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世俗情懷,追求簡淡秀雅,清代吳歷繪《雙松疊泉》

2020-12-19 薩培喇談藝錄

清代早期最著名的畫家有六位,被稱為「清六家」,其中吳歷顯得有些另類。吳歷成名很早,在中年時期就名滿天下,同時代的畫家曾經評論過他和其他幾位畫家的風格。惲壽平的作品佔一個「逸」字,王翬的作品佔一個「能」字,吳歷的作品形神兼備,通過比較他可以勝出。吳歷擅長臨摹古人作品,他的老師王時敏看過之後連連誇讚「仙品」。吳歷是常熟人,少年時曾經跟隨王時敏、王鑑兩位名家學習繪畫,深得老師真傳。他畫的山水簡淡秀雅,超凡脫俗,讓人百看不厭。這幅《雙松疊泉》是吳歷臨摹五代畫家荊浩的作品。

吳歷 雙松疊泉

吳歷臨摹這幅作品有他自己的體會,他覺得歷代畫論中忽視了荊浩的藝術成就。事實上,荊浩的畫風與北宋初期院體風格略有不同。畫院中的畫家追求工整細膩,荊浩追求視覺效果大氣唯美,在繪畫創作中畫細緻容易,畫出味道很難,荊浩的作品水準更高。正是有了這番心得體會,他才要臨摹一幅荊浩的作品替他正名,讓大家知道荊浩的深厚功底。《雙松疊泉》屬於「開門見山」式的山水,畫中一座高山拔地而起,瀑布流水凌空飛瀉。近景處的兩棵松樹高大挺拔,運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出幽深空間,拉大了近景與中景之間的距離。突出強調空間感,讓畫中的山水有了自然韻致。

吳歷 雙松疊泉 局部

吳歷既能畫眼中山水,也能畫心中山水,臨古作品就屬於畫心中山水。他認為,沒有見過的景致初看會覺得新奇,所以在創作中要強調新意,讓人看了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藝術創作要加入合理的想像力,保持作品清爽雅致的面貌。這幅《雙松疊泉》體現了吳歷的藝術思想,畫中強調情感表達,展示出山水中的生命力。吳歷的審美屬於傳統的文人審美,他要尋找一種展示生命之美的獨特手段。畫中古松密林,就是他挖掘出的內涵。

吳歷 雙松疊泉 局部

吳歷中年時喜歡鮮亮明豔的景色,年紀漸老之後對枯朽老暮有了深刻的理解。畫中雙松處於枯榮之間,枝幹挺拔,樹梢才有針葉。揣摩一下吳歷的意圖就會發現,他是一個內心柔軟而敏感的畫家,他要畫陽剛雄偉的作品,他能掌控豪情萬丈的風格,落入筆端的時候又想著跟隨內心的感受。如此一來,即便是臨摹作品,也摻雜了大量真情實感。這就是吳歷特有的風格,他喜歡在前人作品中尋找閃光點,但絕對不會盲從。

吳歷 雙松疊泉 局部

吳歷想要表現出超越世俗的情懷,於是畫了了無人跡的風景。山間庭院錯落有致,但空無一人,這樣的對比手法增添了靜謐美感。類似於詩中的「鳥鳴山更幽」,炫彩極致之後只剩下清幽。

拓展閱讀

七歲寫下《詠鵝詩》,晚年寫出《討武氏檄》,初唐才子駱賓王

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沈括和《夢溪筆談》

秀潤蒼渾,筆法紮實,清代王原祁繪設色作品《山水逸韻》

歷時19年,編寫出一套大型編年體通史,司馬光和《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慶餘年,追求平等情懷!超越但不容忍的理想主義
    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在劇中碰撞出智力的火花 生命是寶貴的,愛是更高的,如果是自由,兩者都可以扔掉在這齣戲中,所有上述因素都被解釋了一方面是思想禁錮的封建勢力,另一方面是希望以平等思想重塑社會的先行者 它想讓我們知道什麼 一個超越時代的人被時代所監禁一個超越時代的人將被他所生活的時代所拋棄 它被歷史證明,作為異教徒燃燒致死的科學先驅等等 在今年餘下的時間裡,這齣戲講述的是一小部分理想主義者宣揚
  • 馬克思是具有救世主義情懷的務實者,他的思想追求的是要改變世界
    它所追求的社會發展狀態同宗教主義或空想社會主義的所提供的虛幻烏託邦,好像沒有多大區別。如果單從所追求最終目標來說,馬克思確實有救世主義情懷。這種情懷同那些獻身於宗教情懷區別不大,可不同的是馬克思追求的是為人類工作,這一志向,馬克思在中學就已經確立。
  • 「追求高雅也許是比追求官場功名更醜陋的一種世俗姿態」
    原創 夏志清 活字文化266年前的今天,1754年12月11日,清代文學家吳敬梓去世。他所著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
  • 從經典詩句中體悟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其基本內涵包括家國同構、共同體意識和仁愛之情;其實現路徑強調個人修身、重視親情、心懷天下;既與行孝盡忠、民族精神、愛國主義、鄉土觀念、天下為公等傳統文化有重要聯繫,又是對這些傳統文化的超越。
  • 海賊王948集刀神河松覺醒,櫓流櫻超越路飛,單刀流竟超越索隆
    而在動畫劇情中,作為三劍客之一的河松終於釋放出來。20年後,這傢伙再次握起了自己的武士刀,作為一個刀神。河松覺醒之後實力強悍。櫓流櫻超越路飛,單刀流竟超越索隆。畫面中也可以看到,河松的手和我們正常人的手是不一樣的,畢竟他的設定就是河童,因此具有河童的一些特徵。不過這傢伙是真的很強,放出來之後就展現了兩個大招。
  • 海賊王948集:刀神河松覺醒,櫓流櫻超越路飛,單刀流竟超越索隆
    而在動畫劇情中,作為三劍客之一的河松終於釋放出來。20年後,這傢伙再次握起了自己的武士刀,作為一個刀神。河松覺醒之後實力強悍。櫓流櫻超越路飛,單刀流竟超越索隆。畫面中也可以看到,河松的手和我們正常人的手是不一樣的,畢竟他的設定就是河童,因此具有河童的一些特徵。不過這傢伙是真的很強,放出來之後就展現了兩個大招。
  • 清潤秀雅,清初吳歷繪《春陰脈脈》
    這幅《春陰脈脈》是清代畫家吳歷的作品,看看他在創作中如何破解這種窘境。吳歷 春陰脈脈吳歷是清代早期著名畫家,清初四王加惲壽平和他統稱為「清六家」。他在清六家中的名氣最小,不是因為他藝術成就有限,而是因為他曾經為了信仰,擱置畫筆長達20年。
  • 清代的一首七律,起首就境界開闊,後兩聯尤其精彩,充滿愛國情懷
    清代末期有一位詩人,就在這一天寫了一首詩,不僅描繪了一幅壯闊場景,而且抒發了一腔豪情。下面分享清代的一首七律,起首就境界開闊,後兩聯尤其精彩,充滿愛國情懷。本詩寫於清代光緒年間,當時34歲的作者,由黃浦江乘船出東海,正在前往南方參加革命的途中。詩人恰逢中元節這一日出行,他弔古懷今,心中也頗有感慨。首聯就境界開闊,更彰顯出詩人的不凡氣度,他站在高高的舵樓上眺望遠方,雖然眼前一片空茫,作者卻感覺心潮澎湃。詩人一邊高聲吟誦著詩篇,一邊憧憬著即將到來的美好未來。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派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狩野派的美術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常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長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木挽町」創立者狩野尚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元信【103】
  • 何謂「世俗諦」、「勝義諦」?
    二諦即是勝義諦(paramArtha satya )與世俗諦(samvRti satya ),其中世俗諦所表現的是,緣起可言說的「世俗有」的一面;而勝義諦所表現的則是,緣起性空,言語道斷、不可言說的「勝義空」的一面。
  • 清代著名畫家有哪些?清代畫家概述
    說起清代畫家,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鄭板橋,其實清代畫壇非常繁榮,清代有接近300年的歷史,名家輩出,名氣最大的有鄭板橋,還有四王,四僧等等。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下清代畫家。
  • 九牧雙11「十一連冠」的背後:民族情懷與冠軍品牌的能量裂變
    雙11在「百家爭鳴」的戰報大賽中「意猶未盡」地畫上了句號,衛浴龍頭九牧以15.6億銷售額穩奪雙11「十一連冠」,以常勝將軍之姿再創行業新高。   品牌、店鋪、直播多維度傲居榜首,細分品類銷量包攬冠軍寶座,「雙11全球衛浴直播節」當晚觀看量超2100萬人次......這每一組飄紅的數據背後,都是九牧「冠無止境」的信念追求,也是冠軍品牌深植民族情懷的智慧結晶
  • 雪景畫追求的文化意境
    趙春秋作品 溪山浴雪 國畫當中,畫家會通過塑造簡單景物,來藉以表達個人內心的情感與思想,往往不是追求具體的景物 (一)雪景畫追求的「孤寒」意境 我國的繪畫常推崇「孤寒」的意境。畫面當中的縹緲煙雲、透逸的山林背後,會讓人覺得有著一股寒意,作者以此來逃脫內心的世界來享受孤獨帶來的自在和清閒。這種意境體現出道家要追求和達到的孤獨的境界,雖然孤獨,但通過自己的感悟,可以將自己從感性的、外在的束縛裡面得到解脫。
  • 超脫:為人在世難免世俗
    可惜為人在世難免世俗。看了電影《超脫》,看完之後慢慢的壓抑,它是非常好的電影,很寫實,每一幀的表情、圖像都讓你捨不得去快進,這也是我最近難得沒有快進的一部電影了。電影結束之後我特意的去搜索了一下這部電影的影評,大概說是很勵志,很脫俗,給人與反思,可惜我只看到了世俗,沒有感受到任何的那些所謂的正面情緒。
  • 【國畫精賞】元 吳鎮《雙松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國畫精賞】元 吳鎮《雙松圖 元 吳鎮 雙松圖 軸 絹本水墨 180x111.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雙松圖軸》(又名《雙檜圖》),作於泰定五年戊辰(1328年)二月,是吳鎮現存畫作中最早的一幅。左松樹身中下部曲成弧形,臥於地,中部挺直、勁健,頂部突然探向右方;右松直立挺拔,上部一個近於直角的彎曲,伸向右,於左松一樹枝的上方又一個近於直角的彎曲,然後衝向高空。這樣兩松空中交插,成為X形,一種挺拔、孤傲、相依相扶的形象展示於畫面。兩松枝葉間點綴以清溪茅舍、遠山叢樹,更顯出雙松的高大、雄偉。吳鎮早年常臨摹北宋名家的山水畫,五十歲以後,畫風逐漸成熟。
  • 超越世俗 黑珍珠色愛國者 T1428僅999
    機身設計簡潔,乾淨利落更現時尚,更超越世俗。現只要999元,就可以收入囊中。
  • 彭薇:松一樣的女子
    名稱:松2 、pine2 材質:紙本水墨 年代:2020年 尺寸:180x97cm從春秋時代開始,松就具備了文化寓意,因此也受到歷代畫家的鐘愛,如北宋的李成、南宋的馬遠、元代的趙孟頫、明代的沈周、清代的石濤、近代的陸儼少等。
  • 「創作開運禮」設色山水華美大氣,清代劉彥衝繪《山水冊頁》
    清代中期優秀的畫家不多,國力衰退導致藝術創作也進入了低迷期。在北方,宮廷繪畫風格影響到民間,作品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顯得空洞無味。江南地區,金陵畫派、揚州畫派的諸多名家相繼離世,缺乏有影響力的主流風格誕生。有想法的畫家只好通過臨仿前人作品去尋找創新的契機。
  • 狄更斯中短篇小說中浪漫主義傾向的表現:追求理想
    浪漫主義的傾向突出表現為追求理想、注重感性和善於表現。在狄更斯的中短篇小說中,理想化的事物或人物隨處可見:美滿的婚姻、圓滿的結局、善良的窮人繼承遺產、資產階級悔過自新等。此外,大量超現實人物、超自然景物和人物心理活動描寫推動了故事情節發展,渲染了氣氛,體現了作家現實主義風格下的感性情懷。
  • 館藏 清代翡翠
    作品所用之翠為白地綠料,以綠色為主,帶有暗綠色條紋,這在清代翡翠器中也是不多見的。清代圖案中多以蝙蝠表示「福」,福與壽是人們追求的目標。 筒狀扳指主要流行於清代,在清代皇帝的御製詩中可看到有關扳指的詩句,當時的扳指外表多有花紋及文字,而素扳指多以材質優良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