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水滸:武松、林衝、李逵三拳能打死鄭屠嗎?

2020-12-17 喬鞅

先讓我們還原一下當時「鎮關西」鄭屠和魯達動手時的場景吧!

鄭屠大怒,兩條忿氣從腳底下直衝到頂門心頭。那一把無明業火焰騰騰的按納不住,從肉案上搶了一把剔骨尖刀,託地跳將下來。魯提轄早拔步在當街上。眾鄰舍並十來個火家,那個敢向前來勸?兩邊過路的人都立住了腳,和那店小二也驚的呆了。

鄭屠

1、魯達為什麼能三拳打死鄭屠

先說鄭屠。鄭屠給自己取了個綽號,叫「鎮關西」,這綽號一聽就很霸氣,就連憑軍功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的魯達都不敢給自己取個這麼霸氣的綽號,可實際上,鄭屠配得上這麼個霸氣的綽號嗎?

很顯然配不上。鄭屠說白了就是個殺豬的屠夫,只是腦子比較靈活,想方設法巴結上了渭州城的小種經略相公,得以投託在小種經略相公門下,開了個肉鋪,有兩間店面,兩張肉鋪,生意不錯,應該也賺了些錢。

鄭屠雖然只是個殺豬的屠夫,但心眼卻足夠壞,賺了些錢,竟然就開始欺男霸女,金翠蓮父女落魄流落到此,竟然被他威逼利誘,通過所謂的「虛錢實契」騙得金翠蓮,霸佔了3個月,玩膩了之後,又把她趕了出來。

最過分的是,竟然用虛假賣身契反過來敲詐勒索金翠蓮父女三千貫錢。金翠蓮父女這一輩子也別想還上這三千貫錢啊,鄭屠竟然用這種極為下作的方式把金翠蓮父女變成他的變相奴隸,的確是太無恥了。

鄭屠敢這樣明目張胆欺男霸女,一方面是因為他開肉鋪賺了些錢,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手下養了些夥計,自己又長得身材肥碩、有一身蠻力,動不動揮舞手裡的刀,的確能嚇唬那些普通百姓。

鄭屠比起普通百姓來,身材又肥碩,力氣又大,而且兇狠,所以能欺負普通百姓。但鄭屠遇到的是魯達這樣的天神一般的人物。魯達在《水滸傳》中力氣最大,身材比鄭屠還要更魁梧得多,關鍵魯達的武藝也極為了得。

那麼,很顯然,鄭屠就不經魯達一頓打了。魯達手裡有萬斤之力,鄭屠充其量只是個身材比較高大的胖子,有幾斤蠻力而已,不懂得武藝,光靠兇狠又有多少戰鬥力呢?所以,兩人一爆發衝突,就讓魯達三拳給打死了。

魯達

2、武松VS魯達

如果把魯達換成武松,基本上沒有懸念,鄭屠也是會被武松三拳給打死,甚至還有可能都不需要武松三拳,可能一拳或者兩拳就把鄭屠給打死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武松和魯智深的實力對比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魯達的武功更多體現在一種力大無比帶來的恐怖效果,論起真正的武功,或許並不是特別出色,很有可能還比不上武松。看魯達的武器就知道,他使用的是重達六十多斤的禪杖,這麼重的武器,別說使用起來,就是被這樣的武器碰到一下,骨頭也要斷了的。

和魯達比起來,武松的武功要更強悍多了,而武松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空手搏鬥的功夫極為了得。武松的這種空手搏鬥的功夫其實就類似於現在我們所說的散打。熱愛散打的朋友都知道,散打功夫厲害的人,一是速度快,二是力量大,尤其是瞬間的那種爆發力。

武松也是力大無比的人物,在《水滸傳》中,如果魯達力氣最大,排在第二的非武松莫屬了。武松可以把一塊三五百斤的巨石拋上一丈多高,又輕輕接住,放回原處,氣不喘,臉不紅。這份神力,也可以算是驚為天人了。

武松有如此神力,而且他的出拳速度極快,否則也打不死猛虎。試想一下,武松打一拳在鄭屠腦門上,類似於呼的一下,飛快掄了個鐵錘過來的那種效果。按我的理解,武松其實一拳就可以把鄭屠給打死了。

武松

3、林衝VS魯達

林衝的武功可以算是極為精湛的,要論起來,林衝才是正兒八經科班出身的,他的父親本就是武功了不起的人物,尤其是家傳林家槍法,讓林衝能在人才濟濟的東京立足,做上了殿帥府八十萬禁軍的槍棒教頭,讓林衝名滿天下,提起林教頭的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林衝當初陪娘子去嶽廟上香,中途逛出來就無意中碰到了魯達也就是魯智深在大相國寺的菜園子裡表演武藝,林衝欣賞魯智深的武藝,忍不住大聲喝彩,由此和魯智深結識,並結拜為兄弟。魯智深心高氣傲之人,對史進的師父李忠呼來喝去的,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因為他看出李忠沒啥本事。

但魯智深對林衝卻極為敬重,極為欣賞,甚至是主動對林衝示好,主動和林衝結交。從林衝被高俅父子陷害被刺配滄州開始,魯智深就偷偷跟隨,暗中保護林衝,在野豬林發覺押解林衝的兩名公差真的要對林衝動手,魯智深及時出手救了林衝。魯智深為什麼對林衝這麼好?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欣賞林衝、佩服林衝。

林衝的為人可以說是沒多少男子漢氣概,甚至是很憋屈,魯智深這樣豁達的人按道理是看不上林衝這種人的,但他為什麼對林衝這樣掏心掏肺呢,唯一的解釋就是,林衝武藝高強,折服了魯智深。

林衝的武功是頂尖水平,可以說不但超過了魯智深,也超過了武松。但林衝武功的厲害更多是體現在使用兵器上,也就是他的槍棒水平是頂尖的。如果赤手空拳,只怕威力不及魯智深,當然也比不上武鬆了。

所以,如果林衝赤手空拳和鄭屠搏鬥,只怕很難三拳打死鄭屠。畢竟,林衝赤手空拳出拳速度可能也很快,但力量還達不到魯智深和武松那個分量。

林衝

4、李逵VS魯達

最後來看李逵。李逵和魯智深、武松及林衝比起來,他算是徹頭徹尾的業餘選手。魯達是學過武功,又經歷過軍隊歷練,他憑著軍功做到了關西五路廉訪使,足見魯智深是久經考驗的厲害角色。

武松和林衝,都是正兒八經的武功高手,尤其是林衝,是標準的科班出身。和這三個人比起來,李逵壓根就是門外漢,他哪裡懂什麼武功?他的戰鬥力主要就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一身疙瘩肉產生的蠻力;二是好勇鬥狠,兇狠無比。

俗話說,打赤腳的不怕穿鞋的,兇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而李逵就屬於標準的那種不要命的角色。李逵剛開始出場時,他借了宋江十兩銀子去賭博,一會兒工夫輸了個精光,但李逵哪裡甘心好不容易借來的十兩銀子轉眼就成了別人的呢?他乾脆明目張胆搶,那些人就和他打起來,但他們哪裡是李逵的對手,被李逵三下五除二全打趴下了。

這還是小試牛刀。李逵最讓人恐怖的是在劫江州法場救出宋江時,他就只顧掄著兩把板斧,玩命地砍,見人就砍,他也不管是敵是友。這一戰,不知道多少人死於李逵那雙板斧之下,可見李逵就是個十足的殺人魔王。

李逵這樣的身手,對付那些沒有武功的普通人是很奏效的。但如果遇到了真正的高手,李逵的弱點就顯露出來,因為他畢竟沒有正兒八經練過武功,遇到了高手,他就處處受制了。幾個最明顯的例子,李逵遇到了擅長摔跤或者相撲的,他就只有挨揍的份兒了。更別說和魯智深、林衝和武松這樣的頂尖高手,李逵更是不經打。

如果李逵和鄭屠對陣,李逵一身疙瘩肉,結識得像鐵牛一樣;而鄭屠一身肥碩的肉,也是一身蠻力,兩人相比,可能李逵的力氣終究更大一些;兩人都沒有武功,都靠兇狠,相比之下,李逵又比鄭屠更兇狠。

所以,李逵肯定能打贏,也能打死鄭屠,但要三拳打死鄭屠,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至少要拼鬥好久,李逵才能打死鄭屠。

李逵

結語:武松和林衝都有實力三拳打死鄭屠,而李逵沒有這個實力

綜上所述,除了魯智深,只有武松能三拳打死鄭屠,林衝估計要五六拳甚至更多,但也一定可以打死鄭屠;而李逵,則要費好大勁,要糾纏好久才能打死鄭屠。

相關焦點

  • 「馬上林衝,馬下武松」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知道的人卻鳳毛麟角
    而在人們最熟悉的人物評價中,有著「馬上林衝,馬下武松」這樣的一句,二人皆是梁山數一數二的武藝高手。但殊不知,這一句評價之後還藏著後半句。「馬上林衝,馬下武松」描述的是林衝與武松二人在武藝上的強大過人。在梁山徵戰四方的時日裡,能打善武的好漢們都被分為了馬軍隊和步軍隊,一路騎兵,一路步兵,互相配合進行攻擊。
  • 鬥勇鬥狠鬥智:梁山六位高手捉對比拼,公孫勝林衝和武松能贏嗎?
    梁山一百單八將各有所長,馬上林衝步下武松的說法,一直也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有人還調侃說:林衝騎著武松,能打孫悟空。之所以有這樣的調侃,實際是對「馬上林衝步下武松」一說的不贊成,因為梁山馬上高手並不少,步戰精英也不僅僅是武松一個,所以很多人都期待梁山六位高手也來三場巔峰對決。
  • 武松徒手打死老虎,一拳千斤力道,30拳卻傷不到此人
    武松則是典型的江湖草莽,論行軍打仗、兵器搏擊,他肯定比不上盧俊義、林衝、魯智深、關勝等訓練有素的軍官。但是,如果說論綠林手段,拳擊肉搏,梁山泊沒人能及得上他。 比如,魯智深未起殺心,卻三拳打死了鎮關西;李逵也意外打死人逃往江州;石勇更是一拳就意外打死了人投奔柴進。等等……這類人的拳頭,單單可以理解為力量大,並無精妙的招式。 另有精妙招式的,是幾大相撲高手。比如焦挺能一拳打倒李逵,隨後又一腳將其踢倒;還有相撲界的第一高手燕青,打得擎天柱狼狽不堪。
  • 他才是水滸裡的第一高手,一拳解決武松不在話下,林衝也要跪下叫師傅
    周侗的大徒弟就是被宋江竊取了梁山老大位置的盧俊義,這盧俊義本來是一個富有的大官人,專好舞槍弄棒,馬上和馬下功夫都是一流,只是年紀比武松和林衝稍微大點,要是盧俊義在短時間使出全力和林衝武松打的話,自然是能戰勝,如果陷入僵局,林衝和武松恐怕會因為年輕而稍勝一籌。
  • 林衝的教頭,武松的都頭和魯智深的提轄,3人誰的官職最高
    除此之外,宋江、武松、魯智深、李逵、戴宗、雷橫等眾多梁山好漢,也都在大宋朝廷任過職。上梁山之前,呼延灼在朝廷做汝寧郡都統制,秦明做青州指揮司統制,這兩人是朝廷的統兵將領,所以官職較高,而宋江只是做鄆城縣的押司,是個小吏,所以官職很小,李逵的江州大牢的小牢子,就更小了。那麼,林衝的教頭、武松的都頭和魯智深的提轄官,他們的官職如何?
  • 武松能成清忠祖師,林衝為何卻無人問津?武松有3座靠山太給力
    皆知:馬上林衝,步下武松!這雖是誇讚兩人武功了得,可以並駕齊驅。但同時也說明了林衝和武松,是可以被相提並論的兩大「奇絕人物」。武松的殺伐之氣,在水滸中佔一絕,而林衝的狠毒之氣,在水滸中最稱奇。即武松一旦動手幾乎就從沒一句廢話,那真是殺氣沖天。
  • 若把武松換成魯智深李逵盧俊義,在景陽岡上,他們誰能打贏老虎?
    眾所周知,武松、魯智深、李逵都是梁山上的步軍頭領,他們的座次相差不大,在書中展現實力的機會也有不少,可以說,凡是有他們的描寫,讀者都會大呼過癮。從另一方面來看,武松和魯智深都是力大無窮之輩,他們一個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一個能倒拔垂楊柳,既然有共通之處,那麼魯智深是否也能打死老虎呢?
  • 李逵輕鬆斬殺四隻老虎,武松才打死一隻,為何就被「捧」得極高?
    《水滸傳》裡,打虎英雄武松在景陽岡可以說是非常驚險,差點把命搭進去,才堪堪打死了一隻老虎;而李逵在沂嶺連殺四隻老虎,卻顯得毫不費力。這是不是說明,李逵的武藝實際上是要超出武松很多呢?武松打虎,是一場被動的「遭遇戰」武松打虎之前,《水滸傳》中有一些不起眼的鋪墊,可能很多讀者並沒有注意到。
  • 水滸一百零八將武功第一無爭議,第二是武松還是魯智深、林衝?
    這個力值排名第二的名單有旅行家武松、花和尚魯智深、豹子頭林衝。那麼誰第二呢?接下來,讓我們逐一分析。《水滸傳》開篇講的是旅人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隻白額虎,給讀者留下了他武藝高強的第一印象。殺死西門慶後被迫流放途中與女夜叉孫二娘大打出手,並成了朋友,可以說不是默默無聞。上梁山之前,武松的主角光環很耀眼,戰績也是不被看好。
  • 李逵殺四虎毫不費力,武松打一隻就累趴,難道李逵可以秒殺武松?
    李逵就這麼輕而易舉地殺了四隻老虎。可是,武松殺虎的過程就很波折了,大戰了許久才結束。我們再來看武松是怎麼殺虎的。話說武松在景陽岡前的酒店連喝了十八碗「三碗不過岡」,不聽勸阻,執意獨自過岡。老虎撲上來,武松一閃,順勢揪住了老虎頭頂的皮毛,一咬牙,一用力,啊的一聲大吼,將老虎按倒在地。對著老虎的面門就是一頓亂踢。老虎也不示弱,兩隻前爪亂扒,扒出了一個黃泥坑。武松趁勢將老虎的嘴巴摁入坑內,空出右手,盡平生之力,用鐵錘般的拳頭在老虎面部打了五七十拳,硬生生把老虎打得是七巧流血,動彈不得。
  • 像武松一樣在飛雲浦遇險,如果李逵跑不掉,還有幾位好漢能跑掉?
    梁山一百單八將,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真正以命相搏,能打過武松的還真不多。別的不說,咱們就問一個問題:且不說地煞副將,就是梁山三十六員天罡正將,跟武松一樣在飛雲浦遭遇截殺,有幾人能夠生還?有人說除了武松之外,至少還有李逵等七個人能夠生還。
  • 武松是水滸愛好者公認的英雄好漢,但他有一個汙點不可磨滅
    景陽岡打虎最開始我們知道武松的時候就是打虎英雄武松,作為水滸中的主人公,這也是他該有的主角光環。武松在途徑景陽岡在崗下店家裡喝酒,幡上寫著「三碗不過崗」,武松這等英雄自然不當回事,店小二說,這酒剛烈,崗上還有大虎,他偏不信,喝了十八碗後,獨自一人上崗,最後借著酒勁打死了大虎。
  •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人物系列專題複習:《水滸傳》之武松
    ,路過景陽岡 (地名)時,打死了一隻大老虎,於是倍受百姓喜愛;當及時雨宋江 (人名)作了梁山第二把交椅時,接老母上了山,於是李逵也下山接母,行至沂嶺時其母被老虎吃掉,他憤怒之下,連殺四隻老虎。「景陽岡武松打虎」、「李逵沂嶺殺四虎」是《水滸》中的兩個精彩的打虎故事,請任選其中一個。概述故事情節。(3分)【答案】武松路過景陽岡,遭遇一隻大老虎。那虎又飢又揭,撲向又醉又困的武松,武松一驚,酒也嚇醒了。他一閃,先躲過了大老虎,接著拳腳相加,幾番打鬥,最後赤手空拳打死了大老虎。
  • 被斬前方顯英雄本色:武松怒罵魯智深大笑,李逵成了一灘爛泥
    梁山中有108位好漢,其中武松、魯達、李逵,還被金聖歎評為了「上上人物」,但從武松、魯智深和李逵面對死亡的態度看,李逵無法和魯智深、武松相提並論,武松和魯智深是好漢,李逵只能呵呵了。魯智深和李逵一樣,也好打打殺殺,但魯智深更多是路見不平出手相助,例如他為了給金翠蓮出頭,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在桃花村,又因為小霸王周通要強娶劉太公之女,他痛揍了周通一頓。武松殺的人,大多是得罪他的人,例如西門慶和潘金蓮殺了他的哥哥武大郎後,他殺了西門慶。蔣門神和張都監、張團練要謀害武松,事情敗露後,武松將他們全部殺了,他們也死者不冤。
  • 從林衝性格處境和文學藝術角度,看「林衝為何不打高衙內」
    在《水滸傳》梁山一百單八將中,名氣較大者有不少,比如宋江、武松、魯智深、林衝、李逵等。這些人中,關於林衝的爭議尤其多,包括「休妻實為獻妻」「不該火併王倫」等。除此之外,妻子兩次被高衙內調戲時,林衝的態度的問題也惹來許多爭議。
  • 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中有真正的英雄好漢嗎?
    水滸眾英雄劇照那麼,在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中有符合標準的英雄好漢嗎?我們先來看看書中描繪的好漢們的卑劣習性。再來看看武松、林衝和李逵。西門慶、潘金蓮和王婆設計毒死武大郎,都該死;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謀劃害死武松,都該殺;但是鴛鴦樓裡丫環、奶娘、張都監老婆孩子六七個你也一刀一個,你武松是心滿意足了,人家是否死得太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