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宏磊 通訊員 徐道泉 孟凡鵬) 今年以來,陽穀縣加速「人才+項目+產業」深度融合,做好「引、聚、留」文章,打造人才沃土和創新高地,人才效應不斷凸顯,有力推動當地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完善政策引人才。陽穀縣把人才上升為推動發展的第一資源,以更高站位、更強意識、更寬視野對待人才工作,相繼研究出臺了「以才興業」「人才興陽」等一系列政策,從緊缺急需人才引進培養、科技創新平臺補助、高層次人才專項編制管理、人才服務保障、本土人才認定等方面提出了31條舉措,貫穿人才培養、引進、評價、使用、激勵、服務全過程,構築強力「政策磁場」,吸引各類人才集聚。今年8月至10月,縣委人才辦組織發改、人社、工信、科技等部門,集中3個月時間對全縣數百家大中小企業進行遍訪,把人才政策送進企業,幫助企業引才用才。
建好平臺聚人才。陽穀縣圍繞新材料、光電信息、銅精深加工、醫養健康、現代高效農業等主導產業,搭建「產業+」「科研+」「創業+」等平臺,給人才提供展示「戰場」,讓「英雄」有用武之地,各類人才在這裡能夠真切感受到創新有條件、創業有機會、發展有空間,目前該縣已擁有國家級平臺6個、省級平臺45個。今年,李永舫院士工作站、杜怡峰「泰山學者」工作站等先後落戶陽穀,山東師範大學、山東建築大學等高校與陽穀籤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華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博士後工作站已吸引來6名博士後,天盾礦用設備有限公司預埋槽道工程實驗室引領制定行業標準,該公司已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本土培育的高端人才、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孟昭立成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優化環境留人才。陽穀縣著力整合各類資源,打造近悅遠來的良好人才環境,用環境打動人才,用服務溫暖人才,「人才黏性」不斷增強。完善人才激勵政策,將發放生活補貼的範圍涵蓋到企業全職引進的正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具有博士碩士學歷人才、「雙一流」本科生等,增強企業在吸納人才方面的競爭力。探索開展「人才貸」業務,對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或其所在企業,根據實際需要給予無抵押、無擔保貸款,支持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今年已累計發放「人才貸」1045萬元。加強人才創新創業培訓,主動對接10家市級以上培訓機構,培訓3477人次。建設人才公寓140套,入住各類人才155人。每名高層次人才均由一名縣級領導幹部對接聯繫,及時協調幫助解決有關問題。
來源於聊城日報、聊城晚報、聊城新聞網的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和原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