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所謂的「厚黑學」盛行,滿世界叫賣自己的臉皮有多厚,我無恥我光榮,我臉皮厚我最能。很多人竟然還將其奉為經典,手不釋卷,甚至中學旁邊的地攤兒上常常都能見到這種不要臉的學問,烏煙瘴氣,誤人子弟。
在小人的眼中,整個世界都是灰暗的,人性當然是陰暗的,世態炎涼,江湖險惡,處處都充滿了陰謀和算計。所以從那段時間開始,很多學者也是以這樣的眼光去看待古聖先賢,去對待流傳千古的經典的。用自己的小雞肚腸猜度聖人的境界。
1.大道至簡,世人愚痴,熟視無睹
因為社會上功利的風氣甚囂塵上,天下熙熙,皆為名來;眾人攘攘,皆為利往。戴著這樣的有色眼鏡看世界,即便是至理明言千古經典,在他們眼中也變成了生意經。
很多人看了老子《道德經》中有「絕聖棄智」這樣的話就說老子是反智的,希望老百姓都變成傻子,都是聽話的綿羊,這樣君王就好統治了,所以說老子是古代君主的「走狗文人」。人要魔怔了,什麼話都敢說,什麼人都敢罵,簡直是節操落地,起碼的底線也不要了。
自己不懂,捧著一本《道德經》裝有學問,好不容易認識你個字:呀,絕聖棄智?!原來老子的用心這樣險惡,這不是在替古代封建帝王張本嗎?什麼聖人,什麼先賢,還不是為了混口飯吃?!
老子為什麼要說絕聖棄智,為什麼要推行無為?因為那時候的君王都太雞賊、太喜歡耍小聰明了,以為自己很高明,就可以一手遮天操縱一切;國君也太有為了,就像今天的某些世界大國一樣,到處挑事,像瘋狗一樣到處攀咬。
老子正是告誡這些人,看不慣當時他們的做派,才會寫出這樣的警句,提醒他們回歸正途,不要在跑偏的路上一去不返。
孔子說過,自己的學問可以用兩個字來貫穿始終:「吾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什麼是忠恕?忠並不是忠於君王,而是忠於天道,就像王陽明所說的堅守心中的良知。
「恕」是什麼?就是仁心,就是老子三寶中的「慈」,對待萬事萬物世間一切眾生都有一顆慈悲之心,寬以待人,能設身處地為老百姓、天下人著想。
老子的大道其實也很簡單,就像他說的:「吾言甚易知」,無非「無為」而已。但是老子的無為可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亂來,要按照天道行事,凡是都要想著天道無私,大道至簡;而不是「以小人之心度老天之腹」,打著天道的幌子,行謀取私利的行徑。
所以老子的道很簡單,「為無為」而已。
只是世人愚昧,還以為他是在說瘋話,什麼?「無為」怎麼可能建功立業,還能取信於天下?鬼才信呢!
2.聖道易行,世人貪婪,充耳不聞
老子的大道其實也很容易做到,只要一個標準,那就是尊天道而行。所謂的「替天行道」不是扯虎皮掛大旗,舉著一個高大上的幌子蒙人、博眼球、刷流量,而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履行宇宙天地大道的「通道」,是大道的堅決擁護者和執行者。
始終相信,人間正道是滄桑,慎始善終,兢兢業業。
老子無數次表達過這樣的行事準則,而且說得很清楚。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要想取得天下的民心,就要把百姓的幸福時時放在心裡,以身觀身,感同身受。
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心如止水,面對誘惑絲毫不動心呢?就像《紅樓夢》中跛腳道人所吟唱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貪婪是人的本性,一個蘿蔔想著八頭切,這也想要,那也想要,魚與熊掌,那個也捨不得放下。最終往往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你看他蓋高樓,你看他樓塌了。
在佛經裡也有一句「入寶山而空回」。即便是《道德經》這樣的舉世經典,裡面的道理說得明明白白,就擺在那裡。可是人人都像是盲人,沒有人願意去看,自然就不會懂了。
就像現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什麼信息都可以分有,都可以「雲共享」。好東西到處都是,只要你願意學習,再厲害的老師講義也能找到;過去看來再難得的知識,分分鐘就能學到。
但是又有幾人願意真正去學呢?手機不好玩還是遊戲不有趣啊?各種視頻、各種勁爆新聞,一刷就是幾個小時,根本停不下來。
人性天生就是墮落的,如果不逼一把自己,你永遠不知道你有多優秀。所以說那些厲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永遠在跟自己較勁,永遠在完善和超越自己。克服自己身上的缺點,不斷拓展自己能力的邊界和存在的世界。
要行老子的大道,其實也很簡單,眼光放得長遠一點,不要整天盯著自己的個人慾望,用天道、人道、世間大道來要求自己就對了。順之則人,逆之則仙,只有戰勝自己的人才能出類拔萃,成為人群中的佼佼者。
3.聖人懷玉,行於中道,良知不泯
有人說,既然老子說「絕聖棄智」,提倡「小國寡民」,那他就是消極保守的,那所謂的「披褐懷玉」,一定是指要韜光養晦,盡力掩飾自己的光芒。哪怕是身上裝著絕世寶貝,也不能太張揚,在外表上體現出來;即便有才能,也要裝傻。
本來好好的意境,搞得跟做賊似得。其實這裡的披褐懷玉是跟上文完全對應的,也是在上面的基礎上表達的。意思也就很明顯了,「褐」是什麼,就是最普通的衣服,指代的是外在的形式;「玉」是什麼?就是自己的本性,就是一顆堅守大道至死不渝的心。
所以不是老子賣關子,不是他故作高深讓人聽不懂、摸不著頭腦。其實他早就說清楚了,要「為腹不為目」,要和光同塵,外圓內方。在外表上不用太標新立異,在形式上不必鋒芒畢露;但是心中的原則是不能變的,大道始終是要堅守的,哪怕是在一個人的時候,也要不欺暗室。
所以老子的話很明了,做起來也很簡單,就是回歸大道,忘記自己的私慾,用一個明鏡一樣的心去做人、去做事,如此,自然能夠內心光明,行於正道。
這就叫做:正大光明。
註:《道德經》第70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