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元事業部」:出一本孩子最喜歡的書
充滿青春活力的湖南少兒出版社低幼圖書事業部員工團隊。 通訊員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易禹琳
【名片】
湖南少兒出版社低幼圖書事業部,2011年底成立,是中南傳媒首批事業部制運作的編輯部。9名成員,除了一位獨立編輯,其他均為80、90後年輕人。2016年成為該社首個突破億元碼洋的事業部,連續3年實現發貨碼洋破億元,2018年高達1.2億元,是名副其實的「億元事業部」。
【故事】
10月18日,快下班了,向晶又忍不住打開網頁,看到她當責任編輯的《德國注意力培養大畫冊》,評論超4000條了,很多家長誇讚,心裡甜滋滋的。
90後的向晶雖然2017年8月底才加入低幼圖書事業部,但已是單獨做了6套書的責任編輯了。「我是水瓶座,想像力豐富,做童書正好發揮我的特長。」向晶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為是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她在引進版《德國注意力培養大畫冊》上,增加了自己精心寫的100多種動植物的介紹,特地錄了音頻,孩子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聽到悅耳的動植物知識宣講,她還加了多處比異同的設計,讓小讀者們閱讀興趣大增。
向晶的「老大」叫聶欣,是個80後,2018年4月才挑起低幼圖書事業部主任的重任。記者走進他的辦公室,發現他已被兒童畫、玩具書和各種童書衍生產品包圍。現在做童書可不容易,受數位化閱讀的影響,很多出版社轉戰少兒書,低價競爭、同質跟風現象嚴重。曾是文學青年的聶欣有什麼應對市場的高招嗎?
沒想到聶欣已練成「三招」。第一招是「原有品牌改版升級」,如把暢銷的《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開發了玩偶書、拼圖書、翻翻書、貼紙書;《陽光寶貝》卡片更新換代成了撕不爛可變色的趣味塗鴉卡,不斷的加印,證明此招快速見效。第二招是「引進版本地化」,敏銳捕捉潮流和中國家長心理,從引進圖書中提煉出適合中國孩子成長的主題和元素。比如剛引進的法國繪本《掌間活力》是為了「出徵」明年奧運會而準備的,而英國繪本《棉花球老鼠》則切合中國家長對孩子獨立出外闖蕩期待與擔憂並存的心理。第三招「開發原創童書」,這是團隊響應國家號召,在社領導的指導下確定的發展方向,是他們立於不敗之地的核心競爭力。《蔡皋的繪本世界》《童心童謠繪本》《中國故事繪》都是地道的湖南少兒社原創,還有《一年·中國農耕民俗繪本》《跑步》《童年的天空》等原創作品正在推進,值得期待。
作為團隊「老大」,聶欣的第二項功能是開發每位成員的特長。「羅柳娟經驗豐富,主做項目統籌;巢晶晶英語很好,負責引進版權;楊夢筆文筆很好,做原創繪本;王雨銘是美編,熱情善溝通,可做營銷;向晶、石林有創意、有衝勁,可以開拓新板塊;司馬楚雲做美編,要求完美……」聶欣最自豪的是,「我們部相當於一個小出版社,每個人都是職業經理人。」
1987年出生的楊夢筆已做了8年低幼圖書,她證明聶欣所言不假:「主任給我們的空間大,機制靈活,個人價值實現和獲得感都很強。」楊夢筆喜歡這個日常毒舌互懟,但又並肩作戰,一提要求大家都來幫忙的小集體。從圖書的選題開始到聯繫作者、花式催稿、撰寫營銷文案、緊盯印刷廠、線上線下跟進讀者反饋、組織活動等,每個人都在挑戰自己,練就十八般武藝。楊夢筆告訴記者,她最大的願望是編出一本情節結構精彩絕倫、讓人拍案叫絕的兒童冒險類圖書。
「出一本孩子最喜歡的書」,這是低幼圖書事業部每一個人的願望。也許,這個最簡單的願望正是這個團隊成為「億元事業部」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