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唯一的家園。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向世界發出「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增強信心,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的3點倡議,充分體現了中國的期待與擔當。
地球是全人類共同的家園,我們每一個人都身處其中,休戚與共、命運相連。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惡化,風暴、洪水、乾旱、火災等災害在增加,對生命、經濟、社會和環境造成巨大破壞。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符合全人類共同利益,也是人權保護的重要內容。要拱衛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全人類需要攜手合作,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在這個背景之下達成的《巴黎協定》,就被譽為近年來多邊主義重大成果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代表了在全球氣候治理問題上形成的廣泛國際共識。
「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風雲激蕩的世界舞臺,呼喚著有國家能在氣候變化領域做到價值引領。中國在構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新秩序方面,可謂率先垂範——積極推動國際氣候談判進程,第一時間在《巴黎協定》上簽字,並盡一切努力確保《巴黎協定》儘早生效,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了顯著貢獻。大國更應該有大的樣子,應當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反觀個別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發達國家,以自身經濟利益為理由,在氣候環境領域顧左右而言他,還上演極具破壞性的「退群」鬧劇,將其威脅全球生態安全的真面目暴露無遺。
歷史發展的事實已經證明,氣候變化是典型的全球性問題,需要在各國通過努力達成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共同應對。對於這一點,中國既是提倡者,更是踐行者。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沒有坐而論道,而是起而行之,中國把自身應對氣候變化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在全世界面前公布。這樣的承諾和行動,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軟實力和大氣度。
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展現大國責任擔當。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如果無視氣候變化,最終將會傷及人類自身,造成無法逆轉的悲劇結果。不管是立足於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還是推動文明興衰演替,良好的氣候都是「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的根本要素。無法指望獲得「氣候變化疫苗」,但所有人都需要綠色發展。基於此,共同努力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提升全球環境治理水平,都將是各國義不容辭的職責,尤其是有責任、有能力的大國。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為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作出重要貢獻,是落實《巴黎協定》的積極踐行者。最大的決心會產生最高的智慧,以多邊合作構建氣候治理多邊合作的框架,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就能讓《巴黎協定》煥發出確保人類生生不息的強大活力。(南方網韋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