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米宅(ID:MizhaiPlus)
作者:宋富貴
1
說實話,城市排名這東西,很多機構都弄過。
比如,很著名的中國新商業魅力排行榜,按照「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把中國幾百個城市分成一線、新一線到五線,6個層次。
但是這個排行榜,往往贊同的人少,反對的人多。
反對者往往認為,這個排行榜選擇維度有問題,過於側重於經濟,不能全面反映城市發展的現狀。
另外,主持的機構是一個叫做「第一財經」的成都民間機構,所以除了北上廣深之外,新一線的排名第一永遠是成都,很有點屁股決定腦袋的意思。
所以,每年這個榜單一出來,雖然大家都要看看,但是信服的人有限。
不過,近期由國家官方出了一版權威城市排行榜,應該較好的彌補了以上缺陷。
11月8日,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國家的中心城市課題組發布了「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該榜單是繼2018年後的第二次發布。
該課題組對25個全國最大樣本城市的指標數據進行了匯集,選擇了政治、金融、貿易、科技、文化、教育、醫療、交通、信息、對外交往十個維度進行比較。
至少,這個排行榜在維度選擇方面就比較全面,從而更加綜合的反應城市發展的狀況。
在每個維度上,課題組將城市分為四檔:
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重要中心城市
國家潛在中心城市
非國家中心城市四個層級
重要性由高到低。
請注意,這個「國家中心城市」並不是指我們常說的概念,而是指在該維度上城市重要性。
打個比方大家就明白了,國家中心城市指的是「最強王者」,國家重要中心城市指的是「榮耀黃金」,國家潛在中心城市指的是「秩序白銀」,至於沒有入圍的「非國家中心城市」則可以統統歸為「倔強青銅」。
下面,我們一個個維度來看這個榜單。
2
1、首先是政治維度。
對於這個問題,這個官方機構毫不猶豫給出這個結論。
國家政治中心功能不單獨設置指標體系,只有北京是國家政治中心,其他城市的指數都為零。
畢竟,唱著「我愛祖國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長大的的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永遠也不能猶豫。
2、經濟地位
除了政治地位之外,一個城市最重要的就是經濟地位,而在經濟中最重要則是金融,所以這個排行榜把金融放在了第二維度來看待。
國家金融中心是上海,畢竟國際角度,上海是中國對外的第一門戶和中國第一都市。
國家重要金融中心:為北京、深圳、廣州、天津、南京、杭州;
國家潛在重要金融中心:成都、武漢、西安、寧波、重慶、大連、青島、濟南、鄭州、蘇州、廈門、瀋陽。
和2018年相比,在這個維度上城市排名變化不大,比較大的則是杭州退步了2名。不過在這個問題上,估計很多人不能理解,杭州阿里和螞蟻金服的快速崛起,怎麼可能導致杭州排名的下降呢?
3、貿易中心
杭州雖然在金融方面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在國家貿易中心城市排名方面卻進步很快。
從2018年的13名快速躍進到2020年的第六名,上升名次7名。
如果論原因,誰都知道個一二。畢竟作為新經濟的代表,阿里以及阿里系公司已經成為杭州發展的最大動力。現在就連六七十歲的老太太都知道,買東西要選擇雙十一。
4、科技實力
一個城市經濟很重要,但是科技也許更重要。有科技實力的城市,經濟才能獲得長遠充足的發展動力,所以科技在這個榜單中排名也比較靠前。
北京依舊是中國的科技第一城市,因為在科技投入,人才吸引,科研機構數量和質量方面,哪個城市能有北京的條件,哪個城市又能有北京的先發優勢。
不過,最令人驚訝的是廣州,從2018年的第11名,驚人的速度闖到了第4名,上升名次7名。
科技離不開教育,因為經濟的基礎在於科技,而科技的基礎則在於教育。
5、教育
在這個維度上,該機構的排名如下:
筆者看過資料,北、上依舊是中國教育資源的榜首,這兩個城市至少佔據了中國高等教育資源的30%以上。
另外,南京、西安、武漢、廣州、成都、長沙,這六個城市應該至少佔據了中國高等教育資源的50%。而剩下的20%則有被中國其他城市瓜分。
在未來,高校或許是後發城市越來越可望,但是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資源,因為即使如深圳、杭州這樣的明星城市,也不太可能進入榜單的前幾位。
6、文化中心
被戲稱為「中國七大古都之八」的鄭州,在這個榜單終於有了較大的進步。從2019年的第20位上升到2020年第七位。
這幾年,鄭州文化方面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硬體方面鄭州美術新館,鄭州科技新館,鄭州新博物館等不斷落成。另外,成功舉辦了國家少數民族運動會、2020年金雞百花、以及多個國際級體育賽事,往前推10年,這些成績的取得則是難以想像的。
7、醫療中心
北京作為我國首都,在國家醫療中心建設方面顯著領先其他城市。2020年國家醫療中心是北京,除了全國醫院前100名數量低於上海以外,其他指標均排在第1位。
特別是醫學院院士數量佔全國比重達到了44.17%,全國重要醫療會議數量佔全國比重達到了46.90%,將近佔據了全國一半的資源。
在這個方面,北京作為首都,將長久持續保持其不可動搖的優勢。
8、交通
在這個榜單中,頭幾名變化較大,上海從2018年的第三名變成2020年第一名,廣州則從2018年的第一名後退為第三名,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國家交通中心指標體系中新增國際港口航線數、港口貨櫃吞吐量指數兩項海運指標。
很顯然,這個指標上海是相當佔優勢的,因為現在的上海港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港口。而廣州港只能排名世界第四。
9、信息中心:
交通中心強調的是物流,但是信息中心強調的則是信息流。
在這個維度,主要體現各種信息在全國的匯聚度度。所以擁有華為、騰訊的深圳,在這個方面進步則非常明顯。同樣擁有阿里的杭州,進步也是肉眼可見。
最後一個維度是全國對外交往。
10、全國對外交往:
這個維度主要體現在旅遊之上,能上榜多為那些旅遊資源較多的城市。這兩年進步最大的是長沙,作為一個旅遊資源不是那麼豐富的城市,長沙從2018年的排名第19位進步到2020年的13位,實屬不易。
3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個概括。
由政治、金融、貿易、科技、文化、教育、醫療、交通、信息、對外交往十大專項功能的專項指數合成,最終得到的綜合指數即國家綜合中心指數。
根據測算。
國家綜合中心指數位於全國城市榜首的城市是國家綜合中心,即北京;
所以,北京永遠是首都,北京永遠是第一。
國家重要綜合中心:上海、廣州、深圳。
以上四城就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一線城市。
潛在國家重要中心:武漢、成都、西安、重慶、杭州、南京、天津和鄭州。
天津下降較明顯,由2018年的第6位下降到 第11位,跌出全國前10,甚至險些落入非國家綜合中心城市。
其中,綜合指數排名上升比較明顯的是成都、西安和杭州,尤其是杭州上升3位居第8名,成都和西安分別前進了2個名次。
未來,拿到第五張一線城市門票的城市,應該從這個三個城市中誕生。
千山萬水總是情,給個「好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