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曾說: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短短數字,蘊含著為人處世大智慧。
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少糟心的事情,與其斤斤計較,不如心胸放寬,眼界放寬,人生之路自然越走越寬廣。
01
心寬,是快樂的源泉
從前,有一位老和尚養了一盆蘭花,出落得清秀可人。
一天,老和尚要外出會友,便把這盆花託付給小和尚,吩咐他悉心照料。
小和尚給蘭花澆過水後放在窗臺上,就出門辦事了。不想天降暴雨,狂風把蘭花打翻砸壞了。
小和尚趕回來,只看到一地的殘枝敗葉,十分痛心。
等到老和尚回來,小和尚已經準備好受罰,可老和尚卻笑了笑,一句責罵的話都沒有說,小和尚很意外:那畢竟是老和尚最心愛的蘭花呀!
小和尚就問到:「師傅,您不生氣嗎?為什麼不責罵我呢?」老和尚淡淡一笑,說道:「我養蘭花,可不是為了生氣的。」
是啊,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
人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人,不一定每個人都順眼;也會遇到很多事,不一定每一件都順心,與其斤斤計較,不如寬心。
從前,有一個老人在高速列車上,剛買的新鞋不小心從窗口掉了一隻,周圍的人都替他惋惜。
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隻鞋也從窗口丟了出去。這一舉動讓 人大吃一驚。
老人解釋說:這隻鞋無論多昂貴,對我己經沒用了;如果有誰撿到一雙鞋,說不定他還能穿,這位老人就是聖雄甘地!
常言道:煩惱天天有,不揀自然無。
人生起起落落,道路坎坎坷坷。心胸寬了,眼前皆是風景;心若小了,滿目皆是荒涼。
02
眼寬,是做人的修養
清朝時期,宰相張廷玉家與一位姓葉的侍郎兩家相鄰而居,都要蓋房屋,但為了地皮發生了爭執。
張宰相的母親便寫信到北京,要兒子出面幹預。
這位宰相看了來信,便回信給母親:千裡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母親看了信之後,立即把牆主動退後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三尺。
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正是由於張廷玉的寬容大度,這才避免了鄰居之間的衝突。
雨果曾說過: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有一次,理髮師在給周總理刮鬍須的時候,總理忽然咳嗽一聲,刀片立馬把臉劃破了,理髮師緊張的不知所措。
然而,周總理並沒有責怪他,和藹的對他說:「這並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給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
和以處眾,寬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寬容不是怯懦,而是處處為他人著想,懂得換位思考的善良。
03
心寬一寸,眼寬一尺,路寬一丈
有句話這樣說:「天稱其高,以無不覆;地稱其廣,以無不載;日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江河稱其大者,以無不容。」
寬容,是一個人的底牌,它比履歷更漂亮,比陽光更耀眼。
有次,光武帝把一群進貢的羊賜給在朝官吏,要求每人一隻。
這讓負責分羊的官吏十分頭疼。因為那批羊中,有肥瘦之分,給誰分差了都不好。
有人說,全部殺掉,肥瘦搭配就好了;有人說,大小搭配就好了,爭論了很久,都沒有結論。
甄宇聽到後默默上前,牽走一隻最瘦小的羊。
在場的官員看到後,誰也不好意思牽最大的那隻羊,很快就把羊分完了,大家對此也沒有任何怨言。
這事傳到了光武帝耳中,甄宇因此得了「瘦羊博士」的美譽。後來,在群臣的舉薦下,甄宇被提拔為太子少傅。
心無限,天地寬。
人,擁有一顆寬廣豁達的心,方能不被時局所限,不被利益所絆,唯有如此才能走出屬於自己的光明大道。
心是一個容器,煩惱多了,快樂就少了;
眼是一架望遠鏡,看的近了,路就窄了。
放寬心胸,拓寬眼界,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修行。
往後餘生,願你我能容難容之事,路長能賞未達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