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拍袖子給皇上行禮,竟然還有這麼多說法,這個動作不簡單!

2020-12-16 小秦侃歷史

喜歡看古裝歷史劇的你,有沒有發現清朝大臣面見皇上,都是先拍兩下袖子,然後再下跪磕頭?這不僅僅是一個習慣的禮節性動作,更是一種文化的彰顯。

首先,清朝的服飾為了迎合滿族人射箭騎馬的傳統,在明朝箭袖服飾的基礎上,發明了馬蹄袖,從袖根到袖口慢慢收緊,形成一個半圓狀,形狀酷似馬蹄,因此稱為「馬蹄袖」。平時會捲起來,打獵的時候會把袖子放下來,既能保暖也能防止弓箭劃傷。因此遇到皇帝或自己的上級,會拍打把袖子放下以顯尊重。

其次,拍袖子可以帶走身上的灰塵,在跪拜之前整理自己的服裝,以整潔的狀態迎接上級。同時,因為在古代人們的衣服沒有口袋,要裝錢就放在袖子裡,把袖子拍打下來,裡面如果有東西會掉出來,所以將馬蹄袖放下還表示自己兩袖清風,不貪汙,不腐敗。

還有就是用這樣的方式表示對上級的忠心,袖口酷似馬蹄,馬是特別忠誠的動物,把袖子放下就表示自己願意為皇上效犬馬之勞。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馬蹄袖子不僅能用來裝錢,也能用來藏匿兇器,所以拍袖子這個動作也是向皇上證明自己身上沒有私藏暗器,清清白白。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大臣為何見皇上時要彎腰甩袖,再跪拜?原來還有這種說法
    導讀:在咱們今日看到的影視劇中,不乏演繹清朝的大劇,像最近熱播的《延禧攻略》、《如懿傳》等,還有咱們小時分看過的《康熙微服私訪記》等劇,從這些劇中咱們看到了很多滿族人特有的禮儀,究竟咱們不是身處於那個年代的人,所以電視劇是咱們獲取信息的最快途徑,像滿族人的髮式還有耳飾都是與漢人是大不相同的,而小編今日要講的也是滿族人創始的也是僅有的朝拜帝王之法
  • 為何清朝官員下跪前要拍兩下袖子?原來裡面這麼多含義
    在清朝的宮廷劇裡的,有一個場景我們不陌生:每當官員上朝見君主或者上級的時候,總要先拍自己的袖子兩下,然後再跪下。有很多人看電視的時候會疑惑,為什麼要先拍打兩下自己的袖子再下跪呢?這排袖子有什麼門道呢?這裡又有什麼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研究。
  • 微小說:「皇后大人,您看皇上袖子上是不是您那塊玉佩?」
    盛夏,皇上要去行宮避暑,男後需要伴駕。男後隔著半步遠,陪皇上遊湖。我看準了時機慌慌張張跑過去,哭喪著臉告罪,「皇后大人不好了,奴才把您貼身戴著的玉佩弄不見了。」男後大驚失色,「你說的是……那一塊?」我哭天搶地地叩頭,「是的,就是和皇上一對兒的那一塊,皇后饒命啊!」我眼神覷著皇上,他臉上的驚喜竟然比男後的慌亂還要精彩。我入宮前,戲班子裡有個變戲法的老先生,我和他學過幾招,「嗚嗚嗚……皇后大人!您看皇上袖子上!是不是您那塊玉佩?」
  • 朱一龍光腳拍寫真「接地氣」,毛衣袖子上的別針成亮點
    18年的夏天,出現了孟美岐、吳宣儀、蔡徐坤等新生代愛豆,還有朱一龍、秦嵐等老戲骨重出江湖,可謂精彩紛呈。今天來為你介紹一下「寶藏男孩」朱一龍,光腳拍寫真「接地氣」,毛衣袖子上的別針成亮點。朱一龍的2018年收穫滿滿,不僅演戲受到好評,還拿下多個產品代言,連登時尚雜誌。他的實力和影響力都不容易忽視,人氣不輸當紅小鮮肉,難怪會被稱為「寶藏男孩」。
  • 在《碟中諜6》中,阿湯哥56歲了,竟然還能有這麼多高難度動作
    在《碟中諜6》中,阿湯哥56歲了,竟然還能有這麼多高難度動作《碟中諜6》這部最讓人興奮的是,阿湯哥56歲了,竟然還能有這麼多高難度動作,相當拼了。拋開陳舊的特工套路來說,影片在劇情反轉和人物性格這塊完成的還算可以,沒有臃腫或是疲憊,而是總會用各種充滿力量感的運鏡引人注意。
  • 國標賽場常用「行禮」方式,這才是紳士公主們的謝禮示範
    剛上場時,簡單、快速完成行禮動作 至於舞蹈和舞蹈之間要不要行禮,這個也是「因人而異」的。對專業舞者來說,賽場上每支舞的銜接都很緊湊,而且舞蹈在結束時的Ending Pose,本身就要停留幾秒鐘,如果這時再接一個隆重的行禮,一來沒這個時間,二來也沒有必要。 不過對於業餘組的孩子來說,因為跳的是基本步,結束動作往往比較簡單,那麼此時可以結合自己的舞蹈動作,來一個快速的行禮,給舞蹈有一個優雅的休止符。
  • 二十弱冠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古代男子的冠禮,還有這麼多講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予君書》這首歌,在這首歌曲中有這樣一句歌詞:「從那兒時哭啼,嬉笑也要並蒂,一同搖曳的紙鳶落地,而後佳人及笄,少年行加冠之禮」。在這句歌詞中提到了「佳人及笄」與「少年加冠之禮」,這裡的及笄與加冠之禮指的是我國古代男子與女子的成年禮,女子成年要舉行及笄禮,男子成年舉行的是冠禮,對古人而言,成年禮絕對算得上是他們一生中極為重要的禮。
  • 三視圖不符,袖子還不能修復
    1、袖子問題 約瑟夫的袖子可以說得上是玩家一直詬病的一個點了,完全不符合袖子的正常表現,正常的袖口應該會是自然垂下來的 2、做動作問題 明明約瑟夫的其他皮膚都不曾出現這樣的問題,而約瑟夫這款限定金皮剛剛上線,就出現了做任何動作嘴巴都會一直張著的問題
  • 《錦衣之下》番外32:陸繹頂撞皇上受了傷,今夏知道後很心疼
    陸繹倒是顯得很淡定,他知道皇上很寵愛鄭貴妃,儘管是皇后他都不曾多看一眼,但是身在皇家,一人之上萬人在下,很多事情並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要考慮很多因素。陸繹心裡一直覺得女人多了並不好,所以也就直接說道:我陸繹這一生只會愛袁今夏一個人,公主身份高貴,這份情臣承受不起,她還年輕,會有更好的選擇,臣只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就算皇上今天要治臣的罪,臣依然會這麼說。
  • 古代後宮嬪妃來「例假」,碰到皇上翻牌子怎麼辦?古人做法很聰明
    因為古代女性對於每個月特殊的那幾天都會羞於啟齒。那古代宮中那麼多妃嬪需要侍寢,她們在遇到月事的時候又是如何處理的呢?一來是為了自己的生理健康著想,二是如果妃子不小心在例假期間侍寢,假如中途皇上看見血了會說非常避諱的一件事,據說這樣會減損皇帝壽命,嚴重的可能還會危害國運。當然這都是封建說法,最重要的是這麼特殊的期間實在不適合侍寢。
  • 和珅竟然對皇上起殺心,皇上卻依然如故,想不到有這樣的隱情
    說起和珅,那麼成就和珅的大領導乾隆就必須提一下,乾隆,年紀輕輕即位,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可以說是一代有為之君,當和珅開始嶄露頭角的時候,小編相信乾隆是真的很欣賞他,而和珅走上巨貪之路,在乾隆的心中應該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了。
  • 古代皇上經常「揮金如土」,真有數不清的金子和白花花的大銀子?
    我們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看見皇上一高興動不動就賞賜千金萬金,皇上真的如此"揮金如土"嗎?真的有數不清的金子和白花花的大銀子嗎?而且真的就賞賜黃金百兩甚至萬兩嗎?就算皇帝真的大手大腳,國庫裡是否有這麼多的黃金儲存來供皇帝賞賜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古裝劇裡的"金"到底是什麼。
  • 清朝大臣跪拜皇帝,下跪前為何要先擼下袖子,其實很多人都誤解了
    但是,一個劇裡的情節被粉絲們廣泛討論,那便是重臣們在覲見皇上的情況下,老是拍一拍自己的兩個袖子,再跪在地面上給皇上奏事。這個是怎麼一回事兒呢?說白了拍一拍袖子,實際上是我們的一個誤會。劇裡知名演員及其實際歷史時間裡的清朝大臣們確實是在袖子上幹了文章內容。但是,她們並不是在拍袖子,只是由於姿勢太快被誤認為是拍袖子,事實上,她們是在翻袖子。
  • 硬糖少女穿宮廷裝行禮,趙粵最標準,劉些寧紈絝,張藝凡不像女孩
    但在這種情況下依舊有人吸引了網友們的眼球,當硬糖少女們換裝完畢,站在宮門口接旨行禮那一刻,趙粵的行為真是讓人佩服。她是硬糖少女中唯一一個行禮特別標準的,不論是蹲姿還是手放的位置都很正確,最重要的是她的背挺得很直,給人優雅大氣的感覺。趙粵就像是真正從古代裡走出來的公主一樣,禮數非常周全,氣質是十一個女孩裡最高貴的。
  • 《天寶伏妖錄》官配美好的同框,眾人行禮有區別,小狐狸暫時下線
    眾人行禮有區別眾人辦成了送水的小廝,在向皇帝行禮的時候,動作也有一些區分。比如阿泰,用的就是他們少數民族的動作吧?可能有人會疑惑,鴻俊身份尊重,向人間天子行禮似乎不太符合身份?其實書裡面這段,就是這麼寫的。
  • 搞笑漫畫:原來古代官員是這樣為皇上試毒的!
    搞笑漫畫:原來古代官員是這樣為皇上試毒的!漫畫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消遣品,即使在今天,人們有了各種新式的娛樂手段。可以看聲影並茂的動漫,但漫畫依舊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好的漫畫能讓人一讀起來就愛不釋手,所以很多人都將漫畫看成解決無聊的必需品。
  • 在古代不是所有閹人都叫「太監」,而「公公」更是貶義詞
    自古後宮多女子,而皇帝要保證血脈的純正,只能用淨了身去了勢的人幹活,這是古代宮廷文化的需要。在明清題材的電視劇中,經常能看到一種身份特別的人群—太監。這些人往往是貧苦人家出身,讀不起書當不了官,甚至食不果腹,走投無路才進宮當太監,希望以此為門檻,服侍皇族謀求生路。
  • 寬袍大袖:中國古代的官服,為何總是以寬袍大袖作為審美追求?
    對於古代的服飾而言,實際上並沒有現在服裝設計上的花哨,對於古人來說,衣服在滿足於日常生活的同時更加注重的是服飾的功能性。而今天要說的就是在古代服飾裡面最具代表性的一類——常見於朝堂之上的官服。對於官服而言「寬袍大袖」基本上是歷朝歷的特點,但其實這種說法也不是完全對。
  • 古代有錢人的萌寵冷知識,你了解多少?
    鳥類在古代可是有一支龐大的鏟屎官隊伍,古人喜歡養鳥,因為鳥種類豐富,很小巧,又不金貴,還能逗人樂,最常見的就是鸚鵡,「含情慾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鸚鵡是會模仿人說話的鳥,所以養鸚鵡是古代很多人的愛好,唐朝的唐玄宗就十分喜歡養鳥,在眾多鳥類中,有一隻鸚鵡最得他心,為此唐玄宗賜名「雪衣娘」,不得不說,唐玄宗在取名這一領域是相當有建樹,除了他,唐太宗也是一個愛鳥人士,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一隻鷂子,十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