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鞠峰】被美國媒體認為是美政府內疫情「吹哨人」的裡克•布萊特(Rick Bright)這大半年來很不好受。他此前質疑羥氯喹、反對美國政治凌駕於科學,因而被拿掉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局(BARDA)局長職務,此後工作束手束腳,經常無事可做。當地時間6日,忍無可忍的他終於辭去公職「解甲歸田」。
布萊特 圖自美國政府網站
據《紐約時報》10月6日報導,布萊特4月因投訴美國政府在科學領域任人唯親、搞政治化而被解除局長職務後,被重新分配至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一個不重要的崗位上。
《紐約時報》10月6日報導:「吹哨」科學家最終辭去公職
布萊特律師10月6日提交給美國特別檢察官辦公室的投訴文件的最新附件中指出,布萊特所屬的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官員「出於政治考量」拒絕了他提出的全國性新冠檢測的建議,並無視了他申請100億美元的資金以加速疫苗研發的請求。
布萊特投訴文件截圖(訴求部分)
此外,附件還稱,布萊特自9月初以來,一直沒有什麼「正經事」可做。
因此,布萊特的律師在聲明中稱,「布萊特博士被迫辭去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工作,因為他不能再為一個漠視科學、與公共衛生指導意見背道而馳、不尊重科學家、導致數十萬美國人感染、死亡的政府而工作。」
然而,布萊特仍在附件中對「白宮將科學問題政治化」表示擔憂。他特別提及斯科特·阿特拉斯(Scott Atlas)博士進駐白宮後,情況變得更糟。
據媒體此前報導,阿特拉斯是神經放射科醫生,專業並非流行病學或傳染病學。此人一被川普提拔為顧問,就開始大肆推進複課,宣揚被證明與「群體免疫」有關的理論,因此被打上「反福奇」的標籤。
4月22日,布萊特透露自己左遷的原因,正是因反對羥氯喹等關聯政治因素的藥物而遭政府報復。羥氯喹和氯喹一直為白宮所推崇,前者甚至被川普奉為「神藥」。
他在聲明中表示,「在這場疫情中,(川普政府)排擠我,將政治和任人唯親置於科學之上,將生命置於危險之中。」
5月14日,布萊特出席參議院疫情聽證會。他在證詞中寫道:如果清晰的計劃和專業的措施在美國持續缺位,2020年將是現代史上美國的「最黑暗的冬天」。
雖然《紐約時報》一直在給布萊特塑造「吹哨人」的形象,但是必須指出,美媒報導的吹哨人遠不止他一個,例如西雅圖傳染病專家海倫·朱(Helen Y. Chu,音譯)也被報導於美國疫情早期,就開始調查、通報周邊感染情況。4月10日,紐約州州長科莫在疫情發布會上反問,「美國的警告信號在哪裡?『吹哨人』是誰?一、二月份,各大媒體上到處都是。」然而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10月8日早7時數據,美累計新冠確診病例達到7542059例,累計死亡達211652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