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與明朝和西班牙三國殺的結果證明,戚家軍戰力與西班牙相當

2020-12-18 目瞪口呆的歷史

16世紀後期,滿世界殖民的西班牙跑到了東亞,在菲律賓的馬尼拉建立了殖民地。由於其本土和北美殖民地距此有萬裡之遙,因此糧食和生活用品以及工匠只能從最近的也是當時遠東經濟最發達的中國取得。所以他們鼓勵中國商人到菲律賓貿易。而那時恰逢「隆慶開關」,明朝允許沿海商人出海貿易,所以馬尼拉至廈門的海上貿易航線就繁忙起來了,菲律賓殖民當局通過對中國商船的課稅,也獲得了大筆財富,成為其重要財富來源。

此時的日本還沒有鎖國,日本西南的倭寇集團正在東南亞四處劫掠,不僅騷擾中國東南沿海,也侵入了菲律賓,1580年,他們在呂宋島北部的卡加延地區擊敗當地土著,建立了基地。

這一時期的東南亞海域,西班牙殖民者、日本倭寇,以及中國東南沿海的海盜勢力,是三股最主要的力量,隨著利益爭奪的加劇,他們之間的衝突也日益激烈。

1574年,潮州海盜林鳳率領4000多人乘62艘戰船出發,其中作戰人員近2000人,其餘為家眷和工匠。航行兩天後,於11月29日夜到達菲律賓,準備突襲馬尼拉。但夜裡遭遇風暴,船隻一半沉沒,損失二百餘人,還錯過登陸地點,輾轉至馬尼拉時,天已大亮,西班牙人已有準備。海盜們雖已經十分疲憊,但先鋒部隊在一名叫莊公的倭寇率領下依然發起進攻,打死了西班牙指揮官高迪。西班牙總督勒比撒裡親率百餘人死守,憑著火力優勢擊退了海盜。

兩天後,林鳳再派出一千五百人前往攻城。但城內西班牙人依託工事和強大火力殊死抵抗。期間雖有80名海盜衝進城內,但在火槍集中打擊下全部戰死。這一仗,西班牙戰死十三人,而林鳳損失則達二百餘人,他的大將,那位倭寇莊公,亦在這一戰役中陣亡。面對慘重傷亡,林鳳無力再戰,只得撤退。

西班牙打退中國海盜後,緊接著就要面對日本倭寇的襲擾。最初,西班牙的統治區只在馬尼拉周邊,對菲律賓西北部的卡加延地區並沒有過多關注,但是從那裡出發的倭寇開始襲擊他們與中國之間的貿易航線時,西班牙人被激怒了,決心將這夥倭寇剷除。

1582年,當時的菲律賓總督皮納羅薩,派出部下卡裡昂率領著40名正規軍士兵和一些土著奴隸搭乘一支艦隊北上進攻倭寇。這支艦隊以1艘蓋倫船為旗艦,包括5艘單杆帆船和1艘小艇。

此時卡加延的倭寇有一千多人,還有一支包括19艘大小船隻的艦隊,裝備著從葡萄牙購買的槍炮、日本武士刀,以及弓箭長矛;大多數倭寇披掛日式鎧甲,少部分裝備了仿製的葡萄牙板甲——南蠻胴,也有一些直接從葡萄牙人手裡買來的胸甲。

西班牙艦隊在途中遇到了一艘中國海盜船,他們擊敗海盜,奪下船隻,並派17名士兵登上那艘海盜船,然後繼續航行。

當西班牙艦隊繞過博蓋多海角後,與倭寇的一艘中國式大型帆船遭遇了,卡裡昂當即指揮他的蓋倫船向倭寇發起進攻。倭寇用船上的佛朗機小型火炮對他們開火,但這種小炮威力有限,沒有對西班牙蓋倫船造成什麼傷害,西班牙人的火炮則打斷了日本船的主桅,並拋出爪錨靠幫,然後幾十名西班牙士兵迅速攀上了倭寇帆船。但是倭寇人數眾多,作戰兇猛。60名倭寇用火神槍朝西班牙人猛烈開火,然後手持刀矛的其他倭寇蜂擁而至,把西班牙士兵趕回了蓋倫船,接著200多名倭寇衝到蓋倫船上,企圖將西班牙人全殲。混戰中,蓋倫船的船長盧卡斯被打死,還有多人受傷。西班牙士兵在卡裡昂指揮下且戰且退,一直退到主桅杆下,然後排成著名的西班牙方陣,以長矛和盾甲擋住倭寇的長刀,火槍手對倭寇實施排槍齊射。

西班牙大方陣是西班牙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貢薩洛·費爾南德斯·科爾多瓦創造的,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這種戰術隊形將冷熱兵器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致,一經問世就所向披靡。西班牙方陣和文藝復興稜堡是這個時期除火器外最傑出的軍事發明,中國海盜林鳳就是在這兩種利器面前敗下陣來的。

在空間狹窄的船甲板上,僅數十人組成的方陣仍然威力巨大,打得倭寇無力抵擋,在猛烈的齊射火力打擊下,倭寇不得不退回到自己船上。

這時,西班牙艦隊的其他船隻趕到了,他們從各個方向包圍倭寇的大帆船,船上的火炮齊射。倭寇的火力遠不如西班牙人,卻拼死抵抗,最後只剩下18人,被迫投降,但仍有不少人跳海遊向岸邊,將遭到突襲的消息帶回營地。

關於此戰中雙方的傷亡人數,西班牙總督皮納羅薩給國王腓力二世的信中寫到:「有200名日本人被殺,其中包括船隊指揮官和他的兒子,而我們只損失了三名士兵。」西班牙三名陣亡者中就包括了蓋倫船長盧卡斯,受傷人數不詳。

皮納羅薩還在信中告訴腓力二世:「日本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好戰的一部分人,他們有火炮,許多火繩槍及槍矛,裝備了軀幹鐵甲,得自葡萄牙人之手。這些葡萄牙人真是罪無可赦。」

擊敗倭寇後,西班牙艦隊趁勢繼續前進,來到卡加延河口,並溯流而上,準備進攻倭寇的基地。

得到西班牙前來進攻消息,倭寇們已經嚴陣以待,他們用18艘小船堵住河道,並在岸邊構築了堡壘。但因為那艘中國式大帆船被西班牙人俘獲,他們已經失去了所有的火炮,無法有效攻擊西班牙艦隊。西班牙人用火炮猛轟倭寇,將倭寇的船隻全部摧毀。然後在300米射程的「穆什克特」重型火槍齊射掩護下靠岸登陸,並立即挖掘戰壕修築工事,接著船上的大炮被搬進陣地就位。

在隨後的戰鬥中,倭寇在西班牙的槍炮打擊下苦苦支撐,人員傷亡越來越大,卻無力還手。不得已,他們便提出停火和談,但要求獲得西班牙當局的經濟補償,作為他們離開呂宋的條件,遭到拒絕,談判因此破裂,戰鬥再次爆發,倭寇仍然無法扭轉局勢。於是,他們上演了在後來的戰爭中多次上演的瘋狂,集中剩餘的600多人發起豬突衝鋒,試圖依靠人數優勢在近戰中擊敗西班牙人,卻遭到西班牙方陣的迎頭痛擊。西班牙方面雖然只有40名正規軍,卻依仗裝備和戰術優勢,給倭寇以重大殺傷。

倭寇前赴後繼地發起了三次大規模衝鋒。他們在少量火槍手齊射後,即讓大隊武士再手持短矛和武士刀狂吼著猛撲而來。西班牙人則先以槍炮集火射擊,在倭寇接近後用長矛和劍盾擊刺。為了不讓倭寇抓住武器,他們在槍頭和矛尖上塗抹了油脂。經受了倭寇的三波進攻後,西班牙士兵的火藥也即將耗盡。

卡裡昂知道他們已經無法承受再一次攻擊,索性反守為攻,他下令全體出擊,帶領所有人衝出塹壕,以長槍方陣和傳統劍盾殺向倭寇。此時倭寇正在收攏潰散人員,組織下一次突擊,還沒有列好隊形,沒有想到西班牙人會突然殺來,頓時崩潰了,四散奔逃的倭寇被西班牙人殺傷殆盡,城堡也被西班牙士兵佔領。西班牙人至此也已成強弩之末,無力再追殺倭寇了。

此戰,60名西班牙人以20人傷亡的代價,殲滅了1000多倭寇,繳獲了大量被丟棄的戰利品、日式鎧甲、刀劍和火槍。將倭寇的勢力從呂宋北部趕了出去。

西班牙雖然取勝,卻也對倭寇的悍勇心有餘悸,總督皮納羅薩在給國王腓力二世的信中寫到:「他們成功地保衛了自己,雖然只有六十名士兵和水手,卻面對一千名敵人,而且還是一個勇敢又富於技巧的民族。」他還在信中請求國王給他增援,他說:「因為中國人和日本人不是東印度群島土著,而是和柏柏爾人一樣勇敢的人,亦或更甚。我懇求陛下注意這一點,並下令讓那些船隻上的人手儘量多地派遣過來,因為這是保存這個營地所必需的關鍵。我還懇請您在其他的事物上也給予充分的關切。」

卡裡昂佔領卡加延後,興建了新塞戈維亞城,也就是今日的立拉爾洛市,納入了菲律賓西班牙殖民當局的直接統治。從此倭寇基本上不敢再涉足菲律賓,將刀鋒指向中國,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成了受他們禍害的重災區。

倭寇侵入中國沿海後,橫行肆虐一時,給中國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這主要是由於當時明朝軍制腐敗,衛所兵根本沒有戰鬥力,倭寇對陣他們猶如虎入羊群。但倭寇的剋星很快就來了,隨著戚家軍的崛起,倭寇被打得丟盔卸甲,終於也像在菲律賓一樣被趕了出去。

戚家軍在與倭寇的戰鬥中,與西班牙軍隊一樣,也打出了懸殊的戰損比。

在海寧,戚家軍第一次和倭寇交鋒,以自身零傷亡消滅倭寇200多人。

再戰新河,戚家軍以一人陣亡消滅倭寇90人。

花街大戰,戚家軍又以一人陣亡消滅倭寇333人。

在浙江台州的這一系列戰鬥中,戚家軍傷亡20餘人,卻消滅倭寇5000餘人,戰損比達到 1:250。

在福建的橫嶼,牛田,林墩的3戰中,戚家軍殺敵超過5000人,平均戰損比1:50左右,與西班牙在卡加延打出的戰損比基本相當。

戚家軍雖然沒有與西班牙軍隊直接交鋒,但是以倭寇這同一個對手為參照,兩者的戰鬥力應該相當。但需要指出的是,戚家軍消滅的倭寇中,除了真倭,有相當一部分是狐假虎威的假倭,他們只是一些盜賊和地痞無賴,戰鬥力遠不如真倭。而西班牙軍隊消滅的倭寇中,除了真倭外,也有一部分中國海盜,但這些海盜常年闖蕩海上,在風口浪尖上討生活,兇悍程度不次於真倭,這一點在西班牙總督給國王的信中也著重提出過。再加西班牙軍隊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武器,所以西班牙軍隊會比戚家軍多一些裝備優勢,但戚家軍的作戰意志和數量優勢可以彌補這點差距,因此在那個年代,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雖然有以6000兵力徵服中國的計劃,真要實施的話是完全不可能的。

本文中的圖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他是明朝最牛的海盜,靠一支殘軍打敗西班牙海軍,在海外建國稱帝
    戚繼光是明朝抗倭名將,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保護了沿海人民的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他帶領的「戚家軍」在海邊一站,倭寇聞風喪膽,在北方疆域一走
  • 作為明朝最精銳的部隊,戚家軍為何很快就銷聲匿跡了
    導語:明朝,和其他朝代一樣,邊境頻頻遭到其他蠻夷的騷擾。但明朝和其他朝代所面臨的威脅並不完全相同。因為在東南沿海邊境出現了一個新的威脅——來自日本還有明朝沿海的海盜,統稱倭寇。這些人常年漂泊在海上,通過打劫沿海的商船或者直接在東南沿海地區登陸,燒殺搶掠,滿載而歸。百姓苦不堪言。
  • 戚家軍戰損比有多逆天,曾經斬殺倭寇兩千餘人,戚家軍無一人戰死
    一、成名之前先丟臉從朱元璋建立明朝的第二年(公元1369年),倭寇就開始騷擾東南沿海地區,到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基本蕩平倭寇,經歷了整整兩百年,多少名將在此被倭寇打臉。直到「戰神」戚繼光的出現。看到八百倭寇一頭扎進布袋,戚繼光以為此戰穩了,不過,呵呵,好戲在後面。先是倭寇迅速撕開包圍圈,戚繼光指揮明軍追擊,倭寇竟來了個反攻。戚繼光心中一喜,來得正好,這回不用追你了。但結果,明軍被倭寇的氣勢震住,竟大面積潰逃,僅剩戚繼光小隊獨撐……差一點全軍領盒飯。
  • 徵服明朝需要多少士兵?西班牙:明朝很強大,起碼也得要10000人
    說出來不怕大家笑話,西班牙認為明朝很強,所以怎麼也得來個10000人。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10000人,在他們看來這10000人已經足夠徵服明朝。定下這麼個數字的人乃是阿隆索 桑切斯,這是一位西班牙籍貫的耶穌會士,他認為只有通過武力才能"勸化"中國。
  • 16世紀西班牙與日本的對決,西班牙步兵以一當十,倭寇再不敢冒犯
    1580年前後,一股倭寇在今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登陸,如入無人之境,而後在那裡建立了修整用的基地,打算長期佔據。 倭寇的入侵行徑再加上其肆無忌憚的搶劫過往商船的行為,嚴重損害了西班牙殖民者的利益,其狂妄的作死行為使得西班牙殖民當局越來越重視。
  • 西班牙胸甲步兵血拼日本倭寇,吊打日本瘋狂武士:60人殺敗600人
    菲律賓當地土著人根本打不過日本倭寇,他們只能向西班牙殖民人請求援助。隨著日本倭寇開始襲擊馬尼拉到其他地方的商船,西班牙人認識到這是一股兇險的敵人。在1582年,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隆奎羅派遣了40名士兵,一些土著兵,以及幾艘小型船隻去打擊日本人。
  • 在明朝泛濫成災的倭寇,為何在清朝不見了?誰搞定了他們?
    提起明朝的戚家軍,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他們正是因抗擊倭寇而聞名於世。而在整個明朝時期,倭寇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歷朝皇帝都將防備倭寇作為重中之重。在嘉靖朝,倭寇對中國沿海的侵擾更是達到了頂峰,這才有了戚家軍的橫空出世。
  • 明朝最強軍隊戚家軍,為何在萬曆二十三年被自己人殺害?
    說起戚家軍又被稱為義烏兵或者浙軍,在1559年成立於浙江義烏,成立之初只有兵力四千,而且大多數都是農民和礦工。戚家軍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務是打擊「倭寇」,隨著逐漸壯大,成為了明朝最具有戰鬥力的部隊之一。在戚繼光在世時,內閣大臣張居正對戚家軍的支持,也使得戚家軍能夠得到朝廷的重視,尤其是戚家軍在徹底解決了浙江、福建等地近兩個世紀的倭寇之患。
  • 4000義烏兵打造成16世紀亞洲最強軍隊戚家軍,橫掃倭寇
    倭寇之亂汪直是活躍於明朝嘉靖年間偷偷從事東南對外貿易的走私巨頭,因海禁收緊依附日本肥前國大名松浦隆信,汪直死後,他的部下以及松浦隆信麾下的武士和浪人藉機向大明沿海進犯,造成了明朝倭寇的泛濫。秋天龍山所高家樓,今浙江慈谿龍山鎮灘涂之上,遠看一片耀目金光,正是倭寇手持金光紙扇擾我邊防,其分兵三路每對千餘人行跡放浪,手持紙扇縱聲高唱,明朝衛所兵疏於陣仗膽小慌張,三眼銃放槍之後四散逃亡,倭寇橫行砍殺如狼入群羊,戚繼光見狀拉滿雕弓,一隊頭領血濺當場,再射,二隊折損一員偏將,偽倭頭領汪傲大驚失色倉皇失措,第三箭射出三隊頭領也被一箭貫穿胸膛。這就是《戚少保年譜暨編卷一》所記載的龍山所三劍克敵。
  • 西班牙不可小覷的野心:計劃用兩萬軍隊徵服明朝
    明朝是我國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帝制王朝。近二十年來,網上和生活裡一直都有明朝熱。因為這個朝代給了我們民族的自信和自尊。這個時候,中國政治的中央集權和專制高度加強,朱元璋打敗元朝勢力,建立了明朝。後來,永樂皇帝以後進入了盛世。並實施海禁和閉關鎖國的政策。從此不與外界交往,而且幾乎也很少有海戰了。除了打倭寇的時候用海軍,一般主要兵力都在中國的北方,來對抗蒙古和女真。 這個時間段,重合覆蓋了中國的明朝前中後期。 二、明朝不如西班牙嗎?
  • 戚家軍的戰鬥力有多強?看看數字你就知道,可惜最後一戰打得悲壯
    公元1561年4月,正值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兵分三路,一路燒殺搶掠,一路張牙舞爪地向浙江台州奔去。本以為能肆無忌憚的他們,卻沒想到在一個名為花街的小村子裡栽了大跟頭。在這裡,有一支明軍隊伍前來阻擋進犯的三千倭寇。這支明軍當中的大部分人已經面無血色、筋疲力盡,即便如此他們依舊軍容齊整。
  • 明朝最後的精銳,百戰百勝的「戚家軍」,最後一戰為何全軍覆沒?
    頭也不回的川軍將士3000餘人,衝入八旗軍中,先後將正白、正黃旗兵軍團衝垮,擊殺八旗軍二千餘人,但此時瀋陽城上,投降將領李永芳指揮著向川軍開火,靠著火炮掩護,八旗軍隨後一擁而上,川軍終於被擊垮了,除了少數幾個人撤回了南岸,其餘全部殉國。最後的戰鬥開始了,這是戚家軍的最後輝煌,也就在此一戰中,戚家軍展現了他們無與倫比的光芒。
  • 軍隊連倭寇都不打過?明朝的禁海政策,怎麼成了倭寇的溫床?
    倭寇魚龍混雜令明朝官軍難以清除沿海地區的商人通過不斷賄賂當地官員,特別是負責海禁的官員,使得這種名義上的海禁下,實際上進行著相當活躍的私下貿易。正因如此,沿海商人逐漸壟斷了當時大部分的海外貿易,這也使得這幫商人賺得盆滿鍋滿。
  • 他是明朝民族英雄,使沿海免受倭寇侵擾,這個紀念館你一定要來
    從蓬萊閣景區的正門進去直走就是戚繼光紀念館,紀念館的前身是明備倭都司府,明朝後期,倭患大作,整個東部沿海一帶都受日本人的侵擾,戚繼光在東部沿海抗倭一線十餘年,創建戚家軍、發明鴛鴦陣、掃除倭寇,威震海疆,是明朝時期的抗倭英雄。紀念館裡有很多史料介紹,再現了戚繼光和戚家軍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的歷史畫面。
  • 萬曆二十三年,明朝最強軍隊戚家軍為何被殘酷剿殺?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還真發生過一次「薊州兵變」,可憐的原戚家軍將士,在被解除武器之後,至少數百人被屠殺。要說這件事的前因後果,還要從戚繼光說起。戚家軍,是由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所建。然後,「令赴演武場,擊之,殺數百人」,隨後上書誣陷戚家軍叛亂謀反。如果南兵手中有武器,想這麼容易就屠殺數百人,恐怕難呀,這就是一場赤裸裸的誘殺。曾經奮勇殺敵的南兵將士,沒有死在抗倭的戰場上,竟然死在了自己人手中,不能不讓人一聲嘆息。《朝鮮宣祖實錄》中說「以離家日久,錢糧不給,含忿謀作亂。事覺,殺三千三百餘口。」
  • 178 王直,明朝倭寇中的另類英雄
    東亞歷史第178篇:中國亂世循環之明朝那些事兒。 王直,出生於今天安徽歙縣,個性豪邁任俠,年輕時便投奔盤踞在寧波雙嶼島的徽州同鄉許棟的部下,許棟乃是當地最大的走私集團。當時日本走私船到了寧波,與中國商人交易,而中國商人與權貴勾結,仗勢刁難,往往銀貨交割不清不楚。
  • 戚家軍所使用的鴛鴦陣,到底有多厲害,竟然能讓倭寇望風而逃
    戚家軍所使用的鴛鴦陣,到底有多厲害,竟然能讓倭寇望風而逃公元一五六一年,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在台州之戰中一個月連戰九場,而戰果卻是戚家軍陣亡九人為代價,累計斬首、生擒倭寇近五千四百多人,在當時那個時代,曾經出現過十幾個倭寇追著幾千明軍追殺的場面
  • 殺了無數倭寇的戚繼光,卻害怕老婆王氏,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明朝的武科舉,考試項目有馬弓、步弓、 槍、 刀、 劍、 戟、拳搏、 擊刺等格鬥類科目。戚繼光能考中武舉,足以證明他的武功十分了得。《明史.戚繼光傳》有一條史料,也可以證明戚繼光格鬥技能出類拔萃。原文是這這樣的:「繼光急趨寧海,扼桃渚,敗之龍山,追至雁門嶺。賊遁去,乘虛襲台州。繼光手殲其魁,蹙餘賊瓜陵江盡死。」圖為戚繼光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 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盤點戚家軍在福建的幾次大戰!
    戚繼光到來後,根據潮汐規律和倭寇部署情況,決定在退潮時涉水攻擊。戚家軍以每人負草一捆,以鴛鴦陣隊形前進,匍匐前進,用草填泥壑,戚繼光則親自擂鼓助威。戚家軍登陸後,斬殺倭寇1000餘人,救出被擄百姓800餘人,另有數百殘倭被趕入海裡。
  • 戚家軍縱橫數十年,很少打敗仗,為何卻在渾河之戰中全軍覆沒
    明朝著名將領戚繼光一手打造的鐵血之師戚家軍,曾在東南沿海讓倭寇聞風喪膽。戚繼光靠嚴明的軍紀、艱苦的訓練、科學的陣法、獨特的武器,以及強悍的戰力,南徵北戰三十餘年,南平倭寇,北鎮蒙古,戰無不勝,鮮有敗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