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無隅,大器晚成」,老子的《道德經》道出了成功的真諦

2020-12-17 趙趙的期待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這兩句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呢?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至大的空間就沒有角落,很大的器具成形就比較慢,現在「大器晚成」已經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

其實,這句話正是出自於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哲學家老子的《道德經》中,《道德經》在中國乃至世界思想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傳達的思想在今天看來也是意義重大。接下來,我們就來解讀一下《道德經》中的一部分內容,品味經典。

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得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翻譯】:

古人所得的,是一(唯一者,原初者,化一者,即道)。天空得一而清虛,大地得一而安穩,神只得一而顯靈,江河得一而流水,萬物得一而生 長,王侯得一而天下歸正。

推而言之:天空若不清虛,恐怕要裂開了;大地若不安穩,恐怕要塌陷了;神祁若不顯 靈,恐怕要消失了;江河若不流水,恐怕要乾枯了;萬物若不生長,恐怕要滅絕了;王侯 不能使天下歸正,恐怕要跌倒了。

貴是以賤為本體的,高是以低為基礎的。所以王侯都自稱孤家、寡人、不善。這不正是以 賤為本體嗎?不是嗎?所以最高的榮譽恰恰沒有榮譽。所以不要追求晶瑩如美玉,堅硬如頑石。

2.「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相反,是道的運動所在。柔弱,是道的力量所在。

天下萬物都生於實有,實有出自虛無。

3.「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優秀的人聽了道之後,勤勉地遵行。一般的人聽了道之後,仍是似懂非懂、若有若 無的樣子。俗陋的人聽了道之後,大聲嘲笑。若不被這種人嘲笑,那還較真道嗎?所以《建言書》上說:

道是光明的,世人卻以為暗昧。在道裡長進,卻似乎是頹廢。在道裡有平安,看起來卻像是艱難。

至高的道德卻好像幽谷低下,極大的榮耀卻好像受了侮辱,

寬廣之德卻被視若不足,剛健之德視若苟且,實在的真理視若虛無,

至大的空間沒有角落,偉大的器皿成形在後,

聲音太大時,人在其中就聽不到什麼;形象太大時,人在其中就看不到什麼。

道是隱秘的;然而只有道,善施與、又能成全。

當然,我們也只是選取了《道德經》中的一部分來解讀,感興趣的朋友大家閒來無事也可以讀一讀《道德經》哦,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相關焦點

  • 悟畫道德經——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原典上士聞道大方無隅⑥,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⑦且成。注釋①建言:立言。也有人認為是古書名。②夷道若纇(lèi):夷,平坦;纇,崎嶇不平、坎坷曲折。③辱:黑垢。④建德若偷:剛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樣子。偷,懶惰。⑤渝:變汙。
  • 道德經41章下:不要糾結成功來得太晚,因為大器晚成,大象無形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四句沿用到現在都已經是成語了,所以說並不難理解。隅,是指角落,大方無隅,是說最大的方正,是沒有稜角的;喻義指寬宏大度的人心中沒有陰暗的角落。方大到一定程度,有角也顯現不出來了,等於就是接近於圓了,所以後來,大方一詞也指圓融,說一個人大方,就是為人處世不小氣,而大方無隅,也就有了新的寓意,表示寬宏大度的人心中沒有陰暗的角落,外表也自然圓融大氣。
  • 「大器晚成,早有徵兆」,身上有這三點的人,成功是遲早的事
    老子是我國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一書,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大方無隅,大器晚成。」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最方正的東西反而看不到他的稜角,越是貴重的器物越是做得慢。這就是「大器晚成」這個成語的出處,後世經常用來比喻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成就顯露得比較晚。
  • 你知道嗎,「大器晚成」是天道
    我相信,各位對「大器晚成」這個成語都比較熟悉。我們經常用這個成語,來鼓勵那些在學業或者事業上暫時還沒有取得成就的人。這個成語的出處是老子的《道德經》。它的原意是指,大的器物要經過長時間的加工才能做成。後比喻能成大事的人成就顯露得比較晚。
  • 白巖松說:《道德經》中的這句話,讓我放棄了一個月2000萬的機會
    對於《道德經》,林語堂先生曾在《老子的智慧》裡一文中評價過這樣的一段話:看過《道徳經》的人,第一個反應,便是大笑;接著就開始自嘲似的笑;最後才大悟到這才是目前最需要的教訓。有人曾說讀懂《道德經》可以受益終身,《道德經》的影響之力,甚至可以說延續到了很多地方,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也曾深受其影響寫過:孔子的中庸之道妙極了,同老子一樣——順應自然法則即智慧,即力量,即生命
  • 「萬物興書齋」王忠敏書法作品鑑賞《大器晚成》
    字:雲山閒人號:萬物興書斎作品:【大器晚成】道德經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而笑之。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善成。
  • 老子獨創的15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點擊"無為文藝"免費訂閱 《道德經》只有短短五千言,卻涵天蓋地、盡說人道,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精闢,隨便拿出一句都可以作為至理格言和人們的座右銘。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 老子《道德經》洩露的3條「天機」,只有11個字,但讓人醍醐灌頂
    文章作者:琢磨君老子在《道德經》開篇便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即:真正的大道不是能夠用言語表達清楚的,真有點「此處無聲勝有聲」、「天機不可洩露」的意味。《道德經》第25章談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見,人類的道理大都是遵循天道之道、自然之法。老子在《道德經》中結合自身對道的感悟,向世人洩露的3條「天機」,只有11個字,但足以讓人醍醐灌頂。讀懂了《道德經》中的這3條「天機」,勝讀十年書,人生無往不利。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道德經》中的「大音希聲」,是什麼含義?需要從四個方面解讀
    導語:老子在《道德經》的第四十一章,提出是:「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這段話中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成為千百年來,大家爭論比較多的話題,見仁見智,莫衷一是。
  • 1973年,被篡改前《道德經》重見天日,裡面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
    1973年,被篡改前《道德經》重見天日,裡面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1973年馬王堆西漢古墓挖出了老子道德經2000多年前道德經版本,一時震驚世界!沒想到的是,經過對比發現,發現道德經被後世篡改的七零八落,很多原意都被改了。
  • 大器晚成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大器晚成,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出自:《老子》四十二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成語出處:《老子》四十二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 老子:人再有本事,也要學會向這3種人「低頭」,忍一時終成大器
    老子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但如果說對《道德經》了解多少?可能很多人只知道它是老子的著作,其他就不是很清楚了。《道德經》是一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的著作,是「內聖外王」之學,被譽為萬經之王。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大方無隅,大器晚成。」意思是最方正的沒有稜角,最大的器具最後完成。
  • 《道德經》|聖人老子眼中的「道」:天地之始,萬物之母
    《道德經》原名《老子》,是聖人老子歸隱前途徑函谷關時,為守將尹喜所留。《道德經》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37章,下篇為《德經》44章,故有《道德經》之名。《道德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是我國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 讀老子《道德經》啟示之二
    「仁」是老子《道德經》裡的核心價值觀,「仁」的真諦即是愛物愛人!「仁」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一種倫理觀念,是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在老子以後,以及道家、儒家將其發展成為中國古代重要的道德標準、人格境界及哲學概念。 從「仁」字的字形來看,它是從人從二,也就是說人們應互存、互助、互愛的意思,故其基本涵義就是指對他人的尊重和友愛。
  • 從《易經》相關大師的經歷,感悟大器晚成者必備的四個條件
    學習《易經》必須悟透的成語「大器晚成」。《易經》是詮釋宇宙、模擬宇宙運行規律,彰顯大自然發展變化規律的智慧寶典。古人說:「知莫大於知來」,而易經就是可以把萬事萬物放進去模擬預測的宇宙代數學。由於易經博大精深所以只有長期的感悟、學習、積累最終方能成大器。
  • 讀老子《道德經》啟示之三
    讀老子的《道德經》,其中,「道」在只有五千餘字的經文裡就出現過七十多次,在《道德經》三十二個篇章裡都有表述。可見「道」是《道德經》最精髓的部分,是老子最要向世人揭示「道」的內涵和外延的道理。 「道」究竟是什麼? 《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即是頭一個道是「道」,可道的第二個道作為說來解釋;非常道,解釋為不是通常所說的道。老子開宗明義告訴我們讀者,道不是我們常見常說的道,裡面內含非常繁雜的道道。
  • 老子:世界不是「無主之城」,《道德經》告訴你誰才是宇宙的主宰
    老子的《道德經》中,將宇宙稱為天地,將宇宙萬物稱為天地萬物。道就是萬物之母,它優先在天地存在,並且還生出了天地萬物。因此,老子會在道德經的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 針對道的3種認知和實踐,老子給出3條建言,受益匪淺!道德經41
    正如老子所言(建言一):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正因為他們的忽視和戲言,說明了他們真的處在一種蒙蔽不自知的狀態,所以老子才要好好和他們說說他的「道」。正如老子所言:不笑不足以為道。道德經40
  • 寶寶名字:10個《老子》聰明過人的小寶寶名,古典仙氣
    一、《道德經》中聰明過人的小寶寶名1.成希出自《老子·德經·第四十一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解釋: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稜角;最大的器具,反而最後完成;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