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飄遍水坑村 古村謀劃鄉村遊

2020-12-05 金融界

來源:時代周報

6月19日上午,李冠雄像平常一樣到蘭花基地噴灑農藥,為蘭花殺蟲。現在並非蘭花的銷售旺季,他的日子還過得有些清閒。

他是惠州市龍門縣龍華鎮水坑村的村民,同時也是開啟當地蘭花種植風潮的帶頭人。李冠雄的想法是,村裡越來越多人參與蘭花種植,蘭花基地的規模越來越大,吸引更多外地客商前來採購,與村民一同致富。

如今,共同致富願望逐步實現。掌握種植經驗的李冠雄將蘭花種植技術傳授給感興趣的村民,還會聘請村裡的貧困戶到基地幫忙幹活。

去年,被評定為省級貧困村的水坑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在定點幫扶單位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原市質監局,下稱「市場監管局」)的幫扶帶動下,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有明顯改善。2015年水坑村民人均收入只有7960元,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達20799元,貧困戶人均收入17816.7元。

今年5月20日,水坑村對外公告稱,貧困村與貧困人口雙退出。惠州市龍門縣龍華鎮水坑村駐村第一書記朱東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自2016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惠州市場監管局籌集幫扶資金投資參與的光伏發電項目,為貧困戶帶來了切實收益。

經過3年發展,水坑村舊貌換新顏。朱東海介紹,水坑村將繼續推進新農村示範村項目工程建設,逐步健全示範村建設長效機制,推進村莊綠化、亮化、美化,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下一步,將圍繞鄉村旅遊,充分挖掘當地的旅遊資源,打造旅遊名片。」他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蘭花致富

在水坑村,蘭花種植是當地脫貧攻堅的關鍵詞。

李冠雄是當地種植蘭花第一人。2009年以前,他一直在佛山打工,收入僅能維持家庭基本生活。考慮到成家後照顧家人,李冠雄回鄉找工作。但是,工業在水坑村並不發達,當地人多以農業種植為主。

由於沒有養殖、種植技術,李冠雄回家後一直沒有找到好的工作。

直到2012年,李冠雄了解到蘭花種植業有發展前景。「蘭花作為室內植物,能夠滿足很多家庭的室內綠化、花卉觀賞需要,有市場前景。另外,本地的自然條件十分適合蘭花生長。」

於是,李冠雄下定決心,嘗試種植蘭花。他特意遠赴清遠英德,向一位種花師傅學習蘭花種植技術。一個月學成歸來,他開始回鄉創業,將多年打工的積蓄投入其中,專門用1畝地來試種種苗,一邊摸索,一邊種植蘭花。

農活還是要講究經驗。李冠雄學的只是蘭花種植,但之前從沒接觸過農業的他,在實際操作中甚至連如何施肥、如何灑藥都不會。幸好村裡都是農戶,他一有空就到田裡,向村裡農戶請教交流,從基本的農業種植開始學起,還時不時到蘭花市場取經。

蘭花在逐漸成長。眼看著蘭花長勢極好,李冠雄也有了信心。在掌握種植技術和要領後,他開始擴大蘭花種植規模。

如今,李冠雄的蘭花種植基地大概種有15畝的蘭花,品種以墨蘭為主,主要銷往國內北方城市。「種植蘭花每畝每年能賣5萬―6萬元,除去成本每畝能賺三四萬元。」他對時代周報記者說。與傳統農產品銷售模式不同,蘭花銷售模式的特點是靈活,種植戶可根據市場的需求選種和決定銷售花苗的時長。

蘭花香飄水坑村,越來越多村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不斷有村民向李冠雄請教蘭花種植技術。如今,李冠雄的蘭花基地還輻射帶動了周邊6戶農戶共同種植,最終建立了約60畝的蘭花種植基地。

不僅是傳授技術經驗,李冠雄還會聘請村裡貧困戶到基地幹活。「每年大概有30天需要請臨時工來幹活,每次都會聘請五六個人,都是請自己村裡的貧困戶來幫忙幹活。」

貧困村變身

高聳的文筆塔、恬靜的老巷道、整潔的農家院……現在的水坑村呈現出一片恬靜美好的鄉村氛圍。但在2016年之前,村裡的基礎設施並不完善,不少貧困戶還住在危房之中,生活條件堪憂。

朱東海介紹,水坑村全村共有2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65人為貧困人口,主要致貧源是因病、因殘以及缺少勞動力。「這些人中持有殘疾證的有12人,50歲以上的有14人,基本上是老弱病殘。」

要發展先要有產業。作為定點幫扶單位,惠州市市場監管局先後籌集了300多萬元幫扶資金,用於產業發展和環境美化。

光伏發電站就是其中的重點產業扶貧項目。2017年,惠州市市場監管局籌集了100萬元,和龍門縣園投公司合作開展了光伏發電項目,以提高村集體和貧困戶的收入。「該項目在2019年建成投產並取得了收益,村集體分到了47600元,有勞動力貧困戶每人增加收入約610元。」朱東海稱,這個項目增加了村集體收入,讓貧困戶看到實實在在的收益。

在建設產業的同時,扶貧工作組還關注貧困戶的居住環境和當地村容村貌,幫助村內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對村裡的貧困戶開展教育扶貧、產業扶貧、醫療扶貧、危房改造等工作。

一名有著50年黨齡的老黨員李九原本就住在泥磚房裡。由於沒有勞動力,身為低保戶的他只能依靠每月發放的低保金過日子,生活拮据,居住條件簡陋。扶貧工作組多次走訪後,通過現有的扶貧政策為其進行危房改造。如今,他住上了水泥房,還有幫扶資金投資扶貧項目後的分紅,日子過得知足又幸福。

朱東海介紹,目前水坑村2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均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飲用水、有電用、有電視信號覆蓋、有網絡信號覆蓋、有教育保障、有醫療保障、有穩定收入來源或最低生活保障,全部達到「兩不愁三保障」和「八有」脫貧條件。

發力鄉村遊

摘掉貧困村的「帽子」後,扶貧工作組將心思放在鄉村振興上。

這裡有振興基礎:高聳的文筆塔、巍峨的護村城堡都是讓人印象深刻的景象。這些自帶厚重古樸的建築物向外展示,這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古村落。

「可待開發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朱東海介紹,水坑村歷史悠久,古建築眾多,如有200多年歷史的文筆塔就是當地標誌性建築。大面積的明末清初建築群,藏有不可多得的木刻族譜,被列入省鄉村旅遊開發目錄。

儘管水坑村頗具旅遊資源,但要想開發利用仍有難度。

「古建築群部分房屋還有住戶,文物保護修復開發規劃資格要求高,資金需求大。此外,項目沒有形成市場、社會資金資源、政府和村集體以及村民的合力。」朱東海介紹,當地政府已經在旅遊開發方面做了規劃。「第一步就是根據新農村建設,做好道路、排汙等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包括做好汙水處理和垃圾清運工作,推進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建設,加強人居環境整治等。」朱東海說。

下一步,水坑村還將發掘當地古老的歷史文化,合理開發利用古建築。「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和發展生態農業,提高村民收入水平。」朱東海稱。

相關焦點

  • 遊古村、摘鮮果、賞花閱景……「五一」到韶關來場全家遊
    當前珠三角周邊的自然風光類景區很有可能都會比較熱門,「五一」有許多朋友都傾向於選擇鄉村遊為主。要避免人多扎堆,粵北韶關周邊眾多的網紅村絕對是人少景美的不二選擇,不僅可以體驗新鮮時令水果的採摘樂趣,還可以體驗農耕文化,沿途尋訪歷史人文目的地,增加親子樂趣,可謂一次出遊,滿足全家多重選擇。
  • 一天時刊|美麗鄉村藏嶺北 五古線路等你遊
    遊古村、尋古道、玩民俗、覓古樹、訪古橋,日前,「五古遊嶺北」旅遊產品線路正式發布,泰順美麗鄉村又添新玩法。遊古村、尋古道、玩民俗、覓古樹、訪古橋,日前,「五古遊嶺北」旅遊產品線路正式發布,泰順美麗鄉村又添新玩法。
  • 廣東清遠「邊城小鎮」遊,意外遇見千年古村,是鄉村攝影採風路線
    今天,珊珊三丫頭繼續帶大家走進連州東陂鎮,感受一下這座「山城」的鄉村氣息,尋訪那些被人們忽略的小眾「古村」。連州東陂鎮,是一個連接湘、桂、粵三省的「邊城小鎮」。雨停之後,珊珊三丫頭就沿著鄉村道路,穿過農田,向村子的方向走去。沿途,空氣特別的清新,走著走著,忽然見前面有一個牌坊,原來已經來到了東陂鎮的「塘頭坪村」。
  • 潮州叫水坑村做好「紅」「綠」兩篇文章,促進茶旅融合發展
    成績單●潮安區鳳凰鎮叫水坑村由潮州市政府辦公室牽頭潮州市菸草專賣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工商銀行、市移動公司、市建安總公司等6個單位定點幫扶。至目前,叫水坑村相對貧困戶16戶、44人已全部脫貧。●據初步統計,2019年,叫水坑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518元,全村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22980元,均超過省定收入目標,達到「八有」標準。●叫水坑村集體收入由2016年的1.47萬元提高到2019年的14萬多元,實現貧困村退出目標。
  • 遊古村、循古道、玩民俗、覓古樹、訪古橋,泰順「五古遊嶺北」旅遊...
    「五古遊嶺北」旅遊線路產品正式發布。此次發布的「五古遊嶺北」旅遊線路產品,正是將「五古」等資源串成線,設計出古道徒步、戶外體驗、民俗體驗、康養休閒等適合不同遊客群體的主題遊玩線路,以此吸引遊客走進嶺北遊山玩水,享受泰順鄉村慢時光。發布會上,鄉村市集、舞龍、木偶戲等民俗表演、五古打卡尋寶等體驗互動為遊客遊玩增添了不少樂趣。
  • 花都600年古村規劃通過,打造廣州鄉村振興示範村
    有著600多年歷史的花都區港頭村不僅被列為廣州全市3個特色精品村之一,還將打造成廣州鄉村振興的示範村。近日,花都區花東鎮港頭村鄉村振興控制性詳細規劃在廣州市規劃委員會上獲得通過,通過做「減法」的規劃,對古村進行保護與活化;結合周邊旅遊資源,引入國內外知名建築大師通過微改造共同打造嶺南國際建築師公社,以點帶面實現鄉村群的全面振興。
  • 《夢想改造家7》| 煥新千年古村,恆潔助力鄉村復興
    推動鄉村復興,如何從「回家」做起?老人安居、遊子歸家、鄉村振興,如何和諧統一?    在第七季《夢想改造家》第八期節目中,設計師孫華鋒與《夢想改造家》唯一官方指定衛浴品牌恆潔再次搭檔,共同為推動鄉村復興貢獻力量。    河南三門峽岔裡古村是典型的「空心村」,年輕人遠遊打拼,老人們則故土難離。
  • 提出鄉村振興工作新載體 「鄉村公園」謀劃更為立體化
    提出鄉村振興工作新載體 「鄉村公園」謀劃更為立體化 2020/12/17 07:53 來源:溫州都市報 編輯:遊歷 瀏覽:942
  • 元旦鄉村休閒遊,紅色旅遊、古驛道遊受青睞
    鄉村休閒遊,紅色旅遊、古驛道遊廣受青睞氣溫漸漸回暖,出遊人數逐漸增加,出遊形式以自由行和家庭遊為主,鄉村遊、休閒度假遊、溫泉遊、農家樂等旅遊產品較受歡迎。深圳市光明農場大觀園的彩色農場、舞動新春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受到市民遊客的廣泛好評。
  • 四會羅源鎮鐵坑村榮獲2020年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稱號
    12月19日晚,由廣東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尋找鄉村振興排頭兵——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系列評選發布會在佛山市三水區舉行。肇慶市四會羅源鎮鐵坑村榮獲「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稱號,是肇慶市唯一入選的村落。
  • 佛山古村:在繁華與古樸中品味當年古韻
    以松塘村、長岐村等為代表的古村落得到升級與活化,文化旅遊建設如火如荼;富景社區鄉村振興發展成果凸顯,人文風情滲透角角落落。開發古村遊旅遊線路,將松塘古村遊融入西樵山旅遊圈,加強與省內旅行社的合作,將松塘村的農耕特色、翰林文化特色統一進行包裝、宣傳、推介,將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使松塘村翰林文化觀光旅遊成為樵山文化旅遊圈的核心產品。
  • 「唱」出來的幸福生活——一首村歌與一座古村的鄉村振興故事
    新華社杭州11月19日電 題:「唱」出來的幸福生活——一首村歌與一座古村的鄉村振興故事新華社記者袁震宇、魏董華「不管我們走得多麼遠,故鄉永遠在我們心間。」歌聲悠揚地越過馬頭牆,飄蕩在一座江南古村的青石板路、阡陌街巷中。
  • 千車萬人遊清遠,跟著自駕達人向清遠出發!
    近日,清遠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組織了「千車萬人遊清遠」活動,助力清遠文化旅遊市場的復甦復興。在清遠,首發團不僅見證了「2020年清遠溫泉季暨佛岡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正式啟動,也在眾人的見證下開啟了廣東人遊清遠自駕之旅,領略「北江明珠」的風採魅力。
  • 祁門縣奇嶺村:古村煥發新活力
    溶口鄉奇嶺村是中國傳統村落,村莊自然環境優美,人文底蘊深厚,近年來,村兩委把改善鄉村環境、激活鄉村經濟作為工作重點,古老的村落煥發出新的活力。「從前村裡垃圾亂堆亂放,大家看了都不舒服,好好的一個古村怎麼就成了這個樣子?」村民鄭賽美回憶說。村民改善居住環境的願望越來越強烈,把古村落留下來也成為大家的共識。於是村兩委帶領村民動起手來,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對全村環境進行整治,清掃垃圾、拆除旱廁、修復破損河岸護堤,村落的「顏值」慢慢高了起來。
  • 我國最香的蘭花,比桂花香10倍,擺在陽臺,香飄滿屋!
    花友們先別急著買花,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款最好養的蘭花,是我國最香的蘭花品種,比桂花香十倍,曾經獲獎無數,家裡種2盆,香飄滿屋。大鳳素比那些雜交蘭強的太多了,它適應能力強,不論悶熱的南方或者寒冷的北方都適合養,它不挑土也不挑肥,價格可以說是蘭花中最便宜的了,這種花葉俱美的好蘭非常值得入手!喜歡的花友,快點擊下方圖片選購吧!
  • 蘭花難養養不好,試試這3種,好養顏值高花香飄遠
    蘭花難養養不好,試試這3種,好養顏值高花香飄遠蘭花的種類很多,花朵的樣子也好看,許多朋友在養蘭花的時候,喜歡養一些香味比較濃的蘭花,香味比較好聞的蘭花,這些花養在家裡面時不時聞上一聞,會覺得很舒服。在蘭花種類方面,小花給大家推薦三種蘭花,這三種蘭花一開花就會帶有很舒服的花香,養在家裡面正合適,等到它們到了花期以後,就能聞見一屋子的花香了,真是個人間仙境。1.好聞的市長紅第1種植物就是市長紅,雖然市長紅的名字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但是它的顏值以及它的香味都是不低的。市長紅開了花以後,就會散發出來香味,花香濃鬱。
  • 走進泰山古村鄉愁博物館,感受冬季山間鄉情
    遊在泰安住在哪?泰安美宿有何特色?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之下,泰安旅遊行業現狀如何?「直播泰安美宿」系列公益活動,由泰安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齊魯晚報泰安融媒共同推出,會通過直播的形式對參與的住宿商家進行住宿特色以及周邊景點免費推介,同時,利用齊魯晚報泰安融媒全媒體平臺,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為活動做宣傳推送。
  • 廣東蘭花基地:花香飄四海!
    廣東 人愛買花,因此每年都會舉辦花市,人們對蘭花更是格外鍾愛,家家戶戶都會在家裡擺上幾盆蘭花。作為 廣東 人,年前曾經在 廣東 翁源 見過別人種的蘭花,當時去到蘭花基地的時候,蘭花正是開放最旺盛的時候,藍的、紫的、白的花朵看起來美極了。本想買上幾盆回去,老闆說基本都被人定完了。當時是第一次感受到蘭花市場竟然如此緊俏。
  • 種植蘭花,想要香味飄滿屋?用上這些妙招,香味捂也捂不住!
    導語:蘭花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植物,即使在山林之中沒有人照顧,它也能生長茂盛,開花,且花香很濃,沁人心脾。古時候,文人墨客寫了很多讚美蘭花的詩句。在王勃、李白、鄭燮、陶淵明的筆下,蘭花以各種不同的姿態展現在大家面前。
  • 活化「泥屋」資源 打造美麗古村 嶺洋鄉打造「夯土建築民宿群」
    在水源保護、產業發展受限情況下,打造夯土建築民宿群,發展鄉村旅遊業,無疑成為一個很好的選擇。上月下旬,在衢江區舉行「最具投資價值村莊」項目謀劃擂臺賽上,邱小勇和柳家村村委會主任柳建強依次上臺推介本村的連片「泥屋」精品民宿項目,雙雙入選全區10個「最具投資價值村莊」,兩個村各獲得百萬元項目啟動資金。「我們的競爭力是泥屋、古道、古堰壩,好山、好水、好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