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無數倭寇的戚繼光,卻害怕老婆王氏,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2021-01-09 王福星

今天的帖子,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先分析一下戚繼光的戰鬥力。戚繼光出身武將世家,自幼苦練家傳武藝。戚繼光還投身科場,考中了武舉功名。

明朝的武科舉,考試項目有馬弓、步弓、 槍、 刀、 劍、 戟、拳搏、 擊刺等格鬥類科目。戚繼光能考中武舉,足以證明他的武功十分了得。

《明史.戚繼光傳》有一條史料,也可以證明戚繼光格鬥技能出類拔萃。原文是這這樣的:「繼光急趨寧海,扼桃渚,敗之龍山,追至雁門嶺。賊遁去,乘虛襲台州。繼光手殲其魁,蹙餘賊瓜陵江盡死。」

圖為戚繼光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戚繼光率部追擊倭寇,並且親手斬殺了倭寇首領。倭寇們見到首領被殺,又知道自己打不過戚家軍,只能跳入江中,結果全軍覆沒。

戚繼光打仗,一向身先士卒。他親手打死倭寇首領的典故。不是小說段子,而是出自正史的記載。我們根據正史的史料,就可以推斷出戚繼光的格鬥能力很強。

本文的第二部分,說一說戚繼光怕老婆的故事。《孟諸戚公墓志銘》記載了戚繼光怕老婆的事情,故事頗為有趣。

圖為戚繼光雕像,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原文是:「一品鷙而張,先後有子皆不祿,少保陰納陳姬,舉祚國、安國、報國,沈姬舉昌國,楊姬舉輔國。御人露諸姬多子狀,日操白刃,願得少保而甘心。少保衷甲入寢門,號挑而愬祖禰,乃大慟。一品亦棄刃抱頭痛哭,乃攜安國子之。」

「一品」是戚繼光的夫人王氏,她妻憑夫貴,被封為一品夫人。「不祿」是死亡的意思,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祿。「少保」是戚繼光的官位,「陳姬」和「楊姬」、「沈姬」是戚繼光的小妾,「舉」是生養的意思。

戚繼光的原配王氏,性格非常剛烈。王氏生了好幾個兒子,都沒有養活。戚繼光為了後繼有人,在外室納了三個小妾。小妾陳氏,為戚繼光生下了兒子戚祚國、戚安國、戚報國。小妾沈氏,為戚繼光生下了兒子戚昌國。小妾楊氏,為戚繼光生下兒子戚輔國。

圖為戚家軍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戚繼光怕老婆,不敢把納妾生子的事情告訴王氏。有一次,有個多嘴的傢伙,把戚繼光外室生子的事情,告訴了王氏。王氏一聽就急眼了,結果是「日操白刃,願得少保而甘心。」

王氏大白天拿著刀,欲置夫君於死地而後快。戚繼光聽說老婆要砍他,沒有憑藉武藝跟老婆針鋒相對,而是穿上內甲去臥室向老婆請罪。

按照禮制,戚繼光官拜少保,可以理直氣壯納妾。戚繼光年輕的時候沒有納妾,到了晚年無子之時,才納妾生子。戚繼光的做法,在那個時代完全合情合理合法。

圖為戚繼光與夫人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以戚繼光的地位,完全可以把王氏強壓下去。以戚繼光的武藝,不可能打不過王氏。戚繼光沒有利用官威壓老婆,也沒有利用武藝打老婆,而是以情理說服老婆。

戚繼光哭著對老婆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要是沒有兒子,就對不起祖宗。我是迫不得已,才納妾生子。」

堂堂大明少保,居然在老婆面前「號挑而愬祖禰」。本來要找戚繼光拼命的王氏,看到老公哭得情真意切,就想起自己人強命不強。王氏越想越控制不住情緒,只能把刀扔了,抱著戚繼光一起痛哭。

圖為顏丹晨版戚夫人照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戚繼光也是會來事,他趕緊哄老婆說:「你是正妻嫡母,我的兒子就是你的兒子,你挑一個兒子收養為嫡子吧。」

古代的時候,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妻的兒子是嫡子,小妾的兒子是庶子。如果正妻沒有兒子,可以收養庶子為嫡子。王氏在戚繼光的提議下,當場收養戚安國為嫡子。

戚繼光沒有用武力和地位去壓制王氏,而是用苦情戲哄老婆,因此化解了一場家庭危機。在夫權至上的明朝,戚繼光的做法,實在是值得大書特書,所以才會被寫在《墓志銘》上面。

圖為作者被本人照片。

我前幾天把戚繼光怕老婆的故事,講給兒子聽,並且問他:「武藝超群的戚繼光,在戰場上殺了無數倭寇,卻會怕老婆,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那小子不開竅,居然回答說:「說明母老虎比倭寇更可怕!」

我趕緊糾正說:「這說明男人的手是用來打天下的,不是用來打老婆的!」

本文史料來源:《明史.戚繼光傳》,《孟諸戚公墓志銘》。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版權公司籤約,委託版權公司代表本人維護原創權益。未經授權轉載者,版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護原創權益。

相關焦點

  • 戚繼光抗倭作戰中,真的為了嚴明軍紀靜啊自己的兒子戚印斬首嗎?
    意思說,戚繼光在寧德白鶴嶺與倭寇作戰時,其兒子為前鋒,因為看見倭寇氣勢較盛而出現畏懼,被戚繼光斬首,戚家軍將士們見狀無不害怕,在與倭寇作戰時都是以一敵百,全殲了倭寇。當地百姓塑了戚繼光兒子的像,放在廟裡供奉祭祀,以感念戚繼光的功勞。
  • 抗倭名將戚繼光究竟是靠什麼剿滅戰鬥力極強的倭寇?
    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東南沿海,給沿海百姓帶來無盡的災難,百姓死傷無數。被激憤的中國人民紛紛組織起來,紛紛反抗倭寇的侵略,然而這場倭寇之亂卻遲遲無法結束,直到戚繼光、胡宗憲、俞大猷等抗倭名將的出現。說到抗倭名將,第一反應就是戚繼光,他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對戰倭寇,都以極小的代價獲得全勝。要知道有很多的倭寇都是日本的浪人,戰鬥力很強悍,而且能打贏就趕盡殺絕,打不贏就趕緊跑,妥妥的遊擊隊,甚難消滅。那麼戚繼光又是如何徹底剿滅倭寇的呢?單單靠自己的軍事才能是遠遠不夠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 此人是抗倭名將,殺的倭寇不比戚繼光少,卻被世人逐漸遺忘了
    明朝末期,倭寇來犯,戚繼光等人奮起抗戰。或許是因為戚繼光、俞大猷的名氣太大,讓世人遺忘了另一個抗倭名將譚綸。他與戚繼光、俞大猷等人齊名,與戚繼光並稱為「譚、戚」,還是明朝的傑出的戲曲家。譚綸殺的倭寇不比戚繼光少,甚至還可能比他多。
  • 民族英雄戚繼光:倭寇不僅是日本人,更多的是「漢奸」
    戚繼光是抗倭名將。明朝時期,戚繼光帶領「戚家軍」抗擊倭寇,奮勇殺敵,狠狠打擊了倭寇的囂張氣焰,取得了最終勝利。然而近年來,網絡媒體有人搞噱頭:戚繼光抗擊的倭寇,並非日本人,大部分是中國人。戚繼光是民族英雄,已經說了400年,並且他的光輝事跡,寫入了教科書。
  • 仙遊之戰戚繼光固守待援,倭寇為何不圍城打援?實力允許腦子不夠
    為什麼呢?因為敵人大多數都是從陸地上進攻而來,擁有強大水師的軍隊,在當時還不存在。為此沿海地區本來是不需要怎麼布防的。當時倭寇一共集結了2.7萬人,其中先頭部隊就有1.5萬人之多。這幫人殺來仙遊的時候,仙遊只有200名正規軍,此外還有250名民兵,除此之外全部都是老百姓。
  • 他才是名副其實的抗倭名將,殺的倭寇比戚繼光還多,可惜少有人知
    對普通人來說,這是「自我控制」。但譚綸有他的辦法。一是戰前一段時間的動員,大家熱情高漲。於是,乘勝追擊,乘勝追擊,倭寇才剛剛登岸,發起了進攻。此後,兵分兩路,一路正面,一路側面,一路夾擊,頓時將倭寇一網打盡。另外,譚綸更是勇往直前,先發制人。以這樣的策略,竟然擊潰了敵人。為此,譚綸一戰而紅,不久就被任命為台州知府。那時候,台州是倭寇「騷擾」的重災區。
  • 戚繼光:中國古代超一流指揮官,無愧於 「封侯非我意」的誓言
    戚繼光的抗倭戰績是最有名的,但是其實他對於明朝的貢獻來說,抗倭並不值得大書特書,因為倭寇之所以囂張,一方面是因為南方的軍備實在是太差,衛所的士兵已經成了農民和工匠,你讓這些人去打倭寇還不就是送人頭嘛。真正的精銳在北方抵禦遊牧民族,也不可能南調去平倭寇。所以戚繼光一旦招募士兵,按照兵法訓練成軍之後,戰績十分可觀,但說到底就是正規軍打流寇的,甚至流寇都算不上,流寇好歹有個半軍事化管理呢,倭寇大概就是山賊級別吧。後來崇禎年代的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等,哪個殺流寇殺的比戚繼光殺的倭寇少了?
  • 戚繼光創立鴛鴦陣,讓手持武士刀的倭寇毫無招架之力!
    在中國歷史上他們稱為倭寇,此時建國130多年的大明王朝武備已經有所鬆懈。長期沉溺在和平生活中的明朝沿海官兵面對突然殺來的日本武士完全不知所措,借著開局的勝利,日本倭寇在我國東部沿海橫行一時。然而沒過多久一位明朝大將帶著他創立的新戰法前來應戰,1561年4月,兩萬餘名倭寇集結完畢,向浙江進發,他們的目標是台州。得到消息的明朝大將戚繼光立刻率兵前去迎敵,當戚繼光趕到寧海時,已經有上千名倭寇登錄。
  • 明朝抗倭英雄戚繼光,戰術揮手即來,倭寇被打得團團轉狼狽而逃
    此時倭寇意識到分散掠奪已經行不通,做出了策略調整準備集中攻城,十一月六日1萬餘倭寇包圍仙遊。此時城內只有200正規軍250民兵,形勢十分危急,戚繼光緊急率領6400餘人前來支援,而附近已經無法繼續抽調兵力前來支援,戚繼光能否憑藉這半數之兵強勢滅倭?戚繼先祖戚祥曾是朱元璋的親兵,後跟隨藍玉遠徵雲南時不幸陣亡陣亡,因此後世子孫可以世襲明威將軍。
  • 明朝名將戚繼光,為何將兒子就地正法,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
    「男兒鐵石志,總是報國心」,說出這句話的就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名將-戚繼光,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民族英雄,他為何要不顧別人的求情,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背後的原因。於是乘勝追擊,繼續追殺剩餘的倭寇,後來殺至福清,而那邊有一個倭寇的據點,於是他們摧毀了據點,殺光了裡面的倭寇。餘黨在逃竄的時候,戚繼光也毫不停歇地追在他們後面,最後殺盡了這一帶的倭寇,可謂是一人不留!
  • 民族英雄戚繼光的詩,甘於奉獻精忠報國,抗擊倭寇,留下經典詩篇
    我想倭寇一詞大家也是耳熟能詳的,倭寇主要是指在我國沿海地區以日本為首的海盜集團,他們主要以漁民的形式偷盜我國的自然資源和人民財產,倭寇也是最早出現於我國宋朝時期,並在明代達到了偷盜的高潮。近幾百年來我國沿海海患從未中斷,那麼倭寇到底是一些什麼人呢?
  • 歷史上最具特色名將,一個戴面具打仗,一個從不洗腳,一個怕老婆
    歷史上最具特色名將,一個戴面具打仗,一個從不洗腳,一個怕老婆 中國歷史上有些名將很有意思,很有特點,比如下面這三位。 第一位是蘭陵王。
  • 六七十名倭寇,在江浙皖橫行三個月?擊敗了四千明軍,目的是什麼
    嘉靖年間,倭寇是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他們橫行在江浙一帶,由於戰鬥力強悍,所以長期都無法徹底消滅他們。那麼他們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呢?嘉靖34年,六七十個倭寇,從紹興上虞縣上岸,一路長途奔襲,打到了南京城下。
  • 倭寇往地上丟銀子,破壞明軍陣型屢試不爽,戚繼光:誰撿我就殺誰
    明代嘉靖年間抗樓名將戚繼光,為蕩平樓患,針對衛所軍組織鬆懈、訓練無素的情況在浙江義鳥等地召募新軍,以全新陣法進行培訓,戰鬥力大幅度提高,終致蕩平樓患。 據戚繼光《紀效新書》和《練兵紀實》記載,戚將軍將募兵重新編組,每個基層戰鬥單位由十二人組成,一名隊長、一名夥夫、十名戰士。
  • 戚繼光對明朝有多重要?打完倭寇就去修長城抗蒙古,哪裡都少不了
    ▲明朝一代名將領戚繼光 經調研北方的韃靼軍隊和南方的倭寇有著本質的不同,戚繼光發現最大區別在於進攻的人數,倭寇的集結能力並不強,在進攻時最大規模不過數萬人,而韃靼要是進攻動輒數十萬人以上。
  • 平定倭寇,除了戚繼光還有兩個不為人知的功臣,其中一人是大才子
    嘉靖三十四年,倭寇為患。倭寇的問題可以追溯至明初,朱元璋橫掃天下,張士誠、方國珍等敗逃的手下,流竄於海上,與蒙元逃兵、日本浪人組成了倭寇組合。外來人、本地人、還有以前的貴族,秉持著遊擊戰,對於沿海地區騷擾不斷,還不是小股作戰,三五幾萬人沒事來打秋風,不得已只能禁海,堅壁清野。
  • 方友德:戚繼光橫嶼平倭第一捷
    我問當地的大人小孩:「你們知道戚繼光嗎?一位群眾說:「誰不知道戚繼光!他在我們橫嶼打倭寇,取得一次大勝利!」一位小同學馬上接口吟道:「戚繼光,響噹噹,殺倭寇,保家鄉。」「月光光,照泥塘,戚公爺,出奇將,打得倭鬼無處藏。」另一個接著念:「天皇皇,地皇皇,莫驚我家小兒郎;倭寇來,不要慌,我有戚爺會抵擋!」
  • 戚家軍戰損比有多逆天,曾經斬殺倭寇兩千餘人,戚家軍無一人戰死
    如果把我國的武將排行看成是高考,戰損比(敵我雙方失去戰鬥力單位的比值)看成是分數,那麼戚繼光的水平,不是被哪個大學錄取的問題,而是直接去哪個大學去當博導。先看一下戚繼光代表作之一的台州大捷:十三戰十三勝,戚家軍陣亡20人,殲滅倭寇5500多人,創造出1∶275的戰損比神話。
  • 歷史上六位怕老婆的名人,不僅有民族英雄,還有開國皇帝
    如今在許多家庭中,妻子的地位都排在丈夫之上,丈夫會「怕」老婆,在四川,怕老婆的男人都被稱為「耙耳朵」。而在古代,男尊女卑的觀念很重,可仍然有怕老婆的現象存在,當時稱之為「懼內」。為什麼叫懼內呢?《辭海》中解釋得很清楚:「舊時妻有內子之稱,因謂怕妻子為『懼內』。」
  • 王直:被稱為「海賊王」的男人,成就戚繼光民族英雄之人
    殊不知,明朝時期的中國東南沿海經常遭受倭寇侵擾,這時期也是中國海盜爆發時期。在這無秩序的海上,王直瞬速成為倭寇中的佼佼者,被稱為「海賊王」的男人,那麼王直在海上勢力如何?他與戚繼光沒有任何碰面的機會,為何有成就了戚繼光民族英雄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