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聞第一阿難尊者和苦行頭陀第一迦葉尊者

2020-12-21 般舟念佛

彼得多聞不可說。證此三昧真思惟。】

「彼得多聞不可說」,我們末法的時候,往往是多聞第一呀!十大阿羅漢裡面誰最風光?阿難最風光,對不對?阿難風光無限!整天跟著佛陀轉來轉去的,你想阿難多風光呀!最後佛陀走了,阿難坐在法座上,宣說「如是我聞」,身上都放光!人人都以為釋迦牟尼佛又活了,那風光無限!多聞第一。

但是阿難尊者在左邊還是右邊呀?在上手還是在下手?在下手啊。上手是誰呀?苦行、頭陀行第一的迦葉尊者。迦葉尊者給釋迦牟尼佛增加了五百年的法運,是吧,增加了五百年的法運,又真身不滅,在雞足山「守衣入定」,等著把這個衣服傳給當來下生的彌勒尊佛呀!迦葉尊者表的是實實在在的修行啊,實實在在的修行。所以「彼得多聞不可說」。

但是我們現在人不是少欲知足,少得即足呀!娓娓而談。講起佛法來頭頭都是道,經常說,給這個說,給那個說,度眾生,慈悲無限,所以「彼得多聞不可說」,「證此三昧」要「真思惟」,修行完了行完般舟,要用心去好好想一想,去思惟一下,一定要聽法,一定要聽法!

你看昨天我們有一位年青人,她那個姥爺待在她身上表法,然後她就跟我講。我說你是諸城來的?她說我把師父的法聽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境界相我不知道聽了多少遍了,我就知道不要管一切的境界,不要管它編什麼故事,我只管念佛。她就有這個覺悟,有這個認知,所以她沒有恐懼心,她這次行法行得非常好,好得後來出現那個自發動。出現自發動的時候,因為她剛來,不了解她的情況,知道她沒什麼事,但是我們法會不允許有任何的失誤、任何不安全的因素,所以把她自發功給她終止了。其實她自發動的時候,如果那個心是無作無求的話,人的那個超越的層次、身體突破的層次非常快,非常非常地快,但是到後來她人不錯,告訴她不要動,不要染著,她就沒動沒染著。但好多時候她自己就在定中。

我們的護法,今後特別注意,隊形是相對的,不要老去整隊形,尤其不要把入定的人給我扯來去排隊,這個是非常遺憾啊!非常遺憾,尤其是他站在中間直直的,他就定在那兒,明顯地定在那兒,他頭又不歪,身體又不斜,怎麼會是……你給我站在中間不動給我看看,還站不住呢,是不是?

還有,就是傻乎乎的知道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誰也不看,他「得(děi)」得很!你拉他幹啥?你就讓他轉,拉他幹啥,可世界都給他轉就行了,完全是傻人傻念的狀態,我們把人家拉回來排隊,這個就不合適了。

恭錄於《賢護經》學講記

深入一法,深信一法,深行一法

修行無障礙,一切諸佛菩薩悉現在前,一切諸佛菩薩悉在前立

不要在財色名食睡當中生,你就能夠入佛法的大光明藏

修行要體證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才能得到真實

龍樹菩薩偈「般舟三昧父,大悲無生母,一切諸如來,從是二法生」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後查閱。感恩一切諸大善知識,感恩大眾,感恩一切。隨喜功德,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苦行聖地雞足山,虛雲老和尚曾到訪過3次,但有2次以失望離去
    我們知道,大迦葉尊者是以苦行第一或者是以頭陀第一,而得名。他以12頭陀行貫穿始終,以苦修備受師傅佛陀讚賞以及僧團們的敬重。他一生都住阿蘭若,也就是茅棚裡或是樹下冢間。即使入定峭壁石縫中,都是身披糞掃衣,以苦行住持正法。
  • 佛陀座下十大弟子:多聞第一!功德具足為何最後悟道?
    也正因為他的高深智慧,所以被冠上了多聞第一的稱號,並且阿難尊者作為佛陀的侍者,身邊27年間除了侍奉著佛陀的飲食起居之外,也為後世佛子祈請了許多法教,並在後來的經典結集時,在隨行過程中口誦曾經所聽聞的法要,讓生命永恆照耀娑婆眾生,正是因為阿難尊者的這般付出,我們今天才會有那麼多的佛教經典可以讀誦和深入,阿難尊者可以說是在佛陀的弘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
  • 古代博士生——最受歡迎的尊者阿難!
    多聞第一阿難阿難,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佛典謂阿難有三名,據《翻譯名義集十大弟子篇》所載,阿難能持三種不同之法藏,隨其功德而受稱,故有三名,即:(1)阿難,意譯作慶喜,以能傳持聲聞而得此名。阿難是佛陀的堂弟,出家後二十年間為佛陀之常隨弟子,一直充當佛陀的侍者。善記憶,對佛陀所說之法,多能朗朗記誦,被譽為多聞第一。據記載,佛陀對文殊師利說阿難,具足八法,能持十二部經(十二分教),故稱阿難為多聞藏。八法即:1、信根堅固:阿難聽如來所說十二部經,信受堅固,由此信心則能生長一切善法功德。
  • 迦葉尊者告訴你怎樣培植福德
    作為釋迦摩尼佛十大弟子之一,禪宗第一代祖師的大迦葉尊者慈念眾生,特別是救拔窮人的疾苦,常向他們乞食,為他們播種福田。一天,尊者在王舍城中乞食,看到一位老母最為貧困,她住在茅屋之中,身體贏弱又有疾病,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尊者知道她由於往昔沒有培福,所以今生貧窮,又知道老人近日即將壽終,於是來到了她的住處。
  • 號稱「多聞第一」的佛陀弟子,卻鬥不過「摩登女郎」
    開智的楞嚴經《楞嚴經》是從阿難誤入淫室,險遭魔難開始談起,其意微妙深遠。作為佛陀的弟弟,以「多聞第一」在佛的十大弟子中佔有一席之地。阿難常隨佛側,佛陀的言行因為阿難的博聞強記,在佛陀滅度以後,由阿難整理佛陀所說法彙編成經。就是這麼一個有大修持的佛弟子一遇到摩登伽女,竟然喪失道力,雖然多聞卻不能降伏摩登伽女的「娑毗羅邪咒」。要不是佛陀敕文殊持咒解難,阿難的修為就會大打折扣了。正如阿難自己說的那樣:「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阿難現身說法,說明了真修實證的重要性。
  • 阿難尊者:答應這八個要求,我才能成為您的侍從!
    我們知道,阿難尊者是陪伴佛陀時間最久的侍者,具體的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25年,另一種是29年,至於哪一種才是真正的答案,由於時間過於久遠以及文獻的缺失,我們已經無從判斷。因為阿難尊者在佛陀的眾弟子當中,被公認有五項第一,即博學、強記、威儀、志堅、善侍。所謂博學與強記,就是指他對於佛法的領悟與記憶能力超強,我們現在看到的佛經,大部分都是他記憶的再現,佛經的開始「如是我聞」,說的就是他。
  • 佛教通史 010-大千世界和十大弟子
    是因為這個天裡,佛陀和彌勒都在這一層天。彌勒本身就是降生在兜率天的;而佛陀,傳說他的母親託生於兜率天,於是佛陀就上升到這層天為他母親講法。所以說,佛陀和彌勒都在這一層裡,它是欲界裡比較重要的一天。關於佛教的整體地圖是這樣的:《起世經》經裡說「眾生共業感得國土」——就是說所有的人共同修行的業得到一個國土,這個國土什麼樣呢?
  • 釋迦牟尼有妻子和兒子?佛陀家庭成員介紹
    當她聽見丈夫修苦行時,她卸下身上所有珠寶,穿上簡單的素色衣服,也學丈夫一日食一餐。  當佛陀覺悟得道首次回國時,王宮裡所有人都出去禮拜佛陀,只有耶輸陀羅沒去,她心裡想若她有福,佛陀一定會親自去見她。佛陀果然去看望她,當佛陀剛坐下,她就恭敬地頂禮佛陀。佛陀說了法,安慰她後,就離開了。
  • 降龍羅漢本尊:慶友尊者
    慶友尊者像慶友尊者,即難提密多羅。慶友為其意譯。蘇軾認為慶友應是十八羅漢中之第十七降龍羅漢。佛滅後八百年時,尊者降世於師子國(今斯裡蘭卡),是當時著名高僧。古印度有惡魔波旬、他煽動那竭國人四出殺害和尚,盡毀佛寺佛塔,將所有佛經劫到那竭國,把他收藏龍宮裡。後由慶友尊者降服了龍王,取回佛經,因此從們稱他為降龍羅漢,慶友圓寂時,將十六大阿羅漢的法名和住址告訴了身邊的弟子,其弟子將他臨終前的述說撰文成書。即著名的《法住記》。
  • 國王不信因果、地獄、佛菩薩,聲稱眼見為實,尊者迦葉如是回答!
    這一次,尊者迦葉主動前往憍薩羅國弘法。他帶著五百比丘來到王都斯波醯城,駐紮在城北的屍舍波林。尊者迦葉博學、睿智、多聞、善辯,王都中的婆羅門、長者排著長隊跑去城北林中供養他。彼時,弊宿王正在城樓上休息,見這麼多人聲勢浩蕩地去拜見迦葉尊者,十分訝異,也很好奇這位佛門大德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於是,弊宿王決定親自出城,要去看看來者何人,又有何能耐。弊宿王來到迦葉尊者駐地,對他說:「我不相信有來世,有化生的有情眾生。不相信善惡業報,因果輪迴。
  • 佛陀故事會:佛陀的十大弟子 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
    佛陀的十大弟子,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圖片來源:資料圖)阿那律是甘露飯王的次子,又譯為「阿冕樓陀」,漢譯「無貧」、「如意」。過去世以裨飯施闢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樂,故名。於是,度難陀和羅侯羅出家。他二人出家後,阿難、提婆達多、婆娑、跋提,阿那律五位王子也跟佛陀出家。倔強的性格佛陀對釋種出家的人,要求特別嚴格。一次,佛說法,阿那律打起瞌睡,佛陀批評他說:「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阿那律聽到佛的批評,跪下來求懺悔說:「從今後,盡形壽,不再睡眠。」
  • 楞嚴經·卷一|阿難已得了初果,為何還不能抵抗邪咒?
    阿難已得初果,又被譽為多聞第一,其博聞強識無人能及,為何還會遭遇邪咒之難呢?有人因此而生出偏見,說多聞無益,不如專修定力。誠然,似阿難那樣,偏於多聞,定功不足,就容易為境界所轉。但是,如果偏於定功,沒有聞解,只能行卻不知道為何而行,往往也會陷於勞而無功。就好比有的人,只知道天天念佛,把心定在佛號上,卻不知道佛是誰,又如何能成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