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大捷後,浙江倭患基本被肅清,戚繼光在福建巡撫的要求下,帶領6000戚家軍進入福建作戰,同行的還有督府中軍都司戴衝霄的1600人。
戚家軍在福建與倭寇進行了多次戰鬥,知名度最高、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當屬以下幾次:
1,橫嶼島之戰:
橫嶼島是位於寧德縣東北20餘裡處的一個海中小島,這片淺灘,潮來成海,潮退泥窪。用陸兵攻打難於涉渡,用水師進攻則船易擱淺。
福建明軍多次攻擊,都無功而返。
戚繼光到來後,根據潮汐規律和倭寇部署情況,決定在退潮時涉水攻擊。
戚家軍以每人負草一捆,以鴛鴦陣隊形前進,匍匐前進,用草填泥壑,戚繼光則親自擂鼓助威。
戚家軍登陸後,斬殺倭寇1000餘人,救出被擄百姓800餘人,另有數百殘倭被趕入海裡。
2,牛田之戰:
橫嶼島之戰,戚家軍多位士兵負傷,直浙總督胡宗憲令戚繼光回師浙江修整。
福建官員極力挽留,胡宗憲只好同意留下戚家軍繼續作戰。
戚繼光將下一個打擊的目標定為位於福清的牛田倭寇大本營。
與此同時,大批倭寇在福清集結,以牛田 、杞店、上薛、西林等地為巢穴,布下連綿三十餘裡的營壘。
九月一日,戚繼光奇襲杞店,全殲此處敵人,隨後又設伏殲滅前來偷襲的倭寇。
戚家軍乘勝直搗牛田倭寇大寨,擊潰匆忙列陣迎戰的倭寇。
戚繼光率軍一鼓作氣,連破牛田、上薛、聞讀等倭寇巢穴,擊潰倭寇上萬人,斬首688級,生擒10人,戚家軍無一陣亡。
3,林墩之戰
摧毀牛田倭寇大營後,戚繼光將進攻的矛頭對準另一處倭寇據點——林墩。
林墩毗鄰海港,四面環水,地形複雜,易守難攻,4000多倭寇盤踞於此。
戚繼光利用夜色掩護髮動進攻,但嚮導被倭寇收買,將戚家軍引入僅能兩人並行的寧海橋。
大批倭寇聚集於此瘋狂反撲。
戚家軍陷入苦戰,兩哨士兵戰死,數百名士兵轉身後撤,督戰的戚繼光親手斬殺14人,才穩住局勢。
調整部署後,戚繼光率領親兵衝鋒,終於殺開一條血路,攻入林墩,全殲倭寇。
林墩之戰,共斬殺倭寇2023人,俘虜13人,其餘倭寇被燒死或趕入海裡淹死。
戚家軍陣亡90人,是整個抗倭戰爭中傷亡最慘重的一次!
戰後,戚繼光到戰場祭奠陣亡將士,伏地大哭,隨後大病一場,返回浙江修整。
4,平海衛大捷:
戚家軍重返福建後,倭寇放棄興化,退往海濱,企圖將所搶財物送回日本,遭到明軍水師攔截,未能得逞。
倭寇佔據平海衛,構築工事,憑險固守。
戚繼光率領戚家軍途徑浙江義烏時,招募了一萬多新兵。
四月十九日,戚繼光、俞大猷、譚綸會師於興化東亭,明軍總兵力達三萬餘人。
福建巡撫譚綸根據平海衛三面環海,易守難攻的特點,在各海道上環立柵欄阻斷倭寇歸路,然後以戚繼光為先鋒,劉顯為左軍,由陸路進攻,俞大猷為右軍,率水師從海上進攻,譚綸自領中軍,隨後跟進。
明軍勢如破竹,攻克平海衛,斬殺倭寇2200餘人,次日嚴密搜捕,又斬殺逃匿倭寇170餘人。
捷報送到北京,嘉靖皇帝龍顏大悅,專程到太廟祭祀,告慰列祖列宗。
5,仙遊之戰:
戚家軍分兵住房後,一萬多倭寇包圍福建仙遊,仙遊軍民拼死抵抗,同時請求戚家軍支援。
戚繼光率領1000餘人趕到後,才用疑兵之計,迷惑倭寇,有不斷組織小股部隊不斷出擊襲擾,使倭寇摸不清戚家軍實力,不敢貿然進攻。
戚家軍主力到達後,戚繼光首先擊潰圍城倭寇,摧毀倭寇修築的四座營壘,隨後和城內軍民配合,追殺潰退的敵人。
一群倭寇逃到城西小山,被戚家軍追上,兩軍反覆衝殺18個回合,倭寇倍全殲,人們將此地成為為「十八戰」。
五百倭寇逃到一處山谷,被仙遊軍民包圍殲滅,後人將此山谷命名為「五百洗」。
另一股倭寇逃到城西北的小山包上,被戚家軍包圍,經過9次激戰,全殲倭寇,後來人們把此地稱為「九戰尾」。
數千倭寇逃往同安,至此,被圍困近兩個月的仙遊解圍。
仙遊之戰,戚家軍共斬首488級,生擒1人,解救被擄百姓3000餘人,戚家軍犧牲24人,仙遊軍民犧牲300餘人。
6,蔡丕嶺之戰:
仙遊解圍後,數千倭寇逃到同安王蒼平和漳浦蔡丕嶺。
戚繼光集中兵力,先攻王蒼平,斬首數百,另有大批倭寇墜崖而死。
漳浦蔡丕嶺的倭寇,拒險而守。
戚繼光將部下分為五哨,各持短兵器攀崖而上。
當戚家軍登上崖頂時,倭寇伏兵四起。
戚繼光嚴令部下不得後退一步,與敵人拼死搏殺。
經過激戰,倭寇大敗,被殺數百人,一千多倭寇逃入密林,被放火燒死。
仙遊之戰,歷時兩個多月,戚家軍共殲滅倭寇近萬人!
至此,福建境內殘餘的倭寇失魂喪膽,紛紛逃往廣東,福建倭患基本平息。
福建巡撫譚綸在給朝廷的奏章中,盛讚戚繼光,稱「自東南用兵以來,軍威未有若此之震,軍功未有若此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