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能儒僧丹青妙筆繪山水,清代六舟和尚畫《棧橋行旅》

2020-12-19 騰訊網

有人說,六舟和尚應該是有史以來最文雅的和尚之一,他精通書畫,擅於製作文房清供,還會金石拓印,全形拓就是他的拿手絕活。六舟和尚是佛門高僧,但他更像是一位學富五車的文人才子,與其說他是一位高僧上人,還不如說他是一位高深學者。後人如果想要全面研究19世紀的文化藝術,六舟和尚是無法忽視的一位大家。六舟和尚是浙江海寧人,俗姓姚,因為他年幼時體弱多病,家人怕他夭折,就把他養在寺廟之中,想要靠佛法庇佑,保他長壽。六舟17歲那年正式出家,一生參禪拜佛。

六舟和尚 棧橋行旅

六舟和尚聰慧灑脫,對儒學經典很有興趣,他的動手能力很強,很喜歡製作文人雅士的玩物,刻硯臺,雕竹木,對他來說都是手到擒來的小事。所以當時的文人贈送他一個雅號叫「九能儒僧」,使他在文人士大夫群體裡也頗受尊重。六舟和尚生活在清代中期,當時金石學興起,研究上古青銅器和秦漢碑刻成為學術界的一種時尚,要想研究這些貴重寶物,沒有身份地位和金錢權勢是無法做到的。六舟和尚對這些很感興趣,於是他常畫一些山水,用作結交朋友的酬答禮物。這幅《棧橋行旅》就是六舟和尚畫的一幅山水,畫中描繪的是商旅往來川蜀的場景。川蜀一帶多高山峻岭,往來十分不變,只能通過棧道跋山涉水。

六舟和尚 棧橋行旅 局部

六舟和尚畫的花鳥很多,山水較少,尤其像《棧橋行旅》這樣充滿紅塵氣息的山水作品更少。六舟和尚畫這樣的作品,應該是用來贈送友人的。畫中有一首七言古詩,描寫出來畫中真諦。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即便如此還有商旅往來,一看就是太平盛世,六舟和尚是在歌頌他生活的時代。在這種情懷下,他在畫中運用了多種色彩,彩墨山水通俗華美,正好可以反映出他的創作主旨。從意境上來看,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在筆墨技法上看還是十分嚴謹認真的。

六舟和尚 棧橋行旅 局部

《棧橋行旅》採用全景式構圖,崇山峻岭之間浮滿煙雲,讓畫面多了幾分含蓄之美。彩墨山水很容易讓畫面看上去浮華,六舟和尚通過大量留白,減少顏色的堆積感,盡力靠攏文人畫風格。《棧橋行旅》很像四王的作品,這一點也要辯證來看。從六舟和尚畫的清供圖來看,他追求雅致唯美的風格。突然為了答謝好友要畫一幅通俗的畫作,對他來說也不是說轉換風格就能轉換的。所以這幅《棧橋行旅》看上去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少的就是畫中氣韻,少的就是作者的一點心思。

六舟和尚 棧橋行旅 局部

欣賞《棧橋行旅》是為了明白一個道理,天才也罷,高人也罷,在不同風格之間轉換時,也需要嘗試,也需要積累,如果不經過深思熟慮,也許就會畫出《棧橋行旅》這樣的作品了。

拓展閱讀

僅有六首詩歌存世,其中一首街知巷聞,王之渙《登鸛雀樓》

提升色彩在創作中的地位,畫明淨秀美秋景,張崟繪《空山夕暉》

雅致是什麼樣子,看到鄒一桂作品《翠雲山房》就懂了

山居養性陶冶情操,清代畫家翟大坤繪《空山雨過》

相關焦點

  • 「創作開運禮」設色山水華美大氣,清代劉彥衝繪《山水冊頁》
    只不過,在臨仿復古的過程中,還是無法擺脫形式美,無論學誰的風格,畫出來的作品都顯得有些迎合奉承。山水本應該是抒發高雅情懷的作品,在這一時期淪為了追求華美效果的裝飾畫。他久居蘇州,擅畫彩墨山水,有吳門畫派的意韻。這套《山水冊頁》就是他的作品,共分8開,現遴選6開與大家分享,看一下清代中期畫家在學習傳統技法時的努力付出。
  • 館藏明清名家山水精品,精彩紛呈!
    善畫花卉人物和山水。好作斧劈皴,風格近似明代著名畫家戴進。所作道、佛神像,筆法工整,設色古雅。此冊共八開,均作山水小景:或青綠設色,桃花山莊;或長途行旅,歇憩小店;或仿米山水,山色空朦;或攜杖相邀,秋山觀瀑;或小船垂釣,意境幽靜;或停舟閒坐,悠然自得;或平原小景,蕭疏空曠。此選二幅,其一雪山迷茫,枯木蕭疏,長廊水榭,老者臨窗,寒氣逼人,意境雋冷。
  • 丹青妙筆繪江湖,張大千作品《漁人罷釣歸》
    張大千 漁人罷釣歸 這幅《漁人罷釣歸》是張大千晚年的作品,畫中描繪的山水正好和江湖有關,並且從畫風上看是他晚年很少創作的寫意山水。畫中有位漁夫緩緩而行,正好切合歸隱的主題。在元代繪畫中,漁夫又被稱為漁父,是隱士的代稱。他們代表著徜徉於山水之間,親近自然的文人情懷。張大千選擇這樣一個題材,也是有致敬傳統的意思。張大千晚年有眼疾,視力不太好,所以不太畫一些需要線條皴染的作品。根據畫中款識,這是他80歲時的作品,還能保證章法氣度就顯得更加可貴了。
  • 徜徉山水之間,江南春色入畫,清代徐玫繪《平湖春色》
    五代時期,董源、巨然開創了描繪江南山水的多種皴法。明末董其昌甚至把董源奉為南派山水的開山鼻祖。在董其昌的影響下,清代很多畫家都喜歡畫江南山水,他們選擇的創作技法不同,但風格大多相近,都是表現江南風光的柔美恬淡。這幅《平湖春色》採用工細的筆法,描繪出江南春天的明快清新,畫面色墨並重,看上去就心生歡喜。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這樣柔柔的、美美的風景,就是夢中的江南。
  • 清冷雪景山水,蘊含春的氣息,清代宮廷畫家張宗蒼繪《雪霽圖》
    清代的宮廷繪畫受內務府管理,主管繪畫的官員往往是一些宗室子弟,他們不懂繪畫技巧與審美標準,只能在形式內容上給予意見。幾方面的因素湊在一起,造成了清代宮廷繪畫過於追求形式,喪失了鮮活的生命力。比如頻頻被吐槽為「農家樂」審美的乾隆皇帝,一天到晚寫詩炫耀才華,卻連黃公望名作的真偽也無法分辨。
  • 蘇州文氏家族後人,擅畫清潤明淨山水,文點繪《茅亭敘舊》
    明代文徵明的後代中有好幾位擅長繪畫的名家,到了他玄孫這一輩,出現了一位叫做文點的山水畫家。文點出生於崇禎末年,病逝於清代康熙年間。他為人率性灑脫,終生隱居家鄉寄情於書畫之中。他畫的山水繼承了文徵明的秀雅工細,除此之外還擅長畫竹,在蘇州一帶名氣極大。
  • 「丹青畫西安·最美繪滻灞」——獻禮十四運會丹青妙筆繪就大美滻灞
    為進一步提升滻灞生態區文化品質與城市美譽度,以藝術的形式為十四運會潤色添彩,助力「大美滻灞」高質量全面建設與發展,12月4日上午,「丹青畫西安·最美繪滻灞」文旅推廣活動在西安滻灞生態區盛大啟動。  據了解,為了迎接全國第十四屆運動會在陝西舉辦,十四運會西安市執委會策劃推出了「相約西安 築夢全運·丹青染古城共繪新西安」系列主題文旅活動,旨在充分展示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和嶄新城市形象,全力營造「全民全運、同心同行」的十四運會濃厚氛圍。此次「丹青畫西安·最美繪滻灞」主題活動為該系列活動的第一站。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
  • 盛世太平,才能安心垂釣,清代畫家文點繪《垂綸圖》
    當把這些情感都融入繪畫創作中就出現了傳統繪畫中的最大藝術流派——文人畫。文人畫通常包括兩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畫家本人出身於文人士大夫階層,其二繪畫風格注重抒發性情,努力擺脫程式化技法的桎梏。文人畫中常彌散著一股「靈氣」,或取自於山川江河,或取自於花草萬物,強調神韻上貼合自然。尤其是元明清三代畫家,在創作中都標榜文人風採,強調超然物外的逸氣。
  • 重點作品賞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
    早期繪製小說插圖和繪本,之後在出版商蔦屋重三郎的資助與策劃下,以華麗典雅的狂歌繪本成名,並開創浮世繪美人畫新樣式——「大首繪」,表現美人半身像乃至頭像,通過描繪美人的細嫩肌膚和微妙的面部表情,展現出人物的不同神態、心理與性格特徵,成為浮世繪美人畫創作的頂峰。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趣談:清代繪畫的畫派是什麼樣的?
    印鑑對比邊壽民,江蘇淮安人,清代畫家,秀才。字頤公,號葦間局士,晚年又號葦間老民、綽翁、綽綽老人。一生能書善畫,以其潑墨蘆雁聞名江淮,為「揚州八怪」之一。邊壽民善畫花鳥、蔬果和山水,其中蘆雁最為拿手,向其傾注了一生的心血。
  • 齊白石與佛門弟子瑞光:翁似高僧僧似翁
    澎湃新聞選刊的是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呂曉在《齊白石師友六記》中通過豐富的圖文資料,揭示的齊白石與瑞光和尚 教學相長的師生之誼。 正月初五日,驚悉我的得意門人瑞光和尚死了,他是光緒四年戊寅正月初八日生的,享年五十五歲。他的畫,一生專摹大滌子,拜我為師後,常來和我談畫,自稱學我的筆法,才能畫出大滌子的精意。我題他的畫,有句說:「畫水勾山用意同,老僧自道學萍翁。」我對於大滌子,本也生平最所欽服的,曾有詩說:「下筆誰教泣鬼神,二千餘載只斯僧。焚香願下師生拜,昨夜揮毫夢見君。」我們兩人的見解,原是並不相背的。
  • 接盤山水六旗樂園,融創文旅的胃口有多大
    不過,這一次,浙江山水六旗樂園搖身一變,成為了「濱海國際度假區——杭州灣融創文旅城」。在業內看來,近幾年作為「併購王」的融創近期似乎正加緊在文旅方面的動作,快馬加鞭接連敲定多個文旅城項目。雖然截至目前融創方還未透露未來是否有繼續將山水六旗其他樂園收入麾下的計劃,但有專家預測,或許融創文旅的胃口遠不止於海鹽這一座主題公園。
  • 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亮相美術館!
    、20、21展廳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歷史淵源深厚、製作工藝相近,又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裡大放異彩、相映成趣,成為東方藝術寶庫中的兩顆璀璨明珠。此次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 動物森友會和尚僧服服裝碼分享
    18183首頁 動物森友會和尚僧服服裝碼分享 動物森友會和尚僧服服裝碼分享 來源:網絡
  • 超越世俗情懷,追求簡淡秀雅,清代吳歷繪《雙松疊泉》
    清代早期最著名的畫家有六位,被稱為「清六家」,其中吳歷顯得有些另類。吳歷成名很早,在中年時期就名滿天下,同時代的畫家曾經評論過他和其他幾位畫家的風格。惲壽平的作品佔一個「逸」字,王翬的作品佔一個「能」字,吳歷的作品形神兼備,通過比較他可以勝出。
  • 此人在東牆上畫了一隻老鷹,西牆上畫了一隻隼鷂,從此鳥雀不敢來
    都是很厲害的角色,吳道子也很厲害,他曾將在一座橋上畫了一隻老虎,由於過於逼真,從此無人敢從橋上過。跟吳道子一樣的還有張僧繇(yao)。 不過大家唯一奇怪的是這四條龍都沒有畫上眼睛。 很多人都奇怪,便問張僧繇為何要這樣做?張僧繇解釋,給龍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珠後,這些龍便會破壁而出。人們覺得他這話很荒唐,根本不相信,堅持要求他給龍點睛,最後他推辭不了,只好把兩條龍的眼睛畫上。沒辦法,張僧繇只好為其中兩條白龍點睛。
  • 我用我法畫江南煙雲山水,揚州名句華喦繪《隔水吟窗》
    清代揚州畫派中有八位頂尖名家被成為「揚州八怪」,如果要從他們之中選出一位創作水平最高的畫家,恐怕大多數人會選擇華喦。華喦出生於康熙年間,病逝於乾隆年間,他活了74歲。華喦不是揚州人,生於福建,他父親從事造紙工作,就這樣華喦有了與書畫結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