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提起阿難尊者,小編都會想起佛經中一段文殊菩薩對阿難尊者的稱讚,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其意就是表示阿難尊者對於佛法的理解和學習,都已經到了很高深的地步了,所有的佛法就好像大海一樣廣闊無垠,但是全部都裝入了阿難尊者的,心裡。這是多麼高深的智慧才可以做到這一點啊!也正因為他的高深智慧,所以被冠上了多聞第一的稱號,並且阿難尊者作為佛陀的侍者,身邊27年間除了侍奉著佛陀的飲食起居之外,也為後世佛子祈請了許多法教,並在後來的經典結集時,在隨行過程中口誦曾經所聽聞的法要,讓生命永恆照耀娑婆眾生,正是因為阿難尊者的這般付出,我們今天才會有那麼多的佛教經典可以讀誦和深入,阿難尊者可以說是在佛陀的弘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可是對於阿難尊者,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想過這麼一個問題,阿難尊者不僅被尊稱為多聞第一,而且還侍奉了佛陀圖整整27年,更是促成了女眾出家的因緣,可是為何有著這種種功德的他,卻是當年佛陀放下500個羅漢中最後一個開悟的呢?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這其中的緣由。在佛陀還在世時,有一次他帶著眾弟子在一池邊坐下來休息,有一位比丘問道:「佛陀阿難尊者常年跟隨在您的身邊,他的記憶智慧都很高超,可是為什麼大家都證得羅漢果位了,偏偏阿難尊者心中還有煩惱,這是什麼因,什麼果?」
好,那麼大家先聽我講一段因果。在過去迦葉佛時代,有一個國家的國王,為了能讓太子吸收很多經典,之書達理國王,就派人貼出告示,要選一位德學兼優的人作為太子老師,其中有位婆羅門學者的確德學深厚,於是就這樣被選為了太子之師。這位太子之師是傳統族氏的貴族,由於他被選為了太子之師,而本身又是貴族出身,因此無形中它慢慢就產生了驕慢之氣,太子之師有一個好朋友是一位手拉坯師傅。不過,與太子之師正好相反的是,他這位朋友不僅不是貴族出身家裡還非常的貧窮,但是由於太子之師和這位朋友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時常在一起玩耍,因此雖然二者之間的身份地位都相差很大,但是人家感情很好。這位拉坯師傅,從小父母雙亡,他的手拉坯器物都不是做來賣的,而是為了拿來換取麥和米拉生活的。在器皿做好之後,只要有人喜歡,他就說你把麥和米放著就可以將它拿走,以此來以物換物。他淡泊無以物,只要可以過活即可。因此,他的心境非常清靜。
有一天這個手拉胚師傅和太子之師在一起時說:「聽說最近我們城裡來了,一名叫迦葉佛,他和他的弟子生活清靜超然,佛的智慧非常高,我們是不是也去拜見一下這位佛?」此時太子老師是聽後非常驕傲的說道:「這有什麼好看的,他們只不過理光了頭,披上了袈裟而已,能用什麼道可學」。說完他轉身就離開了,不帶絲毫的停留。
跟著幾天他們又在一起聊天:「我聽說迦葉佛和他的弟子們在茅棚結夏講經,我想去看看,要不你陪我一起去?我們一起去拜見一下這位迦葉佛吧,」太子之師聽後回答道:「這沒什麼好看的嘛,那只不過是個光頭的道人而已,能有什麼道學可求」。話一說完他又轉身要走,拉坯師傅看到後連忙說:」要不然我們去遊泳玩水吧,「於是兩人就結伴玩水去了,在兩人正玩水時,拉坯師傅突然指著不遠處的茅棚:」那裡就是迦葉佛和他的弟子們的精舍。離我們這裡好像還蠻近的,要不我們順道去參觀一下這位迦葉佛吧,「太子之師聽後很是不高興,於是他悶聲不響地,走上岸把衣服穿好後,說道:」你一再說起這件事,我已經說了,我覺得根本沒什麼好看的,你既然這麼想去,你就自己一個人去吧。」說完他轉身。但是,他的朋友卻拉住他的衣服死死不放,說道:「不行今天你一定要去,我絕對不會讓你跑掉的,」太子之師掙脫不了,於是他乾脆把衣服也脫掉又跑。稍後朋又又追,又拉著太子之師的褲帶不放,說:「不論如何,希望你今天來見見佛,佛的智慧,德性,你一見就會知道他的修為有多高,他絕對不是你想的那種簡單人物,」太子之師是嫌他朋友囉嗦,於是又把褲帶解下來,繼續追現在沒有衣服也沒褲子可拉了,最後伸手拉住太子之師頭髮,那時太子之時心裡大驚,因為那時候的印度,有一條法律:打人者罪輕,但若是那人家的頭髮,就得被判死刑。
太子之師心想,我的好朋友竟然跟冒死刑之罪,拉我的頭髮,想必相比非同小可的事,他居然為了讓我去見這位迦葉佛,寧可犧牲自己的性命,至此太子之師深受感動,說:「好啦,好啦,你放開手,不要讓人家看到,我跟你走就是了,但是你竟然說佛是那麼珍貴的人,而我現在衣服已經被你拉走,頭髮也亂糟糟的,我先回家取出洗乾淨,穿戴整齊以後,再跟隨你去見這位迦葉佛。」
最後太子之師,真的穿著很端莊去見迦葉佛了,這位手拉坯年輕人很虔誠跪拜頂禮,而太子之師卻抬頭挺胸兩手垂下,面對如此傲慢的太子之師,迦葉佛還是很慈祥地招待他們坐下來,之後以智慧辯才和內心的德性,最終折服了這位傲慢的年輕人。
佛說的每一句話所引用的每一個事實,無一不讓這位太子之師所折服。五體投地向佛請求皈依、從此,兩人就在迦葉佛坐下修行,並且互相鞭策鼓勵。
佛陀講完故事後說道:「你們知道那位手拉坯師傅引導驕傲的太子之師進入佛門的人是誰嗎?就是我釋迦佛呀.而那麼驕傲的太子之師是誰呢?就是現在的阿難尊者,他當時雖有智慧卻依然傲慢而自我障礙。正因有三次因這種心理障礙,而拖延了見佛聞法的機會,不過在最終皈依之後,阿難尊者傲慢也隨之消失殆盡,以上就是阿難尊者皈依的緣起。
接著我們再來說阿難尊者最後是如何成道的據佛經中記載,在佛陀滅度後僧團共推大迦弽統理。第一件大事,就是要集結佛陀所講的佛法,記錄成為經藏,作為日後大家修行的依據,因受環境限制大迦弽只能申請500人參加集結,而這500人第一個條件就是必須證得四果阿羅漢,當時的安南尊者雖是多聞第一,但因當時他是證得三果,故被大迦弽毫不留情的趕出了門外,大迦弽還在阿難尊者面前,撂下狠話,你如果想來集結經典,證得漏盡的四果羅漢再來吧。
了解阿難最清楚的人其實就是大迦弽他深知若不給阿南來個激將法,是無法醒悟的。反而是不了解自己的阿難,,自是多聞第一,萬萬沒想到今天竟被趕出了集結經典的。想起當年佛陀在世時,侍從阿難多麼的威風如今竟被摒棄於生存之外,越想越難過,一面走著一面還嚎啕大哭起來,責怪大迦弽不給面子,被趕出洞窟外,不知不覺走到一個棄屍林的破廟。
時已近黃昏,一直處於尊貴地位的他本來就怕鬼魅,偏偏今天來到的地方,就是,棄屍林又無同伴相隨,在萬般無奈下,實只好下定決心打起精神來禪坐,按照佛陀教導的方式,開始起觀覺照,會怕鬼的心在哪裡?結果在到右齊時開悟,證得四果阿羅漢。
第二天清晨,阿難就來到窟外,叩門要求見大迦弽,大迦弽也不客氣的問他:」你來幹嘛」?「請開門讓我進來,我已證得四果羅漢。請讓我進來集結經典。」「哎,你已證得四果羅漢,還要我為你開門嗎?」,阿南隨即使出神通力,縮小自己的身體從鑰匙孔裡撐過去,再變回原來的樣子,此時大迦弽證實,阿難已得四果位。即引阿難到法位上,阿難現出三十相好。只比佛陀少了兩項莊嚴的法相。有如佛陀年輕時代,故人懷疑是否佛陀借阿難的身體又復活了! 等到阿難開口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後,大家才確信是阿難,不是佛陀再現。
今天的內容就和大家分享到這兒了,修行確實需要有正知正見的師父引領我們入門,指導我們如何用功辨道。再來的事就要靠自己去努力實現了。只有一句話說: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就連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也無法倖免,何況我們一般凡夫俗子呢!讓我們共同在佛陀的教誨下,努力精進,勤能早日成就菩提道業。期待在下方評論區留下自己的感悟,那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