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耀坤
讀老子的《道德經》,其中,「道」在只有五千餘字的經文裡就出現過七十多次,在《道德經》三十二個篇章裡都有表述。可見「道」是《道德經》最精髓的部分,是老子最要向世人揭示「道」的內涵和外延的道理。
「道」究竟是什麼?
《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即是頭一個道是「道」,可道的第二個道作為說來解釋;非常道,解釋為不是通常所說的道。老子開宗明義告訴我們讀者,道不是我們常見常說的道,裡面內含非常繁雜的道道。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第十六章)
即是:認識了永恆,就能萬事包容。萬事包容,就能公義坦蕩。公義坦蕩,則為完全人。完全人,則與天同。與天同,就歸入道了。歸入道,可就長久了,即使肉身消失,依然平安無恙。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恍兮惚兮,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
即是:最高的道德形態,是徹底順從道。道作為存在物,完全是恍恍惚惚的。恍惚之中有形象,恍惚之中有實在。在他的深遠幽暗中,有一個精神存在著,這個精神是至真至切的,充滿了信實。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德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二十四章)
即是:翹著腳就站立不住,蹦著高就走不成路。自以為能看見的是瞎子,自以為聰明的是傻子。自我誇耀的徒勞無功,自高自大的不能為首。
從道的眼光來看,這些東西像多餘的飯,累贅的事,只會讓人厭惡。有道的人不會這樣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容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
即是:在產生天地之前,有一個混然一體的存在。寂靜啊,空虛啊!獨立自在,永不改變。普天運行,永不疲倦。稱得上是天地萬物的母親。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姑且寫作「道」,勉強起個名字叫「大」。大,便無限飛逝,飛逝而致遠,至遠而回返。
所以道為大,天為大,地為大,人也為大。宇宙中四個為大的,人是其中之一。
然而人要以地為法度,地以天為法度,天以道為法度,道以他自身為法度。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三十四章)
即是:大道瀰漫,無所不在,周流左右。萬物都是籍著他生的,他不自誇自詡。大功都是由他而來的,他不彰明昭著。他愛撫滋養萬物,卻不以主宰自居,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樣子。當萬物都依附歸向他時,他 仍然不以主宰自居,這樣,他的名份可就大了。由於他從始至終不自以為大,這就成就了他的偉大。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三十七章)
即是:道,通常看起來無所作為的樣子,實際上沒有一件事物不是他成就的。王侯若能持守他,就一任萬物自己變化。變化中有私慾發作,我便用那無以名狀的本原來鎮住。在這個無以名狀的本原裡,欲望將斷絕。欲望斷絕,人心平靜了,天下自然便安穩了。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
即是:天下有道的時候,最好的戰馬卻用來種地。天下無道的時候,懷駒的母馬也要上戰場。
最大的禍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罪過就是貪婪。所以,以知足為滿足的人,其滿足是永恆的。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採,帶利劍,厭飲食,財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五十三章)
即是:這使我對大道確信不疑,行於其中,唯恐偏失。
大道非常平安,世人卻偏行險路。朝廷已很汙穢,田園已很荒蕪,糧倉已很空虛,卻穿著華美的服飾,佩戴鋒利的刀劍,吃膩佳餚美味,囤積金銀財寶,這不就是強盜頭子嗎?這個背離大道的時代啊!
從以上《道德經》裡,老子對「道」的一些解釋,內容非常廣泛和道理非常深邃。我從老子所闡述的「道」中,有著自己對這些方面的認識和理解:
一、「道」是物,是作為宇宙本原的一種原始的客觀存在。
二、「道」是規律,是支配物質世界或現實事物運動及演變的普遍規律。
三、「道」既是物,又是規律,具有雙重性。
四、「道」在時間與空間上是無限的,所以既是宇宙本體,又是自然規律。
五、「道」是「一」,或「太一」;同時「道」是包羅萬象,是萬物的共象或世界的本質。
六、「道」無規定性,或無限制性,具有超越一切,又涵蓋一切的特點,所以,是人無法用語言描述,無法用概念表示的特殊存在。
七、「道」是「物質實體及其規律」老子哲學思想是唯物主義的;然而老子將「道」 先於萬物的抽象觀念,是精神性的東西,挾雜著唯心主義成分。
八、「道」在老子的注釋裡既是物質性的東西,又是精神性的東西;「道」具有五種含義:(1)混沌未分的原始狀態;(2)自然界的運動;(3)最原始的材料;(4)「道」是肉眼看不見,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5)「道」又是事物規律的定義。
在老子《道德經》裡的「道」,本身可理解為陰陽對立,造就
萬物的「發生構成」,「道」是無所不包的。只有讓人們明了「道」的真諦,人心平靜了,天下自然安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