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座下十大弟子:多聞第一!功德具足為何最後悟道?

2020-12-21 瑞豐生活資訊

每當提起阿難尊者,小編都會想起佛經中一段文殊菩薩對阿難尊者的稱讚,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其意就是表示阿難尊者對於佛法的理解和學習,都已經到了很高深的地步了,所有的佛法就好像大海一樣廣闊無垠,但是全部都裝入了阿難尊者的,心裡。這是多麼高深的智慧才可以做到這一點啊!也正因為他的高深智慧,所以被冠上了多聞第一的稱號,並且阿難尊者作為佛陀的侍者,身邊27年間除了侍奉著佛陀的飲食起居之外,也為後世佛子祈請了許多法教,並在後來的經典結集時,在隨行過程中口誦曾經所聽聞的法要,讓生命永恆照耀娑婆眾生,正是因為阿難尊者的這般付出,我們今天才會有那麼多的佛教經典可以讀誦和深入,阿難尊者可以說是在佛陀的弘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可是對於阿難尊者,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想過這麼一個問題,阿難尊者不僅被尊稱為多聞第一,而且還侍奉了佛陀圖整整27年,更是促成了女眾出家的因緣,可是為何有著這種種功德的他,卻是當年佛陀放下500個羅漢中最後一個開悟的呢?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這其中的緣由。在佛陀還在世時,有一次他帶著眾弟子在一池邊坐下來休息,有一位比丘問道:「佛陀阿難尊者常年跟隨在您的身邊,他的記憶智慧都很高超,可是為什麼大家都證得羅漢果位了,偏偏阿難尊者心中還有煩惱,這是什麼因,什麼果?」

好,那麼大家先聽我講一段因果。在過去迦葉佛時代,有一個國家的國王,為了能讓太子吸收很多經典,之書達理國王,就派人貼出告示,要選一位德學兼優的人作為太子老師,其中有位婆羅門學者的確德學深厚,於是就這樣被選為了太子之師。這位太子之師是傳統族氏的貴族,由於他被選為了太子之師,而本身又是貴族出身,因此無形中它慢慢就產生了驕慢之氣,太子之師有一個好朋友是一位手拉坯師傅。不過,與太子之師正好相反的是,他這位朋友不僅不是貴族出身家裡還非常的貧窮,但是由於太子之師和這位朋友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時常在一起玩耍,因此雖然二者之間的身份地位都相差很大,但是人家感情很好。這位拉坯師傅,從小父母雙亡,他的手拉坯器物都不是做來賣的,而是為了拿來換取麥和米拉生活的。在器皿做好之後,只要有人喜歡,他就說你把麥和米放著就可以將它拿走,以此來以物換物。他淡泊無以物,只要可以過活即可。因此,他的心境非常清靜。

有一天這個手拉胚師傅和太子之師在一起時說:「聽說最近我們城裡來了,一名叫迦葉佛,他和他的弟子生活清靜超然,佛的智慧非常高,我們是不是也去拜見一下這位佛?」此時太子老師是聽後非常驕傲的說道:「這有什麼好看的,他們只不過理光了頭,披上了袈裟而已,能用什麼道可學」。說完他轉身就離開了,不帶絲毫的停留。

跟著幾天他們又在一起聊天:「我聽說迦葉佛和他的弟子們在茅棚結夏講經,我想去看看,要不你陪我一起去?我們一起去拜見一下這位迦葉佛吧,」太子之師聽後回答道:「這沒什麼好看的嘛,那只不過是個光頭的道人而已,能有什麼道學可求」。話一說完他又轉身要走,拉坯師傅看到後連忙說:」要不然我們去遊泳玩水吧,「於是兩人就結伴玩水去了,在兩人正玩水時,拉坯師傅突然指著不遠處的茅棚:」那裡就是迦葉佛和他的弟子們的精舍。離我們這裡好像還蠻近的,要不我們順道去參觀一下這位迦葉佛吧,「太子之師聽後很是不高興,於是他悶聲不響地,走上岸把衣服穿好後,說道:」你一再說起這件事,我已經說了,我覺得根本沒什麼好看的,你既然這麼想去,你就自己一個人去吧。」說完他轉身。但是,他的朋友卻拉住他的衣服死死不放,說道:「不行今天你一定要去,我絕對不會讓你跑掉的,」太子之師掙脫不了,於是他乾脆把衣服也脫掉又跑。稍後朋又又追,又拉著太子之師的褲帶不放,說:「不論如何,希望你今天來見見佛,佛的智慧,德性,你一見就會知道他的修為有多高,他絕對不是你想的那種簡單人物,」太子之師是嫌他朋友囉嗦,於是又把褲帶解下來,繼續追現在沒有衣服也沒褲子可拉了,最後伸手拉住太子之師頭髮,那時太子之時心裡大驚,因為那時候的印度,有一條法律:打人者罪輕,但若是那人家的頭髮,就得被判死刑。

太子之師心想,我的好朋友竟然跟冒死刑之罪,拉我的頭髮,想必相比非同小可的事,他居然為了讓我去見這位迦葉佛,寧可犧牲自己的性命,至此太子之師深受感動,說:「好啦,好啦,你放開手,不要讓人家看到,我跟你走就是了,但是你竟然說佛是那麼珍貴的人,而我現在衣服已經被你拉走,頭髮也亂糟糟的,我先回家取出洗乾淨,穿戴整齊以後,再跟隨你去見這位迦葉佛。」

最後太子之師,真的穿著很端莊去見迦葉佛了,這位手拉坯年輕人很虔誠跪拜頂禮,而太子之師卻抬頭挺胸兩手垂下,面對如此傲慢的太子之師,迦葉佛還是很慈祥地招待他們坐下來,之後以智慧辯才和內心的德性,最終折服了這位傲慢的年輕人。

佛說的每一句話所引用的每一個事實,無一不讓這位太子之師所折服。五體投地向佛請求皈依、從此,兩人就在迦葉佛坐下修行,並且互相鞭策鼓勵。

佛陀講完故事後說道:「你們知道那位手拉坯師傅引導驕傲的太子之師進入佛門的人是誰嗎?就是我釋迦佛呀.而那麼驕傲的太子之師是誰呢?就是現在的阿難尊者,他當時雖有智慧卻依然傲慢而自我障礙。正因有三次因這種心理障礙,而拖延了見佛聞法的機會,不過在最終皈依之後,阿難尊者傲慢也隨之消失殆盡,以上就是阿難尊者皈依的緣起。

接著我們再來說阿難尊者最後是如何成道的據佛經中記載,在佛陀滅度後僧團共推大迦弽統理。第一件大事,就是要集結佛陀所講的佛法,記錄成為經藏,作為日後大家修行的依據,因受環境限制大迦弽只能申請500人參加集結,而這500人第一個條件就是必須證得四果阿羅漢,當時的安南尊者雖是多聞第一,但因當時他是證得三果,故被大迦弽毫不留情的趕出了門外,大迦弽還在阿難尊者面前,撂下狠話,你如果想來集結經典,證得漏盡的四果羅漢再來吧。

了解阿難最清楚的人其實就是大迦弽他深知若不給阿南來個激將法,是無法醒悟的。反而是不了解自己的阿難,,自是多聞第一,萬萬沒想到今天竟被趕出了集結經典的。想起當年佛陀在世時,侍從阿難多麼的威風如今竟被摒棄於生存之外,越想越難過,一面走著一面還嚎啕大哭起來,責怪大迦弽不給面子,被趕出洞窟外,不知不覺走到一個棄屍林的破廟。

時已近黃昏,一直處於尊貴地位的他本來就怕鬼魅,偏偏今天來到的地方,就是,棄屍林又無同伴相隨,在萬般無奈下,實只好下定決心打起精神來禪坐,按照佛陀教導的方式,開始起觀覺照,會怕鬼的心在哪裡?結果在到右齊時開悟,證得四果阿羅漢。

第二天清晨,阿難就來到窟外,叩門要求見大迦弽,大迦弽也不客氣的問他:」你來幹嘛」?「請開門讓我進來,我已證得四果羅漢。請讓我進來集結經典。」「哎,你已證得四果羅漢,還要我為你開門嗎?」,阿南隨即使出神通力,縮小自己的身體從鑰匙孔裡撐過去,再變回原來的樣子,此時大迦弽證實,阿難已得四果位。即引阿難到法位上,阿難現出三十相好。只比佛陀少了兩項莊嚴的法相。有如佛陀年輕時代,故人懷疑是否佛陀借阿難的身體又復活了! 等到阿難開口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後,大家才確信是阿難,不是佛陀再現。

今天的內容就和大家分享到這兒了,修行確實需要有正知正見的師父引領我們入門,指導我們如何用功辨道。再來的事就要靠自己去努力實現了。只有一句話說: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就連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也無法倖免,何況我們一般凡夫俗子呢!讓我們共同在佛陀的教誨下,努力精進,勤能早日成就菩提道業。期待在下方評論區留下自己的感悟,那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號稱「多聞第一」的佛陀弟子,卻鬥不過「摩登女郎」
    《楞嚴經》也在中國紮根、發芽、生長,成為廣大佛弟子喜歡的經典之一。特別是裡面的楞嚴咒,因為此咒的不可思議,是天地之間的靈文,持誦此咒得到的感應和功德不計其數,因此得到佛弟子的喜歡,越來越多的人加到了修持此咒的行列之中。《楞嚴經》建立了25種圓通法門,其中文殊菩薩特別推薦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文殊菩薩提出「反聞聞自性」,就是離開聲塵去尋找不生不滅的自性。
  • 佛陀涅槃前,接受了最後一人的供養,卻被害得病但這個人卻有功德
    波旬又問佛陀:「昔日佛陀成道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我曾勸請如來入涅槃,當時佛說:等到四眾弟子得度、僧團成立、佛法廣傳時才能入滅。而現在正是時候,如來為何還不滅度呢」。佛陀回答:「別再說了,波旬!佛自知化緣已盡,不會再久住世間,三個月後,我將在拘屍那城的娑羅雙樹間般涅槃」。聽到佛陀的承諾,魔王心生歡喜,隨即消失無蹤。
  • 佛陀家庭成員介紹
    在釋迦牟尼悟道之後,他一連九次派了九名侍從前去請佛陀回國,卻沒人回去報告,因為他們都一去而證阿羅漢果。最後他請了老侍從克魯德亞前往,兩個月後佛陀率領僧團回到迦毗羅衛國。當淨飯王成為聖弟子後,大力幫助佛陀的弘法事業,成為釋迦牟尼佛最初的支持者之一。
  • 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在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中,最傑出的十大羅漢為十大弟子。在有些古寺中,釋迦牟尼佛像和十大弟子是安奉在一殿的。現在從修行成就、尊位來簡要的介紹一下。1.上行第一摩訶迦葉詳名為摩訶迦葉婆,他專修頭陀行。他是第一次佛典結集的主腦人,並圓滿完成這次結集,所以大迦葉名聞天下,稱為上行第一。2.多聞第一阿難陀也就是難陀尊者,於釋迦佛是表兄弟。他生性博聞強記,侍從佛陀25年之久,所以在經典的結集大事中,大部分經文都是憑他的記憶口傳的。他天性慈悲溫和,容貌俊俏得女子喜愛,屢屢蒙受女難。於120歲滅度。
  • 《金剛經》中的故事—佛陀十大弟子,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孫悟空與菩提祖師「須菩提」意譯為善現、空生等。在《金剛經》中,須菩提即為當機受法者。
  • 佛陀故事會:佛陀的十大弟子 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
    佛陀的十大弟子,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圖片來源:資料圖)阿那律是甘露飯王的次子,又譯為「阿冕樓陀」,漢譯「無貧」、「如意」。過去世以裨飯施闢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樂,故名。佛陀知道此事,親敬佩。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佛在僧團中,從不高人一等,與弟子的關係是慈愛和平等相處。天眼第一佛為阿那律縫衣以後,對他雙目失明,十分憐憫,教他修習金剛照明三昧;不久,獲證天眼通。不論遠近內外,肉眼看不到的地方,證天眼通的阿那律一目了然。
  • 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訶迦葉,竟然與一女子生生世世皆為夫妻
    摩訶迦葉的讀法為「ma ha jia she」,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在梵語中,「摩訶」的意思是廣大、繁多、勝利,是以「摩訶迦葉」的意思是「大迦葉」。「迦葉」是梵文姓氏,轉譯為中文是「龜氏」,這是摩訶迦葉禪師出家前的姓氏。
  • 佛教通史 010-大千世界和十大弟子
    佛陀曾經宣稱說「今我弟子,種姓不同,所出各異,於我法中,出家修道,如有人問:姓誰種姓?答:我是沙門釋種」。這種宗教觀,這種宗教裡的平等觀,比基督教更進一步。因為在基督教下面,大家是神下平等,即有一個「超神」——「超我」,在「超我」下面所有的人是平等的。但佛教不是,佛教是法下平等,在一個佛法下,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 佛陀十大弟子阿難尊者!
    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助師弘道,伴明師願行而居,就是蛻變自我、融入道緣環境的絕佳機緣;也是修福長慧的鍥機;(系統了解,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指導)佛陀的十大弟子非福即慧,如迦葉尊者,代師為弟子們做解答;阿難尊者為後人做記錄;還有為道緣環境做護持以及布施的弟子們;但最受益的還是十大弟子
  • 「佛門觀察」為何眾生看不見佛陀相好光明的「三十二相」?
    據《宗鏡錄》卷八十九載:佛陀的受用身又分二種:第一是自受用身,是佛陀修習無量福慧,起無邊真實功德,恆自受用廣大法樂。第二是他受用身,是佛陀由平等智示現微妙淨功德身,在純淨的佛土世界居住,為住十地菩薩眾顯現大神通,轉正法輪。即,報身佛位居嚴淨報身佛土世界,而不是化身渡眾生的世界。
  • 佛教常識:佛祖十大弟子都是誰,其中誰的智慧最高,誰的神通最大
    在諸大比丘僧中為上首的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他們分別是摩訶迦葉、大目犍連、富樓那、須菩提、舍利弗、羅睺羅、阿難陀、優婆離、阿那律、摩訶迦旃延,都是佛的聲聞弟子。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十位大比丘僧在佛陀的眾弟子中最為著名,且各有所長。下面,非凡就來介紹一下佛陀十大弟子及其各自的專長。
  • 釋迦牟尼佛前世在作為一生補處菩薩時,具足了哪些功德?
    皆仁《方廣大莊嚴經》中說:佛陀作為一生補處菩薩時,住在兜率天的宮殿之中,被許多具足無量威德的天眾們所恭敬供養,而且被許多梵眾廣為稱讚,作為一生補處的大菩薩,他已經圓滿了願力,並且能夠正確地了知一切諸佛所有的種種法藏。
  • 佛陀究竟是如何悟道的?
    相傳,佛陀悟道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釋迦牟尼出家修道,先是跟隨阿羅藍仙人和鬱陀迦仙人學習禪定,但未獲得真正的解脫。 後到尼連禪河附近的樹林中修苦行,六年間,日食一麻一麥,直至形枯心竭,瀕臨死亡,也始終未能成道。
  • 為什麼魔王波旬要阻礙佛陀悟道,還要讓佛陀早入涅槃呢?
    佛陀在沒有悟道成佛之前,所經歷的修行是十分艱苦的。主觀上的無法覺悟讓佛陀心急如焚,因為他曾答應過淨飯王,如果自己不能悟道就返回迦毗羅衛國去繼承王位。客觀上的諸多誘惑也在同樣在阻礙著佛陀,魔王波旬的擾佛行動就是其中之一。
  • 多聞第一阿難尊者和苦行頭陀第一迦葉尊者
    「彼得多聞不可說」,我們末法的時候,往往是多聞第一呀!十大阿羅漢裡面誰最風光?阿難最風光,對不對?阿難風光無限!整天跟著佛陀轉來轉去的,你想阿難多風光呀!最後佛陀走了,阿難坐在法座上,宣說「如是我聞」,身上都放光!人人都以為釋迦牟尼佛又活了,那風光無限!多聞第一。但是阿難尊者在左邊還是右邊呀?
  • 法華經:佛陀授記憍陳如,為何五百弟子皆同一名號(50)
    他因滅法塵而入圓通,佛弟子中被譽為「頭陀第一」。尊者如今仍在雲南雞足山中,遵佛所囑,待彌陀菩薩降世時,付佛法藏。【於此眾中,我大弟子憍陳如比丘,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然後得成為佛,號曰普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 《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的功德利益
    這首陀羅尼是恆河沙諸佛的秘密心印,又由諸佛傳授給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也親自受持此咒,為了利益娑婆世界四大洲中佛的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大慈大悲心在世尊面前誦出來的。所以,此咒的來源非常可靠。二、咒語的功德利益咒語的功德利益全部出自《地藏十輪經》,我只是作個簡單的講解而已。
  • 佛教:目犍連尊者,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孝慈救母開創盂蘭盆法會
    在佛教的發展初期,佛陀以身說法教化眾生,在他諸多弟子中有十位最傑出著,被後世稱為佛陀十大弟子,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目犍連尊者,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孝慈救母開創盂蘭盆法會。目犍連尊者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亦在佛陀眾多弟子中神通第一。為古代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外拘律陀村人,婆羅門種。
  • 佛陀大弟子阿難尊者的感嘆,難道「生滅法」比不上水老鶴?
    阿難尊者阿難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二十餘年間常伴佛陀的左右,他博聞強記,對於佛陀所說的法都能記誦,故譽為多聞第一,佛涅槃後,佛教的經典結集都是由阿難尊者先背誦出來,然後再由大家考證整理一天,阿難領導教團去傳佛法,而親近過佛陀的大弟子們只剩下阿難一個人了,那時他也一百二十歲了。他經過一片竹林,聽到一群青年比丘正誦讀佛陀講過的偈語,而他們誦讀的是:「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能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