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流媒體巨頭Netflix策劃開發的韓國驚悚片《電話》在年末挑動了大眾神經,讓仍深陷新冠疫情泥潭的韓國觀眾暫時忘卻了現實的糟糕,也讓低迷了一整年的韓國影壇閃現一抹亮色。
電影《電話》
在韓國最大的門戶網站NAVER上,《電話》的媒體和觀眾評分破天荒地同時攀上8分。該片最大的驚喜莫過於由四個女人撐起了一臺戲,且全程高能,令人大呼過癮。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當數「少女殺人魔」英淑,她的扮演者全鍾瑞讓全球觀眾見識到了韓國女演員也可以有如此狂放邪魅的一面,而這才僅僅是她第二部作品。
早在2018年,全鍾瑞就在電影《燃燒》的女主角海選中吸引了李滄東導演的注意,在片中飾演了周旋於劉亞仁和史蒂文·元之間的神秘女子海美,並以其不俗的演技和存在感,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處女作答卷。跟隨影片入圍第71屆坎城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全鍾瑞也第一次踏上了世界影壇都為之矚目的坎城紅毯。
《電話》導演李聰賢透露自己在寫劇本的時候看到了《燃燒》,就覺得全鍾瑞與英淑的角色十分貼合,「我的直覺告訴我,如果她能演這個角色,會讓我的電影變得更加豐富。」究竟是何種魅力,讓導演們都會對全鍾瑞「一見鍾情」呢?
《電話》中,全鍾瑞(下)飾演「少女殺人魔」英淑。
雖然只有兩部作品,但在韓國的一眾女演員中,全鍾瑞絕對算是獨具魅力,讓人過目難忘。深邃的眼神,冷漠的表情,但只要嘴角稍稍上揚,就能營造出氣氛的大反轉。雖然算不上美貌,但卻十分有個性,散發著平凡但又絕對不平凡的神秘感。
除了魅力獨具的面龐,全鍾瑞的性格舉止也時刻彰顯著她的與眾不同。在《燃燒》剛剛開始宣傳的時候,全鍾瑞在媒體面前說話都會顫抖,肉眼可見的緊張,讓人不禁好奇她要如何面對李滄東的攝影鏡頭。坎城之行前,全鍾瑞在機場因被大批記者圍堵面露不悅,甚至遮住了臉。此舉後來被媒體指摘「沒有誠意」「不夠禮貌」。經紀公司為她發文澄清「是因為太過慌張」。但事實上,遮擋自己的全鍾瑞只是在做最真實的自己,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對於一切想要把我封鎖在某種制度圈內的事情,我都十分抗拒。」
她瘦弱的外表下,仿佛潛藏著無限能量。《電話》中爆發力極強的表演並不是她全部的魅力,反倒是她超乎尋常的安靜,和驚恐的怪異,彰顯了她的內力。
《電話》中,英淑爆發力極強的幾場殺人戲反襯其時常怪異的舉止,都展現了全鍾瑞對表演的把控力。
1994年出生的全鍾瑞從小就是個電影迷,入門電影是小學一年級時看的《哈利·波特》,這次觀影經歷讓她感受到了看電影的樂趣,但決定做演員還是在高中的時候。初中畢業後,全鍾瑞從加拿大返回韓國上了一所藝術高中,對電影的痴迷逐漸讓她萌生了「進入」電影的念頭,為了做演員,她考進世宗大學的電影藝術專業學習,很快她發現,大學的學習很難滿足她的需求。
「我基本沒怎麼上過課,出勤率非常低,我覺得學校把有演員夢的人聚集在一起,但對於所要教授的東西並沒有很明確的想法。」
1994年出生的全鍾瑞,今年剛剛26歲。(登上《Marie claire》)
後來,全鍾瑞開始在表演培訓班學習,並開始尋找與她的價值觀相符的經紀公司,這一找就是兩年。這期間,全鍾瑞在各種「試錯」中更加明確了自己的表演方向,也更篤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這段時間拍出來的東西我都很討厭,就好像蓋子不一樣的塑料瓶,打開看的話什麼都沒有。新人演員們總是這樣被消費,但大環境就是這樣。」雖然彼時她還可能連個新人演員都算不上,但全鍾瑞對於表演的認知已經不同於身邊的所有人。
保守的觀念與教育的僵化,讓全鍾瑞一度看不到希望:「我對於想要把我封鎖在某種制度圈內的事情十分抗拒,但總是會這樣,進了學校,就好像躲進了某個團體裡,頭腦都被鎖住了。我很想找到有包容性,能夠認可不同意見的人,他們可以保存原本的我,欣賞我本身。」
所幸,在幾乎接觸過所有經紀公司後,全鍾瑞找到了現在的公司。籤約後的第三天,她就參加了《燃燒》的試鏡。事實證明,全鍾瑞真的找到了「懂」她的人。
試鏡的時候,全鍾瑞並不知道影片的導演和對手演員是誰。「我試鏡沒有特別緊張,也沒有特別迫切,也沒有很盲目,所以最終的表演是很自然的。」全鍾瑞這樣猜測自己被選中的原因。
電影《燃燒》片場,導演李滄東給全鍾瑞講戲。
之後不久,全鍾瑞被安排與李滄東見面。當時他們聊了很多,關於全鍾瑞的個人經歷,想法和未來的計劃,「他好像對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很感興趣」,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全鍾瑞形容李滄東導演並沒有想像的那般威嚴,「他不像是導演面對一個新人演員,更多的像是父親一樣的長輩在用心傾聽。」
事實上,李滄東在最大限度地挖掘真實的全鍾瑞。《燃燒》的製片人李俊東形容第一次見到全鍾瑞的感覺:「她就是海美」。其實,在導演和製片人眼中,演員有沒有表演經歷並不重要,最重要的——她要「是」那個角色。
電影《燃燒》劇照
在拍攝《燃燒》的過程中,李滄東給予了全鍾瑞足夠的自由和創作空間,總是靜靜地等待她逐漸接近角色,與角色融為一體。全鍾瑞也深刻領會了導演的意圖——漸漸將自己變成海美。對於電影中的抽菸,裸露戲份,她並不覺得有很大的負擔,因為她非常清楚「這是任何人都會做的事情」,「從整個劇情的發展來看,我們都是那樣生活的。」
如果說《燃燒》實現了全鍾瑞對「真實」的追求,那麼《電話》則展露出全鍾瑞對於表演更進一步的野心,她的表演開始變得更有「侵略性」。在看過劇本之後,全鍾瑞問導演的第一個問題就是,「40歲的英淑也是我來演吧?」這不是一個問句,而是要求。
在觀眾眼裡,英淑是個變態,是個殺人犯。但全鍾瑞卻不這樣認為。「觀眾怎麼想都可以,但我不能這樣想。在我看來,她就是一個單純的女孩,什麼時候爆發,以及會走到何種地步,這些都不是我應該去想的。某種程度上,我在嘗試演出那種受傷的、被虐待的動物的感覺。」
在全鍾瑞看來,《電話》中的英淑只是一個單純的女孩。
不能否認,演員與角色的「共情」是塑造好角色的必備要素。而全鍾瑞也演出了英淑的脆弱之感。全鍾瑞希望自己能成為那種「可以為角色代言的演員」。在《電話》中,全鍾瑞就是在為「少女殺人魔」代言,她說自己不需要多麼偉大的電影和角色,只想要自己塑造的每一個角色,都能夠得到觀眾的理解。
撰文/sona
新京報編輯 吳冬妮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