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盤點戚家軍在福建的幾次大戰!

2020-12-14 指縫間的歷史

台州大捷後,浙江倭患基本被肅清,戚繼光在福建巡撫的要求下,帶領6000戚家軍進入福建作戰,同行的還有督府中軍都司戴衝霄的1600人。

戚家軍在福建與倭寇進行了多次戰鬥,知名度最高、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當屬以下幾次:

1,橫嶼島之戰:

橫嶼島是位於寧德縣東北20餘裡處的一個海中小島,這片淺灘,潮來成海,潮退泥窪。用陸兵攻打難於涉渡,用水師進攻則船易擱淺。

福建明軍多次攻擊,都無功而返。

戚繼光到來後,根據潮汐規律和倭寇部署情況,決定在退潮時涉水攻擊。

戚家軍以每人負草一捆,以鴛鴦陣隊形前進,匍匐前進,用草填泥壑,戚繼光則親自擂鼓助威。

戚家軍登陸後,斬殺倭寇1000餘人,救出被擄百姓800餘人,另有數百殘倭被趕入海裡。

2,牛田之戰:

橫嶼島之戰,戚家軍多位士兵負傷,直浙總督胡宗憲令戚繼光回師浙江修整。

福建官員極力挽留,胡宗憲只好同意留下戚家軍繼續作戰。

戚繼光將下一個打擊的目標定為位於福清的牛田倭寇大本營。

與此同時,大批倭寇在福清集結,以牛田 、杞店、上薛、西林等地為巢穴,布下連綿三十餘裡的營壘。

九月一日,戚繼光奇襲杞店,全殲此處敵人,隨後又設伏殲滅前來偷襲的倭寇。

戚家軍乘勝直搗牛田倭寇大寨,擊潰匆忙列陣迎戰的倭寇。

戚繼光率軍一鼓作氣,連破牛田、上薛、聞讀等倭寇巢穴,擊潰倭寇上萬人,斬首688級,生擒10人,戚家軍無一陣亡。

3,林墩之戰

摧毀牛田倭寇大營後,戚繼光將進攻的矛頭對準另一處倭寇據點——林墩。

林墩毗鄰海港,四面環水,地形複雜,易守難攻,4000多倭寇盤踞於此。

戚繼光利用夜色掩護髮動進攻,但嚮導被倭寇收買,將戚家軍引入僅能兩人並行的寧海橋。

大批倭寇聚集於此瘋狂反撲。

戚家軍陷入苦戰,兩哨士兵戰死,數百名士兵轉身後撤,督戰的戚繼光親手斬殺14人,才穩住局勢。

調整部署後,戚繼光率領親兵衝鋒,終於殺開一條血路,攻入林墩,全殲倭寇。

林墩之戰,共斬殺倭寇2023人,俘虜13人,其餘倭寇被燒死或趕入海裡淹死。

戚家軍陣亡90人,是整個抗倭戰爭中傷亡最慘重的一次!

戰後,戚繼光到戰場祭奠陣亡將士,伏地大哭,隨後大病一場,返回浙江修整。

4,平海衛大捷:

戚家軍重返福建後,倭寇放棄興化,退往海濱,企圖將所搶財物送回日本,遭到明軍水師攔截,未能得逞。

倭寇佔據平海衛,構築工事,憑險固守。

戚繼光率領戚家軍途徑浙江義烏時,招募了一萬多新兵。

四月十九日,戚繼光、俞大猷、譚綸會師於興化東亭,明軍總兵力達三萬餘人。

福建巡撫譚綸根據平海衛三面環海,易守難攻的特點,在各海道上環立柵欄阻斷倭寇歸路,然後以戚繼光為先鋒,劉顯為左軍,由陸路進攻,俞大猷為右軍,率水師從海上進攻,譚綸自領中軍,隨後跟進。

明軍勢如破竹,攻克平海衛,斬殺倭寇2200餘人,次日嚴密搜捕,又斬殺逃匿倭寇170餘人。

捷報送到北京,嘉靖皇帝龍顏大悅,專程到太廟祭祀,告慰列祖列宗。

5,仙遊之戰:

戚家軍分兵住房後,一萬多倭寇包圍福建仙遊,仙遊軍民拼死抵抗,同時請求戚家軍支援。

戚繼光率領1000餘人趕到後,才用疑兵之計,迷惑倭寇,有不斷組織小股部隊不斷出擊襲擾,使倭寇摸不清戚家軍實力,不敢貿然進攻。

戚家軍主力到達後,戚繼光首先擊潰圍城倭寇,摧毀倭寇修築的四座營壘,隨後和城內軍民配合,追殺潰退的敵人。

一群倭寇逃到城西小山,被戚家軍追上,兩軍反覆衝殺18個回合,倭寇倍全殲,人們將此地成為為「十八戰」。

五百倭寇逃到一處山谷,被仙遊軍民包圍殲滅,後人將此山谷命名為「五百洗」。

另一股倭寇逃到城西北的小山包上,被戚家軍包圍,經過9次激戰,全殲倭寇,後來人們把此地稱為「九戰尾」。

數千倭寇逃往同安,至此,被圍困近兩個月的仙遊解圍。

仙遊之戰,戚家軍共斬首488級,生擒1人,解救被擄百姓3000餘人,戚家軍犧牲24人,仙遊軍民犧牲300餘人。

6,蔡丕嶺之戰:

仙遊解圍後,數千倭寇逃到同安王蒼平和漳浦蔡丕嶺。

戚繼光集中兵力,先攻王蒼平,斬首數百,另有大批倭寇墜崖而死。

漳浦蔡丕嶺的倭寇,拒險而守。

戚繼光將部下分為五哨,各持短兵器攀崖而上。

當戚家軍登上崖頂時,倭寇伏兵四起。

戚繼光嚴令部下不得後退一步,與敵人拼死搏殺。

經過激戰,倭寇大敗,被殺數百人,一千多倭寇逃入密林,被放火燒死。

仙遊之戰,歷時兩個多月,戚家軍共殲滅倭寇近萬人!

至此,福建境內殘餘的倭寇失魂喪膽,紛紛逃往廣東,福建倭患基本平息。

福建巡撫譚綸在給朝廷的奏章中,盛讚戚繼光,稱「自東南用兵以來,軍威未有若此之震,軍功未有若此之奇!」

相關焦點

  • 方友德:戚繼光橫嶼平倭第一捷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股在浙江受到當地軍民有力打擊的倭寇流竄並佔領了此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致使橫嶼百姓民不聊生。而朝廷派出的抗倭軍隊已三次在此吃了敗仗。兩年後,戚繼光率領他的戚家軍收復了被倭寇佔據了三年之久的橫嶼島。這次殲倭大捷被後人稱之為明代抗倭「第一奇捷」,絲毫也不誇張。
  • 萬曆二十三年,明朝最強軍隊戚家軍為何被殘酷剿殺?
    最初的戚家軍,主要是由義烏、金華等地健壯的青年農民、礦工組成。他們經過戚繼光的嚴格訓練,軍紀嚴明,善用火器,在東南沿海的抗倭戰場上,可謂是百戰百勝。南方倭亂緩解之後,戚繼光調任薊遼,負責防禦韃靼等部落的騷擾。因為北方邊軍紀律渙散,戚繼光就將南方戚家軍的三千人調往薊鎮,作為標兵,訓練北兵。
  • 倭寇與明朝和西班牙三國殺的結果證明,戚家軍戰力與西班牙相當
    關於此戰中雙方的傷亡人數,西班牙總督皮納羅薩給國王腓力二世的信中寫到:「有200名日本人被殺,其中包括船隊指揮官和他的兒子,而我們只損失了三名士兵。」西班牙三名陣亡者中就包括了蓋倫船長盧卡斯,受傷人數不詳。
  • 仙遊之戰:戚家軍分兵之後第一場惡戰!
    至此,嘉靖四十二年春入侵福建的倭寇基本上被消滅乾淨,福建暫時恢復平靜。福建巡撫潭論上書朝廷,請求將戚家軍分為春秋兩班輪換,一班留在福建戍守,一班返回浙江休整,得到嘉靖皇帝批准。於是總兵力已有12800人的戚家軍,一半回到浙江,剩下的6400人,被戚繼光分為8營,每營800人,分散到福建各地駐守。十月,多股倭寇進犯福清、潭州、泉州、連江等地,均被當地駐守的戚家軍擊敗,10天之內,戚家軍與倭寇大小十二戰,全部獲勝,共斬殺倭寇3000餘人。
  • 血戰林墩,戚家軍犧牲90人,遭受成立以來最慘重的損失!
    這樣一來,林墩的倭寇總兵力達到4000餘人,而且大部分為較為兇悍的真倭。林墩毗鄰海港,四面環水,有多條水路,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從水面進攻需要水師配合,且難度極大。直達林墩的陸路很多條,大部分為極難通行的山林小路,僅有一條黃石大道相對容易走。
  • 《蕩寇風雲》揭密中國首支特種部隊 戚家軍雄風再現
    東亞最強軍隊戚家軍 趙文卓吳樾洪天明鐵血軍魂揚中華國威  電影《蕩寇風雲》根據中華民族英雄戚繼光的事跡改編,講述了明嘉靖年間,倭寇在中國沿海燒殺擄掠,在剿倭戰爭節節失利的情況下,一代名將戚繼光(趙文卓飾)組建中國歷史上首支「特種部隊」戚家軍,獨創「鴛鴦陣」,裝備「狼筅」、「三眼銃」、「虎蹲炮」等先進武器,與俞大猷將軍(洪金寶飾)聯合掃平倭患怒破千軍,實現「封侯非我意,
  • 戚家軍戰損比有多逆天,曾經斬殺倭寇兩千餘人,戚家軍無一人戰死
    先是倭寇迅速撕開包圍圈,戚繼光指揮明軍追擊,倭寇竟來了個反攻。戚繼光心中一喜,來得正好,這回不用追你了。但結果,明軍被倭寇的氣勢震住,竟大面積潰逃,僅剩戚繼光小隊獨撐……差一點全軍領盒飯。▲戚繼光書法和上次類似,倭寇一觸即退,明軍大舉掩殺。
  • 戚家軍的戰鬥力有多強?看看數字你就知道,可惜最後一戰打得悲壯
    公元1561年4月,正值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兵分三路,一路燒殺搶掠,一路張牙舞爪地向浙江台州奔去。本以為能肆無忌憚的他們,卻沒想到在一個名為花街的小村子裡栽了大跟頭。在這裡,有一支明軍隊伍前來阻擋進犯的三千倭寇。這支明軍當中的大部分人已經面無血色、筋疲力盡,即便如此他們依舊軍容齊整。
  • 戚家軍的乾糧,福清人的鄉味。細說「福清光餅」的文化傳承
    據民間傳說,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福建沿海地區,倭寇屢屢侵犯擾民。次年,戚繼光率軍進駐福清平倭。戚家軍多為山東人,多食麵食,為了奇襲敵軍,士兵按老家烤餅方法烤制麵食作為乾糧,烤餅中間有孔,可穿上細麻繩,掛在胸前,便於行軍打仗,這就是光餅的原型。
  • 4000義烏兵打造成16世紀亞洲最強軍隊戚家軍,橫掃倭寇
    秋天龍山所高家樓,今浙江慈谿龍山鎮灘涂之上,遠看一片耀目金光,正是倭寇手持金光紙扇擾我邊防,其分兵三路每對千餘人行跡放浪,手持紙扇縱聲高唱,明朝衛所兵疏於陣仗膽小慌張,三眼銃放槍之後四散逃亡,倭寇橫行砍殺如狼入群羊,戚繼光見狀拉滿雕弓,一隊頭領血濺當場,再射,二隊折損一員偏將,偽倭頭領汪傲大驚失色倉皇失措,第三箭射出三隊頭領也被一箭貫穿胸膛。這就是《戚少保年譜暨編卷一》所記載的龍山所三劍克敵。
  • 明朝最強軍隊戚家軍,為何在萬曆二十三年被自己人殺害?
    戚家軍戚家軍之所以叫戚家軍,主要還是因為戚繼光,在戚繼光的帶領下,軍紀嚴明、訓練有素,逐漸成為了職業化的軍隊,使用著當時最先進的武器,並且有著百戰百勝的戰績和殺敵十餘萬人的記錄戚家軍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務是打擊「倭寇」,隨著逐漸壯大,成為了明朝最具有戰鬥力的部隊之一。在戚繼光在世時,內閣大臣張居正對戚家軍的支持,也使得戚家軍能夠得到朝廷的重視,尤其是戚家軍在徹底解決了浙江、福建等地近兩個世紀的倭寇之患。
  • 《繡春刀》之兵器盛宴:當戚家軍遇上錦衣衛
    繡春刀,戚家刀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殺器。本文以電影中出場人物為背景,介紹明代幾種兵器形制並做適當的溯源。(以下綜合了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出場人物)大將南徵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另外兩名助手丁翀、丁泰也是邊軍出身,且可確定為戚家軍傳人。薩爾滸之戰時曾是薊鎮總兵的戚繼光已過世三十一年,但可以看作是戚家軍延續的浙軍依然戰鬥在邊軍第一線。丁翀(下圖左下)所用兵器為腰刀和藤牌,其形象正在鴛鴦陣裡站在最前面的藤牌手形象。丁泰(下圖右下)揮一桿狼牙棒,可以看作是鴛鴦陣裡最為關鍵的的狼筅手。因此時對戰已用不到狼筅,故丁泰改兵器為狼牙棒。
  • 戚家軍縱橫數十年,很少打敗仗,為何卻在渾河之戰中全軍覆沒
    據《明史》記載,戚家軍最大的一次傷亡是林墩戰役,戚家軍陣亡90餘人,但淹死和燒死倭寇3000多人,斬敵首級690顆。而在奇襲牛田等戰鬥中,戚家軍更是無一傷亡。縱觀戚家軍的數十年戰鬥,殲敵超過15萬人,而自身傷亡不過區區200人,這在整個人類戰爭史上是一個奇蹟。
  • 倭寇猖獗:俞大猷奉命東南平倭
    倭寇猖獗:俞大猷奉命東南平倭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俞大猷提升都指揮僉事。侗民中有蘇步青者,力能格鬥猛虎,為叛亂首惡,俞大猷格殺了他,招降渠魁,數邑得以安寧。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右副都御史朱紈巡視福建,薦俞大猷為備倭都指揮。適安南都統使莫福海卒,其子宏瀷、正中互相仇殺;其大臣範子儀妄言,宏瀷已死,迎正中歸國,趁機剽掠欽、廉諸州,嶺海騷動。歐陽必進奏留俞大猷討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