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心有多寬,路有多好走

2020-12-14 坦然的狐狸

有的人白菜豆腐,每天依然樂呵呵,有的人鮑參魚翅,每天卻愁容滿面。

快樂從來不是用金錢能買得到的,人生的歡喜,是一種心境,心寬了,世間萬物皆為所有,心窄了,再美的風景在眼中也是灰色。

快樂,是心的愉悅,幸福,是心的滿足。心,是迎接福氣的窗口,不是物質的俘獲,而是靈魂的修行。

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好走,心是打開胸懷迎接外界的大門。

道德經裡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意思是說,名譽和生命相比你覺得哪個更值得你去珍惜?財富和生命你覺得哪個更重要?得到名利和失去生命哪個更有害?

所以,過度的去追逐名利,積累財富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價,知足才能不會受到屈辱,做人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讓你受到危害,這樣才能長久。

人生都有欲望,都有功利心,這是正常的,但可悲的是,欲望不足,貪心無底,辛苦忙碌,步伐匆匆,可到頭來悲哀的是,名利雙收後失去的缺更多,比如健康、親情、愛情等,為名所累,為錢所累,又何必呢?

佛說,人生實苦。雖然苦但不是沒有盡頭,只是有時候有些人想不通。

不要去較真,事事計較,因為最終難為的還是自己,寬容能讓人越發坦誠,計較只會讓人更加心悶。

心靈美好,周圍都充滿蓬勃生機。能夠放下心中的執念,就是與自身的和解。做人能夠知進退,適可而止,就是看透。能夠給人餘地,就是給自己留餘地。

人生不過百年,世事匆匆,老話說得好:人不爭,一身輕鬆;事不比,一路暢通;心不求,一生平靜。

人活一世,知足常樂,活著才不累。「知足之人,永不窮,不知足之人,永不富」。

生活不易,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很多事,不是我們想躲就能躲得掉的,很多人,不是我們想忘就忘得了的。

所以,別要強,放得下,想得開,得失隨意,順其自然,心若簡單了,一切都簡單。

佛家有云: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盡,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人若太清醒,就會太較真,人生的滋味或許就在鄭板橋筆下的那四個字——難得糊塗。

這世上從來沒有無可挑剔的人,更沒有完美的人生,只有不知足的心。人生的幸福,有時候可能已經把握在你手裡,只是你還不自知。或許你以為的當下的平凡正是別人夢寐以求的幸福。

陶淵明曾有詩云: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陶淵明心高志潔,他的歸隱山林其實並沒有與世隔絕,只是陶先生淡泊名利,心之歸隱與身處鬧市活山林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做人的心境不同罷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在悲傷失望的時候,總會停留在「缺」的那部分。可是,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你再悲傷失望難過,它也不會因為你的任何情緒而改變。如果你自己還要和自己過不去,那麼就永遠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

春花秋月,高山流水,平疇綠野,乃至藍天白雲,晨曦暉照,鳥語花香,這些美好的存在不會依照你的心情而改變,依然讓能夠欣賞的人們賞心悅目。

天地寬廣,不要做井隅之蛙,心寬的人,才有福氣,老話說得好:心寬一寸,受益三分,心寬路就寬,心窄路就窄。

徐徐曾經這樣寫道:「人生有三件事,上帝的事,別人的事,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事,不要隨意去參與別人的事,至於上帝要做的事,你我們又怎麼能管得了?想開了,也就明白了。

凡事無需強求完美,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佛家有云:能看得破,能放得下,懂因果,人生豈能不快樂。所以,想要快樂人生,做個心寬的人吧。

用文字養心,用詩書養魂!感謝您的關注!——坦然的狐狸

相關焦點

  • 道德經起名大全:10個仙女般的女孩名字,每一個都有美好的寓意
    名稱是用以識別某一個體或群體(人或事物)的專門稱呼,世間一切事物無不有其名稱。一個高分的名字,可以從某一個角度去查找,也可以從綜合評判得到。一、《道德經》中仙女般的女孩名字1. 盈若出自《老子·德經·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
  • 道德經起名大全:10個有情有義的寶寶名字,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每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名稱,就是人的姓名。一個好聽、易寫又富有內涵的好名字肯定會是父母的首選。一、《道德經》中有情有義的寶寶名字1. 耀方出自《老子·德經·第五十八章》: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南懷瑾大師:人生有三條「天規」需遵守,一旦違背,定會災禍不斷
    南懷瑾大師:人生有三條「天規」需遵守,一旦違背,定會災禍不斷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道德經有這麼幾句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足不辱,真正的福氣沒有什麼標準。知止不殆,是說知道適可而止的人不會有什麼危險。南懷瑾老先生說如果遇事不懂及時剎車止步,車子就會滾下坡,整個完了。人生本就是這樣,要在恰到好處時知止。「功成、名遂、身退」,這句話意味無窮,所以知止才不會有危險。
  • 小男孩名字:10個道德經回味無窮的小男孩名字,太有韻味了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以後,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代號」,那便是名字,並且,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就有「名如其人」的說法,所以,名字對一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起一個好聽的名字,要讓名字與姓氏之間的字音搭配協調、好聽。一、《道德經》中回味無窮的小男孩名字1.
  • 《道德經》中沿用至今的12大成語 洞見人生大智慧
    源流於老子《道德經》的成語,歷經二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而逐漸被更多人領悟,成為沿用至今的簡潔精粹之語,所成之語充滿著人生大智慧。有三、四、五、七字的,有兩組四字連用的,但人們廣泛熟知的多以朗朗上口的四字組成。 這裡精選出極具人生智慧底蘊的成語。讀懂明晰,會對我們的立身處世大有裨益。
  • 夫唯不爭,故無尤——對於《道德經》人天性問題的理解
    「人的天性到底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道德經》並沒有明確地給出正面的答案,只是通過一些章節來說明萬事萬物順應天性的重要性。第三章老子談到「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惑,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 老子獨創的15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點擊"無為文藝"免費訂閱 《道德經》只有短短五千言,卻涵天蓋地、盡說人道,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精闢,隨便拿出一句都可以作為至理格言和人們的座右銘。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 讀老子《道德經》,人應該有自知之明,生活囧迫不得已
    剛開始讀老子道德經的時候,一下子被吸引過去。雖然只能讀懂某個章節,某一小段,好比是個「小段子」。真的「段子」與「段子手」了不起。我自己玩這個才知道,別人的段子比我行,比我牛,牛人。我總得有點自知之明,那麼我想告訴大家,你是牛人。這個和道德經都有關係。如下圖。
  • 閱讀《道德經》,對於現代人,有什麼益處?
    閱讀《道德經》對於現代人來說,好處非常的多。《道德經》。每次閱讀都有新的體悟,才是道德經的奇妙之處,簡單的5000字能夠包含如此多的內容,可嘆當年「老子」的智慧,現代人要寫動不動要幾十萬字比起來,差距太明顯了,這裡已經可以讓現代人學習了。閱讀《道德經》對現代人的好處?
  • 道教:與道有緣的人,身上往往具有這三個特徵,你有嗎?
    正所謂「甘露不潤無根草,大道不渡無緣人」,道教認為與道有緣並不是外在的表現,而是自己身上體現出來的某些特徵。與道有緣的人,身上往往具有這三個特徵,你有嗎? 01 齊同慈愛 道經《度人經》有云:「齊同慈愛,異骨成親」。
  • 道德經44章:為何企業家不能娶女明星?為何信貸消費危害超過賭博
    上一章中,老子從柔弱勝剛強和無有入無間的現象中看到了無為的益處,在接下來的幾章中,老子運用辯證的觀點,從生活中的事例出發,對無為之益進行展開論述,全方位論證了無為而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我們先看一下道德經第44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 老子《道德經》:做人不知足,就是最大的禍患
    01老子《道德經》第46章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即:天底下最大的禍害,莫過於不知足,最大的過失莫過於貪得無厭。所以說,人要知道欲望有度,不貪得無厭,這樣才能保持恆久的滿足。
  • 人生沒有好走的路,好走的路上可能有陷阱
    ,一切東西都是有代價的。 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生活在一個迷宮中,有一天他們發現了一個儲備豐富的奶酪C站,感覺有吃不完的奶酪。 從此以後,兩個小矮人起得一天比一天晚,慢悠悠地到達奶酪C站,他們認為反正有奶酪C站就足夠了,再也不用這麼辛苦了到處找奶酪了。
  • 《道德經》學習日記(第三十二至三十四章)
    人法於天倫秩序,知止不殆。天下合道,不失甘露,才能安天下。二、「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怎麼吸收這個「甘露」?答:無私無欲,不令自均。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 《道德經》究竟講了些什麼?被後世譽為萬經之王,並奉為寶藏?
    老子生於東周時期,其流傳於後世的著作《道德經》,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道德經》是一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那麼, 《道德經》中就記載了什麼,能夠被後世稱之為萬經之王?一直稱讚至今奉為寶藏?
  • 《道德經》中有「4大天規」闡明了天道,悟透才可能做到避禍求福
    《道德經》中有「4大天規」闡明了天道,悟透才可能做到避禍求福人行走於世間,無論你本事多大、手段多強,都不能逆天而行。順應天規,通達順遂;不應天規,早晚吃虧。其實,早在千年前,老子就堪破了天規。而《道德經》中有4條天規,我們只要悟透了,就能做到避禍求福:一、低調收斂,立身以謙《道德經》中說:「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 老子用《道德經》警戒世人:話多的人,記住這2點,福氣將至
    很多時候,說多錯多,若是我們口拙嘴笨,說話總是讓人嫌惡,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寡言慎語。有時候反覆用眼睛觀察,用腦裡思考,再說出的話才能讓自己和別人信服。《道德經》告訴我們:話多的人,要牢記這2點,福氣就會降臨到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