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白菜豆腐,每天依然樂呵呵,有的人鮑參魚翅,每天卻愁容滿面。
快樂從來不是用金錢能買得到的,人生的歡喜,是一種心境,心寬了,世間萬物皆為所有,心窄了,再美的風景在眼中也是灰色。
快樂,是心的愉悅,幸福,是心的滿足。心,是迎接福氣的窗口,不是物質的俘獲,而是靈魂的修行。
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好走,心是打開胸懷迎接外界的大門。
道德經裡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意思是說,名譽和生命相比你覺得哪個更值得你去珍惜?財富和生命你覺得哪個更重要?得到名利和失去生命哪個更有害?
所以,過度的去追逐名利,積累財富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價,知足才能不會受到屈辱,做人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讓你受到危害,這樣才能長久。
人生都有欲望,都有功利心,這是正常的,但可悲的是,欲望不足,貪心無底,辛苦忙碌,步伐匆匆,可到頭來悲哀的是,名利雙收後失去的缺更多,比如健康、親情、愛情等,為名所累,為錢所累,又何必呢?
佛說,人生實苦。雖然苦但不是沒有盡頭,只是有時候有些人想不通。
不要去較真,事事計較,因為最終難為的還是自己,寬容能讓人越發坦誠,計較只會讓人更加心悶。
心靈美好,周圍都充滿蓬勃生機。能夠放下心中的執念,就是與自身的和解。做人能夠知進退,適可而止,就是看透。能夠給人餘地,就是給自己留餘地。
人生不過百年,世事匆匆,老話說得好:人不爭,一身輕鬆;事不比,一路暢通;心不求,一生平靜。
人活一世,知足常樂,活著才不累。「知足之人,永不窮,不知足之人,永不富」。
生活不易,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很多事,不是我們想躲就能躲得掉的,很多人,不是我們想忘就忘得了的。
所以,別要強,放得下,想得開,得失隨意,順其自然,心若簡單了,一切都簡單。
佛家有云: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盡,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人若太清醒,就會太較真,人生的滋味或許就在鄭板橋筆下的那四個字——難得糊塗。
這世上從來沒有無可挑剔的人,更沒有完美的人生,只有不知足的心。人生的幸福,有時候可能已經把握在你手裡,只是你還不自知。或許你以為的當下的平凡正是別人夢寐以求的幸福。
陶淵明曾有詩云: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陶淵明心高志潔,他的歸隱山林其實並沒有與世隔絕,只是陶先生淡泊名利,心之歸隱與身處鬧市活山林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做人的心境不同罷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在悲傷失望的時候,總會停留在「缺」的那部分。可是,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你再悲傷失望難過,它也不會因為你的任何情緒而改變。如果你自己還要和自己過不去,那麼就永遠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
春花秋月,高山流水,平疇綠野,乃至藍天白雲,晨曦暉照,鳥語花香,這些美好的存在不會依照你的心情而改變,依然讓能夠欣賞的人們賞心悅目。
天地寬廣,不要做井隅之蛙,心寬的人,才有福氣,老話說得好:心寬一寸,受益三分,心寬路就寬,心窄路就窄。
徐徐曾經這樣寫道:「人生有三件事,上帝的事,別人的事,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事,不要隨意去參與別人的事,至於上帝要做的事,你我們又怎麼能管得了?想開了,也就明白了。
凡事無需強求完美,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佛家有云:能看得破,能放得下,懂因果,人生豈能不快樂。所以,想要快樂人生,做個心寬的人吧。
用文字養心,用詩書養魂!感謝您的關注!——坦然的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