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學說話,一輩子學閉嘴。很多時候,說多錯多,若是我們口拙嘴笨,說話總是讓人嫌惡,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寡言慎語。有時候反覆用眼睛觀察,用腦裡思考,再說出的話才能讓自己和別人信服。《道德經》告訴我們:話多的人,要牢記這2點,福氣就會降臨到身邊。
1.沉默是金,少言是福
正所謂「多言必多心,多言必多事,多言必多禍」。有時候,話說得越多,越容易漏出破綻,讓人抓住把柄抨擊自己。老子在《道德經》中就告訴我們:「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高明的人,從不會滔滔不絕,好為人師,而是少說多做,這樣也就能在沉默中積蓄力量,終會有一鳴驚人的一天。而那些總是說個不停,而且說話還不經大腦的人,他們往往就會吃很多苦頭,口出狂言妄語,自然也就禍從口出,消掉福氣,引來災難。
2.不當講時保持沉默,當講時則一針見血
為人處世,首先要管住自己的一張嘴,掌握好說話的時機和分寸。話說得太多,往往會使自己陷入困境,所以關鍵時刻保持沉默,反倒是一種最有力的表態,可以讓對方捉摸不透你的想法,也就不敢再輕舉妄動。
當然,謹言慎語並不是讓你不言不語,不敢表達,而是讓你保持謹慎發言的態度,不說則已,說就要切中要害,一矢中的,讓對方信服。同時也要謹記,當我們需要批評他人不道義的行為時,應該以圓滑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循循善誘,切忌說得太過頭,這樣也能最大效果實現讓對方改正錯誤的目的,而不至於引來仇恨。
老子被稱為「世界文化名人」,更是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的《道德經》一書,沒有過多堆砌的華麗辭藻,寥寥幾句,便道出世界萬物的本源。
如果我們也想學習更多的大道智慧,就可以來讀讀《道德經》。《道德經》一書是老子對自然萬物,對人生、社會等方面進行觀察後所做的哲學思考,體現了他的自然觀和人生觀。特別是對於生活在物質力量迅速崛起、精神信仰反倒日漸消退的今天的人們,《道德經》中呈現的精神內核一定會為你答疑解惑。
魯迅先生曾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也將道德經視為「生命之書」,書中的智慧給了他無數的啟迪和警醒。
總之,《道德經》是一部值得你去反覆閱讀反覆體驗的文化典籍,將為你提供全新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