表與第一個在陸地上行走的生物最親密的親戚,這種爭論仍在繼續。鱗片狀的身體呈深藍色或棕色,帶有白色斑點,其紋理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並為洞穴壁提供了良好的偽裝。另一個獨特的特徵是頭部的頭部器官中的受體,其可以檢測電場並且可以用於定位獵物或監視其周圍環境。

由於其海洋棲息地的深度,對腔棘魚的自然生態知之甚少。腔棘魚在他們的母親(卵子生殖器)內發育,並附著在一個直徑約100毫米的蛋黃填充蛋的外面。發育中的魚有這個囊連接到它們的前腹部區域,隨著卵黃體積的減少和胚胎的發育,囊的大小逐漸減小,直到它完全消失。出生前不久,附著蛋黃的疤痕閉合併完全癒合。然後母親生下多達26隻活幼仔。腔棘魚的壽命非常長,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們可以長達80年。

腔棘魚在夜間看起來最活躍,在夜間徘徊在潛水洞穴中並沿著海岸覓食。在野外觀察到的個體似乎偶爾以「倒立」姿勢向下遊動,但這可能是由潛艇產生的光或電磁場造成的。他們是機會主義的漂流餵食器,主要捕食魚類,包括燈籠和紅衣主教魚,鰻魚,冰鞋等等。

除南極洲外,所有大陸都發現了化石腔棘魚,但這種特殊物種的分布尚不清楚。第一個活體標本於1938年在南非海岸被發現,但直到最近,唯一已知的腔棘魚位於莫三比克海峽的一個小群島科莫羅群島。然而從那以後,在南非東北海岸的索德瓦納灣以及馬達加斯加,肯亞和坦尚尼亞附近觀察到了腔棘魚。在印度尼西亞水域捕獲的個體目前被認為是一種獨特的物種並且是棕色的。腔棘魚棲息於150至700米深的淺海水域,那裡有海底洞穴,深礁和火山斜坡,但是腔棘魚也在17米的深處被追蹤。

考慮到腔棘魚的深層棲息地,腔棘魚數量特別難以評估,但在20世紀90年代顯著下降。這些魚不小心被捕獲,當地漁民在深水中搜尋其他物種。由於腔棘魚的繁殖率可能較慢且後代數量較少,因此該物種可能特別容易從人群中移除懷孕的雌性。

腔棘魚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的列表受到保護,不受國際貿易的影響。大葛摩島的漁民也在自然禁止捕撈昆士蘭地區,以拯救他們國家最獨特的動物群。救援任務還向當地漁民分發深度釋放套件,這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將意外捕獲的魚類送回深海棲息地。最近有令人鼓舞的跡象表明腔棘魚數量現在穩定,雖然需要仔細監測,以確保這種活化石腔棘魚能夠存活到下一個千年。


相關焦點

  • 腔棘魚——恐龍時代的活化石,即將滅絕?
    腔棘魚在海洋中生活了近4億年,被稱為「恐龍時代的活化石」。然而,今天的生活對這個「活化石」造成了諸多影響。「活化石」還能存活麼?還能稱為歷史的化石麼?現在,一個新的保護措施可能很快就會發揮效用:美國國家海洋漁業署(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 ,NMFS)於今年3月初提議將腔棘魚列為《美國瀕危物種法案》(Endangered Species Act,ESA)下的「近危」物種。這個提議並不會涵蓋所有的腔棘魚。而是僅僅對生活在坦尚尼亞海岸面臨最大威脅的、遺傳組成獨特的種群增加保護。
  • 科學網—「活化石」腔棘魚及祖先都有肺
    本報訊 腔棘魚也有肺,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的一則報告稱。這種魚一度曾被認為已經滅絕,雖然它們的肺並不具有實際功能,但卻有助於了解腔棘魚4.1億年前的祖先們是如何生存的。 腔棘魚是一種大型食肉鰭魚,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已經滅絕,直到1938年在南非海邊發現了存活的該物種——西印度洋矛尾魚,從此,它們獲得了「活化石」的稱號。和已經變成化石的腔棘魚相比,矛尾魚缺少一個典型的「鈣化肺」,這種肺被認為是對淺水的適應特徵。
  • 科學家發現「活化石」腔棘魚 生存環境堪憂(圖)
    但在1938年12月,南非的漁民捕到一條魚,因覺得它長相太怪而向當地博物館報告,當時的博物館館長瑪喬麗·考特妮·拉蒂默小姐便請來魚類學專家史密斯博士進行相關研究,竟確認這是一條「活化石」腔棘魚。  有兩個近緣種  後來人們陸續發現了很多條活的腔棘魚個體,證實至少還有兩種同屬的腔棘魚仍然存活於世。
  • 三億年前的魚不但會「走路」,還活到了現在,逃過四次物種大滅絕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活化石的存在吧!首先要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做活化石,很多人知道化石的存在,但是活化石並不代表跟化石一樣,相差不大,但是實際上,它們兩者可謂是天差之別,不但是本質上區分化石和活化石,化石就是一塊石頭。
  • 「活化石」腔棘魚基因組被破譯
    據新華社東京7月23日電 (記者藍建中)生活在非洲東部近海以及印度尼西亞近海的腔棘魚素有「活化石」之稱,被認為與陸地上行走的四足動物及人類的遠祖有親緣關係。日前這種「活化石」的基因組被日本科研人員破譯完畢。
  • 海洋生命起源說,人類始祖腔棘魚,某些遠古的生物還存活於世
    如在海洋之中有一個物種名叫腔棘魚。 這個腔棘魚就是一種比較犀利的物種。它們躲過了五次地球上生命的大滅絕,一直存活到了現在。在十九世紀,人們還一度以為這腔棘魚物種已經消失了。因為在當時,根本就找不到腔棘魚的身影,不管是化石還是活體,都沒有。
  • 腔棘魚一種本該在6000萬年前就已滅絕的物種,卻意外被海釣人釣獲
    腔棘魚一種本該在6000萬年前就已滅絕的物種,卻意外被海釣人釣獲茫茫大海之中,生存著無數種動物,生物,植物,在充滿魔幻色彩的深海中還有更多的未知生命等待這人類去發現,也許這裡面就生存著年代久遠的活化石,也可能它們已經在此生存了幾億年甚至幾十億年了,就是在我們已知的動物生物之中就發現了很多幾億年前的古老活化石
  • 一種很古老魚類,曾以為在六千萬年已滅絕,卻在某地方被當食用魚
    在地球生物進程中,地球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過程,很多古老的物種在這階段消失滅絕,但也有很多頑強的物種適應了自然法則,成功躲避開了生物大滅絕,一直生存到現今,這次來認識一種很古老的魚類,一度以為在六千萬年已滅絕,卻在某些地方被當作食用魚——腔棘魚。
  • 7種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 但實際卻還活著的野生動物
    2,腔棘魚腔棘魚可是史前的動物,從歷史來看,要追溯到6000萬年前,不過,它一直被認為和同時代其他動物一樣被滅絕了,可是直到1938年,在南非的一艘漁船中才被打撈上來,這種腔棘魚最讓科學家著迷的一點,就是它們是從魚類演化成兩棲動物的轉折點,這也從另外一方面證明,地球上所有的動物都是始於大海,腔棘魚也是十分罕見,能夠從史前一直活到現在的動物之一
  • 會「走路」的魚你見過嗎?活了6000萬年,逃過多次物種毀滅期
    你相信有種生物活上了上千年,來到了人類的世界。當然,這種物種我們稱為活化石,這種在地球上屈指可數。畢竟經歷過幾次火山大爆發,一夜之間很多生物銷聲匿跡,造成大滅絕。所以很多滅絕的生物成為如今博物館展列的化石,這也是跟活化石的區別,它是已經沒有生命的物種。
  • 那些在地球上活了幾億年,挺過多次物種滅絕的生物
    我們都知道,至今地球上已發生過五次物種大滅絕了,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大滅絕、3.65億年前的泥盆紀物種大滅絕、2.5—2億年前的二疊紀物種大滅絕和三疊紀物種滅絕以及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的物種滅絕。
  • 地球上滅絕6500萬年的魚,又重現人間,生物學家們都沸騰了
    地球的食物鏈對於生態平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地球的食物鏈出現了某一環的缺失,那麼地球的生態系統就會處於崩潰的狀態,人類如今在地球上就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支配著地球的資源,但是在人類的破壞下,很多生物都出現了滅絕,地球的生態系統也面臨崩潰。
  • 已滅絕動物重現地球:這種魚和恐龍一起消失,現在重現人間
    物種滅絕,在我們看來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但是在地球生命進化的歷史上,滅絕的物種簡直數都數不清。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五次大的物種滅絕事件,每一次都有70%到95%的物種滅絕,堪稱是滅頂之災,但地球生命還是頑強生存進化到了今天。
  • 口袋妖怪:沒有滅絕的遠古寶可夢,古空棘魚繁衍了一億年
    本文的內容包括兩個條件:一,是一個數量眾多的寶可夢種類;二,不是傳說的寶可夢或外太空寶可夢古空棘魚古空棘魚是水+巖石屬性,分類為長壽寶可夢,古空棘魚已經在星球上存活了一億年,期間外貌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它的牙齒已經退化因此只能使用吸食的方式來攝取微生物。這種寶可夢一度以為已經被滅絕,但在調查深海的時候發現存活的個體。
  • 《精靈寶可夢》圖鑑369: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的精靈——古空棘魚
    本篇我們要介紹的寶可夢就是古空棘魚啦,這隻寶可夢因為本身的身體有著像地圖一樣的花紋,因此非官方的常用譯名就有著地圖魚的叫法,此外還有這空棘魚、化石魚之類的譯名,這隻寶可夢也可以說是魚類裡面真正意義上的長者級別寶可夢了,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這隻寶可夢吧!
  • 《國家地理》攝影師攝影師拍罕見腔棘魚 曾一度被認為滅絕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科學家一度認為腔棘魚早已經與恐龍一起滅絕。令人感到吃驚的是,人們在1938年再度發現這一古老物種。
  • 3億年前的古老生物,科學家曾以為和恐龍一同滅絕,如今卻被捉到
    雖然之後遭遇了火山噴發、地球變冷以及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但是腔棘魚都存活了下來。直到6000萬年前,地球白堊紀結束,當時的世界霸主恐龍連同地球上83%的物種遭到了物種滅絕,其中就包括了腔棘魚。這是一種體型很大的魚類,一般體長可以達到1.5米,頭部較短腹部的魚鰭形似陸地動物的腳部,可以在海底柔軟的沙子利爬行前進。
  • 活了6000萬年,逃過了生物大滅絕的魚類活化石,你見過嗎?
    不過,這世界上還是有一些另類的存在的,它們不僅頑強地支撐了幾百甚至幾千萬年,還逃過了生物大滅絕時期,至今仍活在這個世上。就如本文要說的腔棘魚便是如此。說起腔棘魚,它也算是個海洋生物界的奇蹟了吧。腔棘魚是硬骨魚,一開始,人們發現的是它們的化石,因其年代的久遠,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一種類早已滅絕或已經進化為別的生物種類。
  • 這種被認為早已滅絕的史前生物,再一次出現在科學家的視野中
    在地球生命進化的38億年當中,有無數物種因為不適應環境的變化,從地球上消失了。但依然有一些被認為已經滅絕的史前生物,再次被人們所發現。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種在三億五千萬年誕生的始祖魚類,空棘魚。這種魚類是地球上四腳動物的祖先,一直以來,科學家都認為空棘魚已經從地球上滅絕了,但人們在印度洋的深海中,又發現了空棘魚的身影。
  • 方舟生存進化腔棘魚怎麼抓 腔棘魚圖鑑
    名稱 腔棘魚 食性 肉食 攻擊性 無 可否馴服 不可馴服 可否騎乘 不可騎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