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白金十分鐘」科普志願服務項目的志願者在參加活動。資料照片
北京奧運會期間,南非教練裡昂在老山場館心跳、呼吸驟停。作為現場急救醫療站的指揮,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急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何忠傑帶領醫護人員立即急救,最終搶救成功。
何忠傑曾感嘆,「掌握急救方法,不僅可以在突發情況時自救,也能挽救他人生命。全民自救互救,是另一種救死扶傷。」然而,當下大眾缺少急救知識,難以實施有效的自救互救。為此,2010年10月10日,一支由全國急危重症專業從業人員組成的「急救白金十分鐘」全國自救互救志願服務聯盟成立了。與此同時,「急救白金十分鐘」科普志願服務項目也悄然「發芽」。
此後每年10月10日10點10分,由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牽頭,科普志願服務活動在全國各地統一開展,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8屆。8年來,「急救白金十分鐘」科普知識被志願者帶到學校、送到企業、傳到社區。據不完全統計,該志願服務項目直接影響超過150萬人,間接影響數千萬人,接受和實踐「急救白金十分鐘」理念的人越來越多。
2015年某天,山東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急診科接到觸電急救警報。當醫護人員趕到現場時,觸電者的工友正為其進行心肺復甦和人工呼吸。醫護人員現場心電監護診斷為室顫,於是立即實施除顫,並一次除顫成功,患者逐漸恢復了自主心律。參與搶救的醫生說,「如果現場的工友不懂急救常識,這條生命是不可能得到挽救的。」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全國各地誌願組織積極主動與該科普志願服務項目合作,使全國颳起了「急救白金十分鐘」的普及風。2017年,參與志願服務活動人員的範圍擴大到全國31個省區市、190多個城市、500多個單位,逐步形成了較為穩定的人員規模。全國各地對急救普及文化的創新和重視,才能使救護普及成為大眾自覺的行動。
何忠傑說:「在我國,群眾自救互救屬於薄弱環節,把規律說清楚、把道理講明白是我們的責任。為了提高我國的急救水平,我們要不懈地努力。」(史一棋 李福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