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第一代突破音速的戰鬥機,功勳顯赫的米格-19

2020-12-22 戰史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一個全球航空界瘋狂追求速度的年代。當時飛得更快,是各國航空設計師們最關注的話題。儘管米格-17的改進型在加力狀態下已經能夠突破音速,但是蘇聯的米格設計局並沒有滿足於此,他們很快設計出了更加新式的米格-19戰鬥機,而米格-19戰鬥機是蘇聯第一代真正的超音速戰鬥機,從米格-19之後,米格設計局隨即開啟了超音速航空之路。

冷戰期間,隨著蘇聯大量列裝米格-15和米格-17等戰鬥機,蘇聯的國土防空作戰能力已經逐漸追平美國和北約盟國的空軍已經無法在蘇聯的領空來去自由。但是蘇聯防空部隊很快發現,他們手中的米格-15和米格-17戰鬥機無法攔截最新出現的英國"坎培拉"和美國B-57兩款轟炸機,其實B-57轟炸機就是英國"坎培拉"的美國特許生產版本,不過美國人加大了該機的機翼面積,換裝了美式發動機,讓B-57足以飛到18000米高,蘇軍當時的米格-15和米格-17飛行高度都只有15000米左右,無法有效攔截這個高空飛賊。而且針對米格-15機載設備簡陋的特點,美國當時的轟炸機多改為夜間向蘇聯領空滲透的方式,這樣米格-15完全無法有效對抗肆無忌憚的西方轟炸機。為此蘇聯軍方責令米格設計局設計一款,實用升限更高,同時速度更快的戰鬥機,以確保對於西方飛機的有效攔截。

為了達到蘇聯空軍的要求,米格設計局大膽擴大了原先米格-15/17的機體,並採用了雙發設計,以此來增大推力,實現更快的飛行速度和更高的使用升限。依照這個思路,第一架被設計出來的技術驗證機編號為SM-1,該機採用了米庫林設計局設計的AM-5型渦噴發動機,SM-1也是米格設計局第一次嘗試設計雙發高空高速型截擊機。但是通過測試發現,SM-1使用的發動機推力依然不足,無法滿足蘇聯空軍的各項要求。於是SM-1計劃被放棄,米格設計局以SM-2的編號開始重新設計新式戰鬥機。

SM-2型技術驗證機已經具備了後來米格-19戰鬥機的基本特徵,即該機雖然也是米格-17的放大版本,但是該機的機身拉長了約1.6米,同時取消了和米格-17相同的3對翼刀,改為1對翼刀,但是翼刀的尺寸面積甚至大於過去三對翼刀之和,這成為米格-19戰鬥機的外形上一個典型的特點。除了翼刀以外,SM-2還把原先米格-15和米格-17使用的T型尾翼改為倒T型尾翼,原先鑲在垂尾上的水平尾翼被移至垂尾翼根處,靠著發動機噴氣口。這樣緊湊的設計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飛機飛行阻力,再加上雙發設計,SM-2樣機的飛行速度明顯超過米格-17。1954年2月,SM-2正式定型,稱號改為米格-19,並投入量產,開始裝備蘇軍部隊。

由於優先考慮超音速飛行能力,米格-19戰鬥機在其機頭的進氣口正中安裝了一具進氣調節錐,並且在錐體內安裝了火控雷達,這成為一直延續到70年代的蘇聯典型戰鬥機的氣動設計模式,後續的米格-21、蘇-9、蘇-17等多種蘇軍主力飛機均採用了這一設計,這種設計可以確保飛機進氣效率最優,並且確保飛機進氣儘可能少的受到飛機自身機體的影響,有利於超音速飛行,但是其代價是,進氣錐尺寸有限,難以安裝大口徑雷達,所以在六七十年代,蘇式飛機的航電火控系統一直不及美軍,這也是蘇式戰鬥機在中東屢遭"吊打"的一個重要原因。

和前代的米格-15、米格-17相比,米格-19的尺寸又有所加大,該機全長12.5米,翼展9.2米,機高3.9米,最大起飛重量8.8噸,最大飛行速度為1.36馬赫,是蘇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超音速戰鬥機。米格-19戰鬥機最大升限17500米,雖然還是不及B-57的18000米,但是區區500米的高度差,已經可以通過戰術進行彌補,所以在米格-19裝備蘇軍後,美軍迅速淘汰了原先的B-57和RB-57D型飛機,而改用更先進的U-2高空偵察機繼續對蘇聯進行"偷窺",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為了確保超音速飛行米格-19的後掠角在米格-17的45°基礎上再次加大,提升到了55°,是蘇聯研製的戰鬥機中,後掠角最大的一種型號,下一代的米格-21則直接改為兼顧高速和翼面載荷的三角翼設計。

米格-19戰鬥機主要分為兩種型號,一種是航炮版,一種是飛彈版。其中航炮版安裝3門30毫米單管航炮,其中在飛機左右機翼的翼根各安裝1門,另外在飛機機頭進氣口下方位置也安裝1門,其中機翼根部航炮各備彈75發,機頭下方的航炮備彈為55發。三門火炮可以齊射也可以輪流射擊,這樣可以有效保障飛機的持續火力,選擇30毫米航炮,也是蘇聯空軍在實際使用基礎上對航炮進行優化選擇的結果,30毫米航炮在炮彈的威力、彈道性能以及備彈火力方面都能夠取得較好的平衡,因此在後續蘇軍的戰鬥機上,很多採用30毫米航炮的射擊,包括如今的蘇-27和米格-29都採用了30毫米單管航炮的配置。

飛彈版的米格-19戰鬥機則完全取消了航炮,在飛機的機頭進氣錐和進氣口上緣安裝有一套RP-1型火控雷達系統,可以兼容蘇制AA-1"艦"和AA-2"環礁"兩種空空飛彈,在取消航炮後,飛彈版米格-19戰鬥機在兩側機翼下各增加了2個飛彈掛架,從而讓飛機可以攜帶4枚空空飛彈,雖然米格-17也有攜帶空空飛彈的型號,但是米格-17更多是應急和測試考慮。米格-19則是蘇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可以使用飛彈進行空戰的戰鬥機。

由於米格-19在1954年定型並投入量產,但是次年,米格設計局更先進的2倍音速戰鬥機,米格-21也完成了定型設計並且也投入了量產,因此米格-19作為過渡裝備,在蘇軍中服役的時間非常短,但是由於該機服役的時間正值美國對蘇高空偵察最猖狂的時期,所以米格-19依然參與了大量攔截西方飛機和偵察氣球的實戰活動。不過米格-19在蘇軍中的表現卻不怎麼樣,連續多次執行攔截任務,都因為自身技術問題導致飛機墜毀,因此很快就被蘇軍撤裝,該機在蘇軍中服役的時間甚至還不及老式的米格-17戰鬥機。

但是平心而論,米格-19自身的技術確實可以算是可圈可點。與米格-19同時代的是美制F-100超級佩刀戰鬥機,該機比米格-19晚大約4個月服役,而且服役後故障不斷,號稱是失事墜毀的數量超過了戰場上被擊落的數量。而且和米格-19相比,F-100戰鬥機基本上沒有什麼技術優勢可言,在當時飛機最重要額爬升率方面,F-100需要足足4分鐘才能爬升到1萬米高度,而米格-19僅需要3分30秒,而且米格-19在最大飛行速度和最大使用升限上都超過F-100戰鬥機,同為美蘇兩國第一款超音速戰鬥機,F-100自重還超過米格-19大約73%,米格-19是第一款技術性能全面超過同時期美制戰鬥機的蘇聯戰鬥機,儘管其產量有限,且在蘇軍中很快撤裝,但是在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中,卻有著極為出色的戰績表現,這倒是大大出乎了蘇聯人最初的設想。

相關焦點

  • 超音速時代的來臨,戰後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
    第一代戰鬥機誕生於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這一代戰鬥機武器裝備以航炮為主,後期型已經可以發射第一代空空飛彈。並且採用帶加力燃燒室的渦輪噴氣發動機,標誌著戰鬥機由螺旋槳時代進入噴氣時代,部分戰鬥機已經可以實現超音速飛行。
  • 百花齊放的第二代戰鬥機
    第一代戰鬥機的出現,使戰鬥機進入噴氣時代,但是第一代戰鬥機只是解決了噴氣式戰鬥機的有無問題。第一代戰鬥機的武器系統和機載設備相對簡單,尤其是雷達性能很低,載彈量不足,飛行速度在音速徘徊,導致作戰能力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各軍事強國開始研製第二代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
  • 貝卡谷空戰,米格-23戰鬥機為何F16吊打,毫無還手之力
    貝卡谷空戰,米格-23戰鬥機為何F16吊打,毫無還手之力貝卡谷空戰,以色列動用F16(美國戰鬥機)對付敘利亞的米格-23(蘇聯戰鬥機),從小到大看到的這次空戰都是90:0或者82:0,敘利亞的空戰無一勝績,被以色列全殲。
  • 蘇聯科技的巔峰,被人遺忘的五代戰機:米格MFI重型戰鬥機
    第五代戰鬥機如今並不新鮮,美國有F-22A、F-35A/B/C,俄羅斯有蘇-57,我國有殲-20,還有FC-31,法國和德國也在聯合開發五代機,就連韓國、印度都提出了方案,英國更是打算跨過第五代戰鬥機,直接研發第六代戰鬥機,似乎全球主要軍事強國都開始進入五代機的時代了。
  • 米格-9戰鬥機是蘇聯的首批噴氣式戰鬥機,我國也曾裝備
    米格-9戰鬥機是20世紀40年代末,在第二次大戰結束之後蘇聯研製的首批噴氣式戰鬥機之一,它是由蘇聯米高揚飛機設計局研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就開始研製噴氣式飛機,其中戰鬥機是重中之重。當時蘇聯繳獲了德國非常多的飛機的發動機的整體和部件。當時是仿製德國的飛機?還是自行研製,蘇聯的專家因為這個問題發生了爭論,在經過一番探討之後,決定還是自行研製。自行研製除了面子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德國設計的工藝要求太高,蘇聯的工藝水平無法大批知道德國的相關部件。不過高層決定還是先用繳獲的德國發動機。
  • 前蘇聯/俄羅斯米格-31捕狐犬戰鬥機
    前蘇聯/俄羅斯米格-31「捕狐犬」戰鬥機米格-31的北約代號為「捕狐犬」(Foxhound),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一款雙座全天候截擊機,於1982年開始進入前蘇聯軍隊服役,直到目前仍有超過200架在俄羅斯空軍服役
  • 俄羅斯新戰鬥機到底是第幾代,讓我們細數戰鬥機的分代
    其實以上兩種機型都屬於同一代戰鬥機,但是由於西方國家和俄羅斯對於戰鬥機的分代標準不同,而導致叫法的不同。現在讓我們從第一代戰鬥機來細數戰鬥機的分代。 第一代戰鬥機 時期: 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末 性能: 第一代戰鬥機普遍採用後掠機翼,裝有帶加力燃燒室的渦輪噴氣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達到1.3馬赫左右。
  • 飛行的板磚,曾經飛彈也追不上的米格-25戰鬥機
    需要注意的是截擊機與殲擊機是兩種不同的機型,殲擊機像是一個戰士,它所承擔的任務是與敵方空優戰鬥機格鬥來取得制空權,而截擊機則像是一名刺客,它所承擔的任務是將進入警戒圈的高速偵察機擊落,如果有轟炸機也一起把它打下來,一擊過後不管得手與否都迅速脫離。在第三代戰鬥機出現後這一機型雖然逐漸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可它當年的輝煌無論過去了多少年轉頭看還是那麼的耀眼。
  • 延續蘇聯專用截擊機史,俄羅斯打造米格-41,速度高達4馬赫的怪物
    與各方面性能都必須均衡的戰鬥機相比,截擊機在設計上可以非常極端以滿足國土防空任務對飛機航程、載彈量和速度的獨特需求。如蘇聯時期問世的圖-128巨型截擊機、能飛到三馬赫的米格-25P「狐蝠」,以及可以在機腹半埋掛載四枚「不死鳥斯基」R-33遠程空空飛彈的米格-31。
  • 米格15—殲31,回顧中國戰鬥機家族發展史
    殲-20又名威龍,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隱形第五代制空戰鬥機。殲-20採用全動鴨翼及垂尾和DSI進氣道,擁有多種低可偵測性設計:大致呈五邊形的機頭及機身橫截面、切尖外傾斜雙垂尾、帶鋸齒邊空中受油管收納艙、彈艙及起落架艙艙門、鍍膜整體座艙蓋、隱形特種塗料等,此皆隱形戰機主要特徵。據估計,殲-20長約21米,翼展約13.8米。
  • 迄今為止達到三倍音速的飛機
    自1947年人類第一次突破音障以來,一共有3種飛機達到過3倍音速的最大飛行速度,分別是一種轟炸機、一種偵察機、一種戰鬥機。B-70雖然尚未出師身已死,但是也創造了很多的飛行記錄,而且至今沒有被打破,也是至今為止唯一的3倍音速戰略轟炸機,另外2個超過3倍音速的飛機是蘇聯的米格-25截擊機和美國的SR-71「黑鳥」偵察機。
  • 雅克-15戰鬥機,德國噴氣式發動機和雅克-3的跨代組合
    1946年4月24日首飛,只比米高揚設計局的I-300(米格-9)晚3個小時上天,當天土希諾機場安排首飛的雅克-15和I-300(米格-9)正在互爭誰先上天。「蘇聯第一款噴氣式戰鬥機」——這個榮譽對於兩家設計局來說都志在必得,最後沒辦法只能通過拋硬幣方式才得以解決。
  • 蘇制米格-25最後的榮耀:單挑美軍戰鬥機群,幹掉一架大黃蜂
    作者:Agvensome 說到蘇聯米格-25「狐蝠」戰鬥機,恐怕無軍迷不知。3馬赫的高速、高到可以攔截美國SR-71「黑鳥」偵察機的飛行上限,都是它的標誌性特色。 米格-25最後一次揚名世界的高光時刻,是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
  • 為了突破音速飛行人類有多拼?飛機空中解體,試飛員接連喪命!
    2020年12月7日,人類歷史上公認的第一個駕駛飛機突破音速的飛行員耶格爾去世,享年97歲。他在前半生努力成為一名王牌飛行員,後半生則為新的戰機試飛做出巨大貢獻。儘管現代戰鬥機突破音速是一項基本技能,但在1947年10月14日之前,超音速飛行對人類來講則是一個無法逾越的巔峰,為突破超音速飛行人類曾付出慘重代價。
  • 米格-701重型截擊機,蘇聯的絕唱,飛在天空中的巡洋艦
    上世紀80年代,蘇聯開始開發一種大型高速截擊機,用以取代手中的米格-31,執行遠距離高速巡邏和攔截等任務。米高揚設計局當時正在進行MFI 1.42相關研究,按照「敵有我也有」的思路,它對應的就是F-22這類戰鬥機,MFI 1.42相關技術研究的成果也被大型高速截擊機直接運用,其研製項目就是米格-701。米格-701融入了當時許多高科技思路,其中包括隱身技術等,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70.58噸,機長32.8米。
  • 關鍵時刻將米格31部署到美家門口,普京真想開戰?
    圖為米格31戰鬥機米格31是蘇聯時期研製的一款超音速截擊機,這款戰機基於米格25改進而來,其最大特點就是能夠實現3馬赫的飛行速度,並且換裝了更加先進的航電設備,那麼蘇聯為何需要研製這款戰機呢其目的就是為了應對來自美國的航空偵察,在冷戰期間,美國為了能夠突破蘇聯防空火力,推出了SR71黑鳥偵察機,這款偵察機能夠飛到3萬米高空,同時還能夠以3馬赫速度突防,蘇聯的戰鬥機與飛彈拿它一點辦法沒有。
  • 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米格-15空中美圖
    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米格-15空中美圖
  • 已成棄兒的米格-35戰鬥機,昭示著米格設計局的窮途末路
    從米格-35首飛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4年,仍沒有跡象表明俄羅斯國防部打算大批量訂購這種所謂的4++代「輕型」戰鬥機。按照米格公司原定計劃,米格-35將在20年代中期進入俄空天軍一線中隊服役,但迄今為止,俄國防部僅為「雨燕」特技飛行表演隊購買了6架米格-35。
  • 飛彈都追不上的飛機,速度震動西方,米格-25戰鬥機
    冷戰時期蘇聯有一款戰鬥機,曾讓整個北約空軍恐懼不已,因為它飛得很快,快到連飛彈都追不上。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蘇聯米格-25「狐蝠」戰鬥機。這是一種可以在3萬米以上高空以3倍音速遂行截擊作戰的新式戰機。,甚至還有很多亞音速,這意味著,如果XB-70「女武神」轟炸機服役後,蘇聯就沒有任何戰鬥機可以攔截,當時的飛彈技術,也基本上打不了那麼高或者追不上,擊落更是難如登天。
  • 前蘇聯/俄羅斯米格-31捕狐犬戰鬥機之二
    前蘇聯/俄羅斯米格-31捕狐犬戰鬥機之二米格-31為加油機與轟炸機護航米格-31可使用的對空武器主要有AA-8近距空空飛彈、AA-9中距空空飛彈、R-37遠程空對空飛彈、R-40TD1中距空對空飛彈、R-73近距空空飛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