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捕的野蜂群已有7天,為何蜂王還是處女王?老蜂農這樣解釋

2021-01-15 蜂部落

導讀:關於中蜂收來七天了,為什麼蜂王還是處女王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以蜂部落的觀察來看,主要有3種可能,一是我們上了防逃片、二是收捕蜂群後遇到惡劣氣候,三是特殊地方養殖。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上了防逃片

對於收捕的蜜蜂來說,尤其是新手,不管蜂王產卵王還是處女王,首先上個防逃片,但是蜂部落已經說過很多次,上防逃片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上有處女王的蜂群,一旦把有處女王的蜂王上了防逃片,很容易導致處女王產卵,如果發現不及時,甚至會導致整個蜂群覆滅。

根據蜂部落與蜂友的交流,很多朋友對蜂王的交尾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認為把蜂王與雄蜂關在一起蜂王就會與雄蜂交尾,於是把防逃片一直上上,最後處女王還是處女王。所以我們養蜂的朋友們一定要注意,蜂王交尾是以飛行的形式交尾,而且是遠距離交尾,把蜂王與雄蜂關在蜂箱中是不會完成交尾的,對蜂王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如果我們是上防逃片來吧蜂王與雄蜂關在一起想要交尾的話,不管關多久都無用,對於有處女王的蜂群,哪怕有逃跑的可能,也是不能上防逃片的。

惡劣氣候影響

因為處女王交尾需要晴朗無風的條件,如果我們收捕蜂群後發生連綿陰雨,必然影響處女王的交尾,那麼處女王什麼時候交尾,具體的就要看什麼時候有好天氣了,所以在人工育王過程中都說有計劃的育王,主要就是讓蜂王出房的時候天氣好,便於蜂王交尾。

蜂王交尾是有一個最佳時間的,一邊出房後5到9天最多,超過14天的蜂王要淘汰,這也是有科學依據的,這個數據蜂部落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算過了,就算交尾了也不合算,而且具有風險,所以不管是什麼原因引發的處女王延遲交尾,超過了14天以後都不建議再用。

特殊條件影響

這裡的特殊條件指的是我們養蜂的位置。雖然說中蜂是我國本土的蜜蜂,但是中蜂在我國有的地方也沒有分布,如果我們在一個沒有中蜂分布的地方養殖中蜂,自己沒有培育雄蜂的情況下,外界沒有雄蜂,又沒有其他人養殖,相當於我們在空間上給我們的蜂群製造了一個空間隔離,蜂王根本就沒有雄蜂可以交尾,所以不管過多久蜂王還是處女王,最後處女王產卵,蜂群完蛋,所以說我們常說雄蜂可以不管,但是指的是在蜜蜂資源分布多的地方,如果是沒有蜜蜂資源分布的地方我們養殖了蜜蜂,那麼雄蜂還是得培育的。

總結:總體來說,如果一個蜂群中處女王長期保持處女王狀態,從蜂部落粉絲反應的情況來看,蜂部落認為是很多朋友理解錯誤了處女王的交尾方式,把處女王的交尾方式與我們常見的動物劃等號了,比如我們把雄性的豬與雌性的豬關在一起是會交配的,但是這種方式放在蜜蜂身上是不適合的。

相關焦點

  • 如何辨別誘捕蜂群蜂王是老王還是處女王
    1.看外形: 老王色澤黑,絨毛少,體格大,處女王色澤鮮豔,毛絨絨的。體格跟雄蜂差不多,不注意很難發現。 2.看行動: 老王爬行中沉穩明顯看到腹部抽動,工蜂團團圍住成一圈,而處女王爬行迅速,沒飼餵圈,工蜂從它頭頂爬過 3.看蜂群中的雄蜂數量: 老王群雄蜂通常幾隻到幾十隻,處女王幾十到幾百隻 4.看出勤率:
  • 專家:蜂王14天不交配就廢了;養蜂人:28天也未必!誰在說謊?
    隨著網絡的開放,我們很多朋友養殖蜜蜂的時候都可以把自己的實際養殖情況進行分享,作為一個蜂群中的老大,蜂王是養蜂人最關心的,因為蜂王是一個蜂群中唯一可以正常產卵的母蜂,如果蜂群中徹底的失去蜂王,沒有替補和人工幹預,這樣的蜂群就預示著會滅亡。
  • 老蜂農經驗分享:蜂群中一旦出現這些現象,變成蛋群是遲早的事
    ,例如中蜂在流蜜期有7框蜂以上稱作強群,有4~6框蜂時稱作中等群,有1~3框蜂時稱作弱群,而不足1框蜂時便可稱作蛋群,因為這種蜂群結團後的大小跟蛋差不多,也就有了「蛋群」的稱呼。 那到底是哪些原因會導致蜂群變成蛋群呢?老蜂農經驗分享:蜂群中一旦出現這些現象,變成蛋群是遲早的事。
  • 超過14天沒有交尾的蜂王就廢了,有何科學依據?答案在這裡
    相信我們養殖蜜蜂的朋友都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如果蜂王超過14天沒有交尾,這樣的蜂王理應淘汰,簡單的說就是超過14天沒有交尾的蜂王,就不再具備交尾的能力了。說蜜蜂的交尾,這是在自然狀態下,就算是現在科學技術發達了,蜜蜂也可以進行人工授精了,要求還是蜂王的日齡不能超過14天,而且在我們生產雄蜂蛹的時候,也是控制蜂王在14天內不交尾。
  • 蜂王發生離巢是什麼原因?
    為什麼蜂群的工蜂經常出巢採集,雄蜂也出巢進行婚飛交尾,為什麼卻從不見蜂王出巢呢?要想知道蜂群為什麼平常只有工蜂經常出巢,偶爾也見到雄蜂出巢,但是蜂王卻從不出巢?多年老蜂農告訴你,當蜂群的蜂王一旦出巢的話那就預示著蜂群出現了各種原因,要想知道是什麼原因?
  • 處女王出房後可以上囚王籠嗎?需要注意什麼?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在蜜蜂養殖中,由於有時候養殖的需要,我們未必能夠在新王出房前將王臺介入其他蜂群,比如時間來不及的時候,處女王就出房了,或者我們需要運輸蜂王的時候,都有可能導致處女王出房了卻還沒派上用場,對於我們沒時間介王的情況來說,如果處女王出房沒有及時介王,那麼蜂群中就會出現多隻蜂王,可能引發蜂王廝殺
  • 收捕野蜂的技巧,掌握四點可大大提高成功率
    通過收捕野外的蜜蜂是很多人獲取蜂群的一個渠道。那麼我們在收捕野蜂的時候應該掌握哪些技巧才能提高效率呢?在聽蜂之語看來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把握好收捕野蜂的季節。1、春季末。這個時候是分蜂的季節,所以此時是收捕野蜂的最佳時期。2、夏末初秋。
  • 在農村的高樹上有群蜜蜂,該如何收捕?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在農村,每到蜜蜂分蜂期,無論是野蜜蜂還是人工飼養的蜜蜂都會產生分蜂,在野外偶爾會遇到分蜂群,在農村的一些蜂農,都是從收捕分蜂群開始養蜂的,所以收捕分蜂群並不難。如何收捕高樹上的分蜂群?在高樹上的分蜂群,收捕工作比較棘手,尤其是在比較高的大樹頂或者在枝丫上,首先要衡量樹頂或者枝丫能不能承受人體的重量,再決定是否進行收捕,以安全為主,最好在白天進行收捕,採用收蜂袋,在高中作業相對便捷,對於樹頂和枝丫上分蜂群,需要用到輔助工具,找一根長竹竿,把收蜂袋綁在竹竿偏小的一端,把收蜂袋口打開,延長袋口的捆綁繩到手上,對著分蜂群撈,就像在河裡撈魚一樣操作,
  • 養蜂人只養1群蜜蜂,如何更換蜂王呢?
    新手養蜂人剛開始養蜜蜂,蜂群數量少,甚至只有一群蜜蜂,所以許多養蜂技術都用不上。比如人工育王技術,只有一群蜜蜂想要使用人工育王技術,確實非常不合適,也沒必要,那蜜蜂怎麼換王呢?其實方法還是有的,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 處女王交尾失敗,只有蜂子,如何介入產卵王?
    關於處女王交尾失敗,只有蜂子,如何介入開產王的問題,蜂部落認為介入開產王並不難,但是應該根據我們的蜜蜂種類來選擇恰當的介入方式。在蜜蜂養殖中,其實介入開產王的方式就兩種,但是這兩種方式用來介紹中蜂和意蜂是有差別的,因為中蜂和意蜂的習性上有一定差異,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 蜂王「出房後」的活動有哪些?
    和工蜂們居住的「集體宿舍」不同,王臺內一般只有一個雌性幼蟲,且這個蜂房的形態也和蜂巢不大一樣,它是呈現為下垂的花生樣,多數在巢脾的邊角,或是下部位置,在造王臺的時候,蜂群會建設多給王臺,第一隻蜂王出現之後,蜂王就會指揮工蜂,將還沒有出房的「蜂王」都處死。
  • 老蜂農告訴你答案
    導讀:在中蜂飼養中,很多養蜂人為了保持蜂王永久的年輕力壯,往往會定期的更換蜂群中的蜂王,一般根據實際情況往往有介紹王臺、介紹產卵王、介紹處女王三種方法。關於蜂群介紹王臺的方法,實際上還是結合蜂群的實際情況,往往有更換蜂王介紹法、工產蜂群介紹法、失王蜂群介紹法三種。我們現在就圍繞這三類蜂群來介紹每一種蜂群的介紹王臺方式和應急處理辦法。第一:更換蜂王介紹法。這種方法是養蜂人有規律的對蜂群進行蜂王的更換,首先人工批量培育一批王臺,然後將這些王臺分別介紹到需要更換蜂王的蜂群中。
  • 防逃片和蜂王剪翅不能從根本上防止中蜂逃群
    有很多養蜂者尤其是一些新手來說,防止蜜蜂飛逃習慣釆用在蜂巢門口裝上防逃片,或者是給蜂王剪翅和囚王的方法,雖然這幾種方法可以暫時防止中蜂飛逃,卻對蜂群的發展非常不利,輕則蜂群逐漸變弱,重則全群覆沒。對於以上說的這幾種防逃方法,我先來說說它們的弊端吧:一、上防逃片。在逃蜂的蜂巢門口裝上防逃片,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不讓蜂王出來。
  • 蜂群換王不用「囚王」的2大技巧,省去將蜂王放入囚王籠的操作!
    蜂群群勢發展過程中,對於蜂群繁殖發展緩慢,蜂群群勢還未發展起來,蜂群內就開始出現分蜂熱,這樣的蜂群進行更換新蜂王,養蜂人需要進行「勢在必行」操作,在外界蜜源豐富的時期,選擇優質的種群進行人工育王,組織交尾箱培育產子蜂王,培育出優質的蜂王給蜂群更換,可以採用這2種更換蜂王的操作技巧。
  • 老蜂農這樣解釋
    新來的野蜂情況對於一個新來的蜂群來說,其實這種蜂群往往積極性比較高,因為蜂群急於找到一個安身之所,新收捕的蜂群,不管是老蜂群還是分蜂群,蜜蜂都是吸滿蜜來到新的位置,蜜蜂遭受震動會大量吸蜜,而這個蜜就是為了到了新的住址後度過一個關鍵的難關的,所以在一個蜂群沒有住址的情況下,其實蜂群是迫切的得到一個新的住址,所以一般我們收捕的蜂群,只要管理不要出現太大問題,很容易養殖成功。
  • 蜂群管理日記三:剖析蜂群習性篇
    蜜蜂是群體生活的社會性昆蟲,一個正常蜜蜂群體,是由一隻蜂王、幾萬隻工蜂及繁殖期培育的數百隻雄蜂組成。生活在同一巢內。它們在形態、生理和職能上均有明顯的區別和嚴格明確的分工。一,喜歡新脾,愛咬老脾,因為老脾容易滋生巢蟲,中蜂天生就害怕巢蟲,而且巢蟲基本都會寄生在老脾上面,影響了蜂群的發展。野外的蜂群在沒有人管理的情況下,蜜蜂會自己把老脾都咬掉了,然後重新造新脾,從而防止蜂群衰敗。
  • 新手學養蜂第二步:了解蜂群內部的分工
    蜂王的主要任務是繁殖後代,蜂群內所有的個體(新蜂王、雄蜂和工蜂)都是由它產卵發育而成,一隻交配後的蜂王,在它的精囊內可儲存高達700萬個精子,一晝夜可產1000-2000枚卵,蜂王交配一次所存儲的精子,窮其一生也用不完。蜂王通過自身分泌的「蜂王信息素」控制蜂群,使之正常運轉。
  • 1群蜜蜂2隻蜂王!老蜂農的母女同巢養殖技術,操作簡單又快捷
    一群蜜蜂只有一隻蜂王,一直是自然界蜂群生活的規律,但是人工養殖的蜂群,由於養殖技術的提升,還有研究人員不斷的鑽研,兩隻蜂王養殖技術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目前雙蜂王養殖技術,有西方蜂種採用最多的,隔王不隔蜂的雙王群養殖技術,有中華蜜蜂一般採用的,隔王又隔蜂的一箱雙蜂群養殖技術,但是接下來我們要分享的是,不隔王也不隔蜂的雙蜂王同巢養殖技術。蜂王的特性蜂王與蜂王之間,天生有一種競爭關係。一群已經有蜂王的蜂群,是不會接受一隻外來蜂王的,即使是蜜蜂接受了,蜂王也不會接受她,最終便是蜂王單挑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