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
空調、WiFi、冰鎮西瓜,
就成了標配。
此時未免感慨,
沒有空調、冰箱的古代,
古人是怎麼過夏天的?
古人和我們一樣。
在炎熱的夏天,最喜歡的就是吃冰食。
古代冰塊還是以相對原始的形態出現在人們生活中,最高級的用法就是春秋末期的達官貴人們在宴席上,會喝冰鎮米酒助興。
可古代沒有電和冰箱,哪來的冰呢?
古代沒有冰箱,冰來得極為不易,古人獲得冰塊方式主要有兩種。
早期貴族們會在冬季時將冰塊放入冰窖進行儲藏,夏季取出來用。
時間推動著冷飲地發展,從唐朝開始,冷飲開始出現了。
唐朝,人們在生產火藥開採出大量硝石,發現硝石溶於水後可以使水結冰。
從此冰塊走入尋找百姓家,也打開了古人花式吃冰新世界。
利用造冰技術,古代夏天冰冰涼的冷飲產業就此誕生啦!
比如說在唐代,古人會在大木桶裡放上冰撒上鹽降低冰的融點,再加上蔗糖水的小鐵盒放在桶裡插上木棍,不一會就凍成冰棍啦。
還有的古人把香料放在水中加硝石,結果就成了香氣撲鼻的冰水,又涼又甜的還沒啥色素,味道肯定棒棒噠!
宋朝
《武林舊事》也記載,宋朝街市出現了「雪泡豆兒水」、漉梨漿、滷梅水、姜蜜水、木瓜汁、綠豆水、荔枝膏水等各色「冰水」。
「雪泡」,就是飲料裡加了冰雪水。
南宋
等到了南宋時期,夏天街市上就有出售「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冰雪冷元子」、「涼水荔枝膏」等冷食,已從傳統意義上的冰激凌上升到甜點。
北宋
北宋汴京的冰店有「冰糖冰雪冰元子」,南宋臨安街上主打「雪泡梅花酒」,夜市的冷飲鋪甚至要賣到三更才打烊。生意多火爆!
元代
元代的吃貨們當然也是不甘示弱,在冰雪中又加入了蒙古人喜歡的乳品。比方說果槳和牛奶,才製作成了「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銷」的「冰酪」,也就是冰淇淋的老祖,後由馬可波羅傳到義大利,這才有了現代的冰淇淋、刨冰。
原來冰激凌是咱老祖宗發明的呀~
清末,
市面流行一種新型飲料「荷蘭水」,
也就是大家現在常喝的汽水。
清末徐珂《清稗類鈔·飲食類》中對此有詳細介紹:「以碳酸氣及酒石酸或枸櫞酸加糖及其他種果汁製成者,如檸檬水之類皆是。
為了放冷飲,智慧的古人又發明了一種原始的冰箱——「冰鑑」。
冰鑑,可冷藏水果、冷飲等。
這是一種雙層木桶,下有基座,上面有蓋,中間有夾層,把冰塊放到夾層裡,蓋上蓋子,好長時間都不會融化,好像車載小冰箱一樣方便多了。
吃冰的季節到啦!
啥都別說了,一杯冰爽又簡單的冷飲自己動手做起來吧!
純天然的水果,好喝又健康~
-END-
文字 / 小語
圖片 / 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