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戰鬥機的出現,使戰鬥機進入噴氣時代,但是第一代戰鬥機只是解決了噴氣式戰鬥機的有無問題。第一代戰鬥機的武器系統和機載設備相對簡單,尤其是雷達性能很低,載彈量不足,飛行速度在音速徘徊,導致作戰能力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各軍事強國開始研製第二代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
第二代戰鬥機的研製大都強調高空高速,升限可達20000米以上,最大速度普遍超過2倍音速,甚至個別戰鬥機升限高達30000米,速度超過3倍音速。第二代戰鬥機發展迅猛,相比第一代戰鬥機各個方面都有質的提升,誕生了很多著名的傳奇戰機。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世界各國的第二代戰鬥機。
瑞典
薩博-35「龍」戰鬥機(1951年研製,1955年首飛,1956年服役)
薩博-35「龍」戰鬥機是瑞典薩博公司研製的多用途超音速戰鬥機,發展出了 A 、 B 、C、 D 、E、 F 等多種型號,可執行截擊、對地攻擊、戰術偵察等多種任務,共生產589架,是20世紀60年代瑞典空軍的主力戰鬥機,該機還出口丹麥、芬蘭、奧地利等國,並且自從該戰機服役後,瑞典就再也沒有進口過其他國家的戰鬥機。
薩博-35戰鬥機長15.35米,翼展9.40米,高3.89米,最大起飛重量15噸。採用1臺RM6C加力渦噴發動機,最大推力56.84千牛,加力推力78.4千牛,實用升限18300米,最大飛行速度2馬赫,最大航程3250千米,最大載彈量4.5噸。
薩博-35戰鬥機
薩博-35戰鬥機
薩博-35戰鬥機
薩博-37「雷」戰鬥機(1962年研製,1967年首飛,1972年服役)
薩博-37「雷」戰鬥機瑞典薩博公司自行研製的一種全天候多用途戰鬥機,採用獨特的三角翼鴨式氣動布局,具備優秀的短距起降性能,該機總產量329架。
薩博-37戰鬥機長16.4米,翼展9.5米,高5.9米,最大起飛重量18噸。採用1臺帶反推力裝置的RM8B渦輪風扇發動機,該發動機是由普惠公司的JT8D發動機改進而來,實用升限18500米,最大飛行速度2馬赫,最大航程3000千米,最大載彈量5.6噸,裝備1門30毫米厄利孔KCA航炮。
薩博-37戰鬥機短距起降能力出色,在普通公路上僅需滑行400米就能起飛;使用反推力裝置在公路上著陸的滑跑距離在450米以內,在戰時可以輕鬆的利用一段公路就能完成起降,實戰意義重大。
薩博-37戰鬥機
薩博-37戰鬥機
法國
幻影Ⅲ戰鬥機(1952年研製,1958年首飛,1964年服役)
幻影Ⅲ戰鬥機是法國達索公司研製的單座單發無尾三角翼戰鬥機,該機性能優異,出口到瑞士、以色列、南非等國,而且該機改進型號眾多,比如非常出名的幻影5,總共生產了1400多架。
幻影Ⅲ戰鬥機長15米,翼展8.22米,高4.5米,最大起飛重量13.5噸。採用1臺斯奈克瑪公司的阿塔09C.3發動機,實用升限17000米,最大飛行速度2.2馬赫,最大航程2400千米,最大載彈量4噸,裝備2門「德發」30毫米機炮。
1967年六日戰爭後,法國對以色列開始了軍事禁運,並停止提供幻影戰鬥機。不知道是真禁運還是假禁運,以色列居然通過摩薩德竊取了幻影5和阿塔9C發動機的全套圖紙,並以此為基礎發展了幻影戰鬥機的仿製型號鷹式戰鬥機,而且還出口到了阿根廷。並且在後來,還改進出了幼師戰鬥機,這裡面要是沒法國政府和達索公司的功勞我還真不信。
幻影Ⅲ戰鬥機
幻影F-1戰鬥機(1964年研製,1966年首飛,1970年服役)
幻影F-1戰鬥機同樣是法國達索公司研製,不過該機沒有採用達索公司常用的無尾三角翼布局,而是採用了常規氣動布局設計,相比幻影Ⅲ戰鬥機大幅度縮短了起飛滑跑距離,並提高了作戰半徑。
幻影F-1戰鬥機長15.3米,翼展8.4米,高4.5米,最大起飛重量16.2噸。採用1臺斯奈克瑪公司的「阿塔」9K-50渦噴發動機,實用升限20000米,最大飛行速度2.2馬赫,最大航程3300千米,理論最大載彈量6.3噸,實際為4噸,裝備2門「德發」30毫米機炮。
幻影F-1戰鬥機
幻影F-1戰鬥機
英國
閃電戰鬥機(1949年研製,1954年首飛,1960年服役)
閃電戰鬥機是英國自行研製的唯一一種2倍音速飛行的雙發單座噴氣戰鬥機,是皇家空軍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中唯一服役的國產二倍音速戰鬥機,總產量達300多架。本來是作為一種過渡性裝備進入到英國皇家空軍服役,但是一待就是20多年,是冷戰時期英國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的代表作。
閃電戰鬥機長16.81米,翼展10.61米,高5.97米,最大起飛重量21.7噸。採用2臺埃汶300系列加力式渦輪噴氣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2.2馬赫,最大航程2040千米,最大載彈量4噸,裝備2門30毫米阿登機關炮。
閃電戰鬥機航程較短、載彈量不多,但卻是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戰鬥機,主要是該機怪異的設計。一般的雙發戰鬥機發動機都是並排放置,而英國的閃電戰鬥機卻是另闢蹊徑,採用一上一下重疊布置,而且飛機的機腹上還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保形吊艙,可以說是肥上加肥,真是奇醜無比。
1957年英國鄧肯 桑迪斯勳爵頒布了著名的《1957國防白皮書》,極大地影響了英國的航空工業的發展,因為《1957國防白皮書》認為價格低廉的飛彈將會取代作戰飛機,所以砍掉了英國大量的戰鬥機、轟炸機等飛機的發展計劃,只有閃電戰鬥機等少數項目保留下。從這以後實際上是對英國的航空工業進行了閹割,從第二代戰鬥機開始英國就已經落後世界水平,更別說三代機,導致英國最終喪失獨立自主研發戰鬥機的能力。
閃電戰鬥機
閃電戰鬥機
以色列
幼獅戰鬥機(1970年研製,1973年首飛,1975年服役)
幼獅戰鬥機的研製是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以色列通過情報機構摩薩德竊取了法國「幻影」5和「阿塔」8C發動機的製造圖紙,先研發出了仿製幻影5的鷹式戰鬥機,後又使用美國發動機並進行改進研發了幼獅戰鬥機。
幼獅戰鬥機長15.65米,翼展8.22米,高4.55米,最大起飛重量14.67噸。採用1臺通用電氣公司的J79-J1E渦噴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2馬赫,最大航程3232千米,最大載彈量5.7噸。
幼獅戰鬥機
日本
F-1戰鬥機(1972年研製,1977年首飛,1977年服役)
F-1戰鬥機是日本三菱集團和富士重工以T-2型高級教練機為基礎自行研製的超音速戰鬥機,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研發的第一種戰鬥機,被稱作「超音速零戰」。
F-1戰鬥機長17.85米,翼展7.88米,高4.39米,最大起飛重量13.67噸。採用2臺TF40-IHI-801A型「阿杜爾」渦扇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1.6馬赫,最大航程2600千米,最大載彈量2.7噸,裝備1門20毫米JM61A1機炮。
F-1戰鬥機看起來像是縮小版的飛豹,但是其研製時間早,性能和飛豹差距較大,主要用於近距低空支援,以對艦攻擊和對地攻擊為主,並不適合空戰。
F-1戰鬥機
F-1戰鬥機
蘇聯
米格-21魚窩戰鬥機(1953年研製,1955年首飛,1958年服役)
米格-21戰鬥機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發的一種超音速噴氣式第二代戰鬥機,採用單座三角翼氣動布局,特點是輕巧、靈活、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縱性好,改進和仿製型號眾多,共生產10000多架,是20世紀產量和裝備最多的噴氣戰鬥機。
米格-21機長15.4米,翼展7.15米,高4.13米,最大起飛重量9.6噸;採用1臺P-13加力渦噴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2.2馬赫,實用升限18700米,最大航程1300千米,最大載彈量1噸,1門Gsh-23型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00發。
米格-21戰鬥機航電設備過於簡單,武器掛載能力過小和航程過短,持續火力輸出和作戰距離均落後對手太多,因而作戰能力十分有限。勝在價格便宜、速度快、可操控性強、維護要求低,全球裝備的國家和數量眾多,簡直是戰鬥機界的AK-47。
米格-21戰鬥機
米格-21戰鬥機
米格-23鞭撻者戰鬥機(1960年研製,1967年首飛,1970年服役)
米格-23戰鬥機是由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發的一種超音速噴氣式第二代戰鬥機,採用單座可變後掠翼氣動布局,該機速度大,有利於低空突防、高速攔截和攻擊後脫離,是米高揚一生中最後一個親自設計的項目,該機不僅蘇聯裝備,還大量出口,總產量3000架。
米格-23機長16.71米,翼展7.78-13.97米,高4.82米,最大起飛重量18噸;採用1臺R-35-300加力渦噴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2.35馬赫,實用升限18700米,最大航程2900千米,最大載彈量2噸,1門Gsh-23型23毫米雙管機炮。
米格-23鞭撻者戰鬥機
米格-23鞭撻者戰鬥機
米格-25狐蝠戰鬥機(1958年研製,1963年首飛,1967年服役)
米格-25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設計的一種高空高速戰鬥機,米格-25共打破和創造了8項飛行速度世界紀錄,9項飛行高度世界記錄和6項爬高時間世界記錄,是世界上第一種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鬥機。先後出口到阿爾及利亞、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和印度等國。
米格-25的研製主要是為了對付美國研發中的XB-70女武神轟炸機與A-12/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這些飛機的最高速度同樣達到3馬赫,普通的截擊機根本無法追上,更不用說跟蹤監視和攔截,只有米格-25可以輕鬆的尾隨在SR-71的後面,隨時監視其動向。
米格-25有多種改進型號,高空高速截擊型米格-25Π,高空高速偵察型米格-25P,雙座教練型米格-25y,電子偵察型米格-25P,先進截擊機型米-25MΠ等多種型號。米格-25總產量約1200架左右,雖然是以截擊機研發,但是其中60%是偵察型,30%是截擊型,10%是雙座教練型。
米格-25在設計上強調高空高速性能,機長22.30米,翼展13.95米,機高5.70米,空重15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7500千克,載油量1400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3.2馬赫,可在24000米高度上以M2.8的速度持續飛行,實用升限24400米,作戰半徑1300千米,最大航程3000千米。
1976年蘇軍飛行員別連科駕駛米格-25叛逃日本,美國和日本把米格-25完全拆解後才發現該機70%的部件是不鏽鋼,雖然極限速度很高,但是技術性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先進,從整體性能上說僅僅相當於美國的F-4鬼怪戰鬥機,只是速度快,但是機動性不好,和美國當時正在研製的F-15「鷹」和F-16「戰隼」戰鬥機相比更是相距甚遠。同時該機落後的電子管技術讓外界獲知蘇聯電子技術的落後,但是蘇聯工程師能用相對落後的技術生產出某方面性能突出的戰機,高超的系統整合能力令西方非常驚嘆。
米格-25在最大飛行速度下僅能持續飛行3分鐘,極易導致發動機報廢。米格-25在中東曾多次以其高速性能逃過飛彈的追擊,令以色列和美國驚訝不已。
米格-25狐蝠戰鬥機
米格-25狐蝠戰鬥機
米格-27戰鬥機(1969年研製,1972年首飛,1975年服役)
米格-27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發的單座單發可變後掠翼戰鬥攻擊機/戰術轟炸機,該機以米格-23B對地攻擊型為基礎研製,載彈量較大,攜帶武器種類較多,對地面攻擊火力較強,命中率較高,能在簡易機場和1000米左右的跑道上起降。
米格-27機長17.08米,翼展7.78-13.97米,高5米,最大起飛重量20.67噸;採用1臺R-29B-300加力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1.77馬赫,實用升限14000米,最大航程2500千米,最大載彈量4噸,1門30毫米GSh-6-30型6管加特林機炮。
米格-27戰鬥機
美國
F-104星式戰鬥機(1951年研製,1954年首飛,1958年服役)
F-104戰鬥機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是世界上第一種速度達到2倍音速的戰鬥機,該機共生產2578架,除美國裝備外,還出口德國、日本、加拿大、義大利、荷蘭和丹麥等國。F-104戰鬥機事故率高,也被稱為「飛行棺材」或「寡婦製造者」。
F-104戰鬥機長16.66米,翼展6.63米,高4.11米,最大起飛重量13.2噸,最大載彈量2.5噸;採用1臺通用電氣J79加力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2馬赫,最大航程2623千米,裝備1門M61型20毫米機炮。
F-104戰鬥機
F-104戰鬥機
F-5虎式戰鬥機(1956年研製,1959年首飛,1962年服役)
F-5戰鬥機是美國諾斯羅普公司研製的一種超音速戰鬥機,其價格低廉、易於維護、性能良好、具備短距起降性能,主要用於出口盟國。該機出口到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與法國幻影III戰鬥機、蘇聯米格-21戰鬥機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總共生產2600多架。
F-5戰鬥機長14.45米,翼展8.13米,高4.06米,最大起飛重量11.21噸,最大載彈量3.3噸;採用2臺J85-GE-13渦輪噴氣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1.4馬赫,最大航程2860千米,裝備1門M61型20毫米機炮。
F-5戰鬥機
F-5戰鬥機
F-4鬼怪戰鬥機(1956年研製,1958年首飛,1963年服役)
F-4戰鬥機是美國麥道公司研製的一種雙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是一種美國海軍和空軍同時都裝備的戰鬥機,是美國海空軍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主力戰鬥機。雖然該機沒有特別出色之處,但是綜合性能比較均衡,不僅適合空戰格鬥,也適合對地攻擊,是一種非常優秀的第二代戰鬥機。該機的總產量接近5000架,其中出口就近1000架,英國、德國、日本、韓國、以色列、伊朗等國都購買該機。
F-4鬼怪戰鬥機長19.2米,翼展11.7米,高5米,最大起飛重量28噸,最大載彈量7.25噸;採用2臺J79-GE-17加力渦噴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2.23馬赫,最大航程2600千米。
F-4戰鬥機曾大規模參加越南戰爭,不僅和北越空軍的米格17、米格19和米格21戰鬥機交手。還在中國的海南附近空域與中國的殲-5戰鬥機發生空戰,而且很神奇的是F-4居然被自己發射的空空飛彈擊落。
F-4鬼怪戰鬥機
F-4鬼怪戰鬥機
F-4鬼怪戰鬥機
中國
殲-7戰鬥機(1961年研製,1966年首飛,1967年服役)
殲-7戰鬥機是中國仿製蘇聯米格-21研製的戰鬥機,最開始是中國沈飛研製,後轉產至成飛和貴飛,並且由成飛將其發揚光大,改進出多種型號,不僅供我國空軍使用,還出口到其他國家。
殲-7戰鬥機長14.88米,翼展8.32米,高4.1米,最大起飛重量9.1噸,最大載彈量1.5噸;採用1臺渦噴13F加力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2馬赫,最大航程2200千米。
殲-7戰鬥機
殲-7戰鬥機
殲-8戰鬥機(1965年研製,1969年首飛,1980年服役)
殲-8戰鬥機是中國沈飛研製的雙發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期的主力戰鬥機。1985年殲-8戰鬥機獲中國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000年殲-8Ⅱ戰鬥機獲中國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殲-8戰鬥機長21.52米,翼展9.34米,高5.41米,最大起飛重量19.55噸,最大載彈量3.5噸;採用2臺渦噴-13A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2.5馬赫,最大航程2200千米。
殲8戰鬥機相當於2架米格-21並在一起的雙倍放大版,前期採用的是機頭進氣方式,後期改為兩側進氣,能在25000米的高度進行超音速巡航,具備良好的高空截擊能力,後期改進型能夠發射中距空空飛彈,適合於打了就跑的戰術。
殲-8戰鬥機
殲-8戰鬥機
第二代戰鬥機是戰鬥機發展最關鍵的一代,這代戰機最早的50年代就已經出現,最晚的直到80年代才服役。產生了很多享譽世界的優秀戰機,其中瑞典作為一個小國研發了兩款第二代戰鬥機,而且性能優異,論技術實力比同時代的我國戰鬥機還先進很多,令人欽佩。我國的殲7是仿製蘇聯的米格-21,殲-8是也是屬於仿製米格-21的雙倍放大版,始終有蘇式戰鬥機的影子,而且這兩型戰鬥機在我國的研發都很艱難,但是最終還是堅持下來,為今天的航空工業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航空強國其實在第二代戰鬥機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明了,瑞典、法國、蘇聯、美國都成功研發了不止一款的二代機,並且性能優異。英國其實航空工業實力雄厚,但是沒辦法,政府層面已經不重視,最終導致在航空工業領域逐步落後,喪失了戰鬥機的獨立研發能力,最終在第三代機和第五代機的時候完全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