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之前的教育更注重英語的話,那麼如今教育的改革已經進入大語文時代,語文在所有學習科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語文教育地位的提升從一個方面來說是彰顯文化自信、國民自信的必然,是我們國家對自己底氣足的外在表現。
之前由於沒有充分地認識及肯定語文的重要作用,導致在實際的教育中,語文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地位,這種情形下,人們更多時間和精力用來學習外語也不願在語文上多「浪費」時間。
這樣的後果是什麼呢?
不少大學生對漢語拼音一竅不通,即便畢業後進入工作崗位,也都是用五筆輸入法(那時五筆輸入法很火,社會上打字培訓大都是五筆打字),很少會使用拼音輸入法,原因就是不會拼。雖然識字,知道怎麼讀,但是卻寫不出對應的音。
大家如果注意一下就會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出版物上有語法錯誤,比如結構助詞「的、地、得」出錯率比較高,有的文章是一的到底。
無論是書籍中還是一些應用文中,都能很容易發現有錯別字,更不用說有些應用文格式不正確的問題了。
大學畢業論文讓很多面臨畢業的人頭疼,除了論文內容外,更關鍵的一個原因是論文格式不過關所致。
本文不過多涉及,僅就從漢語拼音中容易發錯或讀錯的音入手,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所在並給出對應的建議。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並且不同的地方方言不同,而不同的方言發音各有其自身特點,所以這就在客觀方面導致漢語拼音中有些音對有些方言區的學習者而言很有困難。
除了上面一個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漢語拼音發音與英語音標弄混發音。也就是一不小心就把漢語拼音讀成英語音標的發音了。(當然這也導致有些英語音標的發音被讀成了漢語拼音,同樣是不準確的)
那麼,容易讀錯或發錯的音,有哪些呢?
①前後鼻音不分。
在我們漢語普通話發音中,前後鼻音是一個很容易讀錯的音。
因為有些地方的方言中,沒有前後鼻音之分,也就是說在該方言區,前後鼻音的發音是一樣的。這是因為在其方言發音中,沒有前後鼻音音素的區別,它們是同一個音。核心地說就是「n」和「ng」(其對應讀音/n/和//沒有區分)的讀音沒有分化,仍然是一體的。
因此這些方言區的人在學習漢語拼音中,前後鼻音的區別學起來很吃力,只有從發音方法方面來進行打造前後鼻音不同的音感才能真正掌握。
②平翹舌不分。
除了前後鼻音外,平舌和翹舌的發音對很多人而言也是一個攔路虎。
在有些方言區,平翹舌是沒有區別的,平舌音讀成翹舌音或翹舌音讀成平舌音,他們並沒有感覺有什麼不妥。
由於對平翹舌沒有作進一步的區分,也就是在這些方言區,平翹舌這些不同的發音方式沒有分化出來,因此還是被當作是沒有區別的。
比如「chī fàn(吃飯)」被讀成「cī fàn」,"zì sī(自私)」被讀成「zhì shī」或「zhì sī」.
由於一直習慣於平翹舌沒有區別的對待,因此耳朵對兩者發音的區別是無法識別的,所以糾正發音也是比較困難的。
只有從發音方法和體會音感兩方面同時出發才能有效地糾正過來。
③n、l不分。
有些地方是聲母n和l不做區別的,n當作l來拼或l當作n來拼。
比如「牛奶」的讀音「niú nǎi」被讀成「liú lǎi」,「男女」的讀音「nán nǚ」被讀成「lán lǚ」.
從實際操作來看,讓n和l發音不做區別的人區別出兩者的音是不同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為同①和②情況類似,都需要讓其耳朵對不同發音方法所發的音做出區分,這就是耳朵對音的分化識別功能。
因此一是要從不同的發音方法入手,另一方面就是要錘鍊耳朵對兩者的音的不同識別與分化功能。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善n和l不分的情況。
④把e的讀音//讀成英語音標/e/.
由於很多人對英語花費的時間比漢語多,並且一直以來沒有把漢語拼音放在心上,而英語音標卻花費了不少時間,所以不少學習者習慣性的就按照英語音標來讀漢語拼音e了。
⑤ei被讀成英語雙元音音標/ei/.
ei與英語音標中的雙元音/ei/看起來是一樣的,但是兩者的讀音是有很大區別的。
由於在英語音標中/ei/是雙元音,因此在發音時要組成/ei/的兩個音/e/和/i/都要讀出來,並且前一個音重長,後一個音弱短。聽起來好似是「愛意」(切記發音時聲調都按照第一聲發比較好)。而我們漢語拼音中「ei」是雙韻母,是一個音,不是兩個音,也就是其組成部分e和i要由兩個音合成一個音,聽起來類似「欸」。
由於上面幾種情況是比較普遍的情況,尤其是①、②、③更是如此,所以其他的情況就不再羅列。
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是由於當地方言發音習慣所致,這是學習者生活在該方言區耳濡目染之下潛移默化形成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學習者在學習漢語拼音時沒有被告知正確的發音方法並給予足夠的發音訓練造成的。
如果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拼音時,語文教師能按照正確的發音方法訓練學生,並且一旦發現學生有發音錯誤之後及時指出並進行訓練,這樣學生就能有很大可能一開始就能糾正過來。
由於一開始沒有糾正並被將錯就錯下來,時間長了,積重難返,後面再想糾正難度就更大了,並且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就更多了。
發音不準,不但會影響我們漢語的表達和交流,還會影響英語的發音及英語的表達與溝通。
我們漢語中,即便有這些不做區分的情況,聽著根據上下文和表達的情境,一般也能推知言者要表達的是什麼,溝通交流還是能夠正常進行的。
但是英語就不同了,在英語中不同的音就是不同的單詞,意思也完全不同。並且英語是拼音文字,不同於我們漢語的表意文字,所以在英語交流溝通中,發音方式不正確,就是發的是其他的音,溝通交流也就無法正常進行。因為聽者根本不能理解言者表達的是什麼,摸不著頭腦。
曾經一位學生「n、l不分」,她要學習英語,由於這兩個不分,對英語的發音影響很大,為此對其進行了訓練。
一開始,由於n、l不分,對其而言,n、l就是一個音,所以我採用了上面所說的兩方面同步進行訓練法進行。
一方面,通過演示、示範,告訴其兩者不同的發音方法,並讓其模仿嘗試。
另一方面,把n、l不同的發音錄下來,然後她按照介紹的發音方法發音時也錄下來,待其發完音後,把正確發音和她所發的音播放出來,讓她對比兩者,看是否所發的聲音相同。
一開始她找不出差異,感覺是一樣的。
經過幾次十幾次的練習之後,她終於聽出來兩者的不同,這時我知道她的耳朵已經對之前無法區分的n、l已經有了初步的區分了,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自從有了初步的區別後(也就是耳朵能識別n、l是不同的音)她後面的訓練和測試進展很快。
不過即便如此,僅僅糾正n、l發音的區別並能正確發音就用來將近2個小時的時間。
雖然這個過程對她而言有些「枯燥」,但是她掌握後對她的好處是巨大的,她好似發現了新天地,一下子有關n、l的所有單詞的發音都能一下子發出來並且也能識別出來他人發的音了。
綜上所述,不論自己漢語拼音發音有什麼困難,只要從兩方面入手並堅持到問題的消失,一定都可以從根本上得到改觀。
其一就是一定要從發音方法入手練習,按照發音方法練習發音。可以從網上找一些發音方法的圖片和示範視頻對照練習。這時關注點是自己的發音方法是否正確。
其二就是把正確的發音錄下來,再把自己的發音也錄下來,然後自己對照正確的發音與自己的發音,嘗試用耳朵識別其中的不同。這個過程就是訓練耳朵對之前不加區分的音進行識別。一旦能識別出來,也就等於成功了一大半。
為何我們能聽得出來他人是否發音錯誤,不僅能聽出他人發音是否錯誤,還能判斷那人是如何發出那音的?原因就是你自己掌握了不同音的發音方法。就是因為自己掌握了,所以才能識別出不同的音,能識別出不同的音就能判斷該音是用何種發音方法發出來的。