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軍宣布六代機驗證機首飛成功,中國應如何應對
根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近日報導,美國空軍部(美空軍軍政機關)負責裝備、技術和後勤的副部長威爾羅珀宣布,美軍「新一代戰鬥機」的一架技術驗證機已經在近期完成了首飛。另一方面在「不斷推出機型」的過程中,也可以分階段對既有技術展開驗證,畢竟美軍在「百系列戰鬥機」之後就祭出了非常成功的F-4E和F-15A項目,也許「第六代戰鬥機」在拿出一堆稀奇古怪、各有千秋的試驗型號後,才能拿出最終成品。如何評價美國「六代機」?
-
美軍頻繁測試神秘驗證機,奇特的「戰神之子」隱身戰機能發展什麼
據悉,此次美軍進行頻繁測試的是縮尺複合材料公司研製的N401「戰神之子」驗證機,是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研製的小型近地空中支援戰鬥機概念機。N401「戰神之子」驗證機起源與小型近地空中支援戰鬥機概念,是為美國陸軍「低成本戰地攻擊機」(LCBAA)研究而提出的,是為了彌補美國陸軍近距離空中支援武器的空白,由傳奇飛機設計師和縮尺複合材料公司的創始人魯坦·伯特參與研究,於20世紀80年代設計,1990年首飛,被命名為「戰區敏捷響應有效支援的戰神」(阿瑞斯)。
-
美國首次確認存在NGAD計劃驗證機 悄然啟動 透露設計理念
9月15日,美國空軍首次確認了存在一架「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計劃的全尺寸飛行驗證機,就像從秘密投資的「黑世界」中飛出的一道閃電。最初,美國空軍考慮發展下一代戰鬥機,直到2015年前一直稱之為第六代戰鬥機,但一些跡象表明,美國空軍已經受到一些預研工作的影響,開始重新考慮未來空中優勢的發展途徑。
-
歷盡艱辛,蘇—57隱身戰鬥機開始量產,01號量產機現身
蘇—57隱身戰鬥機開始量產了,01號量產機現身了 蘇-57戰鬥機(設計代號:I-21/T-50),是俄羅斯空軍單座雙發隱形多功能重型戰鬥機,是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
-
蘇聯第一代突破音速的戰鬥機,功勳顯赫的米格-19
儘管米格-17的改進型在加力狀態下已經能夠突破音速,但是蘇聯的米格設計局並沒有滿足於此,他們很快設計出了更加新式的米格-19戰鬥機,而米格-19戰鬥機是蘇聯第一代真正的超音速戰鬥機,從米格-19之後,米格設計局隨即開啟了超音速航空之路。
-
航天三院主動氣動彈性驗證機成功首飛
利用主動氣動彈性技術實現了先進亞音速戰鬥機減重7%~10%,先進超音速戰鬥機減重18%。歐洲航空局研究表明氣動彈性主動控制不但能減小誘導阻力,還能增強滾轉控制能力,智能結構構成的連續變形控制面,可消除縫隙,使模型升阻比提高15%。
-
量產型會不會優化?蘇57原型機鉚釘密布,發動機無任何隱身處理
57戰鬥機項目。當前蘇57已經製造出了10架原型機並且進入了初步的量產階段。近日俄國家試飛中心的蘇57原型機進行了對外展示,從圖中可以看到,蘇57原型機的機身布滿鉚釘,發動機也未作任何隱身處理。雖然如此,但蘇57戰鬥機的鉚釘分布太過密集,整體製作工藝在四代戰鬥機中是最差的。
-
蘇-57的「5」代表第五代戰鬥機,那「7」是什麼意思?
關於蘇-57這個編號的來歷,目前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57=22+35,22和35則分別是美國空軍兩款現役五代機F-22和F-35的數字編號,意思就是蘇-57戰鬥機的性能完全超越了F-22和F-35這兩款五代機,蘇霍伊設計局首席設計師兼總監米哈伊爾·斯特列利茨曾在接受俄羅斯紅星電視臺採訪時表示,蘇-57戰鬥機要優於美國的F-22和F-35戰鬥機,更為這種說法增添了一些可信度。
-
鶻鷹戰鬥機新照露出!取消空速管,已經成為原型機?
就在最近,網絡上突然出現了我國FC31驗證機的最新試飛照片,照片顯示,這一架驗證機相比於此前的版本,在外觀上有了一點很明顯的變化,通過放大可以發現,這架鶻鷹驗證機的機頭部分取消了此前一直存在的空速管,如果這一張照片屬實的話,這也說明鶻鷹驗證機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測試階段
-
LCA光輝戰鬥機高清組圖,印度第一款國產三代機,第2批次即將下線
例如本文的主角,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的LCA光輝戰鬥機,這是一款典型的第三代輕型戰鬥機,不管是重量還是作戰性能,與我國成飛的梟龍戰鬥機,瑞典的JAS-39戰機非常相似。LCA光輝戰鬥機從1983年開始研製,第一架原型機與2001年首飛成功。世界上的航空大國,通常研製一款戰鬥機,從首飛到服役一般在6-10年。
-
日本研發新隱形戰鬥機:洛·馬公司將參與,研發成功概率就大了
據此,外界判斷其他國家投入F-35隱形戰鬥機項目的費用,估計不在土耳其之下甚至在其之上。但F-35隱形戰鬥機項目,美國卻拒絕全球經濟強國手中有的是美元的日本加入,應該說在研發F-35隱形戰鬥機時,項目並未對日本開放,美國防部對日本仍然抱有一定的警惕和戒心。
-
殲-31鶻鷹隱身戰鬥機能否使用WS-10B太行矢量發動機?
渦扇-10B並不是矢量發動機,這又是一個常識性錯誤,殲-10B矢量驗證機使用的矢量發動機並不是所謂的渦扇-10B發動機。未來矢量發動機將是現役三四代機改進升級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但是並不意味著FC-31就能使用國產矢量發動機,畢竟目前國產矢量發動機是基於太行發動機發展的,對於FC-31來說太大了。
-
光輝戰鬥機模型Solidworks2016格式
02圖紙打開03模型簡介LCA戰鬥機(英文:LCA Fighter,綽號譯文:光輝),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開始為印度空軍研製的單座單發全天候超音速第三代戰鬥機。該型主要任務是爭奪制空權、近距支援,是印度自行研製的第一種高性能戰鬥機。
-
德國道尼爾335「箭」式重型戰鬥機:動力不夠,發動機來湊
▲德國人製造的GO9驗證機 到了1939年道尼爾提出了將推拉式動力模式與機身融合的想法,並在1940年搞出了一架GO9試驗機。 ▲正在生產的DO335戰鬥機 在看到不錯的試飛結果之後,德國空軍決定將DO335投入量產,隨後一口氣訂購了310架DO335戰鬥機,生產線就設在了曼澤爾
-
零式之後,二戰日軍為何沒有優秀的艦載戰鬥機了?
1942年,面臨美軍F4F野貓戰鬥機針對性的空戰戰術,以及美軍研發新式戰鬥機的壓力之下,才在1942年7月下達了新型戰鬥機的研發指令。這種拖延和懈怠,與戰前的緊迫感不可同日而語。烈風的研製過程,充分說明了日本飛機製造廠之間的明爭暗鬥,以及軍部的胡亂指揮,導致這款性能比較出色的飛機研發進度異常緩慢,遲至1944年底試飛定型之後,卻因為東海大地震導致名古屋地區飛機製造業基地受損,無法量產。
-
生不逢時的法國SO.8000戰鬥機,誕生在噴氣時代,量產前抱憾下馬
自打白旗飄出之後,法蘭西可就改了姓了——自家的航空工業?全給德意志服務了。按照原計劃,量產型號可以在機頭安裝多達6門機炮,再在機翼下方掛載大約1噸的無制導航彈。按照攜帶500公斤航彈、低空作戰的情況下估算最大作戰半徑,它可以前出到1000公裡處進行對地打擊不說,萬一"三戰"打響,它不挑機場、生產技術成熟的優勢還能讓它短時間大規模"爆兵"。短期內,北約還可以利用這批戰鬥機拖時間、逐步抵消蘇軍的空中優勢。
-
排除原型驗證機或已生產50架左右
2019年時,殲-20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隱身戰鬥機的威武身姿。似乎察覺到網民沒有過癮,緊接著,空軍在官方微博上發布了5架殲-20「大象漫步」的照片,霸氣十足。殲-20這款綜合性能位居世界前列的優秀戰鬥機,自亮相起就在全球引起巨大關注。特別是採用了"三面陣"固態體制的數字陣列雷達, 擁有絕佳的對空和對陸探測能力,態勢感知能力是中國軍機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