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道德經》,對於現代人,有什麼益處?

2020-12-15 靜心匠道

閱讀《道德經》對於現代人來說,好處非常的多。

在現代人許多觀念裡面《道德經》感覺是道教的經典,是一部談玄和說虛無的消極理論學說,

可是當許多人,漸漸與道德經結緣以後,發現《道德經》的智慧確實了不起,裡面不但包括了天道的規律,還道出了人道應該如何的走,並且對於一件事,如何能夠成功,在社會如何安身立命,都讓人在慢慢領悟中開竅,漸漸喜歡和去深入了解《道德經》。每次閱讀都有新的體悟,才是道德經的奇妙之處,簡單的5000字能夠包含如此多的內容,可嘆當年「老子」的智慧,現代人要寫動不動要幾十萬字比起來,差距太明顯了,這裡已經可以讓現代人學習了。

閱讀《道德經》對現代人的好處?

第一:在現代物慾橫流的年代,閱讀《道德經》能夠讓人靜下心來,在了解了天地外物規律以後,該如何繼續前行,給予讓自己的思考的指引,因為在急躁的年代,你能夠靜下來,才能看清楚自己的方向,才能夠在眾多的陷阱和坑之中,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第二:閱讀《道德經》能夠把握事物的規律,能夠讓人在低迷的時候,知道自己的優點,也知道福禍相依的道理。而當其成功步入了巔峰以後,也會警醒他,時刻提醒自己要慈愛和撿德,只要這樣做,人無論是在低谷還是在巔峰,都會能夠保持清醒的認識,繼續「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第三:閱讀《道德經》讓我們懂得對社會要學會平衡,對人對事不要過猶不及,道德經裡面提到許多無為,並不是強調什麼都不管不做,這裡說的無為,更是一種知道了規律後,以無我的心做正確的事情的行為,《道德經》指出了人為人處世不能過度,過了就失去了平衡,而不及也失去了平衡,如何保持心態公正平衡呢,就是自己的一顆無為的心。在這種心態下,你的無為,就是無所不為。

當然每個人理解的道德經裡面含義都不同,一萬個人有一萬個道德經的理解,這就是道德經的魅力所在,如果大家有興趣,或者可以關注@靜心匠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道德經的心得。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用一頓飯錢的價格,點擊下面入手一本道德經,自j己在家裡看看研究一下。

相關焦點

  • 「道德經」中的「道」是什麼意思?我們如何用現代人的視角理解?
    ——《老子·第一章》「道德經」三個字中的「道」是什麼?有一位面試官問面試者。面試的小夥摸了摸頭,想了片刻說:「道應該就是道德吧」。後來,小夥子被刷了下去。你可以解釋不清什麼是道,但你要最起碼錶現出自己曾經關注過類似的問題。到底什麼是「道」呢?我也說不清楚。但是從《道德經》裡卻可以找到答案,找到關於道的大智慧。我們通常可以把「道」解釋為「規律」。
  • 什麼是低調?悟透《道德經》第28章中的3句話,你就明白了
    現代人常愛說「低調奢華有內涵」,還說「低調才是王道」。那麼,什麼是真正的低調呢?其實,很多人是嘴上喊著低調,內心和行為一點也不低調,甚至截然相反。所以說,真正的謙虛低調,是有實力後的內藏鋒芒,不顯山露水;上善若水,像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爭,甘願處於卑微的地位,以謙虛的態度自我約束。其實,當我們讀懂了道德經第28章,特別是其中的3句話,我們就能明白什麼是真正的低調!第一句:知其雄,守其雌。
  • 《道德經》:「有容」乃大!
    現代人對房子很喜歡,因為房子的現金價值很大,對普通人而言,一套房子甚至需要花費一生的積蓄。對於房子,大家最看重的就是房子的可用面積,因為這個指數才真正決定了房間的性價比,房產證寫的上面積再大,減掉公攤,真正的可用面積有多少,這才是最重要的!
  • 體悟《道德經》的智慧
    《道德經》一書傳為老子所著,但先秦無私人著述,一般認為其書類似於《論語》,不過是老師的言語輯錄罷了。《道德經》之名,應該也是後人所加,原書名《老子》,出土的竹書、帛書便可證明。對於《道德經》,各版本之間不僅有許多文字差異,字數也不盡相同。常言「《老子》五千言」,只是一個大概的統計。
  • 夫唯不爭,故無尤——對於《道德經》人天性問題的理解
    「人的天性到底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道德經》並沒有明確地給出正面的答案,只是通過一些章節來說明萬事萬物順應天性的重要性。第三章老子談到「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惑,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 1973年,被篡改前《道德經》重見天日,裡面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
    1973年,被篡改前《道德經》重見天日,裡面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1973年馬王堆西漢古墓挖出了老子道德經2000多年前道德經版本,一時震驚世界!沒想到的是,經過對比發現,發現道德經被後世篡改的七零八落,很多原意都被改了。
  • 仲尼Johnny探究人性與生命,以《道德經》引領閱讀新潮流
    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崛起吸引了大多數人參與到短視頻創作中,但經過這幾年的大浪淘沙,短視頻賽道開始進入下半場,如今還能被大眾所熟悉的創作者都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其中有一位創作達人——仲尼 Johnny,更是被譽為 " 網生最具正能量型男導演 "。
  • 《道德經》這5句「善」字打頭的金句,充滿大智慧,值得細細品悟
    在生活中,有句話叫「人善被人欺」,可老子《道德經》告訴我們即便如此,還是要善良。老子《道德經》是古代智慧的高度凝鍊,自然有它的道理,那麼老子為什麼要我們善良呢?放在現代人身上一樣適用,贏家沉著冷靜,謀而後動。西楚霸王 項羽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譯文】:一個善於自我修養的人,沒有什麼人能夠讓他偏離自己的道德重心。
  • 《道德經》中的「無為」,到底什麼意思?大部分人都誤解了
    最近在閱讀計劃中,加入了很多國學經典,比如《孫子兵法》、《道德經》等。比如《道德經》,看似是在講「道」為何物,好像顯得虛無縹緲,不知所言為何物,可你認真讀下去,認真思考,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就會在方方面面得到極大的啟發。
  • 寶寶起名用《道德經》不僅別具一格,而且有智慧有內涵
    用老子的《道德經》取名是很能彰顯父母文化底蘊。而這篇文章主要分享從《道德經》裡如何為哈子取一個別具一格,國學底蘊的好名字呢?老子的《道德經》作為一部哲學作品,在古人取名時,也是備受推崇的。其中有許多富有哲學意義的句子,至今仍值得我們深究。
  • 《道德經》:這兩件事別做的「太滿」
    中國歷來都非常忌諱「滿」這個字,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非常重要「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仔細觀察會發現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平時花錢並沒有大手大腳,卻總是存不住錢,經濟上的抗風險能力極弱,遇到點稍微大的事情,就要跟身邊人借錢。
  • 老子:去除神秘色彩和道德勸誡的《道德經》講什麼?
    要麼從道德勸誡層面上看,認為是教做人做事不可過滿,大體是往中庸之道上靠。要麼就是神秘化裡面的涵義,往讖語的方向走,就猶如神秘化老子出函谷關這個「移民」行為一樣。更有甚者,有些教派的教徒更是把《道德經》當教派「魔法書」看待。
  • 生命之書 -《道德經》
    緊接著我在喜馬拉雅上購買了《道德經》的講課,在網上買了一本《道德經》,現在想想,這樣也是不對的,按照老子的道,凡事都不該過滿過多,否則就會變醜變得擰巴。在演講裡,白巖松說他在34歲左右遇上了《道德經》,就好像一個必定會相遇的緣分,他說他那些年的所有困惑,所有不解,都一下子得到了答案,他說原來在這兒等著他呢。他用等著來形容《道德經》,他說一下子豁然開朗。而對於我,應該說遇到這本書,是我的幸運。
  • 「內丹」對於神魔有多重要?修仙的理論根據來自《道德經》
    第三,內丹並不是什麼動物普通人就會有的東西,只有通過成百上千年的修行之後,動物內體才能出現這種人世間最強的能量物質。它既可以儲存能量,也可以輸出能量,比如在主體發生損傷的時候,發動內丹就會提供能量滋養全身,抵禦外來侵害,幫助肉體快速恢復健康。
  • 《道德經》:「柔弱勝剛強」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老子沒有向孔子闡述什麼是道,卻在出函谷關時,特意留下五千言《道德經》給關令尹,其用意眾說紛紜,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但是從歷史看來,《道德經》對於開啟人們的智慧,的確起到了很大作用。《道德經》能開啟人們的智慧,裡面有許多的話涵義極深,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懂的。
  • 解密《道德經》:「上善若水」真實的含義是什麼,你真的了解嗎
    老子首先用水性來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認為他們的品格像水那樣: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爭。最完善的人格也應該具有這種心態與行為,不但做有利於眾人的事情而不與爭,而且還願意去眾人不願去的卑下的地方,願意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
  • 信耶穌有什麼益處
    最近,有許多人經常問我,信耶穌有什麼益處?小編就這問題寫一篇文章統一回復大家。歡迎大家的關注和支持!首先,我們講耶穌這名字的意思是什麼?我們來看一段經文,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
  • 白巖松說:《道德經》中的這句話,讓我放棄了一個月2000萬的機會
    對於《道德經》,林語堂先生曾在《老子的智慧》裡一文中評價過這樣的一段話:看過《道徳經》的人,第一個反應,便是大笑;接著就開始自嘲似的笑;最後才大悟到這才是目前最需要的教訓。腳踏實地,做真實的自己,對於現代人來說,隨著社會壓力的逐漸增大,我們們很多人都脫離了自己曾經對於自己的定義。每天最關注的就是掙錢,活著就是為了掙錢,就像拿著3000工資,而自己並不滿足於現在的工資,自己缺少一個讓自己掙高工資的機會。
  • 正本清源的談談《道德經》
    老子的《道德經》,本來是讀國學的基礎科目。但在平臺上一覽,對於道與德的本義十分模糊、曲盡其解,以至於牽強附會、亂綴空言的名帳號還不是小數。這些胡言,對於中華文化在大眾中的形象產生了極惡劣的影響。混淆了視聽,將立意高遠的言論醜化得俗不可耐。
  • 道德經,讀不懂也要讀
    包括距離老子時代近一些的人,對《道德經》的傳播和解讀,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在流傳過程中,因為書寫、解讀上的疏忽、訛誤,勢必讓原文原意出現不可避免的各種錯誤。 兩千多年過去,《道德經》自然也就有了各種各樣大同小異的版本流傳下來。好在萬變不離其宗,老子的觀點和思想還是在這與原文原意稍有出入的5000言中近乎完美的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