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唱響「一人食」 誰在千億戰場撈金?

2020-12-14 贏商網

  隨著「咚,咚,咚,咚,咚」的標誌性音效響起,鏡頭逐漸清晰聚焦到一位拎著公文包、西裝革履的中年大叔身上。

  每次拜訪完客戶,這位名為井之頭五郎的大叔便會獨自穿梭在東京繁華的大街小巷,尋覓隱藏在邊角一隅中的美食。

  這是日本風靡一時的下飯神劇《孤獨的美食家》中的開頭場景。該劇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4分。豆瓣網友紛紛熱評:「一個人吃飯也要尊重自己,認真地吃,認真地生活……」

  然而,光有「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的生活態度還不夠,吃什麼、在哪裡吃、如何吃,對於單身一族而言,是每天都要解決的問題。

  3年前,四川姑娘陳潔大學畢業,來到上海從事行政工作。繁忙的工作節奏讓陳潔只能通過外賣解決一日三餐,「工作很辛苦、很累,下班後坐地鐵回到家已經很晚了,一個人又懶得做飯,吃外賣都快吃吐了。」

  現實中,能像井之頭五郎那樣,下了班還有心力、體力去尋找大隱隱於市的蒼蠅館子的單身一族,或許並不多。

  但在中國,像陳潔這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根據大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單身人口總數達2.4億,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推測,主要城市單身率均超50%。

  今年7月1日,美團外賣、中國飯店協會、艾瑞集團聯合發布的《2020外賣行業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外賣產業規模突破6500億元,相較於2018年增長了39.3%。

  隨著單身獨居群體的日益龐大,單身經濟已經崛起,而在「吃」這一基本需求上的體現,便是「一人食」場景逐漸成為了新常態。

  Z世代唱響一人食

  一人食概念起源於日本。20世紀末,日本經濟大蕭條,國民結婚率、生育率逐年降低,少子化現象日益嚴重。

  官方發布統計數據,在1995~2015年間,日本家庭平均規模構成從2.82下降到2.39。

  日本政府發布的《食育白書》,針對3000名20歲以上的國民抽樣調查,統計發現,2017年度日本國民在一星期中超過4天獨自進食的人數達15.3%,相比六年前上升了5%。日本龐大的單身青年群體推動了一人食行業的發展。

  而談到日本的一人食,便不得不提「一蘭拉麵」。

  1960年,一蘭拉麵創立於日本福岡縣福岡市,24小時營業。1993年,一蘭拉麵開始採用獨立座位的空間設計,每個座位設有左右隔板,隔板前方掛有布簾,方便服務員送面,為消費者營造了獨立、隱私的就餐環境。

  據悉,這種「自閉」空間又叫「味集中Counter」,是為了讓顧客在封閉的空間中,集中精神體驗拉麵的味道。後來,一蘭拉麵取得了這種「自閉」空間的專利。

  2013年,一蘭拉麵在香港開出海外第一家分店,創造了連續排隊7天7夜的金氏世界紀錄。據說當時吃一碗拉麵要排隊4小時。

  截至2019年10月,一蘭拉麵已經開設了83家店鋪,並向北美進軍,剛入駐紐約,便受到大量粉絲追捧。

  一蘭拉麵的發展軌跡,恰恰印證了一人食市場的巨大潛力。而在中國,這一賽道也正在崛起中。

  賽道中的主角是被稱為Z世代的90後、00後,這群佔據中國人口27%年輕人,獨而不孤,他們追求個性、注重品質和顏值,對一人食的標準更加挑剔,更加精緻。

  當外賣小哥騎著電動車飛馳電掣地穿梭於大街小巷時,有一些年輕人正往自熱火鍋的發熱包上倒冷水,也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正在自家的廚房裡煮菜、拍照、發朋友圈……

  在中國的一人食大賽道上,方便速食、半成品、線下餐館、單身廚具……各方「英雄」群起而逐鹿,一齣好戲即將上演,大幕正在徐徐拉開。

  一人食:大賽道,不孤單

  如果定位在上海,打開某點評,搜索「一人食」,會跳出2561個結果,一人食火鍋、一人食烤肉、一人食鍋貼……這其中,有傳統餐飲店增設的一人食服務,也有專門開設的一人食餐館。

  「痞叔的深夜食堂」位於人民廣場附近,不起眼的門臉、擁擠的座位,裝修布局像極了井之頭五郎經常光顧的日式小餐館。沒有菜單,老闆燒什麼,食客吃什麼;除了美味可口的菜餚,吸引一眾年輕人前往「打卡」的,還有老闆的好客與善談。

  有食客在某點評留言:「18點吃到了22點,整體是個氛圍大於食物本身的店,談天說地聊人生可能才是主旨吧。」

  疫情的突然爆發,催生了一些傳統餐飲店,甚至是「局外人」入局一人食賽道,其中最著名的有兩個。

  一是海底撈旗下的「十八汆」麵館。採用全自助模式,消費者自取餐盤選擇吃食後,通過自助結帳機完成付款;同時,考慮到疫情防控,店內供一人食的長桌用紙板隔了起來。

  另一個是近日開業的宜家上海靜安城市店,其美食區新推出了一人食套餐,為周邊上班族提供全新的午餐選擇。

  表面上看,主打一人食的餐館開的風生水起,零售君卻從某VC機構投資人那裡聽到了相對悲觀的觀點:國內的外賣市場相較日本等國家更為發達,理論上,消費者完全可以用外賣替代去線下餐廳堂食。

  因此,對於專門的一人食餐廳或者提供一人食服務的餐館而言,必須仔細思考如何確保用戶的復購與留存。

  確實,除了點外賣、下館子,在「吃」這件事上,單身一族們還有很多選擇。

  首先是自熱食品。最早的自熱米飯誕生於2007年,自熱小火鍋則興起於2015年。

  在今年新冠疫情期間,自熱食品銷量大漲。淘寶數據顯示,1月20日~2月2日期間,自熱食品位列熱銷產品排名第二,僅次於螺螄粉。

  與銷量大增同時出現的是激烈的競爭和大量湧入的玩家。根據天貓平臺的數據,2018年,整個自熱食品市場已經湧入超過400家公司。相比之下,2017年的數字還不到200家。

  2017年7月,海底撈的供應商頤海國際進入自熱小火鍋市場。第二年,以自熱小火鍋為主的方便速食業務增長超6倍,成為頤海國際僅次於火鍋底料的第二大業務。

  除了火鍋連鎖品牌入局外,百草味、良品鋪子、統一、三全等品牌也都加入進來。此外還有一些新入局者。

  成立不到3年的自嗨鍋,2018年上線天貓旗艦店,24小時實現「單品銷量全網第一」的成績,三季度實現破億;2019年整體營業額破5億,實現500%增長;2020年6·18期間,線上全渠道銷售額突破1億元,其中,天貓旗艦店銷量同比增長10倍,京東超市銷量同比增長9倍。

  同樣是創立僅3年的莫小仙,營收突破4億元,位居行業第二;預計今年銷售額可達8億元人民幣。今年5月,莫小仙完成了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為受疫情影響的資本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

  其次是方便速食。方便麵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據裡斯諮詢的報告,2018年,全世界一共消費了1036億份方便麵,其中,中國消費了402.5億份,相較2016年的低點385.2億份,已經明顯回暖。

  與之相對應的是方便麵企業的業績表現。2018年,康師傅控股的方便麵賣出了239.17億,同比增長5.73%,統一企業中國的方便麵賣出了84.25億,同比增長5.7%。

  有媒體評論稱,近兩年方便麵銷量復甦,是因為方便麵企業紛紛嘗試走出低端市場,通過自身的產品升級,重新迎合了年輕人的消費需求。然而,殘酷的市場競爭,對傳統方便速食企業而言,前景並不樂觀。

  2016年創立的拉麵說,觀察到「自己做太難,方便麵太low」的消費者痛點,通過強調面、湯底和包裝的差異化,以及豐富的口味,僅用了一年時間便實現了月銷售額超100萬元;2017年雙11當天,營收136萬元。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拉麵說的銷售額突破一個億。

  拉麵說聯合創始人九一向零售君表示:「在一人食場景下,一批新興消費品牌能夠興起,背後正是由於單身經濟崛起後,消費者渴望得到比外賣、傳統方便麵等速食產品更健康、美味、營養的產品。」

  拉麵說的市場表現充分說明了消費者對於方便速食的需求變化。天貓食品高級行業運營憶橙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發現如今消費者買方便速食,不是為了果腹、也不是沒東西吃,是主動走向美食。」

  第三是單人廚電用具。如果你留意觀察各種一人食短視頻,就不難發現,除了養眼的美食外,高顏值的烹飪器具同樣惹人關注。

  煮一碗帶有儀式感的方便麵,必須用一口雪平鍋,由碧綠色西藍花點綴的湯麵,必須盛放在淺粉色櫻花紋的碗中,再擺上一雙尖頭木筷……

  對於Z世代的年輕人而言,既追求方便和效率,也追求品質和格調,在「吃」這個方面,他們願意為「取悅自己」而花費時間、精力。

  根據天貓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雙11期間,「一人份」廚房電器的同比增速是廚房電器整體增速的2倍,共計售出230萬件迷你廚房電器,其中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地的銷量佔比達到18%。

  而疫情的爆發,催生了消費者的「下廚熱」,致使廚房小家電逆勢增長。

  據中怡康線上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1~4月,廚房烹飪市場中小容積電飯煲增長22.6%;6·18開售半小時,京東平臺上的廚房小家電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260%,電烤箱、廚師機、空氣炸鍋等與美食相關的產品成交額同比增長超200%。

  「一人份」家電的火爆,讓小家電企業看到了另一片藍海。與此同時,也帶動了如半成品菜餚、小包裝食品的銷售增長。

  據天貓食品行業小二透露,從近一年的數據看,在天貓平臺上,像1斤裝的大米、小瓶裝的酒這類一人食商品,同比增長高達30%。

  找到年輕人的「天」

  無論是線下餐館,方便速食還是廚電用具,這些針對一人食開發的產品和服務雖然處於不同行業,不同商業模式,但是它們服務的是同一人群。零售君嘗試著從它們的實踐中找出了一些共同點。

  第一,顏值即正義。對於年輕人而言,不僅是自己的臉蛋兒和身材,身邊吃的、用的一切,都必須高顏值。

  小熊電器洞察到年輕人的這一特質,聯合阿里巴巴設計孵化中心,將可愛的小熊五官元素融入產品設計中,面向單身群體推出萌熊一人食系列廚電用品。

  熊鼻子開關、熊爪子扣手、熊耳朵壺蓋,再加上仙女粉、清新綠、天使藍等馬卡龍配色,產品一上市便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第二,品牌乃王道。九一告訴零售君,目前拉麵說在產品、品牌運營、渠道方面的投入比例是3:6:1。

  她表示,作為新興速食消費品牌,拉麵說任何一款產品上架後都必須做好品牌賣點營銷,源源不斷地通過全渠道打穿消費者心智,否則很容易在眾多同類品牌中被遺忘。

  第三,產品是核心。雖然是自熱火鍋市場的後進入者,但是自嗨鍋憑藉產品的差異化創造了出色的成績。

  據創始人蔡紅亮透露,在籌備期內,自嗨鍋團隊嘗試了大量火鍋店、100多種火鍋底料;市場上多用30多元/斤的花椒做調料包食材,但自嗨鍋選用的花椒品種是川西大紅袍,價格在160元/斤。

  此外,相比行業大部分企業都是通過添加山梨酸鉀等防腐劑來保證食材的保質期,自嗨鍋採用FD凍幹技術,將含有水分的食材在零下60度的真空罐中進行10小時以上的冷凍,保留食材原有的形態,且不失原有的營養成分,口感還原度高。

  民以食為天。顯然,這個永恆不變的真理,同樣適用於佔據相當人口比例的Z世代年輕人。這群年輕人是連接一人食大賽道裡各類玩家的關鍵——了解他們的需求與喜好,便能抓住他們的胃、他們的錢包。

  青桐資本投資副總裁李政雲就一人食市場的發展趨勢,向零售君闡述了幾點看法:

  首先,未來新速食消費品牌必將向線下渠道拓展;

  其次,行業整合是大趨勢,尤其在創業項目已經非常多的細分賽道,比如自熱火鍋(包括螺獅粉);

  第三,種類多元化,例如,莫小仙開始切入自熱粉、自熱面、自熱米飯,一些諸如重慶小面、酸辣粉等地方性小吃也正在逐漸增加。

  在商業社會裡,新經濟必然催生出一批新的商業形態,新品牌也將觸發新一輪的商業競爭。

  未來,一人食賽道上還將發生哪些變化?上演哪些劇目?

本文轉載來自:新零售商業評論 從淺、葛偉煒,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什麼是z世代 B站成為Z世代聚集地
    什麼是z世代 B站成為Z世代聚集地 來源:www.18183.com作者:藍藍鳳時間:2020-11-27 立足於二次元的B站聚集了各種流行時尚的產物,成為Z世代年輕人聚集的最大泛娛樂社區
  • 你真的了解Z世代嗎?
    Z世代正逐漸成為市場消費的主力。據調查,截至2020年,Z世代佔美國消費者的40%以上,他們每年的購買力預估為440億美元。針對完全不同的Z世代,應該如何制定營銷策略?最近新發布的Z世代營銷報告為我們構建了一幅Z世代用戶畫像,Social Stories對此進行了編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Z世代群體的品牌價值和消費觀念
    2019年已經沒有20多歲的80後了,而Z世代主力軍95後年齡最大的已經有了不少工作經驗,而其餘多數的Z世代已經進入大學,Z世代的消費理念生活習慣,都與80後90後有很大不同。目前Z世代進入了社會大眾視線,成為企業未來中國社會上的主力軍,是現在這個世界上最主流的人群之一,佔據一個很大的比例。由於人口統計學的原因,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z世代國家,擁有以億為單位的Z世代人群,這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數量。
  • Z世代群體活躍的主要圈子有哪些
    Z世代的消費觀念和價值觀念不同的世代,對於品牌,這是有機會一起既是一個挑戰,可以通過一些品牌的經驗可以發現,品牌打入代Z世代的圈子有一些創新,高顏值的樣子,新的產品理念,加上一些黑技術
  • Z世代洞察的結果和影響作用
    它是指在2009年以前,直至1995年出生的人群,對於這類人群在不同側面進行觀察,對他們在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上的變化進行分析,就被叫做Z世代洞察。這種洞察目前來看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夠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更多發展線索,讓整個社會發展適應消費者群體和消費者心理。
  • Z世代出沒!
    01據庫潤數據 2020年9月的調查發現,目前有62.5%的Z世代用戶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長為6個小時及以上,其每天平均花費6.73小時使用智慧型手機。據 QuestMobile,僅有2.8%的Z世代沒有進行過任何線上消費,有65.9%的Z世代在線上的消費佔比超過20%。
  • 嗶哩嗶哩是如何抓住Z世代的心?
    編者按:【未來首席,請你發言】第二期:Z世代,誰能抓住這屆年輕人的心。本篇稿件來源:周伊敏,22歲,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曾獲得QuestMobile研究院評選的「Z世代偏愛APP」和「Z世代偏愛泛娛樂APP」兩項榜單第一名併入選「BrandZ」報告2019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 。那麼,是什麼讓嗶哩嗶哩(下面簡稱「B站「)抓住了Z世代的心呢?
  • Z世代大學生群體社交的關鍵鑰匙——二次元文化體系
    ,同時也是一種屬於Z世代大學生群體新的語言符號。校果研究院通過對大多數Z世代大學生群體的觀察分析研究發現: Z世代大學生對動漫等相關周邊話題的交流與討論趨勢日益增強,動漫等周邊群體也在不斷壯大。Z世代大學生群體話語體系的趨勢將成為校園營銷推廣的切入點。
  • 一人食,亦精緻
    越來越多獨居的年輕人一個人吃飯,睡覺,看電影當你的心是空著的就不要讓胃也空了每段經歷都是生活的饋贈不如,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一人食一人食:懂得享受生活03.東坡肉蘇軾被貶黃州,研究出了東坡肉,一直流傳至今。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即使被貶也樂觀面對,生活的滋味,由自己烹製。
  • 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
    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時間:2020-12-22 19: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 Z世代是什麼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Z世代是什麼,一起跟隨小編看看吧!
  • 印鈔機泡泡瑪特上市首日市值近千億 Z世代的投資新潮你看懂了嗎?
    原標題:「印鈔機」泡泡瑪特上市首日市值近千億,Z世代的投資新潮你看懂了嗎?來源:經濟觀察網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一真 實習記者 黎媛 「不買房,那買比特幣還是盲盒(泡泡瑪特),理解Z世代和他們的投資心智。」一位券商分析師在泡泡瑪特首日寫下他的觀察。
  • 自嗨鍋榮獲「極速破億新國貨」,引領Z世代消費新潮流
    作為自熱食品類的頭部品牌,自嗨鍋屢屢霸屏各類食品熱銷榜單之首。創立不足3年的自嗨鍋能夠取得如此銷售力,關鍵在於其對於當下消費擔當——Z世代消費者的充分洞察。據數據統計,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Z世代人群,到2020年,Z世代將佔據整體消費力的40%。堅持「與新生消費力量同頻」的原則,自嗨鍋先於同行採取明星背書、劇集植入的營銷方式,通過明星的影響力快速拉動品牌知名度,迅速俘獲Z世代消費群體。
  • 江小白為什麼能贏得Z世代的青睞?好喝是首要因素!
    當下,在被稱為Z世代(1995—2009年出生的一代)的年輕群體中,「一人食」風潮漸熱,也為小酒產業帶來了發展契機。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一人食"是重新定義孤獨飲食的"不孤獨的食物美學"。而一個人喝點小酒,同樣也要講究,品質卓越的江小白,契合了年輕人喝好一點、喝少一點的飲酒理念,因而贏得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
  • 「Z世代」的衝擊力
    「Z世代」的若干特點 所謂「Z世代」,類似中國常說的「95後」,是西方對於世代描述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從1995年到二十一世紀的最初十年出生的世代。中產群體下層的經濟地位下降,社會多重矛盾的積累對「Z世代」的影響相當大 這些年來西方貧富差距的加大,中產群體下層的經濟地位下降,社會的多重矛盾如移民和種族等問題也都會浮現在很多「Z世代」的日常生活之中。
  • 一人食是最好的治癒
    【來源:周末畫報】「一人食 」影視劇的代表,鼎鼎大名的《孤獨的美食家》《孤獨的美食家》:一個人吃飯是自由要說「一人食」影視劇的代表,必定得從鼎鼎大名的《孤獨的美食家》開始。現實中飽受生活摧殘的都市人,誰不想有這麼一個小天地,或獨自品一杯美酒,或與不相干的陌生人鬆散地聊上一兩句,收穫幾分溫暖又單純的慰藉。電影《小森林》裡,離開大都市回歸鄉下的市子,不僅自己做飯,從耕種、收割到食材加工全部都自給自足,好好享受了一把純天然的樂趣。
  • Z世代愛奇藝的網綜之路
    編者按:【未來首席,請你發言】第二期:Z世代,誰能抓住這屆年輕人的心。本篇稿件來源:王淑童,20歲,華東交通大學。  1995-2009年出生的人被稱為Z世代。Z世代的人們追求的是個性化,追求的是新鮮感,而網絡綜藝正投其所好。
  • 柳燕說營銷:擁有更年輕的「心」,方能真正走進Z世代的內心
    號稱最懂Z世代的視頻網站嗶哩嗶哩上市不到三年股價暴漲10倍,推出的跨年晚會、《後浪》三部曲頻頻出圈,「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自去年12月登陸港交所後市值暴漲超千億港元,這些都是Z世代這一群體擁有巨大商業潛力的最佳證明。
  • IFF肉精油:誰是Z世代的「撩胃狂魔」?
    目前,Z世代人口佔比24%,已經佔據全球人口近1/4。如此巨大的人口,必然擁有巨大的消費潛力。與早期糖果裝到玩具容器中的「食玩」跨界不同,當下休閒肉食正抓準Z世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跨界藝術、電競等多個領域,以當下火熱的粉絲經濟、混搭風、國潮等元素,為食品加點「味」,增強消費體驗感,以期贏得Z世代的青睞。雙匯甜辣風味烤香腸,聚焦王者榮耀場景,引出消費者的情緒,從而引起Z世代的共鳴。
  • 20年時間身價達2千億,誰捨得放棄?
    據悉挺早之前就有日本媒體報導過高橋留美子,並且透露過高橋留美子憑藉《犬夜叉》身價暴漲,身價達到了2千億,這在漫畫界中也是佼佼者了,比肩鳥山明的身價。《犬夜叉》一個IP20年時間就能帶來2千億身價,因此高橋留美子出續作也是無可厚非的,同時能重新獲得知名度,並且重新從這個IP撈金,誰捨得放棄?換做是你肯定也不會放棄吧?
  • 王選政:審美多元化 想徵服Z世代不如變成Z世代
    對於研究Z世代來說,如果還在運用用戶畫像的方法,或者定向研究的方法、談論審美審醜的方法,毫無疑問肯定是過時了。怎麼辦呢?一群中老年的設計總監應該攜手放棄徵服Z世代的幻想,最好的辦法是努力的變成Z世代。今天的主題是「如何用設計來徵服Z世代年輕人」其實與其說是要徵服Z世代年輕人,不如說說各位的心裡話,其實更想徵服Z世代的消費者,什麼都沒有鈔票來得實在。我來自高校,所以我還是按照高校的方式來做一個研究,什麼是徵服呢?一般來說徵服包含了兩個層面。一,首先是要去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